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打到脸前了,崇祯问大臣一问题,大臣:我请假回家一下

处江湖之远,随你嘴巴乱张,没啥大事;但到了朝堂,你就不能乱说话了,口径与圣人不一致,那是居不了庙堂之高的。崇祯皇帝的首辅周道登遇到的正是这个情况。

李自成打到脸前了,崇祯问大臣一问题,大臣:我请假回家一下


有一次,崇祯问周首辅:“近来诸臣奏疏中,总有‘情面’两字。何谓‘情面’?”崇祯的意思是,外国人都说咱们打官司是打关系,咱们自己人也都说啥事都要走后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崇祯与在座诸位的眼光齐刷刷射了过来,等着周首辅回答。而周首辅却把一场“当廷策对”搞成了词语解释,张口就答:“情面者,面情之谓也。”大家都憋着笑来聆听下文,周首辅却刚开了头就煞了尾:“解释如不妥,请批评指正,谢谢!”这话笑死人了。但谁敢笑领导?那就偷着乐吧。

又有一回,崇祯搞“中心组学习”,突然想起晚唐章碣的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于是就说,当领导的都不太喜欢读书人,读书越多越反动嘛,但是“宰相须用读书人,当作何解”?这话把周首辅给问住了。圣人似乎对这事没有过“指导性意见”,也没有过“理论性阐述”,自说自话恐怕不符合上级精神。周首辅脑子里顿时进了糨糊,只好讪讪地说:“容臣等到阁中查明回奏。”皇上,我请假回家翻一下书,翻到标准答案马上就来告诉您。

崇祯气得咬牙切齿:“文臣个个可杀。”崇祯气归气,但要真动刀子,他是下不去手的,他从来都觉得自己是个好皇帝,不杀大臣。他不杀大臣,还不能换大臣吗?换,换,换!崇祯当了17年一把手,换了阁臣50人。很多人都是因为没有圣人理论在心间,回答不了崇祯随时的“问国疑难”才被换的。崇祯老是问自己:国有疑难我问谁去?问下一个吧。问一个,就换一个。换啊换,换到了首辅魏藻德。

李自成打到脸前了,崇祯问大臣一问题,大臣:我请假回家一下

这时节,崇祯确实有个大问题要问,这问题就是,李自成已经到了北京墙边,找崇祯“通款曲”来了。李自成说,咱们别打了,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你且享受退休福利去。崇祯拿着这个条款,喊来魏藻德这套内阁班子,先问老魏:“李自成此议如何?”老魏望了望他那班子,没一个人有主意。老魏自己怎么敢乱说话?一说,不符合圣人之言,麻烦就大了。那就不说吧。崇祯不高兴了,开始吹胡子瞪眼睛:“此议何如?”那边厢李自成在等回话呢,这边厢没一人给崇祯递个话。崇祯气得一掌把龙椅推倒,恨恨地说:“下课!”

这天是下课了,可问题是,问题还没解决啊。回家翻书吧,问题是,书上也没说这问题怎么解决啊。崇祯不甘心,最后一次把大家喊来,把这问题再次提出来,诸臣“但相顾,不发一言”。崇祯哭了,“诸臣亦相向泣,束手无策”。

这是明朝的“最后一课”,上完了,大家就“毙业”了。崇祯一气之下上了吊,据说有三四百人跟着跳了河。毕业即失业,一个王朝一旦毕业,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绝对失业,他们想不开啊。

李自成打到脸前了,崇祯问大臣一问题,大臣:我请假回家一下


遇事只会翻书本、找文件,只会请示上级领导、寻找会议精神,那么你的脑袋从此就会被搞坏,不再会思考,不再有创见,若碰到新现实新问题,自然是束手无策,成为现实版的饭桶首辅。哲人曰:“我思故我在。”反之,我存在,我活着,我就多思维,勤思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