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為何定國號為“宋”?

歷史一書生


我國古代王朝命名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採用即位前的封號,也包括部落名字或者開國皇帝的發源地等;一種採用吉祥字命名。我國絕大部分王朝採用第一種,元明清三朝則採用吉祥字。

比如漢朝的劉邦即帝位前被封為漢王,所以他的王朝命名為漢朝。曹丕稱帝前曾經擔任魏王,他的新國家命名為魏國。司馬昭稱帝前為晉王,所以建立的國家為晉朝。楊堅稱帝之前曾經擔任隨國公,所以命名國號的時候應該是“隨”,但考慮到“隨”字不吉利,所以改為吉祥的“隋”字。李淵曾經擔任過唐國公,他建立的朝代則命名為唐朝。這種命名方式為我國大多數王朝所採用。

元明清三朝主要採用吉祥字。元朝開啟了中原大一統王朝採用吉祥字命名的先河。忽必烈開國之時選擇國號的時候,從《易經》中選擇了“大哉,乾元”四個字,取國號為“大元”。其實元朝的國號為“大元”,而不是“元”。朱元璋登基稱帝之後選擇國號時,沒有選擇他登基前吳王的稱號,而是選擇了“大明”。皇太極改後金國號的時候,選擇了吉祥字“清”,改國號為“大清”。宋朝以前的朝代,他們自稱的時候一般不會帶上“大”,除非一些特殊場合。我看看電視劇裡自稱大漢、大唐、大宋,其實是一個常識性錯誤。元朝以後的朝代或政權才會自稱“大元”、“大明”、“大清”、“大順”、“大西”等。

趙匡胤建立的宋朝也是根據第一種命名方式。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逼迫後周的孤兒寡母把皇位讓給自己。趙匡胤兵不血刃便推翻了後周,建立了新王朝。趙匡胤建立新王朝之後,首要問題便是解決國號問題,最後趙匡胤選定的國號為“宋”。趙匡胤沒有被封為宋公,也沒有被封為宋王。為什麼趙匡胤要定國號為“宋”呢。

其實趙匡胤定國號為“宋”的原因是根據自己的發跡地。958年,趙匡胤為忠武軍節度使,並跟隨柴榮北伐。柴榮在行軍時審閱文書的時候,得到一塊小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柴榮感覺到非常奇怪,他當時懷疑這個“點檢”是時任殿前都點檢張永德。柴榮病重之後,便命令趙匡胤接任殿前都點檢。柴榮去世之後,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度使。

趙匡胤黃袍加身時候的官職就是殿前都點檢加歸德軍節度使。歸德軍節度使所在地隸屬於宋州。趙匡胤認為宋州是自己的“龍興之地”,取國號的時候便取自宋州的“宋”。


依稀說史


960年1月,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開創北宋王朝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叫宋呢?

我來給您講,您品著茶,聽我慢慢給您嘮;

宋朝時,有個地方叫宋州,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太過突然,當時的他是沒有多大準備的,所以你讓他考慮國號,省省吧,老趙同志自己都還不知道能不能兵變成功呢!

所以老趙同志,便不假思索的以當時的宋州的宋為國號了,而且他擔任最高的官職是“宋州歸德軍節度使”。

宋這個字還是很有故事的

宋州與商超的淵源

根據《史記》有記載,商人始祖契“封於商”

因此它們就以自己的封號命名,建立了商朝。

可以說老趙同志手下的文官也是費勁苦心了,要知道這個宋州究竟是不是當初那個商人興起的地方還兩說,可您看這一扯史書,嘿,還真那麼一回事啦!

這也就等同於他老趙家和古商人拉上了關係啦,誰讓大家都是在這裡建立王朝的呢!

父親趙弘殷象徵著大宋將興

看到標題,您肯定疑問,這一個名字還能有啥學問不,

來我給您嘮!

您看這個字真的很有意思,殷,是商的古稱,也就代表了商!

弘可以解釋為弘揚,發揚,

趙就代表著,他們老趙家,光大商朝的意思

合起來您看,這不就成了,

老趙家的天子是商人後代,而他們老趙家就是要恢復祖上榮光的


英雄救美逃離宋門

接下來我要給使君講的是一個故事

後漢的天福元年的元宵佳節那天,趙匡胤上街觀燈,看到有人強搶民女,趙匡胤俠肝義膽,二話不說上前搭救,救下了女人

而他本人卻被官軍捉關進大牢裡

英雄一般的趙匡胤,自然不可能,任人宰割,他便趁獄卒不備越獄而走!

躲進一座小廟,到了廟中神像的後面,恰巧此時,追趕他的人也來了馬,領頭的差役正要下令進廟搜查,偏有人看到廟宇破舊,認為不可能有人便走了

趙匡胤在廟裡看到追兵走遠,果斷跑出了廟門,折頭向北而跑,接著又向東出宋門才算躲過了這一生死劫。

也因為這一件事,讓他對宋門這個地方更加在意,因為這是救國他命的地方,這也可能是他選擇宋這個名字的一個原因吧


道盡風流事


最近我剛好在看五代十國的歷史。

先回答你的問題,這個宋就是現在河南的商丘,那個時期叫宋州。而趙匡胤就是那兒的最高長官,也叫節度使。所以即位後稱宋。

這裡有個問題,趙匡胤是不是好人,他是怎麼能當皇帝的。

當時後周皇帝是柴榮,他是一個文武全才,媲美唐太宗和漢武帝的人。只是因為英年早逝。那柴榮幹了什麼事,別人對他評價高。首先是承認商人地位,其次允許民間自由買賣牛皮,減輕賦稅。對外將南唐打到了長江以南。訓練了一支中央直接管理的軍隊。最最重要的是將當時的汴梁重新規劃修建成了後來的東京。還新修水利連通南北,降低了運輸成本,也使得後期江南的商品在北方銷往世界各地。那柴榮為啥那麼早死,就是趙匡胤做的。

所謂亂世出英雄,趙匡胤是個英雄,但是眼看著柴榮這個大英雄能力遠在他之上。軍事實力也雄厚,他只有永遠當老二的命。所以趙下毒讓柴榮二月內就死掉了,接著造謠說競爭對手的壞話,柴榮在死前讓趙掌握了軍權。柴榮七歲兒子繼位後,他謊稱契丹人入侵,於是皇帝讓其去平叛。接著就在趙奢的謀劃下有了陳橋兵變。所以這就是其苦心經營的結果。

趙匡胤接受了柴榮的一切,才能有後期的大統一。

以上解釋的不清楚,畢竟我也是看了五代十國風雲錄後的自己的總結。如果大家想知道這段歷史,可以去看看!一般的史書是沒有這個記錄的。但是他確確實實是真實的


時間充滿期待


我們都知道趙匡胤作為一代梟雄,一開始是在後周做將軍的,然而年幼的皇子即位後,難以管控朝野,各地都開始有反叛的勢頭,因此作為唯一可以重用的他才得到了最高兵權,小皇帝的意圖是讓他去剿滅那些造反分子的。沒想到趙匡胤自己就先造了反,在路上得到手下們的擁護,一舉進城,成功篡權,成了宋朝的開國皇帝,那麼趙匡胤為什麼要把國號定成“宋”嗎?

其實,在他造反的時候,他還不能確定是不是能成功,所以“宋”這個國號,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而起的。沒想到之後他真的順利做了開國皇帝,為了美化宋朝形象,宋朝朝廷有些人就提出了以下說法。

第一點呢,就是我們都知道商朝的都城是商丘,而宋朝的都城也是定在了河南商丘。商丘我們現在看似乎只是一個小城市,但它在古代可是多個朝代的都城,非常的繁華。而當年商朝打敗夏朝後,就留了一塊地給夏朝人。那麼周朝滅掉商朝後,也給了商朝人一塊地,這是一種規律,之後商朝人在這上面建立了宋國,都城也是商丘。如此一來,宋朝就和商朝扯上了關係。

還有第二種說法就是,趙匡胤的父親叫做趙弘殷,他名字的意義就是光復商朝。我們都知道漢朝的別號是蜀,所以都叫它蜀漢,而商朝也有一個別號是殷,一般都稱殷商。所以趙弘殷的意思就是,趙家光復商朝。這樣一來,宋朝趙家人就和商朝這個傳說中的王朝建立起了聯繫,或許老百姓們還會認為他趙匡胤是商朝皇帝轉世,要知道古代人很迷戀迷信這一套的。這樣,趙匡胤的威信就更高了。

可以說趙匡胤為了鞏固政權,煞費苦心,連起個國號沒起好,後面還要找出這麼多說法來圓過去,兩種說法,各有不同的道理,第一種是朝代之間的聯繫,第二種是古人思想的體現。而趙匡胤隨後杯酒釋兵權,也是為了把政權牢牢地抓在自己手裡,只是他防人防到底,還是沒有防過自己的親弟弟。死後親弟弟也篡位奪權,走了他的路子。

其實,國號這種事情並不是一個國家統治盛衰的必要。正如清朝國號為清,他的統治者卻不一定清廉為政,相反後期還十分的昏庸無能,看不清形勢。我們中國的“中”,其實早在西周時期就出現了,古人取的意思是世界的中心,天下以中央為大,但現今我們愛好和平,中國也改了一層意思,而是中庸的中,中國不追求在世界上稱王稱霸,只求做好自己,發展好自己,中國人圓滑而不失準則,守規又不被侷限,這就是我們的“中”庸之道。


歷史雲頂


漢唐開基,因始封而建國,故宜國號‘大宋’。

這是趙匡胤即位詔書中說的。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之前的朝代,比如說漢唐都是因為開始的封地而取的國號,比如說劉邦建立的漢朝,因為劉邦之前被封為漢王,所以建國之後也是稱漢,李淵建立唐朝因為李淵祖上被封為唐國公,所以稱為唐。但是趙匡胤沒有被封宋王什麼的,為什麼叫宋呢?

五代十國時期,後周恭帝柴宗訓繼位之後就封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治所還有軍隊駐紮就在宋州,也就是今天的商丘,宋州可以說是趙匡胤的發祥地,龍興之地。所以趙匡胤在即位的時候就說了漢唐開基,因始封而建國,故宜國號‘大宋’。

還有就是按照當時對天文分野的解釋,宋州所在之地與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相對應,而心宿中的心宿二又被稱為“大火”,正與新王朝“火運”相對應,趙匡胤也正是在被授為歸德軍節度使後才很快“黃袍加身”的,因而他把這裡選做自己的龍興之地,把宋州之“宋”作為新王朝的國號,並宣佈“定國運以火德,王色尚赤”。在即位後他為了表達自己對上天眷顧的感激,還將宋州改為“應天府”,成為宋朝的“南京”。還有木生火,後周是木德,而大宋就是繼承了後周的天下,而且也能更加的表示大宋勝過後周,所以大宋也是一直推崇火德。


中國歷史研究所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稍微熟悉宋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趙匡胤之所以定國號為“宋”,與陳橋兵變前趙匡胤所領的節度使轄區有關。

陳橋兵變前,趙匡胤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而歸德軍節度使所領正是宋州,在今河南商丘一帶。

因此,趙匡胤定國號為“宋”。

歷史上除了趙匡胤建立的大宋王朝,還有幾次以宋為名的國家或朝代。

宋國

宋國,公元前1114-公元前286年,國都商丘。

公元前1114年,周公封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啟於商朝的舊都商丘,建立宋國,特准其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與周為客。

宋國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為“三恪”之一。

宋襄公時,宋國代齊成為盟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宋國經濟發達,宋國人善於經商,在繼承與發展殷商文化,特別是商業文化方面,功不可沒。宋國商文化繁榮昌盛,首先表現在城市的發展。當時,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濟水北岸的陶丘,獲水和泗水交匯處的彭城,都是極為繁榮的商業都會。

後北方晉國和南方楚國爭霸時,宋國夾在中間,戰事連年不斷。80年間,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戰爭。

公元前286年,宋國發生內亂,齊國趁機便聯合楚國、魏國攻打宋國。宋國百姓四處逃散,城池沒能守住,宋康王於是逃到倪侯的住所。齊軍抓獲並殺死宋康王,滅亡宋國,三國共同瓜分宋國的土地。

南朝劉宋

劉裕建立的宋朝,史稱劉宋,公元420-479年,是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久、疆域最大 、國力最強的朝代。共傳四世,歷經九帝,享國60年。

劉宋王朝最強盛時,據關守河,北部防線到達潼關、黃河一帶,其統治地區北部與北魏劃黃河為界,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雲南,南至越南中部橫山、林邑一帶。

升明三年(479年)四月,的蕭道成篡奪皇位,廢劉凖自立為帝,劉宋滅亡。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有三種說法:一是趙匡胤曾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二是歸德軍節度使所在地曾是西周時期的古宋國;三是宋字拆開為“蓋木”,寓意壓住後周柴氏。我傾向於第二種說法。

國號是國之大事,因履職宋州而定國號為宋顯得有些隨意,也談不上什麼文化。拆字更符合小說家口味,此說也正是源於馮夢龍的小說集《喻世明言》,假借陳摶老祖之口,說“宋”字“寶蓋頭”蓋住的“木”,是“此木茂盛”的後周世宗柴榮。

趙宋脫胎於五代,而五代的國號都很大。尤其是後梁之後,大有你追我趕之勢:後唐自稱承接大唐,後晉的晉則在唐之前,後漢又攀上了劉邦,到了後周就直接跟周天子做親戚了,一個比一個悠遠。照此邏輯,趙匡胤的國號只有掛靠“商”、“夏”才能有所突破。

事實上他也確實是這麼做的。歸德軍節度使的治所商丘,曾是西周諸侯國宋國的國都。這個宋國不大卻很特殊,是西周“三恪”之一,封的是前朝殷商的後人微子啟。之所以封在商丘,是因為這裡是商朝最初的國都,也是商朝遠祖閼伯在夏朝的封地。如此一來,“宋”的淵源就趕超後周了。

閼伯是三皇五帝之一帝嚳之子,因任火正官而被稱為“火神”,也符合宋朝“以火德王”的五行定位。


路衛兵


趙匡胤是一個有良心的人,當了皇帝不忘自己的發跡地宋州,以宋為國號建立宋朝。

宋州

宋州在今天的商丘,在隋之前是睢陽郡,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設立宋州。唐朝時人口接近百萬,成為為大唐“十大望州”之一,也就是十個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的州之一,相當於現在的副省級城市吧!


後周時,柴榮封趙匡胤為歸德軍節度使,治所在宋州,趙匡胤軍政一把抓,對宋州很有感情。後來趙匡胤稱帝,宋州也成為宋朝的龍興之地,升格為應天府,建為南京,作為宋朝陪都。當時南京應天府、東京汴梁(開封府)、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今洛陽)都是宋朝的大城市。北宋滅亡後,康王趙構也在南京宋州稱帝,此後宋朝也成為南宋。


萊駒為右


宋朝名字的由來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前是宋州(今河南商丘淮陽區)的歸德軍節度使,建立朝廷以後以自己曾經駐地名稱為國號。

趙匡胤發跡於宋州,升任歸德節度使,30歲建節自古少有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發跡於宋州,後周柴榮時期得到重用,升任歸德節度使,後周皇帝周世宗文治武功,士氣正旺,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經濟開始復甦。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等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

公元956年柴榮幽州病逝,幼子柴宗訓繼位即周恭帝。四年之後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周諸將在趙匡胤駐地陳橋鎮發動了軍事政變,史稱“陳橋兵變”。後史學家說趙匡胤當時是被迫無奈登基上位,“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也有人說這是早已經預謀已久的政變。

不管如何,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結束了亂世,終結了“五代十國”。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

鹹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 ,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 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 ,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這也是底子厚實的原因吧。


東嶽歷史


中國封建歷史上每當一個新的朝代誕生,開國皇帝都會定國號、改年號、易服色等等,而國號的確立也是很有講究的,因為它關係到這個政權的合法性、正統性問題。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一個朝代國號的確立大概有以下四個依據:第一、來源或依附於宗族關係,比如東漢光武帝劉秀是西漢皇帝的後裔,他開創一個新的朝代之後,便依然把國號定位“漢”。第二、取自一個美好的寓意,比如王莽稱帝后定國號為“新”,就是要“革故鼎新”;忽必烈稱帝之後定國號為“元”,它取自《易經》中的“大哉乾元”。第三、來源於改政權的龍興之地,比如“周”朝統治者曾經定居在“周原”,遼國統治者層遊牧於遼河附近。

第四個,也是歷史上最常見的依據就是這個朝代開國之君的原有封號。正如題主所提到的宋朝,宋朝的開國之君宋太祖趙匡胤在稱帝之前曾經擔任過歸德軍節度使的職務,其治所就是宋州(這裡曾經是春秋時期宋國的國都)。而這正是趙匡胤稱帝前的最後一個職務。所以,當趙匡胤開國之後,便將國號定為“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