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东北人爱吃杀猪烩菜?

心依旧梦依然3


我东北人,8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周边的一个农村。为啥这么介绍呢?作为一个地地道道东北农村长大的80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道菜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杀猪烩菜,我们东北人直接叫它“杀猪菜”,主角是猪肉和菜。作为农村长大的我,对此印象特深。杀猪菜里的猪肉,是村里人养了一年的猪,吃野菜、吃豆饼的笨猪肉,猪不大,但肉特别的香!不像现在吃饲料长大的猪,无法跟笨养的猪相比。再说菜,一到秋收,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囤白菜,大部分都用来腌制酸菜。临近过年杀年猪的时候,把腌好的酸菜和笨养的猪肉切成大片儿大块儿、自己调料灌的血肠、猪大骨头等等的混合在一起大火慢炖,不出一会儿,香气四溢!肉还没上桌,就把我们一帮小屁孩儿馋得围着锅台转圈儿,手快的小孩直接用手去拿,也不管烫不烫了,先过瘾再说[呲牙]。开饭的时候,来帮忙杀猪的大爷大娘叔叔婶婶们坐几桌,我们小孩子坐一桌,外面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屋内热气腾腾推杯换盏,非常热闹!年味儿十足!现在虽然离开东北好多年了,在外面碰到东北菜馆还会进去点个杀猪菜,但味道完全不是那个味道了,现在吃的只是乡愁。









黑土地土黑


东北杀猪菜吃的那是一个热闹,小时候杀猪那就是邻里亲朋欢聚的日子,而且几乎家家都养猪,今天你家杀明天我家杀,一到阳历年前后那几乎天天吃猪肉啊!那时候条件不好,杀猪是为了第二年一家人的油水,猪肉都给用盐腌上,留着好炖芸豆啥的,一年的肉就靠冬天杀头猪,条件好点的,家里会养两头,杀一头卖一头。酸菜也会炖一大锅,炖好的酸菜分小份冻上,吃的时候拿回来热透了吃,和新炖的一样。现在条件都好了,老人们年纪也大了,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了,地都租出去了,猪几乎看不见了,现在吃杀猪菜,也就是买块肉,买点血肠,自己家酸菜,回家一顿,吃的也就是个菜了,没有那份热闹了。关键现在买东西太方便了,你说你想买啥吧?以前过年吃个杀猪菜,恨不得炖两锅酸菜多吃几顿,现在我们这赶集啥的,酸菜肉血肠都是现成的,你买回家都是热乎的。要不说现在吃啥都不香,其实我感觉是少了那份热闹!


老娜家的三两事


东北人的杀猪菜是历史传统,可能跟气候有关,可能跟年节有关。当年闯关东的人们,面对广袤的土地,就看自己能不能吃苦了;种地养猪,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比关里精打细算完全不一样;饮食文化也在演变。英国人跨过大西洋到美洲大陆谋生 ,写信回家说自己天天有肉吃,家里人还不信。一样,闯关东的人给关里老家写信说杀年猪一顿饭造了半拉猪也当做天方夜谭。

闯关东农民为主,文化人不多,厨子也不多;都是些在关里混不下去的穷苦人家,大锅一炖——酸菜、五花肉、血肠、粉条,大冬天儿的热气腾腾众人边喝边聊不违和吧?

后来呀,杀猪菜就成为某种大餐,大事大场面才宰猪;不宰猪,材料不全啊!杀猪菜恨不得把每个部位的肉都用上。杀猪菜得用盆盛,中间还要添加。再配上几个小菜——溜肉段、锅包肉、熘肝尖、酥白肉差不多就齐活了您的。有的还有个蘸酱菜,大丰收。

这一桌朴实的杀猪菜,气氛是非常热烈的,老白干助兴,个个脸红脖子粗生怕别人听不清自己说了个重要事情。

杀猪菜非常中庸,不辣、不咸、不麻、不太油、不太酸、不浓油赤酱、不清汤寡水,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很丰富很温暖。


云端美


三春不赶一秋忙。这是东北广大劳动人民的真实场景。从春天忙到入冬。也只有在猫冬的时候有空闲时间。这时候的东北银妆素裹,分外妖娆。那是真冷啊。整个是个天然的大冰箱。天寒地冻的。养了一年色肥猪也膘肥体壮。自家腌制的酸菜也晶莹剔透,入口酸脆蒜脆滴。忙了一大年猫冬了有时间犒劳犒劳自己个。养一身冬膘也抗冻。

8酸菜历来就是东北冬储必备菜品。几乎家家都有腌酸菜专用的大缸和压缸石。自己家种的大白菜。传统的腌制手法和酸爽的口感是东北人留恋的味道。猪肉是国人餐桌出现率最高的肉质食品。现在更是土豪肉。杀猪菜就是奢侈和传统的结合。自家圈养的肥猪,亲手腌制的酸菜是自给自足的劳动成果。自家圈养的肥猪即能节约生活支出的成本。也能补充优质的动物蛋白。杀猪菜的主角酸菜 猪肉都是唾手可得自产自消化的传统美食

东北人爱吃杀猪菜是一种饮食习惯。也是生活环境的影响。东北的冬天漫长寒冷。具备长时间储存食物良好条件。杀猪菜一次烩出很多可以随吃随取,方便快捷。杀猪菜含有大量的动物脂肪和热量。进屋一碗热气腾腾的杀猪菜驱寒暖身……爽口爽心

东北人性格豪爽喜欢酌酒小聚。香而不腻的大片五花肉,入口软滑的血肠,口感糯糯的猪肝。满口留香的小肠,越嚼越香的手撕肉……烫壶黑土地的纯粮烧刀子,三五朋友推心置腹,相见恨晚的边喝边聊的场景不亚于武侠小说里大侠聚会和三国中桃园结义。

杀猪菜是东北人从小就记忆深刻的妈妈的味道,是一种每家每户传承的味道。东北人对杀猪菜的喜爱早以超出了单纯的味蕾上满足。因为杀猪菜代表的是东北人的饮食文化。杀猪菜体现着黑土地上纯朴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代表东北人对黑土地热爱于留恋……

我是3乐呵呵美食。分享是一种快乐。欢迎留言关注


3乐呵呵美食


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80后,其实真正的“杀猪菜”,大多数的人还停留在“酸菜白肉血肠”的层面上,其实真正的“杀猪菜”是由好多的菜品组合成的统称。比如:蒜泥白肉,蒜泥护心肉,拆骨肉,烀猪心,农村酸菜炖白肉血肠,在过去农村杀猪是件大事无论谁家杀猪做“杀猪菜”都会叫上亲戚四邻来吃,这种习俗还在东北农村一直有所保留,杀猪烩菜更是东北人请客吃饭基本必须点的一道菜。也算是东北人的一种象征吧。所以说大部分人东北人都喜欢吃。





80后的小两口


大家好我是老王,为什么大部分东北人爱吃杀猪烩菜?我的回答是:这个和东北的地域,东北人的性格都有关系。

===杀猪烩菜===

【准备食材】:猪肉,酸菜,血肠,葱,姜,八角,酱油,色拉油,盐,味精。

【制作方法】:猪肉切成大块,血肠切成小块,酸菜洗净,把酸菜比较厚的部分先片成片,在切成酸菜丝,锅中加入适量的色拉油,放入葱姜八角炒香,倒入酱油炝锅,放入酸菜炒香,加入适量的水,放入猪肉,血肠,加入适量的盐和味精炖煮90-120分钟。这个是最简单的烩菜做法。

【小提示】:在家制作烩菜,除了肉和血肠之外还可以放很多猪内脏之类的东西,主要是看杀猪师傅喜欢吃什么,也是为了答谢师傅的意思。制作杀猪烩菜放的是酸菜,炖的越久越好吃。用酸菜炖家禽或者家畜都是炖的越久越好吃,无论是鸡,鸭,鹅还是猪肉都一样。有时候你会发现酸菜做的菜吃第二次会更加入味好吃。

【东北烩菜总结】:1.杀猪烩菜首先和东北的地域有关,东北地处松辽平原,位于我国高纬度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冬季非常寒冷,冬季所吃的食物都要尽量的长时间保持温度,所以就需要所制作的菜肴的汤汁尽量多一点。这样就能很好的保持菜肴的温度,不至于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菜都凉了。这也就形成了东北菜的一大特点,大多是以炖,煮为主。这都是早些时候的东北。不像现在家里的房屋都安装了火墙或者地暖,暖气。屋里的温度非常暖和。但是现在很多人包括80.90后以及年纪更大的人都是从那个时间段过来的。所以在吃菜的习惯上也就保留下来了。

2.杀猪烩菜其次和东北人的性格有关系,其实杀猪烩菜和东北另一个菜很像,那就是东北乱炖。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烩”这个字。烩是一种烹饪方法,通过加入适量的水加热使食物成熟。最后在加入淀粉勾芡。这里杀猪烩菜省掉了最后的步骤,不用淀粉勾芡了。东北人的性格开朗不拘一格,所以烩菜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把很多的食材放在一起,能够吃出菜肴的复合味道。其实东北人吃菜最看重的是味道,并不是很在乎样式。把菜肴做的花里胡哨不好吃,在东北人眼里没有一点意义。这也是东北人性格实在的一种提现。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老王,一个爱做饭爱烘焙的老王。看了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烘焙和做饭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很多烘焙和家常菜视频教程等您来看。如有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交流。本问答是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老王美食坊,日常美食传播者。


老王美食坊


我就是地道东北人,我也特别喜欢吃杀猪菜,我个人认为吃杀猪菜特别香,因为东北气候冷,多吃猪肉抗冻,哈哈哈!

杀猪菜,起源于东北的农村,每年秋收农忙之后,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或过年前把家中的肥猪宰杀,制成各种菜肴,招待乡邻。这就是原始的东北地方杀猪菜。黑龙江人特别喜欢吃杀猪菜。“杀年猪”,一般多在腊八之后杀,故又有“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的民谚。





林区飞哥


没吃过“杀猪菜”,但“杀猪菜”却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近几年,接触过东北哥们儿,闲聊时,自然会和他们聊聊“杀猪菜”,这时候儿,我就插不上一句了。您就听吧,从杀猪到灌血肠,酸菜是标配,“必须的”。好像还有几块大肉方子。铁锅,柴火,您就炖吧!滚烫的大炕,出来进去的娃和婶子,爷们儿大声吆喝,看来,今儿又得多。

聊着聊着,你会发现他们从火辣辣的热情转向深情的远望,狠狠地抽上一口,“啥时去,血肠让你吃个够”。

我知道,这是想家了,想“杀猪菜”了,想大炕了,想自己的娘们儿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家乡菜。味道只是借口,满满的其实是乡愁。


潘多拉的情人


我只说黑龙江的,那是地域决定的,是历史,是回味,是记忆,是特色,是美味,是豪爽和简单的融合,根本不需要什么精致,更是曾经年代的创造。说明一点,极品杀猪菜是用干白菜烩的,不是什么酸菜,因为现在基本都是新鲜菜或者酸菜,没有晾晒干菜的了,所以美味打折扣了。干白菜烩的杀猪菜最好吃,只有60后或者70后知道这个,或者更长者,这里不接受所谓什么美食博主反驳!


蓝土973


杀年猪是东北农村传统喜庆的日子,过去紧衣缩食的家庭每家也就能养几头猪,也就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吃上一顿痛痛快快的杀猪菜,唠唠家常,回味一年到头来的喜悦与心酸,就好比陕西人爱吃手掰的羊肉泡馍、兰州人爱吃牛肉面、广东人爱喝早茶一样,它们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