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父亲被清军千刀万剐之刑,石达开五岁幼子为何还能破涕为笑?

芦方文


很多人都因为太平天国后期统治集团内部腐朽而大肆批评,却不知道在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却藏着一个侠肝义胆之人,这个人就是石达开。



由于杨秀清与洪秀全在政治上争权夺利,导致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四分五裂。洪秀全于1856年发动天京事变,命令韦昌辉屠杀杨秀清全家以及手下部属。

石达开为了避免和杨秀清一样的下场,也为了避免太平天国内部矛盾再度发生,石达开毅然离开天京,前往安庆。

石达开离去,洪秀全如断了双翅,一度请求石达开回京,但是都被拒绝了。为了彻底消灭石达开,曾国藩调遣湘军驻扎浙江。石达开率领的部队经过几次与清军激战,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但石达开毕竟是孤军奋战,一路攻打清军,深入清军腹地,最终因洪秀全未能及时派遣救援与清军大力援助湘军,石达开陷入困境。

石达开为了保全三军,让与自己南征北战的弟兄有一条生路,石达开决定与清军谈判。

石达开写信给四川总督骆秉章,说愿意以自己的死,只求换取三军安全。骆秉章答应了石达开的条件,但是后来骆秉章自食其言,将石达开的手下几乎全部杀光。


石达开心如刀割,自始至终对清军都不曾低声下气。1863年,石达开受公审,石达开在公堂上公开大骂清军言而无信,慷慨陈词,不卑不亢,使得公审官惭愧不已。

骆秉章命刽子手对直达开处以“鱼鳞剐”,就是将石达开的肉一前一片割下来。石达开和另一个太平天国将领曾世和被绑,刽子手磨好了刀,一片一片地将他们的肉从身上割下来,百姓见鲜血淋漓的生肉都瑟瑟发抖。

对面的曾世和一直嚎叫个不停,但是自始至终石达开未呻吟半句,还告诫曾世和要有点骨气,不能像敌人低头,自此再无嚎叫声。

刽子手一直割了足足几个小时,大汗淋漓,石达开已经被割得只剩骨头,早已不成人形,绳子一解,扑通倒地。

骆秉章要求刽子手查看石达开是否还活着,刽子手惊心胆战。慢慢移开脚步,用刀挑开石达开的眼皮,发现石达开眼睛炯炯有神。刽子手被吓破了胆,精神恍惚,从此成为了一个疯子。
▲配图,并非是电视剧当中石达开的儿子。

石达开意气凛然,不仅让百姓心生佩服,也让四川不认识刘蓉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称石达开为“丑类之最悍者”。

但是石达开的英勇并没有感化清军,依旧选择对他儿子动了手,而石达开的儿子在被杀之前竟破涕为笑,这是为何?

石达开的这个儿子石定忠才5岁,自己的父亲南征北战,他也就跟着到处颠沛流离,每次父亲外出等自己醒来,就能看见。

但是这次,他等了又等,始终见不到父亲的身影,于是每日哭哭啼啼。以为自己的父亲不要自己了,殊不知自己的父亲已经被处以极刑,而自己已经是清军的阶下囚。

清政府来令,要将石达开的家族全部处理掉。但石达开的儿子才5岁,也终究有些人是下不了手的。但是石定忠整日哭泣,惹得清朝官员十分厌烦。

杨重雅便建议,用布料裹满石灰,堵住他的鼻子和嘴巴,让他窒息而亡。禁卒谢福觉得这孩子可怜,自己对石达开的英勇又十分佩服,就将实情告诉了石定忠。说这些官员要将他处死,但是石定忠听到后却不再哭泣。

擦干净眼泪后问:“我死可见父乎?”谢福回答说:‘正好见于天上。”石定忠便破涕为笑了。

石定忠笑并不是因为看到自己的父亲被处以极刑,因为石达开在死之时,他并不在场。而他也并不是因为听到自己父亲死了而破涕为笑,而是听到了谢福说他死后能在天上见到自己的父亲。

5岁的孩子,对父亲的眷恋非常强烈,但是不见得每一个5岁的孩子都能像他一样在面对死亡时镇定自若,英勇无畏。石达开令人敬佩却英年早逝,那他是否还有后人呢?

石达开是有后人的,当初石达开南征北战,带着两个孩子,一个是石定忠,另一个是小儿子,他的姑母觉得非常不安全,于是劝他将孩子留下。

石达开十分不舍,但是认为姑母的话也有道理,如果两个孩子都被杀死,自己就断子绝孙了。


出于安全考虑,如果把两个孩子都留下,清军一定会大肆搜捕,于是他就把自己最小的儿子留给了姑母。

石达开的姑母趁夜色背着石达开的儿子迅速离开回到了广西平治村,躲开了清军的搜捕。但是这个秘密很快被村中人发现,天无绝人之路,这个村子的百姓非常敬佩石达开,所以谁都不曾提起。

为了避开清军,村长将石达开的儿子改名为胡永活,自此石达开唯一的香火也就得以延续。石达开是好汉,上天也终开眼,香火得以延续,现已过七代,约百人。


史之策


不要侮辱一个五岁孩子的智商,五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了很多,懂得血腥和恐怖,知道害怕;懂得父亲受刑之时,一刀一刀割下去,那非常痛苦。如果孩子在父亲受刑时的现场,不哭个天昏地暗那才怪。

至于传说中,在父亲受刑时,五岁的石定忠还能破涕为笑,这是不可能的,除非这孩子是个傻子。

那到底有没有破涕为笑呢,有,只是不在父亲石达开受刑现场,下面我们聊一聊这件事。

石达开被千刀万剐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优秀的将领,没有之一,只是跟着洪秀全,有点委屈了。虽然,洪秀全协调能力一般,整个高层大搞窝里斗,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石达开的忠诚。

1856年,杨秀清被韦昌辉所杀后,石达开回京,对于北王韦昌辉杀杨秀清极其部下之事非常不满意。但是,京城此时北王势力最大,韦昌辉一怒之下,准备再屠石达开。石达开一看情况不对,赶快出城逃离,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但是石达开的家人全部被北王屠戮,被屠戮的还有很多和杨秀清、石达开来往密切的人,这是清楚异己的大行动。

出了天京城,石达开组织兵马,准备讨伐韦昌辉;天京城里,很多军民对于韦昌辉的行为也大有不满,也向洪秀全施压,无奈之下,洪秀全处死了韦昌辉,采取了五马分尸。

石达开就此进了城,为了让整体快速稳定,石达开提出“只惩首恶,不咎部属”,连北王亲族都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看得出来,此人有着大格局。

石达开迅速得到拥护,洪秀全起了嫉妒之心,担心石达开的影响盖过自己,因此处处牵制石达开,并处心积虑,准备收拾石达开。无奈,石达开再次出城,这次出去,再没有回来。

出了城的石达开,活跃于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境内,极大地牵制了清军,让天京的风险大大降低,洪秀全等人有了缓冲之机。

在“宝庆会战”失利后,石达开在广西经过休整,然后经湖北,向四川前进,准备在四川开辟根据地,实际上,此事并不容易。石达开为了在成都建立根据地,先后四进四川,终于在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

只是,五月是汛期,他们在大渡河前遇到了百年难遇之洪水,经过各种努力,最后人困马乏,难以突围。为了救自己的士兵,石达开慷慨谈判,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将士们的性命。

很遗憾,石达开被凌迟,这是史上最残酷的刑罚之一,但这个硬汉子愣是没有大叫一声,让围观群众只竖大拇指。

石达开死了,一大部分兄弟们得救了,但还有不愿意散去的两千人,最终还是死去了。从“天京之变”后重新组建的家庭,也受到了非人的命运。

石达开儿子“破涕为笑”,让人心酸

石达开被杀时,他的家人和儿子其实不在现场的,那一场“凌迟直播”,石达开儿子也是没有看见的,否则不哭死才怪呢!

但是,石达开死后不久,他的家人都遇难了,轮到要处理石达开儿子时,当时行刑的官员很犹豫,这个孩子怎么杀了才好?五岁的年龄真是可爱的时候,清朝官员也是人,也会有惋惜,但上面的命令又怎么能违背呢?

于是,相关人员决定,用石灰包堵住口鼻,让其窒息和呛死。在费行简撰写的《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一文中如此写道:

“定忠自不见其父,日夜啼哭,由杨重雅建议,以布包石灰堵口鼻压毙之。未毙前禁卒谢福以实告之。他问:‘我死可见父乎?’谢说:‘正好见于天上’。他遂破涕为笑。”

破涕为笑,只是以为死后能见到父亲,多么纯粹的感情啊!石达开的儿子死时带着美好的希望,让人读起来心酸不已。

为了快速死去,为了快速见到自己的父亲,石达开五岁的儿子石定忠没有多做挣扎,书中描述“被害时顷刻即死,死后闻葬于庆云庵旁,但亦不能确指其处。”

父亲死得英勇,孩子死得委屈,本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却难逃大人罪责的牵连,到哪说理去?真希望有那么一个世界,真的能让石定忠早早见到父亲石达开。

石定忠作为石达开的儿子,年方五岁,“破涕为笑”是真的,只是不是在凌迟现场,而是在狱中,听闻死后可以见父亲,转眼间“破涕为笑”,好天真,好可爱,让人好心酸!


蓝风破晓


石达开,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客家人,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1863年5月,石达开的远征军从米粮南坝渡过金沙江,突破清军长江防线,来到大渡河。见对岸并无清军驻守,心下甚喜,当日命令大军准备船筏,次日渡河。

如果一切顺利,石达开便可彻底摆脱清军的围追堵截,实现战略安全大转移,一举袭占成都以立足。随后,将利用蜀中的有利地势与清朝展开对抗。

谁知天意弄人,当夜凌晨,原本晴朗的星空突然阴云密布,百年不遇暴雨连下数个时辰,造成水位暴涨,河流湍急,船筏河面无法通行,就连日前准备的诸多船筏也被河流冲走。

三日后,水势依旧汹涌,清军却已逼近大渡河,并且从东、南、西三面对石达开军形成合围,而大渡河对面的清军也已赶到并做好布防。

但是,石达开并没有放弃,不断调整战略,寻机突围,奈何举步维艰。

  • 无奈之下,石达开只能勉强指挥大军强渡,又由于船筏较少,因此多次抢渡均未成功,损失却高达5000多人。

  • 见此,石达开调整战略,打算抢渡松林小河,从大渡河南岸向泸定转进。但是,松林河同样水流湍急,数千人的竹筏被激流冲毁。

  • 接着,石达开又打算从磨坊沟进行泅渡,但是此处河流均是雪山融化的冰水,寒冷彻骨,下河的士兵很快被冻僵,尸体顺水漂流。

  • 不久,清军趁着石达开率领大军抢渡林小河、磨坊沟的时机,偷袭了石达开军的马鞍山屯粮大营,营中粮草被清军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面对前有堵截,后、左、右三面有围剿,军中粮尽的绝境,石达开再次调整战略,打算从东面的清军防线撕开一道口子,冲出包围圈。经过一日血战,虽然损失惨重,但最终还是带着六千军队冲了出来,并且到达利济堡。谁知, “水劫”好像和石达开杠上了,必经的老鸦滩又是水势暴涨,根本无法强渡。

悲愤之极下的石达开,又再次率军南下凉桥,打算采用宰辅曾仕和的建议,伺机抢占桥对面的清军屯粮之所洗马姑。

然而,此处却有清军南字营都司王松林大军驻守,多次突围无果。

叹息之下,石达开为了六千将士能够活命,毅然同意了王松林的劝降谈判。并提出留下两千带甲将士,先让另外四千壮士放下武器,待他们平安离开后,他才会带着儿子一同投降。

石达开的马氏、吴氏、潘氏、胡氏等四位王娘,心知必死,为避免身体遭到清军侮辱,携带石达开的一岁幼子石定基,跳进河水中。而5岁长子石定忠,则留给了石达开。同时,许多重伤将士也纷纷跟随投河自尽。

然而,当石达开、石定忠、曾仕和、黄再忠、韦普五人刚过凉桥,就被重庆总兵唐友耕捉拿,并押往成都。同时,雅州知府蔡步钟依照唐友耕的吩咐,于深夜率领清兵突袭石达开留在大树堡的二千将士的营寨,结果仅有三百老幼幸存,其余将士全部遭到杀害。

1863年6月27日,令人感叹的是,审讯石达开的当日,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尚未渡河众人,不知如何下落?”

接着,石达开、曾仕和、黄再忠、韦普四人身受凌迟酷刑而亡。但是,受刑之时,石达开被割数千刀,直到死亡,也未曾发出一声,其凛然正气,令四川布政使刘蓉大为赞叹:

“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由于石定忠年幼达不到受刑条件,那么他的结局又会如何呢?有四个版本,而提主所问,仅是其一。

版本一:据费行简《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一书中记载,连日来,由于石定忠一直见不到父亲,日夜啼哭不止。因此,杨忠雅(四川代理按察使)对四川总都骆秉章提议道:“如此啼哭实在烦人,不如直接用石灰包堵其口鼻处死算了。”

得到骆秉章点头后,杨忠雅又安排牢头谢福实施此事。谢福将实情告诉了石定忠,石定忠流着泪问他:“我死可见父乎?” 谢福回道:“正好见于天上。”因此,石定忠破啼为笑,并抓着自己胸前挂着的玉佩大声道:“这是天王送我的生日礼物,你们不要拿走”。最终,石定忠被害,尸体葬于庆云庵旁的荒地。

大家想想,如果真想处死一个年仅五岁的幼童,更简单的方法不知道有多少,有必要增加麻烦找来石灰和布做一个石灰包吗?显然此版本并不可信。

版本二: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香港出的《广智录》中的《骆文忠》一文写有,石达开在临死之前将石定忠托付给了骆秉章,而骆秉章也将其抚养到快成年。一日,骆秉章问他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石定忠慨然道:“为父报仇!”听了此话,骆秉章心中生寒,他不就是杀害其父的仇人吗?因此,暗中毒死了石定忠。

如依此例,骆秉章在石达开死后三年病逝,此时的石定国只有八岁,又怎么可能抚养他到成年。显然,此版本也不可信。

版本三:据任乃强《记石达开被擒就死事》记载,石达开没有带石定忠一同投降,而是随王娘跳河自尽后,侥幸活了下来,遂后改名时雨化,并考入了四川绵州州学。到了1897年,通过拔贡,入读国子监,不久被朝廷派到贵州任知县。

此版本依旧疑点重重,一个五岁的孩子掉进滚滚河流,活命的机率有多大;作为石达开的后代,不但不想为父报仇,反而为仇人治理一方,这也太有辱先父之名了吧;朝廷难道不作选拔人才的背景调查吗?

版本四:据骆秉章奏折《生擒逆首翼王石达开等并剿灭发逆巨股恭摺》中写道:“石达开……凌迟处死。其子石定忠现年五岁,例应监禁,俟及岁时照例办理。”

如果按照《大清律例·刑律·贼盗上》记载:贼人子嗣,十岁以下的男童,交给内务府阉割后,待其长到十一岁,发往边疆,给披甲人为奴。

如果据此而言,石定忠的结局应该是被送到清朝的内务府,先行阉割,在牢中监禁到十一岁后,流放给披甲人为奴。

此版本既有处理石达开当事人的奏折,又正好和《大清律例》相吻合,应当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也有令人费解地方,石定忠真得会被养到十一岁吗?

难道石达开就此断子绝孙了吗?其实不然,石达开还有一子,名叫胡永活。

1861年6月,石达开回师广西贵县,带着两个儿子与姑母见了一面。当时姑母说:“行军打仗,生死难料,带着两个孩子在身边,实在不方便,不如将两个孩子留下。”为此,石达开考虑一番后,将一岁的次子留给了姑母抚养,姑母和丈夫胡善彭为了掩人耳目,给孩子起名胡永活,意为好好地活下去。后来,胡永活又生二子,分别为胡天浇、胡天祥。

而三岁的石定忠,依旧被石达开带在身边,最终结局成谜。


祥子谈历史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死得颇为惨烈。

1863年5月,石达开率军来到大渡河。被清军重重包围。

四面楚歌之下,石达开先是命令妻妾子女投江自杀,免遭身后之辱。但他留下了五岁幼子石定忠。

为给余众留得一线生机,他亲率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以及石定忠赴清军大营谈判。为什么带着幼子?估计也是为了表示诚意——仅余此香火矣,带至军前,等于把自己的软肋亮出来。

面对求和,骆秉章问:“尔欲降乎?”

石达开朗声答道:“吾来乞死,兼为士卒请。”他打算用一己之命换来部众生存。

骆秉章甚是残忍,将石达开及三名亲信凌迟处死于成都科甲巷。

题主说“面对父亲被清军千万万剐之刑,石达开五岁幼子为何还能破涕为笑?”这一说不太详细,当时父亲被凌迟处死,纵一个不懂事的五岁小孩,也不得破涕为笑,自己父亲死得这么惨,怎么笑得出来?而且,他是不是亲眼见此酷刑,不得而知。

据费行简所撰《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一文记载:“定忠自不见其父,日夜啼哭,由杨重雅建议,以布包石灰堵口鼻压毙之。未毙前禁卒谢福以实告之,他问:’我死可见父乎?‘谢说:‘正好见于天上。’他遂破涕为笑。

从以上记载可以推断出,五岁的石定忠只知道父亲不见了(应该不曾亲见行刑),天天哭闹。于是被人提议用布包石灰呛死。实施行动的狱卒谢福把这个情形告诉孩子。孩子很天真地问:我死了,可以见到父亲吗?谢福应该是心有不忍,善意骗他可以,孩子就破涕为笑了。

文字虽短,读来悲伤。可怜稚子,全不知性命将无,只知可去与慈父团聚……


钱多多读文史


石达开抱上自己年仅4周岁的儿子石定忠、以及几位清军重点抓捕的将领,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向清军大营。

石达开开诚布公地向清军头目表明自己的态度:用来到清军军营的这些人的生命,换取其余太平军将士的生命。

清军将石达开等人全部五花大绑、押到成都,上交给四川总督骆秉章。

看到石达开等人已经成为手中俘虏,骆秉章高兴至极,根本没想到还有饶恕一词。

骆秉章一面派人加大对石达开余部的追剿、残杀;一面开始审讯石达开等人。

骆秉章居然愿意收养石定忠

但是,可能是年岁大了,心生恻隐之情,也许是石定忠十分可爱,当72岁的骆秉章看见石定忠的时候,竟然愿意留下他、并且收到自己家中抚养。

石达开之死,到底有多壮烈

成都将军崇实与四川总督骆秉章共同审讯石达开与宰辅曾仕和、中丞黄再忠。

大堂之下,放了三个拜垫,让三人跪下受审。但是,三人都坐到垫子上,一副大义凛然的气概。

骆秉章让崇实先审。崇实缺乏底气、声音太小,石达开等人听不清楚。

石达开高昂着头颅、两眼圆睁,愤怒地看着崇实。崇实非常生气,连话都讲不出来了。

骆秉章开始审讯,罗列石达开罪状后,问道:今天即将结束你的生命,你有什么话说?

石达开笑笑,回答道:成为王败为寇。今生你杀我,来世就是我杀你。

骆秉章命令将3人绑赴刑场,刑场设在成都上莲花街督标箭道,三个人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退缩神情。

清兵把石达开和曾仕和面对面绑在两个椿树做成的刑架上。

行刑的刽子手先对曾仕和大腿上割下第一刀,曾仕和受不了疼痛,狂呼惨叫。

石达开训斥他说:“不就一会儿工夫,怎么不能忍住?”

曾仕和咬紧牙关、忍住疼痛、默不作声。

临到凌迟石达开的时候,侩子手在他的身上割了1988刀,但是,石达开从始至终没有发出一声叫喊。

对于石达开的坚强意志,四川布政使刘蓉在内心里佩服不已。他说:

“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石达开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

骆秉章不忍心让这么小的孩子,看着自己父亲被千刀万剐,便将他收留到总督府,打算自己抚养他,让他长大。

按照清朝法律,应该怎么处理石定忠?

骆秉章计划在石定忠成长过程,开导他、教育他,使他忘记父亲、忘记过去,以长成正常的人。

为了抚养石定忠的计划能够顺利实现,不至于受到他人阻拦,骆秉章将石达开、石定忠的惩处措施,写成奏章《生擒逆首翼王石达开等并剿灭发逆巨股恭摺》。

在奏折中,骆秉章写明:将石达开、曾仕和等人全部凌迟处死;因为石定忠只有5岁(虚岁),按照法律,应该监禁,等他到年龄后再按照法律办理。

到年龄后,按照法律应该怎么办理?

大清法律规定:凌迟处死的犯人,其子孙确实不知道谋逆之事的,一律阉割,发配到宁古塔等地方,分配给披甲人当奴隶。

如果小孩不足10岁,则监禁关押,等长到11岁时,再按照上例办理。

所以,骆秉章处理石定忠的方法,是符合清朝法律的。

照这样看,石定忠还有可能在骆秉章的庇护下长大成人。骆秉章真的会把石定忠抚养长大吗?

骆秉章如何安排石定忠,他的计划能否实现?

骆秉章作为清政府地方官员,处死石达开是分内职责,但是,他对石达开的气节还是从内心里佩服的。

骆秉章把石定忠安排在总督府中抚养,希望用教育改变石定忠;如果改变不了,就依照大清法律处理。

夏热冬冷、春花秋月,1年时间过去了,石定忠也长大了一些,骆秉章身体大不如从前。骆秉章想试探一下石定忠是否还记得石达开。

佝偻身躯的骆秉章拉着5岁的石定忠在门前的花坛边散步,骆秉章问石定忠:长大后打算干什么啊?

真不愧是石达开的儿子,像他老子一样的刚强。石定忠的回答让骆秉章冷汗直冒。

石定忠竟然回答:“长大后首先给老豆报仇!”

“老豆”是广东方言“爸爸”的意思。

石定忠已经5周岁,是能够记住很多事情的。已经记事的石定忠说出这番话,表明“为石达开报仇”已经深深植根于石定忠的心房之中。

骆秉章清楚地意识到,想把石定忠培养成忘记仇恨的人,已经没有可能。

等到石定忠长到11岁,受到处罚也就是必然的事情,而且,根据判断,石定忠将会死得非常悲惨。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抚养,骆秉章对石定忠产生了爷孙般的感情,他不想看到石定忠饱受折磨而死。

骆秉章希望看到石定忠笑着死去。有没有办法让石定忠笑着死去呢?

石定忠如何死法,会带着笑容?

骆秉章询问幕僚杨重雅,如何能让石定忠笑着死去。

杨重雅跟石定忠玩了一会,假装要把他戴在胸前的玉佩拿走。

石定忠说:玉佩是老豆给我的,不能让别人拿走。

杨重雅看得明白,石定忠心里始终想念父亲。

于是,杨重雅命令狱吏准备好装满生石灰的布包,等到石定忠被诱得开心露笑的时候,用生石灰捂住石定忠的嘴巴和鼻孔,将其闷死。

杨重雅问石定忠,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石定忠反问道:游戏中能看见老豆吗?

杨重雅回答说:可以到天上去见老豆。

石定忠顿时开心地笑了起来,看着天空的双眼中充满了快乐的希冀。

狱吏从旁边用石灰包捂住石定忠的嘴巴和鼻孔。时间不长,年仅5岁的石定忠真的命归苍天,寻找父亲去了。

石定忠被处死了,他没有机会面对父亲千刀万剐;更不可能看到父亲遭受凌迟之刑而破涕为笑。

小小岁数石定忠热爱父亲的故事催人泪下。

如果骆秉章真是不愿看见石定忠悲惨致死,那么,他确实是晚清官员中、不可多见的善良之人。


岳飞的飞


这个问题,老梁有过研究!

谈起太平天国,我们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翼王石达开!他简直堪称是太平天国里的一股清流,其为人正直,体恤民情,作战勇猛,战无不胜,是一位素养极高的军事天才,又是一个人品极佳的三军统帅。纵览其短短32年的一生,我们几乎是找不到一丝的劣迹,哪怕是后来足足将他处以千刀万剐之刑的清朝将领大臣们对之也是只有佩服二字!石达开是一位英雄,真的,是一位铁血的汉子!

历来石达开的结局我们都知道,足足凌迟3000刀却一声不吭,时人无不惊叹和佩服,那么他这5岁的儿子石定忠究竟结局如何?究竟有没有所谓的“养大再活剐?”如果不是,那么他为何还能破涕而笑呢?事实如何,且听老梁一一分析:

石达开的一生

石达开十六岁出山,二十岁便被封王(太平天国翼王),直到32岁的兵败大渡河凌迟而死,他是一生是无比的辉煌!所谓生如夏花之绚烂,虽短暂,却尽是芬芳!

这短暂的一生中有几段不得不提的事件,其一便是1854的九江罗湖之战,24岁的石达开战大名鼎鼎的44岁的湘军统帅曾国藩,结果曾国藩打败甚至几度想投水自尽,从此一举成名天下知(其实以前也挺有名了)。曾国藩评之: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虽然话不是啥好话,但是石达开的勇猛以及计谋便可见一斑了。

其二便是其失败的大渡河一战了,这一战中他为了自己的军中兄弟们前去求和,只为想清军投降,但是只有一个条件,别杀害这些同生共死的兄弟们,因为天京事变中他的一家全部死于北王韦昌辉之手,这个时候的他最看不得亲人被杀戮,于是他送上希望清军统帅骆秉章、唐友耕投诚书,望之能“依书赴奏,请主宏施大度,胞与为怀,格外原情,宥我将士,请免诛戮,禁无欺凌,按官授职,量材擢用,愿为民者散为民,愿为军者聚为军”。(《太平天国》第二册)。

可惜,清军可不和他讲道理,当把他骗进大营来谈判的时候,或许他就已经知道了结局了。

石定忠的真实结局

当时石达开的带着自己身边仅存的亲人,儿子石定忠过去的。当时石达开直接就被凌迟了,这点人尽皆知,但是他儿子石定忠的结局很多人都不得而知。当时确实是有这么个说法,说谋反之罪的必须得凌迟的,但是石达开的儿子石定忠只有5岁啊,暂时满足不了凌迟需要的3000刀,于是便有一个说法说他最终被养大了之后再凌迟而死的。其实我们想一想,至于吗?当时是内忧外患不说,再加上这孩子才5岁,见不到爸爸而且有被关在黑暗潮湿的监狱(总不可能还给舒服的伺候着吧),所以定然是哭闹不已,这谁受得了?就这么一直把他伺候好养大了再杀掉?清军统治者有病啊?不会算数?所以以上结局肯定是不成立的,那么真实结局是什么呢?其实他被用石灰呛死了。

其实石达开死后,“定忠自不见其父,日夜啼哭,于是杨重雅建议,以布包石灰堵口鼻压毙之。”未毙前禁卒谢福以实告之。定忠问:‘我死可见父乎?’谢说:‘正好见于天上’。定忠遂破涕为笑。年仅五岁,挺好骗的,这一对父子,可惜了!


对于翼王石达开他们的结局,对于石定忠的结局,你怎么认为?欢迎评论下方一起交流哦~

论人文历史那些事,且听老梁为你一一道来。认认真真的原创,不搬运,不剽窃,喜欢文史类的朋友们关注我,一切去看看更有趣的世界吧!你的支持我最大的动力,谢谢!(图片来源于网络)手机码点字真的是不容易,真心求点赞和关注,谢谢。

老梁说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中,有一位最完美的男人,他就是翼王石达开。他的一生可谓是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兵败被清军俘虏后,受千刀万剐之刑,而他的五岁幼子听完却破涕为笑,这是因为狱卒告诉他死后仍可以见到他的父亲石达开,这才破涕为笑。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战略家,武学家,诗人,书法家,民族英雄。他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19岁领千军,20岁封王,32岁受极刑,死时身上被割一百多刀,但却未喊过一句疼。

石达开生活在道光年间,也是腐败不堪的年间,这时,一场农民起义运动的爆发是在所难免的,以洪秀全为领导的农民起义开始了,而石达开也受邀参加了这场革命运动,并在金田起义中,被封为左军主将,带着四千余人揭竿而起。太平天国运动前期非常顺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石达开在1857年被封为“翼王五千岁”,仅20岁封王。而在石达开军队的领导下,太平天国一路北上,定都天京。但是很快,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就显现出来了,各个王之间互相斗争,取得一定成果后便开始享乐,没有自己的行动纲领。太平天国运动逐渐陨落下去,在1862年,石达开被处以凌迟,受刑之时,身上被割一百多刀,然而他却一声不吭,观者无不动容。

石达开被杀以后,他的儿子石定忠因不见其父,日夜啼哭。而此时狱卒告诉他真相,并告知他也活不下去,定忠便问自己死后可不可以见到父亲,狱卒说可以在天堂相遇,这时定忠才破涕为笑。


南巷清风AA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拜托一个年仅5岁的小孩子,知道什么,在他的思想认知当中似乎连每天需要吃什么玩什么,是否完成了自己的暑假作业和寒假作业都是一个未知数,小孩子的思想往往不能够用大人的眼光来看待。

事件回顾

在此之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悲伤的故事。某

一位小朋友他的父亲去世之后,他在父亲的灵柩面前玩的自己最喜爱的吉普小赛车,然后旁边的家人就看不下去了,指着这个小孩子说现在你不可以玩了,因为你的父亲已经走了。

然后小朋友说到那父亲什么时候回来呢?他的家人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竟然呆住了,短时间之内不知道该回答什么,突然之间家人当中的另一个人走到小孩子面前说道你再见你父亲最后一面吧,小孩子点点头,去灵柩面前见了自己父亲最后一面,然后接着低头玩自己的小赛车。

若干年之后,之前的那个小孩子已经长大,并且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在自己的母亲病重的时候,能够承担整个家庭的事物,并且已然成为了家庭当中的顶梁柱。

如果把时间线拉开,与这个小孩子做一个横向对比的话,就不难发现他们两个人还是有着相似之处的,要指望着一个5岁的孩子能够明白什么是生老病死,能够明白什么是永久分离,实在是不太现实。

5岁的孩子在面对自己父亲去世的消息时,无论是喜怒哀乐,无论是悲欢离合,似乎都有着自己的宣泄情绪以及自己的表达方式,只不过如果用一个成人的眼光来看5岁孩子的面部表情,来判断他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实在是一件扯淡的事情。

没错,这就是事实

石达开的孩子叫石定忠,笑也好哭也罢都无所谓,问题的关键在石达开的儿子石定忠最终怎样了。

什么意思?

根据清朝的历史记载,石定忠一共有三种不同的经历,而这三种不同的经历全都云烟雾罩,也就是说根据清朝历史以及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资料,完全不知道石达开在死后自己的孩子身世如何以及命运是否坎坷。

第1种说法比较可靠,那就是石达开的儿子石定忠遭受腌刑,并且分配新疆,只不过阉割对于整个清王朝而言有着明确的年龄规定,必须在11岁的时候才能进行阉割,可是我们查看整个清朝的史料,并没有石达开儿子11岁的任何消息。

第2种可能就是当初那个对石拉开实施千刀万剐惩罚的屠夫,暗地里把石定忠给收养起来了,只不过石定忠最后又被清王朝给杀害了。

第3种可能则是石达开的儿子石定忠趁着战乱直接跑走了,至于跑到哪里去谁也不知道,毕竟一个5岁的娃娃怎么着也翻不起大浪来,也就没有人追查这件事情了。

有趣的是这三种可能当中第1种可能影响最为深远,而且最为恶劣,也最有可能,可是清朝历史对此却讳莫如深,没有任何记载。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太平天国运动,向来都受到国内外的各种评价。当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揭竿起义,带着几千关系老乡一路碾杀,攻城略地,大破清兵,并且创立了太平天国。可惜最后因为内哄被清廷反过来逐一铲除,而众多太平将领也被残忍杀害,当中的石达开尤为惨列,受到清兵的千刀宰剐之刑,而他仅有5岁的儿子却突然破涕为笑,这是为什么呢?

石达开生于清朝道光年间,当时清廷腐败严重,天下民怨冲天,各地农民起义随即爆发。洪秀全先发制人,抢先起义杀出一番功绩,这时石达开被邀加入太平军,由于他作战凶猛,深得洪秀全赏识,很快就被封为左将军,率领众弟兄南征北战,后来太平天国成立定都天京,石达开在战争中拥有杰出贡献被赐封为翼王,又称五千岁。据说石达开封王的时候才20来岁,正是风华正茂年轻有为,前面一片大好前途。然而起义的大多数是一批农民,面对着丰硕成果的收获时,就忘记了顾全大局,不久后首领们就开始争功,各谋私利,最终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自古内斗的政权都没好果子吃,正当太平天国内乱期间,曾国潘迅速带领亲自训练出来的湘军一举攻击太平军,此时的太平军早已不再团结,各个翼王只顾自己利益保存实力,选择且战且退的战术,最后被清兵逐一剿灭,一路杀到了天京。听说清军攻陷天京后,就进行了屠城,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斩草除根,那些跑得慢的太平天国人皆亡于清兵的屠刀之下,不过也有极少数人逃了出来。

石达开带着一支人马力抗千军,杀出一条血路,逃向了蜀地成都,本来他想效仿刘备占蜀地以图东山再起,可惜在逃跑途中被大渡河阻断了去路。这时进退两难的石达开,眼看清兵追来,只能下令强渡大河,不料天不佑太平天国,当太平军过河的时候天空突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大批太平军被洪水冲走导致损失惨重,最终石达开只能被迫与清兵展开谈判,他携着小儿子跟几个部将去到敌方的军帐,开出一个条件,就是想以自己的死,换取儿子跟所有太平军的性命。

清廷起初答应了石达开的条件,于是太平军就被全部缴械关押,身为主将的石达开就被判处了凌迟之刑。所谓的凌迟又称“千刀万剐”,是满清十大残酷刑罚之一,主要特征是不能让受刑者死得太痛快,必须承受够千刀折磨才能慢慢死去,行刑的刀手一般都经过了专业训练,他们刀法精巧,熟悉人体构造,在行形之时不会轻易让犯人那么快死去。据说,石达开行凌迟当日,他5岁的儿子也在现场,本来要一齐行刑,不料清廷皇帝下了圣旨,称要养满十岁才能判凌迟,因此石达开的儿子才得以幸存。

文人费行简在著作《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中描述:“石定忠不见其父,日夜啼哭,杨重雅烦而提议,用布包石灰堵口鼻压毙之,但是在行刑之际,士兵谢福以实告之,定忠小儿吓得急忙哭了起来,然后反问:‘我死了可见父亲吗?’士兵说:‘刚好见于天上’,于是这个小孩就破涕为笑了。

另外还有一说,石达开行刑当日,刀手故意戏弄他的儿子说:“等你爹死后,你也得死”小孩当即被吓得哭,刀手见状甚是得意接着说:“小孩童不用慌,等你死了就能跟你爹爹在天上见面了”天真的石定忠,完全相信了,于是停止哭泣转而笑了起来。

参考文献:《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


猫眼观史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年间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石达开为人正直,勇猛善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石达开一生几乎找不到任何劣迹。石达开被清军处以凌迟之刑时,据传闻,石达开被凌迟了1千余刀,喂吭一声,真可谓铁骨铮铮的汉子。



石达开在执行凌迟前最惦记的就是自己那五岁的儿子石定忠,那么石定忠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当时有这样一个说法,石定忠当时
只有5岁,并不满足凌迟3000刀的条件,要将石定忠养到10岁,在将凌迟处死。清军并不是傻子,谁会将一个人白养5年,然后将其杀掉,有病么!更何况还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在监狱中肯定会大哭大闹的,谁会受得了,所以以上结局不成立。

其实石定忠是被人用布包石灰堵住口鼻呛死的。在石达开死后,石定忠自不见其父,日夜啼哭,于是杨重雅建议用布包石灰堵住口鼻压毙之,在此之前,禁卒谢福将实情告诉了定忠,石定忠问:“我死可见其父乎”,谢说:“正好见于天上”。定忠遂破涕为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