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太固执?掌握"欧弗斯托原则",有效说服"犟孩子"

静香妈妈有了孩子之后,每次和朋友外出,说话都是三句不离孩子,前段时间和朋友出门逛街的时候,说着说着,朋友就开始向我抱怨自己的小孩晨晨,任性、顽固、暴脾气,和他讲道理根本讲不通。

晨晨妈妈和晨晨说了很多遍看电视机时要坐在远处的沙发上,可晨晨每次都要紧凑到液晶屏幕前,妈妈和他解释了很多遍近距离看电视的坏处,晨晨就是不改,根本不放在心上。

娃太固执?掌握

除此之外,晨晨还喜欢趴在桌子上写字,每次都需要家长提醒坐端正,大人劝解的话左耳进右耳出,依旧我行我素。

晨晨妈妈特别苦恼和疑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道理也讲了不少,可晨晨软硬不吃,坏习惯一样没改,显得过于固执说不通。

娃太固执?掌握

听了之后我就深有感触,因为我家静香也这样,固执起来谁的话都听不进去,让人发愁,相信很多妈妈也都有这样非常痛苦的经历,明明大家说的都是同样的语言,可家长们的苦口婆心与孩子的做法永远是一个天一个地。

其实,孩子过于固执说不通,很有可能是生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孩子正常的"叛逆期"。

娃太固执?掌握

为何孩子总是太固执说不通

1、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膨胀

细心观察的父母应该都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会逐渐膨胀起来,比如会在你忙他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告诉你,"我自己来",自己动手的次数明显增多,拒绝父母的频率也越来越多。

家长们要是没有经验,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可能就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在作祟,比如孩子之前吃饭的时候总是需要人喂,但是忽然有一天,他们说"不要,我自己吃!"也别太担心。

娃太固执?掌握

实际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显出的叛逆、顽固、不讲道理都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开始膨胀。这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这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成长,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格,没必要什么事情都经家长之手,都听爸爸妈妈的,自己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娃太固执?掌握

2、 孩子的求知探索欲望膨胀

孩子初来这个世界,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换句话说,就是孩子是天生的探索家,蹒跚学步的孩子由于行动力上的局限只能够任由家长摆布照顾,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又加上能跑能跳能说话,孩子自然而然地开始违背一些自己非常讨厌的命令。

娃太固执?掌握

娃太固执,家长们要懂"欧弗斯托原则"

英国的一个心理学家E·S·欧弗斯托提出的欧弗斯托原则: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开头就让他不反对,是实在要紧不过的事。欧弗斯托原则就是在告诉我们:说话是因人而异的,要使人不反对,先令人不反感。

娃太固执?掌握

家长要轻松掌握"欧弗斯托原则",这样就会更有效的说服"犟孩子"。

1.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语言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口头禅就是"你应该""你不应该""你不能""你必须",这就像上司像下属发出命令一样,成年人天天听这样的话都觉得烦躁,更何况是孩子。

所以家长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尊重过孩子的想法与发表建议的权利。孩子不是家长的"所有物",在他们出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拥有独立的人格,因此家长对孩子说的话应该是"你觉得""你认为""这个怎么样",然后尊重孩子的想法与选择,而不是实行强制的一刀切。

娃太固执?掌握

2. 巧用说辞

小铭是个比较懒的小孩,从来不喜欢帮助家长做家务。有一天,妈妈不在家,爸爸负责做完饭。傍晚,小铭从自己的房间出来,对爸爸抱怨道,"爸爸,我快饿死了,你现在就做晚饭吧。"爸爸正想应答,突然又转念说,"冰箱里没有青菜,我们今晚不做饭了。"小铭见到爸爸没有出门买菜的意愿,思索良久,最后妥协道:"我去拿钱买菜回来,爸爸你做饭吧。"

娃太固执?掌握

聪明的爸爸以"没菜不做晚饭"为由让孩子感到"绝望",最后只能自愿完成"买菜"这个任务,全程既没有争执,又起到了锻炼孩子的目的。爸爸这一招不可谓不高啊!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也可以模仿这种做法,以此应对"犟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