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借東風火燒赤壁,打敗曹操。東風真的能“借”嗎?如何“借”?

九零俗人看娛樂圈


人生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借”這一行為,有智慧的人隨時隨地都能發現可借之物,並巧妙的藉以用運,使之發揮巨大的作用。

在他們眼裡不只東風能借,山川,河流,錢財,人才,城市……能借的東西太多了。借荊州就是借了一座城市,三顧茅廬就是借了諸葛亮這個大人才,桃園結義既借了兩員大將還借了張飛的錢財。蕭何月下追韓信又何嘗不是要借韓信的軍事才能呢!背水一戰是借河流,草船借箭是借江面上的大霧,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不借助別人的力量一個人能做到的事情很有限。

借是一種互相依存的關係。諸葛亮如果不借劉備的平臺,怎麼發揮自己的政治,軍事才能。韓信不借劉邦的勢力,也沒有展示自己卓越軍事指揮才能機會。所以無論任何人要有所成就首先得搭起一個平臺來,或者樹起一杆旗幟來。這樣你借錢財、借人才、借場所都可以借得到,因為資金方也想借你的平臺生財,人才方也想借你的平臺展示自己的才華。其次是堅持做大做強你搭建的平臺,就像劉幫、劉備一樣雖然好長一段時間都處於弱勢,但永不放棄,並且想盡辦法借人借物。再次是放權起用人才,比如劉邦用韓信不用則已要用就親自拜將,為其立位、立威、立信。又比如劉備用諸葛亮充分信任,全權委託。

如此看來成大事者更精通借的遊戲規則,將“借”這一行為藝術化。


水凝結成花


東風真的能“借”嗎?如何“借”?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把諸葛亮的智謀塑造得很完美,這個故事至今也仍是廣為流傳,家喻戶曉。不過民間小說、戲曲謂其通曉陰陽,料事如神,這是神化了諸葛亮,加上真實歷史中並沒有記載,而所謂的設壇祭風帶有濃厚玄學色彩,不禁讓人懷疑故事的真實性。

歷史上諸葛亮、周瑜借東風火燒曹操

由於羅貫中在寫作《三國演義》的時候憑空添加一些原本在三國時期不存在的情節,使得後人認為這個借東風也不是真實的故事,連魯迅也評論道,羅貫中“狀諸葛多智而近妖”。至於王粲的《英雄記》則記載是周瑜用輕船走舸火燒曹操,顯然火燒赤壁與諸葛亮一點關係也沒有。所以事實是,東吳部隊燒掉曹營靠在北岸烏林一側的戰船,曹兵毫無戒備,火烈風猛,火燒烏林,北宋司馬光《赤壁之戰》:“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易經》解密借東風真相

近代著名文化學者南懷瑾於《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第2.03章》指出:東風能借,是通曉《易經》氣象的道理。“坤卦,亥月,節氣立冬小雪。這是全陰之卦,天地間之放射能,此時已全部吸收入地,但陰極則陽生,所以在十月立冬後,必會有小陽春,有一兩天風轉東南,當年『孔明借東風』,就是通曉《易經》氣象的道理,知道十月立冬之後,西北風一定不會天天吹,根據氣象推算,有一兩日必會颳起一陣東南風,所以故作玄虛,築壇祭風,反正一日借不到的話,二日三日下去,早晚可以等到東風。果然被他等到,大破曹操五十萬軍。”

真實的諸葛亮,無通天徹地之能,自然不能向上天借東風,不過火燒赤壁吹了東風是事實。古人懂得《易經》,通曉氣候變化,善加利用,使弱小軍隊借東風之力,發揮出最佳戰鬥力。

南方人諸葛亮、周瑜欺負北方人曹操不懂南方氣候

據指,《易經》中有天文,其中有十二卦對應一年中的十二個月,每個月的節氣和氣候都有相應的規律可循,並符合《易經》的原理。以諸葛亮借東風來說,當時為農曆十月,在卦上為坤卦,是純陰卦,陰極則陽生,因此十月有幾天的氣溫要回升,有一個小陽春的氣候。

“借東風”就是利用了這個氣候條件。曹操把戰船連鎖起來,也源自他識天文、知氣候。戰船連鎖有利於水上作戰,只是怕火攻。但曹軍的水軍在長江上游,位於西北方,東吳水軍在下游,位於東南方。農曆十月是冬天,吹西北風,所以東吳缺少火攻條件。對此,孫劉聯軍心知肚明。而根據《易經》,知道某一個氣候前後三天,會轉東南風。所以,算準日子“借東風”,兵借火攻,戰勝曹操。

然而,節氣卦中也蘊含著一些“密碼”可用於軍事上。農曆十月對應坤卦,節是立冬,氣是小雪。其他月份也有規律。十一月,也稱子月,對應復卦,為一陽初生之時。節是大雪,氣是冬至。冬至之夜,時間最長,氣溫最低,行軍作戰條件艱苦。之後,白天變長,氣溫漸升。

十二月,對應地澤臨卦,初爻和第二爻都是陽爻,陽能不斷上升,人體外寒內熱,消化力強,此時官兵胃口好,體力好。節是小寒,氣是大寒。一月稱正月,也稱寅月,對應地天泰卦,內卦有三個陽爻,故有“三陽開泰”之說,而且天地交感,人們思想行動敏銳,宜籌劃準備軍事行動。節是立春,氣是雨水。二月是卯月,對應雷天大壯卦。節是驚蟄,氣是春分。此時,人體精神旺盛,宜開展軍事行動。

三月,對應澤天夬卦。此時,天地兩隔,萬物肅殺,故有秋風掃落葉之說,官兵殺敵情緒易被髮動,宜實施殲滅戰。八月對應風地觀卦,節是白露,氣是秋分。秋分宛如春分,氣候適宜,白晝等長。九月對應山地剝卦,節是寒露,氣是霜降。卦象為五陰剝陽,宜謙退內守。

現代氣候學解釋“借東風”

至於現代科學的氣候學,亦能解釋赤壁之戰如何“借東風”-赤壁東南有幕阜山脈,烏林西北有云夢大澤,當天氣放晴後的夜晚,因山地散熱快,湖澤散熱慢,溫差對流可能會逆吹東南水陸風與“下坡風”。而冬天逆吹東南地形風此一點,是北方長大之曹操所始料未及,成為東吳周瑜的部隊於長江水邊長大者之地利。

本問題回答者是@俗人俗語俗評 ,本文所有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評論區進行討論。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俗人俗語俗評


俗人俗語俗評


路過閒聊:

在演義裡諸葛亮借東風幫助周愉贏得了赤壁之戰,是羅貫中先生硬把周愉的軍事才華裝到諸葛亮頭上,而諸葛亮也從此名聲大震,首先要了解當時周愉的身份,是大都督,年齡比孔明大七歲,諸葛亮才剛出道,官拜軍事祭酒,確實出了聯吳抗曹的好主意,出使東吳與魯肅交談,再引見孫權,那可是連周公瑾的面都沒見上,應該說赤壁之戰的謀略與孔明是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羅先生雖然說貶低了周瑜,但也醜化了諸葛亮,一個蜀漢使臣,身著道袍,披頭散髮,手執寶劍,口中唸唸有詞,人不人,妖不妖的,耍江湖騙子的那一套,這哪裡是戰爭啊,純屬裝神弄鬼,這對諸葛亮名聲損失也不小呀!

其實人並不是神,也不是諸葛亮通奇門八卦,觀天象,算準甲子日會起東風,這也太抬舉諸葛亮了,這些光環要戴在周瑜頭上才對。

為什麼呢?因為諸葛亮壓根就沒見到周瑜,到好像赤壁之戰是孔明指揮的,孔明在周瑜面前僅是一小兄弟,一個已雄姿英發,羽扇綸巾,一個才剛出道不久,把諸葛亮扡進赤壁之戰中至今成為美談,東,西,南,北風是自然規律,是借不來的,閒聊。





9紫氣東來


三國人物成千上萬,其中寫得最精彩的,莫過於諸葛亮。寫諸葛亮最精彩最引人人勝的故事,莫過於赤壁大戰中的借東風、草船借箭,把諸葛亮的智謀塑造得很完美,這個故事至今也仍是廣為流傳。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人對諸葛亮借東風表示出了懷疑,風真的可以“借”嗎?

諸葛亮是如何“借”東風的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兵南征孫權,十月,曹操屯兵於長江北岸,接受龐統所獻的連環計,曹操把戰船用鐵鏈連在一起。

位於長江南岸的孫劉聯軍,雖有長江天險固守,仍是兵力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對曹操實行火攻。但是當時處於隆冬時節,只有西北風,而且處於逆風位置的孫劉聯軍如果用火攻,只會燒燬了自家戰船。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情況也讓周瑜發起愁來,這時,諸葛亮提議:“亮雖不才,曾遇異人,傳授八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諸葛亮與周瑜約定於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時,憑天借到東風,果然在約定的時間,東風起,孔明用計讓老將黃蓋假作投降,火燒赤壁,大敗曹軍。這就

是《三國演義》對孔明借東風的描寫,那麼又該如何解開 “借風”之謎呢?

研究證明,所謂的借東風其實只是諸葛亮對天文氣象的靈活運用。首先,為什麼諸葛亮要選擇十一月二十日這個日子來借風呢?古代中國對氣象的研究也頗為深入,歷來就有“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的記錄。

十一月二十日就是冬至之日,按照這個規律,冬至之前,如果陰氣旺盛,在長江沿岸表現為西北風,那麼冬至之後,陽氣生長,風向則要發生變化,表現為東南風。孔明知道了“冬至一陽生”的氣候變化規律,準確地把握了東風吹起的時間。

諸葛亮知道的道理,曹操肯定也懂這個道理。“冬至一陽生,來複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但是,曹操忽略了一個問題:“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是對一段時間期間內氣候情況的判斷,卻忘了考慮冬至這天的特殊性。

冬至這一天的氣候與前段時間會產生重大的變化。很明顯,諸葛亮考慮到了這個問題,這也是他的高明之處。 此外,孔明家住赤壁不遠,對當地風雲也瞭如指掌。因此,他能準確無誤地預報出這一天天氣的變化。東南風起是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得出的結論。

那麼,諸葛亮撥兵駐壇用意又何在呢?赤壁之戰大破曹軍之後,劉備派諸葛亮與孫權爭要荊州,諸葛亮就提出:“若非我借東南風,周郎安能展半籌之功?”這也就解釋了諸葛亮故弄玄虛的目的了,孔明就是要貪天之功,假借東風,成為日後取得荊州的藉口。

諸葛亮另一個目的就是要通過駐壇施法的機會擺脫周瑜的控制,迅速回到自己軍中,調兵遣將,與周瑜爭奪曹操失地。

《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孔明隨周瑜剛出兵時,他就告訴劉備說:“但看東南風起,亮必還矣。”也就是讓劉備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派趙雲駕船在約定的地點等候他,所以當週瑜派兵來捉諸葛亮之時,諸葛亮已經回到了劉營。

也有觀點認為,諸葛亮借東風是使用了奇門遁甲之術。奇門遁甲是一種古老的排兵佈陣的方式,帶有極強的方位學理論和攻擊性。奇門遁甲之術融入了周易、天文、地理、曆法、軍事、氣象、政治、經濟等大量知識,是一種高明的預測術。諸葛亮掌握了這種高深的預測術,預測出十一月二十一日起必然要大刮東南風的天氣狀況。因此,諸葛亮“借”到東風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對天文氣象的深入研究。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


黑白史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巧借東風,助周瑜火燒赤壁,大破曹操,是作者羅貫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天文地理、奇門遁甲、諸子百家無不精通,作者對諸葛亮的描寫,已經接近神仙了。

從“草船借箭”一事,可以說是對諸葛亮借東風的一個鋪墊,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同時也預見諸葛亮以後對江東的威脅,欲除之而後快。周瑜的擔心後來也應驗了,火燒赤壁之後,諸葛亮不但設計助劉備佔據荊州,而且還讓周瑜留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笑柄。周瑜設計命令諸葛亮十天之內監造十萬支箭,工匠材料故意不完備,想借這個由頭除掉諸葛亮,沒想到諸葛亮滿口答應,還主動把期限縮短到三天。其實諸葛亮早已知道周瑜的用意,他也知道三天後會有大霧,對“草船借箭”已經心中有數。


從提前能準確判斷三天後有霧這件事,可以推斷諸葛亮精通天文,對天氣變化了如指掌,因此借東風一事,對諸葛亮來說,並非難事,其實這也說明在沒有任何儀器設備的三國時代,諸葛亮的“天氣預報”特准。對於諸葛亮祈風的儀式,只是諸葛亮裝神弄鬼,藉機逃離江東的小計策罷了。



廈門老新


諸葛亮巧借東風"草船借箭"用

計謀戰勝曹兵。據史載卻是確有

其事。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自古至今廣泛

的被老百姓美化和認可就是"智

多星",才智雙全的化身所稱頌。

【三國志】裡的"火燒赤壁"之

戰。諸葛亮憑藉氣象"草船借箭"

大戰曹操,獲得全勝的戰績,就是

諸葛亮通曉天文氣象學,用計謀戰

勝了曹操,就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

下用科學的方法大獲全勝的戰例之

一。我們應該尊重這段歷史的存在,

才是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思想態度!





申卜元


所謂借東風,其實是子虛烏有的。

孫劉聯軍聯合抗曹,戰場主力軍還是來自東吳。曹操號稱百萬大軍欲與孫權會獵於江東,其實際兵力有北方軍15萬左右,荊州軍5萬,約20萬左右。孫權這邊3萬,劉備1萬,但是雙方兵力懸殊還是很大!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

1、北方人是旱鴨子,不習水性。而長江又是天塹,要打下江東,不得不經歷一場生死水戰!東吳的精銳在水軍,在江面上打仗簡直是如魚得水,求之不得。比較有名的水將不勝枚舉,如:周瑜、程普、蔣欽、周泰、甘寧、淩統、陳武、董襲、韓當、黃蓋、呂蒙、(陸遜還在當縣令)等等等,這些武將都精通水戰,而且正值東吳武將池的巔峰,所以曹軍在水上作戰根本就是極其劣勢!

2、士兵水土不服,有一部分士兵得了瘟疫等疾病,造成軍中士氣低落,戰鬥力又降低了不少。

3、曹操的所有水軍都來自投降的荊州兵,人心不穩,而且大戰在前又中了周瑜的離間計,害得曹操斬了兩個唯一會打水戰的正副都督蔡瑁、張允。這下好了,蒼天助吳不助操啊!

4、還有一個關鍵點是龐統獻的鐵鎖連舟之計,當時看破這個計策只有程昱和賈詡,賈詡為人小心謹慎,他已經預料了曹軍會敗,又不想在老闆的興頭上潑涼水,所以全程保持沉默。程昱勸說曹操要防火攻,可惜老闆沒有聽勸!

5、黃蓋詐降的成功,主要還是因為曹操的驕傲膨脹。曹操在中原打敗天下無敵手,擒呂布,滅袁術,破袁紹,敗劉備,收張繡,降劉琮,此時的他難免產生驕縱的心理。但是兵法有云:驕兵必敗,也預示著曹操的失敗,曹操認為既然劉琮不戰而降,孫權在我的兵威之下,肯定也會不戰而降,所以便自信的認為黃蓋是真降,由此又埋下了另一個禍根!

綜上所述,註定曹老闆在赤壁之戰的失敗!

而史實上,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的貢獻又是什麼?其實,他的主要貢獻只是促成了孫劉的聯盟,請注意,是促成, 最終決定權在孫權和魯肅的手上,諸葛亮只起到了輔助的作用。

赤壁之戰中最大的英雄乃是周瑜周公瑾,

根本沒諸葛亮什麼事!

周瑜、諸葛亮、曹操、孫權、劉備







魏武帝曹操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的《出師表》裡面毫無疑問說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諸葛亮在劉備軍事政治集團出任謀士之前一直都在當時的荊州,或者說長江流域在耕地種田。農民有什麼特點呢或者說有什麼擅長的呢!他們對天氣應該是比較敏感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判斷天氣的變化,他們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或先民的諺語來做出判斷。

諸葛亮本身也是一個謀士,歷史中寫到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熟悉風水,所以我認為東風並不能借並不是借來的,而是諸葛亮根據自然現象和以往經驗判斷在那一天一定會有東風,所以才故作法事使場面上也能過得去來使人相信一定有東風。


素袂薄衫


我是漫談上下五千年,我來回答。

大型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 》的播放 , 除了引起 文藝工作者 、 “ 三國迷 ” 的極大關注之外 , 也為全國億 萬電視觀眾所喜愛 。

一 、 關於 “ 借東風 ” 的正解

有一篇文章的題目是 “ 赤壁之戰孔明真的借過東風了嗎 ” 。 從文中可知 , 作者讀了許多史書 ,翻 閱了許多資 料 ,得 出一個結論 : “ 遍閱正史 ,諸葛亮借東風說無記 載” 。 其實 , 不翻閱正史 ,也可明白 “ 史 ” 形己載 。 服胃 “ 借 ” 東風 ,這只是文學語言 ,是文學家們傳神地渲染 諸葛亮通曉天文 、 地理的文韜武略 , 而使用的文學修 辭 。 赤壁之戰時所出現的東風 , 只是一種自然現象 , 諸葛亮運用 自己掌握的知識 ,推算出出現東風 的日 子 , 周瑜依據這個推斷 ,確定這次戰役中火燒曹營 , 發起進攻的 日子 。 在京劇 “ 借東風 ” 中 ,諸葛亮煞有介 事地 “

持法劍把七星壇上” ,僅是再現了 “ 三國演義 ” 小說中的形象 , 或者是文學的描述 , 或者是 “ 諸葛亮 ” 故弄玄虛的表演 。 關於這一點在京劇唱詞裡也透露 了一點 “ 信息 ” 。 “ 諸葛亮 ” 明白地唱 出 : “ 我算就了 (小 時候 , 我聽人家唱的是 “ 我料定了 ” ) , 甲子 日 ,東風必 降” 。 不管是 “ 算定了 ” 還是 “ 料定了 ” ,都不是 “ 借 ” ,而 是預測 。 那句話的實際意思是 “ 推測到了 ” , 或者說諸 葛亮作了一次 “ 風向預測預報 ” , 而且這次預報準確 圖反高 。 這與他隱居隆中 ,潛心研究天文 、 地理學 問 的 “ 經歷 ” , 是前後照應的 。 這是小說作者藝術高超之 處 。 所以 ,研究者不應當把藝術的 “ 語言 ” 當成歷史的 事實 。 以為小說中寫了 “ 借東風 ” , 歷史上 , 生活上也 就 “ 借 ” 了東風 。

二 、 關於 “ 東風 ” 成因誤說

塞文第二部分為 “ 赤壁之風所 自何來 ” , 從氣象 學方面講述赤壁之戰時東風的成因 。 實際上 , 也是從 地理學角度來回答 間題的 。 但是 , 在這一部分文學中 , 卻出現 了兩個科學性的錯誤,第一 ,文章說 : “

據《後漢書 · 五行志》記載 ,建安 十三年這一年十月 舊 有食之 ’ — 出現 了 日食 , 天 氣十分反常 。

日食 , 是太陽 、 地球 、 月球三個夭體在運動過程 中 , 處於特定位置時出現的夭文現象 天氣是指一個 地區短時間內各種氣象要素( 氣溫 、 氣壓 、 溫度等) 及 其所引起的大氣現 象 (降水 、 霧 、 雲 、 風 、 冷 、 熱等) 的 綜合狀況 。 天文現象和大氣現象是兩個概念 ,不能混 為一談 。 有些天文現象 , 如太陽黑子活動 ,對地球的 大氣現象會產生影 響 。 美國北愛爾蘭 的阿馬格天文 臺的約翰 · 馬特勒博士提出 : 導致過去 2 0 年來全 球氣溫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太陽黑子 , 他的發現與兩 位丹麥氣象學家所說全球變暖的重要因素是太陽活 動的觀點相吻合 。 把出現 日食說成是夭氣反常 ,確實 是一個失誤 。

第二 , 文章說 , (建安十三年十月 ) “ 來 自東南沿 海一帶的副熱帶高壓逐漸增強北上 , 形成了這一年 特有的冬季刮東南風的奇觀 。 ’ ,這種說法 , 是文章又 一 個違背科學原理的錯誤 。

根據天文學的理論 , 自秋分以後 , 太陽直射點由 赤道向南迴歸線方向移去 。 所以 ,從秋季往冬季 (冬 至以前) , 北半球的 副熱帶高壓逐漸南移 , 既不是北 上 , 更不是 “

增強北上” 。 只是在春季往夏季 (夏 至以 前) ,副熱帶高壓才逐漸北上 。 時間搞錯了 ,道理也就 錯了 。 在氣壓帶風帶的分佈圖上 ,副熱帶高壓的實際 位置是在副熱帶 , 也不在 “ 東南沿海一帶 ” 。

三 、 關於 “ 借東風 ” 的研究啟示

赤壁之 戰 , 風從何來?

根據歷史記載 , 周瑜火燒赤壁憑藉的的確是東 風 (東南風) 。文章也已引述了 。 這樣 , 蒲析冬 季會不會刮東南風 , 就不應當成為問題了 。 由於局部 的小的天氣系統的影響 , 一個地方的風向崖沙一年四 季都會變化 。 氣象工作者把風向變化情況統計以後 ,製成風向頻率表 。 頻 率最大的風向 , 叫做盛行季風 。 我國是大陸性季風氣 候 , 冬季盛行西北風 , 北風 ,夏季盛行東風 、 東南風 。 但由於其他的局部因素 ,包括地形因素的影響 , 各地 在各季都還會 出現其他方向的風 , 不過次數不多 。 “ 借東風 ” — 劇 中的唱詞中說 : “

數九天 , 少東風急 壞了周郎” , “ 少 ” , 不等於沒有 。 關鍵在於 哪一天有 。 要考證 : “ 借沒有借 ” 過東風 ,要思考可不可能刮東風(東南風) , 這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

赤壁之戰開戰時 , 蒲析確實刮過東風 ( 東南風 ) , 它是自然風 , 不是諸葛亮借來的 。 這個間題卻給我們 一個啟示 : 研究文學作品和研究歷史應當有區別 。 歷 史研究中應當提倡反覆而仔細地考證歷史真實的確 鑿與否 , 以求得正確結論 . 文學作品卻不同 。 如果用 考證的方法 , 索隱的方法去研究 ,難免要走入歧途 。

關於這個問題,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漫談上下五千年


借東風打敗曹兵,縱現實的角度而言,諸葛亮確實能借,只不過這借字很魔幻,很高超,把許多古人今人都弄迷糊了!

首先,大家都知道孔明號臥龍,的的確確是冠絕一代的軍事家!獲此殊榮,並非易得,打兵打仗,排兵佈陣,都要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合而為一,這就成了他在決勝之前利用地形地物的優勢打敗對手,之前的初出茅廬第一功,之後徵南時的火燒蠻兵以及在蜀魏相爭中計殺張鴿等等,無不信手拈來,所用其極!而借東風只不過昰行程中撿下的一張落葉罷了!

其次是當時的氣象本來無風,周瑜知道了,急得吐血!曹操也知道了,樂得唱酒!但孔明更在深層次中推算出無風中的有風,看到大家急得團團轉,為什麼不用當時人們信神信鬼的思維,佯稱法術精通呢?這樣既能打敗強敵,又使東吳對弱小的蜀國產生忌彈,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何樂而不為?

再者,大家都知道“一時瑜亮”之說,說明周郎與孔明都是奇才,而且周郎的名氣還要比孔明大!為了達到共同迎敵,又要防友軍成敵軍,機密是肯定要的!而且對於足智多謀的周郎,稍有不慎就滿盤皆輸,這就成了“借”字的最好理由,周郎都迷住了,還有誰能知道其中的奇妙呢?

借就借吧,願孔明忠君愛國之風永垂不朽!

202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