南朝《宋书》简介下

导语:中华本《宋书》认为州郡志对自三国至东晋时期的南方地区描述比较详细,虽说在户口方面很多记载不清或有缺漏,但仍可以使今人对当时的人口分布有一个大致轮廓。

1.《宋书》研究成果

黄宝权认为州郡志对州郡分合,侨置郡县和户口消长的记载远胜《晋书·地理志》,宋志很珍贵。

邱敏认为其富于史学价值,尤为重要。蒋福亚、李琼英认为其史料价值非常之高。

真正对《宋书·州郡志》进行文本研究,是在清朝。清代研治《宋书·州郡志》的学者和代表作如下

1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其中卷五十七专研此书,主要在于尽比勘之功绩。

2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善于考地理推进制度。

3成孺的《宋书州郡志校勘记》是校勘的集大成之作。对宋书校勘具有建设性作用。

4洪颐煊的《诸史考异》,卷四专研此书。

5孙虨的《宋书考论》,有关州郡志的校勘与考证,分量较大,算得上为集成之作。

6近人张元济、张森楷的《宋书校勘记》成绩颇多。

7杨守敬的《补校宋书州郡志札记》、《历代舆地图·刘宋州郡图》,沿《宋书·州郡志》之误者不少,刺谬者也多。

今人考治《宋书·州郡志》的专门成果甚少。重要代表作如下

1谭其骧先生的《晋永嘉之乱后之民族迁徙》一文,刊载在《燕京学报》第十五期,1934年出版,此文通过对比《宋书·州郡志》、《晋书·地理志》、《南齐书·州郡志》中所载之侨州郡县,勾画出东晋南朝时代北方人口南迁的概况。此外又有《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中关于刘宋部分也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2严耕望先生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编卷中的《魏晋地方南朝制度》,既有助于对《宋书·州郡志》的解读,也对其志文有若干考证。

3周一良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有关于南朝州郡问题的研究。

4何德章先生的《读

5丁福林先生所撰《宋书校议》,用力较深。

6王仲荦先生点校的中华本《宋书·州郡志》,对前人成果作了总结与概括,又有所创新与进步。

7吴应寿先生治南朝宋齐沿革地理,饶有发明。为注释《宋书·州郡志》指出了具体的用力重点与努力方向。

8胡阿祥先生的《宋书州郡志汇释》综合了前人成果,又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此外又有《六朝制度与政区研究》专著,对书中所涉及的左郡左县,侨州郡县与双头郡县等问题作了很多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看法与意见。

2.学术价值

《宋书》是流传至今唯一的一部完整记述刘宋一代之兴亡历史与典章制度的纪传体断代史,《宋书》八志的史料与认识价值超出了刘宋一代范围。二十四史中,在司马彪的《续汉书郡国志》后,《宋书》八志是现存史志中资格最老的;注重渊源沿革,远溯三代,近及秦汉,详载魏晋,从而成为古今研究三国两晋相关问题的系统、全面甚至第一手资料,苏晋仁在《论沈约八志》中认为“是两个半世纪天文、地理、政治、社会以及典章制度的总括,为研究了解这一历史阶段,提供了大量宝贵而重要的文献。”

3. 缺点

《宋书·州郡志》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断限不严。沈约虽在序中说以大明八年为正,实际上,断限并不严格。二十二州非大明八年时的制度,有泰始七年的制度,元徽四年制度等。可以说,事实上并无某一特定的标准年代。

二是为例不纯。州郡下一般记有水陆道里,但许多州郡都有缺失水陆道里者。

三是彼此矛盾。书中小序中所列该州户口数与该州各郡分列的户口数之和,除郢州外基本不符,有学者认为这是两组不同时期的户口数,分别为大明八年和宋末;各州所说领郡数,各郡所说领县数,均与实际所列郡县数不符。

除此之外,又有记载疏漏,欠缺,无山川,古迹,城防等项,叙次不清。体例混乱等缺陷。

4.州郡名称的政治意义

在《宋书·州郡志》中有许多关于表达政治含义的州郡县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统治者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够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如扬州的吴兴郡,取其吴国兴盛之意;广州郁林郡的晋平县,取其晋朝太平之意;交州九德郡的宋泰县,宋昌县,取其宋朝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之意。此类例子很多,但这类地名不具有稳定性,每逢改朝换代,原有名称就会丧失。

第二类是安抚蛮夷之意,如湘州临庆郡的抚宁县,广州新宁郡的抚纳县和归顺县,都明显带有安抚少数民族之意。

这两类具有政治含义的郡县一般生命力不强,时间比较短,很多名称没有遗留下来。

政区的叠置孳分过多过泛。宋世从东晋初的11州发展到21州,22州,有些郡只领一两个县,有些县只有几百户人家,但基层政区的数目和幅员保持稳定。(全文完)

参考文献

1.《宋书》,(梁)沈约撰,王仲荦校点,中华书局,1974

2.《宋书州郡志汇释》,胡阿祥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宋书校议》,丁福林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胡阿祥著,学苑出版社,2005

5.《〈宋书·州郡志〉脱漏试补》,胡阿祥撰,《安徽史学》2004年第4期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南朝《宋书》简介下


合作与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