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人旧影

部分老照片 | 京剧月琴艺术网

设计丨西子

伶人旧影

- 马连良、谭富英 -

应该是在杜月笙的堂会上,留下了这几张弥足珍贵的合影

伶人旧影

- 马连良与弟子张学津 -

伶人旧影

- 马连良为安云武说戏 -

伶人旧影

- 尚小云、程砚秋 -

伶人旧影

- 梅兰芳 -

伶人旧影

- 荀慧生、梅兰芳 -

伶人旧影

- 梁小鸾(左) 梅兰芳 福芝芳 1940 拜师 -

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戏曲,在世界众多的舞台表演艺术中,属于一种特殊的戏剧样式。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种样式不同于一般理解意义上的戏剧,它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舞台形态。艺人们用远离生活常态的方法来表现生活、表达感受,他们长期揣摩说白、歌咏、舞蹈、身段、表情、武打等表现技巧和功能,一代接一代,呕心沥血,乐此不疲。久而久之,他们创造出一系列具有夸饰性、表现性、规范性和固定性的舞台动作程序。表演的程式规范化,人物形象的行当化,音乐节奏的板式韵律化,舞台美术、化装造型的图案装饰化,连同剧本文学的诗词格律化,共同构成了中国戏曲艺术和谐严谨、气韵生动、富于高度美感的文化品格。这是东方思维方式支配下孕育的戏剧样式。既独一无二,也空前绝后。

伶人旧影

- 京剧大师梅兰芳与常香玉和越剧艺术家王文娟 -

诗,歌,舞等诸多艺术因素统一又融合,使之共同为戏剧模拟人生情境的目的服务。这些进入综合体的各种艺术成分相互渗透,且都归依于角色的表演。舞姿不论多么动人,演唱不管多么优美,也仅仅作为一个演员塑造人物的手段和技术技巧出现。故而一个戏曲演员须唱念做打兼备,并以此为创作材料刻画出不同人物形象来。由此,我们也就了解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何以极富魅力的奥秘了。梅兰芳、程砚秋等大家是一个人的姓名,但它更是一个符号,文化符号,包容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全部文化内涵。

伶人旧影

- 谭小培、言菊朋 -

伶人旧影

- 翁偶虹与王金璐、宋德珠、周和桐等合影 -

伶人旧影

- 杨小楼 余叔岩 刘阎芳 等 -

伶人旧影

- 尚小云和荀慧生“四大花旦”真是让人喜爱有加 -

常因他们的缺陷而喜欢他们

大家可能看过电影《霸王别姬》,张国荣的演技是好。但我以为,在这个“好”里有一个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他演的是伶人,是个男旦。单是这样一个“行当”,就让他“占断了春光’。影片里的戏剧场景,戏曲艺人的生活,性情及习气都颇具审美形态,生动又丰沛。在这种巨大审美性的映衬下,巩俐等人的表演多少显得有些逊色。艺人,特别是有名气的大角儿,都有些毛病和缺点,这也能成为他们的魅力所在。比如,言慧珠的霸气,当年人们就形容她“台上是霸主,台下是狼主”。又如,马连良喜欢小摆件,程砚秋喜欢喝烈酒,抽雪茄。前不久,去中国美术馆看“法国设计先锋与艺术大师们的对话”,记住了法国夏奈尔说过类似的一句:“我常因他们(指艺术家、作家)的缺陷,而喜欢他们。

伶人旧影

- 言菊朋、言慧珠、言少朋、言小朋 言二小姐真是太漂亮啦!当年是多少人的梦中情人呐。-

伶人旧影

- 在朝鲜慰问演出,中间三人:裘盛戎、谭富英、言慧珠 -

伶人旧影

- 裘盛戎 谭富英 马连良 -

伶人旧影

- 马连良、尚小云、肖长华、张君秋、马富禄等演出《四郎探母》结束后谢幕 -

伶人旧影

- 高庆奎《孝感天》饰姜武 -

伶人旧影

- 让我想起了张丰毅与张国荣的《霸王别姬》啊!太感叹了。 -

伶人旧影

- 杨宝森 杭子和 杨宝忠 -

伶人旧影

- 王玉蓉(左二)与老师王瑶卿合影 -

伶人旧影

- 欧阳予倩与阳翰笙在台湾 1946年 -

伶人旧影

- 欧阳予倩与郭沫若在香港 1947年 -

伶人旧影

- 欧阳予倩与画家徐悲鸿 1948年 -

伶人旧影

- 程砚秋与罗瘿公 李释勘 萧云亭(疑金仲荪) -

伶人旧影

- 梅兰芳做鹅影(1927年),照片右端一行字为孟小冬所写:“你在那里作什么啊?”左边一行字是梅兰芳所写:“我在这里作鹅影呢。”-

艺人一生之中只有在结蕾开花的时日,才为世人所注目。伶人唱红之前,要忍;红了,也要忍。忍什么?忍受一切,忍受一切不顺心的事,忍受一切不称心的人,忍人之不能忍。要在这个舞台天地的中心位置站住,站稳,站久,就必须割舍艺术以外的很多东西,这时,就要需要一个“忍”字来把持住自己。梅兰芳的成就还不单是“十年工夫”,他是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奉献出全部情感,其中,也包括了“忍”。这个过程贯穿了一生一世。现在,有人在大写他的浪漫情怀,梅兰芳和孟小冬真的有过一场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恋爱吗?轰轰烈烈可能,因为两个都是名伶;至于刻骨铭心,那就难说了。借用我的同事讲的一句话,来做个注脚:“当时的梅老板哪有时间谈恋爱?外人撮合成分很大。这件事对梅兰芳来讲,只是一段小小插曲。但是对孟小冬来说,则是沉重的打击。她后来嫁杜月笙,也并非出于爱情,而是找个落脚之地。”

浮云太远,心事太近。梅兰芳或热情或宁静,他距离这个世界都是遥远的。

伶人旧影

- 孟小冬(中)参加杜寿义演《搜孤救孤》剧终谢幕(1947年9月8日) 右一不知道是不是梅先生啊 -

伶人旧影

- 前排左起:孟小冬、杜月笙、姚玉兰 1950年 可惜了一代女皇啊 -

伶人旧影

- 1950年5月6日,程砚秋率程剧团的部分成员与青岛名票,在河南路18号的明芳照相馆合影 -

伶人旧影

- 盖叫天、梅兰芳、周信芳 -

伶人旧影

- 言少朋、张少楼与儿子言兴朋 好帅啊。 -

伶人旧影

- 王瑶卿 王凤卿 与母亲 伟大的母亲! -

伶人旧影

- 奚啸伯1964年在青岛鲁迅公园留影 -

伶人旧影

- 奚啸伯与李洪春(师)、韩志安(徒)合影 -

伶人旧影

-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及欧阳中石、张学津、石小亮等合影 中石先生不仅是大书法家,还是奚啸伯先生的嫡传弟子啊 -

伶人旧影

- 尚小云在青岛收徒季砚农1953年 -

伶人旧影

- 马谭 张裘 在马家 1956 -

伶人旧影

- 李慕良(左)马连良(右) -

伶人旧影

- 1938年6月正式组班“群庆社” 李少春剧团“群庆社”合影 -

伶人旧影

- 从左至右依次为:明毓琨、李少春、周信芳、高百岁、李和曾、徐敏初 -

伶人旧影

- 李少春先生 -

伶人旧影

- 李少春先生与女儿李洪玲 -

伶人旧影

- 李少春先生与女儿李洪玲 1974年 -

伶人旧影

- 梅兰芳 -

伶人旧影

- 梅兰芳在国外 -

伶人旧影

- 梅兰芳正在化妆 -

伶人旧影

- 梅兰芳 -

伶人皆往事。

伶人旧影

- 尚小云在青岛收徒季砚农 -

伶人旧影

- 尚小云怀抱出生一百天的尚长荣。哈哈,一百天的大花脸 -

伶人旧影

- 侯喜瑞 尚长荣 -

伶人旧影

- 盖叫天 赵如泉 周信芳 -

伶人旧影

- 杨盛春 谭静英夫妇 -

伶人旧影

- 谭富英夫妇陪同谭小培游杭州西湖 -

伶人旧影

- 谭富英、王泉奎、哈宝山《搜孤救孤》 -

伶人旧影

- 中坐者为谭富英 -

伶人旧影

- 李万春 厉慧良 张世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