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看似不倫不類,十分普通,為何卻能雷打不動穩居教材第一?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了,不僅幼兒時期就要上各種興趣班,就連胎教都有專業人士教導。而要說起最好的早教教材,《唐詩三百首》絕對能佔有一席之位。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了打不動出現在語文教材的一首唐詩。

這首詩看似不倫不類,十分普通,為何卻能雷打不動穩居教材第一?

這首唐詩的最大特點是朗朗上口,但是全詩朗誦下來卻絕對十分普通,和那些辭藻華麗,寓意深刻的唐詩相比,簡直就是“不倫不類”,可是為什麼這首詩歌卻能一直被收納在語文教材中,並且穩居第一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這首詩看似不倫不類,十分普通,為何卻能雷打不動穩居教材第一?

這首唐詩大家簡直太熟悉了,就是來自駱賓王的《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首詩看似不倫不類,十分普通,為何卻能雷打不動穩居教材第一?

這首詩歌有什麼奇特之處嗎?小編覺得最大的奇特之處應該是駱賓王做出這首詩的時候才7歲,而且這首詩的內涵比我們想象的要深。第一句開篇點題,講了自己的要描述的動物,這有點像以前上學寫作文老師反覆強調不能跑題。

這首詩看似不倫不類,十分普通,為何卻能雷打不動穩居教材第一?

其次“曲項”和“向天”都表達了大白鵝完美的曲線和雄姿英發的狀態。此外,最後兩句也是作者創作的年紀裡難得的詩句,比如“白毛”和“綠水”,“紅掌”與“清波”,對仗工整,色彩搭配也極其簡潔明瞭。再加上“浮”、“撥”這兩個動詞更是生動形象表現出大白鵝的形象。

這首詩看似不倫不類,十分普通,為何卻能雷打不動穩居教材第一?

此外,“歌”名詞作動詞,更是體現出大白鵝怡然自得,引頸高歌的場景。總體來說,駱賓王用短短15個字就從“視覺(顏色)、動作、聲音”等方面描繪出大白鵝在水裡悠然自得的景象,實在是很厲害。

這首詩看似不倫不類,十分普通,為何卻能雷打不動穩居教材第一?

最重要的是,當時駱賓王年僅7歲,這和現在小朋友上學的年紀差不多,也很合適成為小學生的第一首啟蒙詩歌。同時也有利於激發孩子潛能,這和小學語文教材的初衷一致,所以這麼多年來這首詩歌一直穩居第一也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