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好多教师不愿意竞聘中层干部?

九10九先生


桃子老师是一个农村小学的“中层领导”,暂时这样理解吧!因而我很有发言权,我来谈谈其中的原因吧。

我们学校的基本情况是:

我们学校是一个农村小学,带幼儿园,现在共有学生200多名(其中小学部115名,幼儿部103名),共10个教学班级(其中小学6个,幼儿部4个),学校现有教师18人(小学部11人,算校长,幼儿部7人),有校车一辆,灶夫2人,门卫一人。全校一个校长,三个副手(一个管教学兼全校后勤,一个管安全,另一个管幼儿园日常活动)

去年我们学校三个副手中两个递了辞职报告(包括我)我来谈谈我的真实感受:

1、去年连续住院两次,40多岁的我,不想再有什么作为,也不想再想年轻时那么拼,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工资也能过得去,真心看不上那点补贴。


2、领导加班常有,开会没迟早。现在上面电话一打,不管黑天半夜,还是周内周末或是上班下班,先加班干活;学校有什么没人干的事领导你就得干,每次开个会都放到周末或者快下班时,弄得我真心假期,下班过不好,还不如不干。

2、领导都要求带课,月考周考样样少不了,但是小学生你不跟,成绩很难提高,所以领导带的课大多数垫底,面子真心过不去。我做个普通教师多好,可以上什么事基本没有,尤其是加班少有,要我加班先谈钱。


3、现在闲事多如牛毛,谁做事谁负责,比如以前我还管学籍,一个家长因孩子要留级要办理休学,事后出了点不大不小的事。(幸亏当时多了个心眼,要家长写申请,并让说事的校长签了字)。学校安全有事,先找安全副校长,在找班主任,有了事谁都安宁不了,谁都脱不了干系。4、现在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检查特别多,资料一大堆,去年开学光制定各种计划30多,这还有记录,总结,影像资料等等,中层干部不仅要上课还得应付各种检查,弄得你心都不好了。

可以说中层领导拿的是卖白菜的钱,操得是贩白年的心,心太累,原谅我没有那么强大的心脏,我真心受不了,所以辞职了,现在还没找到人来担任此职!


桃子老师tz


作为一位大学老师,我身边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也不愿意竞聘中层干部。我想,这其中,有大环境和小环境原因。

首先看一下大学的晋级体系,主要有两种晋级体系。一种为职务晋级:科员-科长-副处-处长-副局-局级。这套晋级体系主要适用大学校园内的教管人员。就教学管理系列来说,很多老师竞聘中层领导还是很积极的,因为这是他们的主要晋升渠道。另一套为职称晋级体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适用于大学校园内的一线教学人员。考虑到专业学科发展,校长、院长等职务需要双肩挑老师,即同时拥有职称和职务。从工资待遇福利而言,两套体系完全平行且多数时候职务还要略低于职称系列。比如:一个处长的收入一般要低于跟他“同级”的教授。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在职务之外可以有更好的选择,自然重心并不一定要放在职务竞聘上。

其次,在大学,中层干部的权力和权威往往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管理对象面向老师,但掌握的可以左右老师的权力资源有限。仅以一线老师最关心的职称评聘来说,现在评聘程序越来越公开化透明化,意味着一线老师只要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做好,上升通道一般就不会被无形的“权力之手”所阻断。当然,要是到达职称最高阶-教授层级,那意味着自由的空间更大:从此可以卸下相当一部分重担,身心自由,读书写字上课,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也因此,

教授有大学校园的“无冕之王”之称。



再次,一般来说,竞聘中层干部不外乎两个初衷:政治抱负和权力欲望。就前者而言,存在政治抱负和无情现实之间的落差问题。我身边好几个朋友很有政治抱负,基于对现实的不满竞聘到了中层干部职位,本想利用平台来做点切实的革新和改良。但到了那个平台上才发现,现实全然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强大的体系惯性给个体留下的空间极其有限,除了随大流之外几无他法。就后者如权力欲望而言,不过就是个“人前风光”而已,而且,一旦权力边界不清,使用和呈现方式不当,很多老师们根本不会买账,他们会以“冷漠和疏离”、“敬而远之”应对。一个极其糟糕的领导所遭遇的:最后可能就是四面楚歌。



最后,在大学,一旦你当上某个领导,你就从此陷入“文山会海”的深渊: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格,学习不完的文件,应付不完的检查……再加上“上头催,下头怨”的夹心层状态,时间一长,你整个人的灵性几乎都会被完全磨蚀掉,到最后,你可能变成一个“屁股决定脑袋”,庸庸碌碌、唯唯诺诺的官僚,身不由己裹挟到了一个进不得、退不能的无奈人生循环。




当然,中层干部也不全然一无所获,同别的普通老师相比,各种资源的或明或暗的倾斜性、利益获取还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如果对比一下付出所得,其职位以及所得明显要打很大折扣的,尤其是人们日益关注生活质量、身心自由的当下。这种情形,职位的吸引力自然就会大大下降。


孙卫华


我们学校是一个最偏僻的农村中学,学校逐渐走向衰亡,最鼎盛时期学校有400多学生,7个班级,现在不到100学生,三个班。去年我们学校工会主席空缺,居然没人想去竞聘,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1、年龄让我们退避三舍,我们学校老师基本上40多岁以上,只有两个年轻老师,40多岁以上在事业上已经没有多少激情了,更不要说去争官。而两个年轻是女孩只想考出去。2、我们学校20多个老师教三个班,大部分老师都很清闲,上完课都急着回家了,40多岁的人都上有老下有小,特别是小孩基本是初中或者高中,小孩都在县城读书,都得陪读,清闲的老师在家里担了主要责任,如果是中层干部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事,谁都想以家为重。3、最主要是没什么钱,中层干部津贴一个学期下来就几百块钱,还得担负各种责任,现在的小孩如果没有碰到负责任的班主任,那整个班就乱套了,那这个班各种各样的事层出不穷,出了事,不仅班主任要担责,中层干部,校长都脱不了干系。4、现在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检查特别多,这些都需要中层干部去应付,一线老师只管教学,而我们学校这种状况,中层干部不仅要上课还得应付各种检查,而中层干部和普通老师课时量都差不多,大家都教一个班,所以中层干部反而更累些。5、中层干部要迎难而上,学校这种状况搞得每年学期开始班主任没人当,大家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碰到某老师请长假,那就周转不开,中国人要平不要赢,要一个老师教两个班的主课谁也不愿意,所以我们学校班主任中层干部顶,两个班的课中层干部上,校长只能压中层干部呀!这就是大部分农村中学的现状,也是学校中层干部没人愿意当的原因。


乡教杂谈


说起现在老师不愿意竞聘中层的问题,我深有感触。我是一名老师,也应该是一名比较优秀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教学质量好。从能力上,我完全可以胜任中层,领导也多次找我谈话,想委以我重任,但我一次次拒绝了。

为什么呢?一是现在中层比老师累多了。忙于完成教育局布置下来的各种任务,要写材料,要交资料,要迎接检查,应接不暇,就是一事妈。当老师就单纯踏实多了。认认真真备好课、上好课,再完成学校布置的一些任务,更有获得感。

二是现在中层评优评级的优势也不多了。以前岗位设置时,连续当中层三年就可以绿色通道往前进一级,很多人就是看到这个希望,挤进了中层。现在,我们这没有这一条了,中层和老师同等参与竞聘、交流,所以越来越没人愿意干中层了。

三是一个中层就要负责一个部门。一方面要听领导的安排,一方面要考虑老师们的意愿,夹在中间,工作要开展好,既要有能力,又要有方法。学期结束,老师们还要给各中层评分、评等级,又是一火拼。

所以中层总是吃力不讨好,还常常加班加点,最后绩效也多不了多少,谁愿意呢?

我们学校现在的中层都是一群80后的小年青,可见有能力的老师们都多么不愿意当中层,只想做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


英语老师密斯Peng


在很多人的通俗观念里面,觉得任何一个单位的中层干部都是具有向领导岗位上发展的有潜力的阶层,如果能进入中层干部的序列,也就意味着日后能够进一步向上发展,否则,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从普通职工直接跃上领导岗位的,所以中层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希望尽早能够到达的岗位。

然而这个现象对于在学校里工作的老师来说,那就是两个概念了,我们就不去谈论大学教师,结合实际谈些中小学教师,为什么不愿意做中层吧!



学校的中层干部只是名头好听,却没有实际的职级

对于不了解学校的职级的许多人来说,觉得一听是某学校的教育处主任,德育处主任之类的,肯定在学校也属于中层的实权人物,这样的行政干部能掌握相当多的实际利益。可是现实中真正学校的大权掌握在校长手中,所有的中层干部只不过是为了校长或者是学校打工而已,听起来毛毛主任很唬人,实际上手中没有半点职权,做任何事情都无法决定。



另外一般来说中小学的校长最多也就是科级干部,很多校长可能及职级就达到了副科级别,那么下面的各种主任中层,甚至连股级干部的级别都没有。所以说学校的中层叫起来名头好听,真正的在行政职务上面,没有达到对应的级别。那么,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老师不愿意成为学校中层干部的原因之一。



手中无权的中层干部却责任重大

在学校里,所谓的这些中层干部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点实际的权力,在学校的中间基本上属于夹层阶层,对象你没有过多的权利去指挥老师,对上你必须要对校长负责,然而却没有意思半点的实际权力可以帮助其他人在学校中办成任何一件事情。

可是一旦你成为学校的中层之后,你就必须面临各种学校的任务,以及自己所管理的这一块的所有责任。一旦各种检查,上面布置的任务下来,这些中层可谓是忙的焦头烂额,中间要是出了一丝半点的差错,那么,不说作为替罪羊,至少批评跟数落是少不了的,假如再有一些责任事故的发生,第一时间处理的可能就是中层干部。那么很多教师在成为学校中层干部之前,看到如此尴尬的位置和责任,也会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想成为中层干部。



所谓的中层干部在实际收入上未必比普通老师强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一般来说是根据教师的职称,职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师收入的高下。对于许多走行政,职务的老师来说,要想取得高收入仅靠这种没有级别的,主任之类的职务,实际上对于工资收入的提高是不明显的。要想拿到高工资和待遇,必须在职称上有所突破,因此很多从事行政职务的老师其实也要兼职教课,否则在职称评定上就会处于劣势。



只有职称上去了,收入才能有所保障。现在这些学校的中层老师,看似各个都是主任,实际上行政职务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工资收入。当然话说回来,学校发的一些小型的福利,行政干部肯定要比普通老师要多一些,然而这个是根据各个学校的财力的不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的。普遍的来讲,只有职称才能够保证教师的收入。因此作为行政职务的中层干部,从经济收入上来讲对于普通老师的吸引力并不高,与其费尽心思的,劳心劳力的在行政岗位上去,拼搏干事不如一心谋求职称上的发展,对于实际收入来得相对更加实际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老师不愿去做中层干部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小学英语点点通


事实情况并非如此。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可能区别很大。有的学校,是上一级主管部门任命或学校校长直接任命。有的学校是竞聘中层干部。

对于直接任命的中层干部这种情况,也不是很多教师不愿意,而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比如,有没有空缺职位,跟领导的关系如何等等。

许多教师还是非常感兴趣学校中层领导这些职位的。因为,作为学校中层领导,有许多的一般普通教师无法享受的福利、待遇,工作轻松,不用代课,不像一线教师,工作累,工作苦,工作压力大等等。当然,有个别教师不愿意,那是极少数。也许,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不是你愿不愿意的事。

对于一些学校实行竞聘中层领导这种形式,相比上级领导任命这种形式,这种方式有许多条条框框,要求和难度不是一般的。也就是说,教师没有一定的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是不行的。当然,现实中,许多这样的竞聘方式也不是尽善尽美的,那只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走走形式。就是说,许多教师知道这种竞聘都是虚的,知道自己没必要参与竞聘,也不可能竞聘上,所以,也不感兴趣。

所以,教师不愿意竞聘学校中层领导,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现实中,主要原因还是知道自己没有这个机会,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芜木


从乡镇中学到县城初中再到市级高中,我一路走来,从我身边走过的校长换了一个又一个,起码有十个以上,在中层混了十几年,先后做过备课组长,到教研组长,再到年级长,再到教育处副主任,就此打住,死也升上不去了。个人感觉做中层真的很累,但是我都坚持下来了,我知道自己就这个出息了,但是我还是很感谢自己做中层领导的经历。不论什么年代,我都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不拍马屁,不为名利。

我的看法有一下三点:

一、教育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遥想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期,国家还没有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学校可以收学费的年代,校长风光无限好,中层领导也跟着水涨船高,只要会拍马屁,连去外面洗个头唱KTV的费用都可以回来报销呢。那时校长有实权,主要是有经济支配权。不像今天的教育环境,义务教育免费,校长有权没有钱,中层领导跟着帮校长抬轿,还要跟着喝西北风呢。即使是高中,校长的权利和经济控制权也不匹配,中层领导大不了多了个在外面喝酒吃饭的机会,其它就是费力不讨好的活。

二、教育制度的完善驱使中层领导的观念发生改变。以前我国的教育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教育管理体系也不成熟,所以,乱收费现象比较严重,收学费、定学生辅导资料、学校饭堂承包、校服费的收取、学校建设等等,都是校长说了算。如今,上面管得比较严,教育局收回去很多权利,政府部门插手教育管理比以前更多,整个社会环境都大变样,教育制度的完善使得今天的中层领导不再那么功利了,都是实干型的。不像以前的领导,眼里只看到钱和名誉,这些改变导致中层领导看不到未来和明天,和以前比天上地下,觉得没什么前途,于是大都选择了辞职或者申请做普通老师。

三、做中层领到的目的和心态决定了你的行为。为什么今天的中层领导不愿意竞聘?看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目标是做校长甚至教育局局长,那今天中层就只是一块跳板,这种目标和心态的人不会嫌弃这份苦差的,平日里双腿血管全是鸡血,干活都是连走带跑的。要是你的目标是多搞几个领导津贴,估计今天教育系统给领导的津贴真实不敢恭维,当然你会选择做普通老师上午那几节课赛过活神仙哩。

总而言之,我要为贡献在中层的好领导点赞,上面有校长和教育局领导布置任务,下面需要普通老师的配合,夹心饼干不好做,所以我一定要对中层领导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上山亩教育


有一个学校的副校长曾经告诉我:“如果有机会,还是选择回到讲台,因为只有在讲台上讲课,心里才踏实;因为只有在讲台上上课,才不用管其他任何事情,迎接各类检查”。学校领导尚且如此,何况学校中层干部了!

一、中层干部的吸引力在哪里?

代课少,晋职快,这是“利”;地位高,有权力,这是“名”!这种名利双收的中层干部,在很多单位还是很“吃香”的。

然而,学校和学校并不一样。在很多学校,中层干部可能是学校干活最多的人。

越能干的人,活越多;越不干的人,活越少。这在很多行业中都是存在的,但是在教师这个行业中,尤为明显!如果你带课不行,领导不会坚持让你带课,因为他无法向学生和家长交代,而且他还无权辞退你,因为你是“带编制的”,这样只能让你少代课或者不代课,把相应的任务,交给能干的人。这部分能干的人,也可能因此成绩优秀被提拔,而他们,很可能会承担更多的额外的工作,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在职称晋级方面的这些中层领导。

二、去行政化让中层干部吸引力变的越来越小!

原来很多中层领导是有行政级别的,比如我所在的学校,中层干部就是正科级或者副科级干部。跳出教师的编制,进入公务员系列,是很多老师,尤其是男老师梦寐以求的结果。然而,现在各地推行“教育去行政化”,让学校中层的吸引力变的越来越小。

与此同时,各地的教育改革中,政策也越来越向教学一线倾斜,比如在晋级方面,如果要晋级,就必须带课,而且还需要,满足相应的工作量,这就使得中层领导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没了名也没了利,中层干部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小。

三、中层干部坦言:这就是个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

不仅学校中层领导变得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有些学校的中层干部也想尽快跳出这个“围城”。有一个中层领导给我交流说,身体累垮了,孩子的学业耽误了,作为教师,没有了自己的亲学生,这份工作越来越像是“鸡肋”。但是,真的去找校长辞职,也需要勇气。

这些也许是教师不愿意竞聘中层干部的一些原因吧!


赢在高三


我不是高校老师,所以不了解高校中层干部是怎么样一个存在。

我就说说中小学中层干部的情况。

1.薪酬方面

中层干部本身就是教师,所以在薪酬方面分两块,一块是作为教师的工资,另一块是职务补贴,多少呢?大概每个月300元。说起来应该不多吧。一个县级学科带头人每个月的补贴也有这么多,如果是名师以上就更多了。所以很多教师宁愿评名师,也不要做中层。

2.权利方面

中层干部,虽然是干部,但实质上没有领导权利。本质上就是干活的。上级交给你去办,你要么自己做好,要么分配给教师做好。但是现在教师普遍心态不好,碰上不配合工作的,你只能自己解决。

3.工作方面

上面也说过,学校中层就是干活的。上级有什么工作,先分配到分管校长,分管校长在责成相关科室中层领导完成。阳光老师先后做过校务办和教科室,校务办填写各种表格,年初年底写各种计划和总结,开会了要准备会前准备、做好会议记录。那段时间,除了自己正常上课,晚上还要写报道、计划、总结。教科室直接面对教师,帮助教师修改课题、论文,关键是上面有指标,每年学校要完成多少课题和论文,碰上都不愿意写的,你还要求着老师写。

既然这么不好,那为什么还有人要做中层干部。

1.不可否认,中层干部确实比一般教师有更多的人脉基础,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或者业界其他人士。

2.官本位思想的虚荣心作祟。某某学校的中层领导比某某学校的教师更有面子不是?

3.中层领导因为在位置上立足,必须要有所提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所以对教师本身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阳光成长教育


好多教师不愿意竞聘中层干部,这其中便有现行教育体制、学校管理的一些问题,我在学校中层到今天呆了第八个年头,就自己所经历的情况说说:

刚开始时做的是一个村小学校的教务五年,这五年里,经历了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而在基层小学,硬件不足是不争的事实:教学楼属危房,除教室外,就一间集中办公的办公室,还有一间教室隔开的教师宿舍。其余的各种功能教室就是在哪边贴个牌子,所以有时一间教室门边上有了许多名堂!而这些不存在的教室的使用记录,以及学校开展各种活动等等,就只出现在我一个人做的A4纸打印出的材料中!常常是一个人加班到晚上半夜,而教学楼另一端则几个同事喝酒打牌声伴着!因为这份杜撰的活儿,却不是谁都做得来,再者,绩效上补贴的那一丁点,老师们都已经宁愿不要!这几年中间,眼见个别教务家庭离异,身患重病,甚至于好端端的家庭毁于一旦!这不免也有此工作带来的与家人聚少、自己脾气变化的缘故。



接下来快三年负责撤并校后的少先队工作,发现很多事情计划后到各班辅导员、班级那边展不开!多数教师负责日常教学,各种常规已经不厌其烦,对思想教育方面的活动认识不足是一方面;加上农村学校老龄化严重,确实有些老师在开展活动方面力不从心!这样就导致中层的许多活动计划最后仅成了自己的累人的独角戏!


旁观其他的中层工作,如教研活动部门,大多数教师安于现状,把继续教育都看成是影响自己正常假期的烦心事,自己积极进修,承担日常教学研究、公开课的除非是个人有着主动积极的提升愿望,但这样的老师在农村学校几近凤角鳞毛。这些部门的活动岂不也累人兼无益!

学校中层职务,承担学校各项具体的工作,而学校事务,多与收入没多少关系,这倒是许多黑老师的人所不知的!那么就希望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以上种种问题,又导致这一点很可能成奢望,反成了工作的不力!所以,这个锅谁又愿意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