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甄嬛传》雍正怀疑允礼与甄嬛有私情,为何只除掉了允礼一人?

黄韬铭


皇上其实是不舍得的。

当初他宠爱甄嬛,结果因为甄嬛误穿了纯元旧衣,和甄嬛弄到决裂的地步,两人还分开了好几年。那几年里,皇上表面上不准任何人提起甄嬛,其实心里对甄嬛还真是念念不忘,估计皇上也是两人这一次分别,丈量出了甄嬛在他心里的地位,其实很重要。

所有在他重新将甄嬛迎回宫里后,他对甄嬛可谓是极尽宠爱。结果,准噶尔可汗摩格进宫认出了甄嬛,他对甄嬛心怀爱慕,想要熹贵妃。于是皇上第一次调查当年的事情。结果发现了一些他没有想到的事情,他对外宣称熹贵妃已出城和亲,实际上将熹贵妃软禁了。果郡王却信以为真,带领亲兵出城抢夺熹贵妃。

这下不管果郡王和甄嬛怎么说,他们两个关系不一般,都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可是皇上对甄嬛多不舍啊,苏培盛也是个人精,他因为崔槿汐,早就偏向甄嬛了,也看出皇上不舍得甄嬛的心思。于是他对皇上说:果郡王爱慕贵妃是他的事,又关贵妃什么事呢?将果郡王和甄嬛之间的关系,说出是果郡王单恋贵妃,而贵妃却绝无此意。

如果是一般人,或许皇帝早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处置了,可偏偏是甄嬛,他不舍得,于是他也借这个理由说服了自己,将果郡王外派了出去。可是果郡王每一封家书上,都必须问候甄嬛。加上果郡王势力越来越大,皇上实在是无法忍耐了,这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他必须解决。

所有他设下那场鸿门宴,若是果郡王和甄嬛一起出来,他让侍卫立马放箭,不须留情,一方面是若甄嬛果真对他有异心,他也不必再留恋了;另一方面马上处置,估计也是怕一见到甄嬛,自己还是下不了手;而如果甄嬛一个人出来,、她能够杀死果郡王,不管她和果郡王有没有私情,果郡王死了,都是一刀两断了,他就可以重新接纳甄嬛。

说来说去,皇上终究是不舍得甄嬛,他若是舍得,拿出当初处置瑛贵人的决绝,又哪里有自己后面被甄嬛活活气死的处境?


柠檬扒


《甄嬛传》中雍正怀疑允礼和甄嬛有私情,按照他的性格应该一并铲除,为什么只除掉了允礼一人而保留了甄嬛呢?

《甄嬛传》最后准噶尔可汗摩格进宫认出了熹贵妃就是当年和果郡王一起救他的人。摩格爱慕甄嬛的美貌,希望雍正皇帝把熹贵妃送去和亲。雍正暗中派遣密探血滴子调查当年之事,同时对外宣布熹贵妃已出城和亲。果郡王在不明情况下带领亲兵出城抢夺熹贵妃。谁知熹贵妃已被雍正秘密软禁于圆明园中。经过这一番试探加上以前的调查,皇帝证实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一般。

幸运的是,甄嬛有个神助手—大太监苏培盛。他熟知皇上的心思,知道皇上对熹贵妃的感情已深,膝下也有几个孩儿需要照顾,不会忍心将她处死。所以苏培盛轻声说道,果郡王觊觎皇妃是果郡王的错,这关熹贵妃什么事呢?雍正一听正合心意,便下令将果郡王调去边关驻守国防,无召不许回京。

不过这个果郡王也是个痴情人,到了边关,还痴心难忘甄嬛,经常写家书关心熹贵妃。雍正派血滴子潜入果郡王府偷出了书信,证实了果郡王虽远在边关,但心里仍然惦记皇嫂,其罪当诛。所以雍正才下定决心除掉果郡王。


凌澜若微


要借甄嬛的手除掉允礼罢了,甄嬛和允礼的私情不过是借口罢了,对于雍正来说,最重要的是皇位。

允礼受先帝后代,带兵后,一直都是皇帝心中的刺

除掉敦亲王是情理之中的事,敦亲王有异心,雍正心狠手辣除掉他,倒是无口厚非。但是从当初的设计来看,雍正对于他的皇位是极其看重的,所以受先帝喜爱的十七王爷,早就是他心中的刺,更不用说十七王爷带兵后受到百姓爱戴了。皇位是最重要的,允礼必须要除去。

保全颜面,就算果亲王与甄嬛真的有私情,皇帝也不会同时杀死了两个人

太后与隆科多的少年情谊也一直让皇帝心有芥蒂,终于找到机会要杀了隆科多,派去的还是太后,太后下毒药杀死隆科多的场景,与甄嬛杀死允礼的场景,真的很像。皇帝要让其中一个死,就必须死,皇帝要保全自己的颜面,哪还管太后、甄嬛心里怎么想?太后也是因为这件事情病倒,所以皇帝才不管甄嬛到底有没有?

或许雍正对甄嬛还有一丝爱,出于自己被戴禄帽子的情感

自甄嬛出宫后,雍正其实对甄嬛已然有了男女之情·,在高烧中叫的是嬛嬛,而不是菀菀。此后更是千方百计将她迎接回宫,敬她爱她,尊她为熹贵妃。他虽疑心甄嬛,但却实在不舍得杀掉自己深爱的这个女子。只能通过打她一巴掌,对自己竟然屈从于情感,不舍得处罚她的一种愤懑的发泄。


四月辣椒


在我看来,皇上之所以会借甄嬛的手杀死允礼,而未置甄嬛于死地是因为,皇帝觉得允礼本身对皇上的皇位是一种威胁,但是甄嬛威胁不到皇上,而又与皇上“联手”杀死允礼,也能让皇上对甄嬛的猜测少了几分,毕竟皇上还是喜欢弘彦的,希望弘彦能够继承大统。既然允礼已经被杀,也没有必要再杀甄嬛了,毕竟在后宫,甄嬛还算是贴心的人,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

皇上在甄嬛回宫后,就已经开始怀疑了。最终的导火索是那个准噶尔可汗,希望迎娶甄嬛,而允礼冒失的出兵,让皇上极大的怀疑甄嬛和允礼之间存在不正常的关系,此时已经是皇上第二次与甄嬛闹掰了。但是皇上此时并没有怀疑双生子的事情。直到皇帝病了,在养病期间,一个嬷嬷说允礼和孟静娴的孩子长得像弘彦。

剧中一句话解释:堂兄弟自然长的像。首先说,皇帝和允礼只是同父异母,两个人并非是真的亲兄弟,而按说皇帝与甄嬛的孩子与允礼、孟静娴的孩子相似度不会太大。所以,皇帝本来疑心重,再加上别人这样一说,就不得不去调查了。

在皇帝设计让允礼死的时候,皇帝只感觉允礼对甄嬛有非份之心,并未想到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是亲生的。本来允礼就是先皇最爱的皇子,皇帝就对此忌惮,所以允礼必死。而甄嬛,皇帝没有想到他最后控制不住甄嬛,觉得当时处死的话,对孩子影响不好吧。


菩提有树惹尘埃


准格尔部摩格可汗来朝,认出甄嬛就是当年救她的女子,于是私下来找她,直言自己一定会实现当年的许愿,得到自己想得到的。这一幕恰巧被血滴子夏刈看见,报告给皇上知晓。随即摩格来向皇上请求迎娶熹贵妃和亲,以此为撤兵条件。

皇上在女人与政权之间选择了后者,假意答应摩格的条件。果郡王听闻信以为真,他率领自己的卫队兵丁,擅自离京追赶和亲队伍。果郡王一向不问政事,一心做个闲散王爷,可这次如此的不顾一切,不禁让皇上断定果郡王和甄嬛有情。幸亏苏培盛提醒皇上,是果郡王对甄嬛有情,而非甄嬛对果郡王有情,皇上这才释然,批准了果郡王自请驻守边关受罚的请求。。

这三年来果郡王在边关表现出色,屡立战功,所有的部下将士对他极为推崇,隐约有了当年年羹尧的气势。皇上对果郡王日益忌惮。再加上夏刈又查获果郡王给玉隐的每封信后都会问一句“熹贵妃安”,这让皇上认为果郡王居心叵测,不但惦记自己的嫔妃,还惦记自己的皇位,已经留不得了。可甄嬛一直否认对果郡王有情,且甄嬛有皇子,皇上对她是真的舍不得。于是皇上想出一计,让甄嬛给果郡王下毒,若甄嬛愿意则说明甄嬛对果郡王无情,只杀果郡王;若甄嬛不愿意,说明他俩有奸情,则两个人都不能留。

终于,聪明的果郡王察觉了皇上的用意,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了甄嬛的性命。果郡王已死,皇上大喜,赐甄嬛协力六宫之权,留下了甄嬛的一条命。


瞳心看世界


我觉得最主要有两点∶

第一:若是甄嬛和果郡王同时死掉,那肯定会引起别人的猜测,若是要有人仔细去查,一定能够查到蛛丝马迹。况且很多人都会慢慢觉得甄嬛的儿子和果郡王的儿子长得很像。一旦两人同时死掉,便是坐实了皇帝被自己弟弟戴了绿帽子的事实。



皇帝的面子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他不会如此不小心,一定会为了自己面子留住甄嬛,而他留住甄嬛,也是因为皇帝很爱甄嬛,但他一直觉得自己心中只有纯元,而甄嬛只是纯元的影子罢了。


第二:当初先帝是有意栽培果郡王,把他当做接班人来养的。他其实一直对这事耿耿于怀,但还好果郡王一直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并且表现出了对皇位一点兴趣都没有的样子。因此暂时安全。

可是这也像一根刺扎在皇帝心中,他是这么一个多疑的人,怎么可能不考虑这些,若是果郡王和他争皇位,也有可能成功。不过这都是他的设想。


当时皇帝只是怀疑甄嬛和果郡王有染,还没有怀疑孩子到底是谁的,若是甄嬛和果郡王都死了,他最看中的六阿哥在以后得登基之路肯定会更难,他也不想这样。

终究是因为爱情啊~


爱豆伴酱



准确的说,皇帝不是不想除掉甄嬛,是事实上不好下手。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皇帝只是怀疑允礼和熹贵妃有私情,毕竟没有实锤。允礼误以为熹贵妃去和亲,领兵去追,算是允礼这方面的锤,但是允礼打的旗号是维护大清的尊严。所以皇帝并不好发作,只能明奖暗罚,让允礼驻守雁鸣关。

而三年后皇帝下定决心要杀果郡王,一是看见果郡王和浣碧的家书,每封信都问及熹贵妃安好,再次成为两人有私情的锤,但是仍然不算实锤,且还是允礼单方面的。皇帝起了杀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果郡王在外治军很得民心,然后经常提一些边境互市之类的建议。在皇帝看来,不论你出发点是什么,你就是觊觎皇位,邀买人心,插手朝政。

皇帝心里,女人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皇位。所以觊觎熹贵妃尚且能忍,觊觎皇位是肯定忍不了的,皇帝也担心熹贵妃变成允礼觊觎皇位的理由。

第二,所有让皇帝怀疑的锤都不是实锤,且全是果郡王方面的,熹贵妃方面找不到太多实锤,不好下手,所以皇帝问苏培盛说我这样放过熹贵妃会不会娇纵了她,苏培盛知趣的回答说不关熹贵妃的事,是果郡王觊觎皇嫂。

第三,熹贵妃是贵妃,比她位分高的端妃和皇后不得宠,也没有孩子,宫里面熹贵妃独大,皇帝也不好下手。另外熹贵妃有三个孩子,加一个养子,直接杀了她,怎么跟孩子解释,对孩子的未来也不好,两个皇子都在熹贵妃这里,还关系到以后立太子的事,皇帝在意天下人的议论。

有人说皇帝也有舍不得甄嬛的缘故,也许有那么一点点吧,不是爱,是后宫暂时没有可心人,还是甄嬛最好。在皇帝心里,做事都是权衡利弊,从自身利益出发,绝对不会因为用情而改变决定。


清欢阁主


反正皇上不能都杀,如果两人都杀的话,那就是对外人昭告他们有私情,一个是皇上的弟弟,一个是皇上的贵妃,这不是让全天下人耻笑吗?皇家的颜面何存!

所以,只能杀一个,随便找个理由就行。

那么杀谁呢?上次三阿哥爱上英贵人的时候,皇上明知英贵人是冤枉的,却还是杀了自己的女人,留下了自己的儿子。

而这次,皇上却留下了自己的女人,杀了自己的弟弟。

为什么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皇上有杀兄弟的先例。

太后临死时对皇上说,你为了争夺皇位,残杀手足,早就冷血了。所以再多杀一个也无妨。

二、皇上认为是果郡王的错。

皇上是个自负的人,他认为哪个女人都爱她,都会为他争风吃醋 。甄嬛是爱皇上的,她和果郡王之间的事,都是果郡王一项情愿,所以果郡王该死。



三、皇上早就起了杀意。

其实,皇上早就有杀果郡王的起意了:甄嬛假装去和亲,果郡王带兵去追、果郡王不小心掉出像甄嬛的小像,以及果郡王每封家书上的“熹贵妃安”,让皇上一步步加深对他的恨。还有英贵人和三阿哥的事,英贵人是果郡王送给皇上的,皇上当时就怀疑是果郡王故意挑拨他和他儿子的关系的。所以,皇上不杀果郡王才怪呢。

四、杀果郡王比杀甄嬛代价小。

果郡王无儿无女,杀了他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而甄嬛就不一样啦,她有自己的阿哥、格格,还有扶养的阿哥,这里边可能有未来的皇上。如果杀了甄嬛,这些人会为他报仇的,说不定立即就报,因此而威胁到他的皇位呢。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不杀果郡王还能杀谁?


一眉弯弯


明知道两人之间有私情,还只是除掉了允礼一人,答案看如下分析:

一、皇上认为允礼窥寄皇嫂,大不敬

皇上是那么自负的一个人啊,在他看来,天下都是他的,天下的女人哪个不为自己倾心,而自己的嫔妃更是心心念念都在自己身上,他和甄嬛之间的私情,定是允礼勾搭甄嬛,才促使甄嬛变心的,所以,允礼是留不得。

二、皇上早就起了杀允礼之心

在甄嬛被送去和亲的时候,允礼私自带兵去抢亲,以即被罚驻守边疆多年还每封家书里都挂念:“熹贵妃安”!

再加上三阿哥和瑛贵人的事,皇上的疑心病大谁都知道,他甚至觉得这是允礼在自己身边安的一枚棋子时刻在监测自己,甚至更觉得甄嬛有皇子这是和允礼联手对付自己。

所以,允礼是一定留不得了。

三、两人中只杀一个,为防止落人口实

虽然知道两人有私情,但两人都被杀这无疑不是昭告天下:自己弟弟和自己妃嫔有私情!这样的风险皇上是不能去冒的,而且杀允礼一人没有后顾之忧,杀甄嬛就牵扯太多,一是至高无上的贵妃,二是有皇子和公主,这里面牵扯太多的人和事,没有杀允礼一人来的划算。


蓝小妖精


《甄嬛传》中风度翩翩的果郡王,一生痴情甄嬛,又多才多艺,可谓是专情中的好男人,倒是吸引了一大批痴男怨女们!


剧中多疑的皇上怀疑甄嬛和果郡王有私情,为什么没有将二人一并处死,而是单单杀了果郡王爷一个人呢?我觉得原因有三:

1.皇上要保住皇家颜面,也要给自己一个台阶

甄嬛此时已是身居有皇子跟公主的贵妃,无论甄嬛跟果郡王有没有真的私情,必须做一个让世人接受的做法,斩断对此事件的联想。所以果郡王就得是牺牲品,只当果郡王有不诡之心,觊觎皇嫂,没有甄嬛什么事,只是太过于美丽招的祸。剧中也可以从皇上为了保全皇长子三阿哥,冤杀瑛贵人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皇上是九五至尊,觉得世间的女子都应该仰慕他,不相信也不接受自己的女人给他戴了绿帽子,有错也归咎于果郡王觊觎自己的女人美貌,甄嬛没有错,处死果郡王,就可以留住甄嬛的人和心在身边了,这也是皇上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皇上殊不知甄嬛因这件事彻底恨毒了他,为害死皇上埋下了种子!

二:皇上心中皇位排第一,任何威胁种子都得扼杀在摇篮里!

果郡王带自己的府里卫兵去追甄嬛和亲的队伍,中了皇上的试探的计谋,最后自己请命为皇上去守三年边关,日子过的清苦啊!却没有果郡王在边关政绩出色,还颇受朝中大臣拥护跟甚赞,这时又让皇上感觉自己得之不易的皇位受到了威胁。最后皇上决定将允礼召回,并决定要处死果郡王。


剧中皇上生性多疑,自己好不容易从九子夺嫡中赢的胜利,最担心的就是别人觊觎自己的皇位,所以哪怕是发现半点蛛丝马迹都不容放过!果郡王是先帝最宠爱的儿子,文武双全,又颇受朝臣拥戴,皇上一直对他存有防备心,总是三番五次的试探他,看他是否有不臣之心,要不是果郡王自己从来不过问朝中之事,只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更是在皇上面前更是放低姿态,恐怕早就被皇上以千万种理由把他除掉了。


三.剧中后期皇上对甄嬛还是有感情的。

皇上也看中跟甄嬛经过患难对他的真情,希望有一份填补心中纯元无法给的感情空洞!所以皇上千方百计迎回来了甄嬛,失而复得。尽管面对回宫后的甄嬛外人有各种传言,皇上还是相信甄嬛经历磨难,转性了!后宫中华妃走了,对自己真正有心的已经没有几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