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回北京後,怎麼對待那些不進京勤王的督撫們?很無奈

八國聯軍撤走之後,慈禧對那些不進京勤王的東南各督撫們,不僅不敢罰,也不敢動,只能當什麼事都沒發生,而且還要好聲好氣地誇獎他們體諒清廷,和列強處好了關係。

慈禧回北京後,怎麼對待那些不進京勤王的督撫們?很無奈

慈禧作為大清帝國的實際掌控者,對待地方大員,為什麼會這樣小心翼翼呢?那是因為這些人是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盛宣懷……

這些人哪一個不是一跺腳,腐朽清朝都要抖三抖,將要散架的人物?

事實上,在太平天國被平定之後,隨著大批漢人將領的崛起,清廷對地方,尤其是東南一帶,控制力已經低到極點。而在甲午之戰失敗後,甚至連許多滿人都對朝廷充滿了失望。

在1900年,慈禧老佛爺忽然發瘋,對列強十一國宣戰,要知道當時世界上的大國就這麼十多個,這一舉動幾乎就是相當於向全世界宣戰了。

慈禧回北京後,怎麼對待那些不進京勤王的督撫們?很無奈

列強中的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沙俄、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等八國立即應戰,發兵大沽口。

東南沿海深知列強實力的督撫們目瞪口呆,實在無法理解慈禧這老太太的腦回路,這是要瘋嗎?

於是,清末最奇葩的一幕出現了。首先是郵政大臣盛宣懷下令各地電信局將清廷宣戰詔書扣押,只給各地督撫觀看,並且電告他們,不要服從此命令。

然後地方上的反應就有意思了,兩廣總督李鴻章回電北京:“此亂命也,粵不奉詔”,湖廣總督張之洞也回電:“坐擁東南,死不奉詔”,同時還乾脆提出了“李鴻章大總統”方案:一旦有變,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總統”以主持大局。

慈禧回北京後,怎麼對待那些不進京勤王的督撫們?很無奈

很快,拒不奉詔的李鴻章和張之洞就得到了兩江總督劉坤一、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浙江巡撫劉樹棠、 安徽巡撫王之春、廣東巡撫德壽(滿人),以及山東巡撫袁世凱等封疆大吏們的響應,他們聯合發電,告曰列強:“無論北方情形如何,請列國勿進兵長江流域與各省內地;各國人民生命財產,凡在轄區之內者,決依條約保護。”

1900年6月26日,在劉坤一、張之洞等人的支持下,由盛宣懷從中牽線策劃,上海道餘聯元與各國駐滬領事商定了“保護東南章程九款”,史稱“東南互保”。

慈禧回北京後,怎麼對待那些不進京勤王的督撫們?很無奈

而東南互保事件,將清廷的虛弱揭露無疑。

慈禧無奈只能靠著義和團和剛成立一年的武衛軍迎戰,結果一敗再敗,1900年8月15日晨,西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出逃,奔向西安“西狩”。

直到李鴻章和奕劻同宣戰的十一國公使簽訂《辛丑條約》後,1902年,慈禧一行人才敢迴鑾京師。

這時候的慈禧已經被列強打怕了,也被東南互保的這些督撫們嚇怕了,她此時唯一能做的就是穩住李鴻章、袁世凱他們,讓他們不反就好。

慈禧回北京後,怎麼對待那些不進京勤王的督撫們?很無奈

所以事後,慈禧厚著臉皮下詔:“當京師擾亂之時,曾諭令各疆臣固守封圻,不令同時開釁。東南之所以明訂約章,極力保護者,悉由遵奉諭旨不欲失和之意。”

意思是,八國聯軍打過來時我就說了,東南各督撫守土有責,不能擴大戰事,所以他們互保其實是我慈禧授意的。

這就先給東南互保定了性,然後慈禧又說道:“庚子之變,顧全大局,保障東南,厥功甚偉”,這意思就是他們不僅沒錯,還是有功的。有功就要有賞,於是嘉獎兩江總督劉坤一晉太子太保銜,湖廣總督張之洞晉太子少保銜。

不過即便沒有追責,東南互保之後的三年間,李鴻章、劉坤一、許應騤、德壽等人相繼病逝,又過了幾年,慈禧和光緒皇帝、張之洞等人也死了,從此之後就是袁世凱的時代了。

慈禧回北京後,怎麼對待那些不進京勤王的督撫們?很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