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2020年九九在什麼時候?

導語: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2020年九九在什麼時候?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

這裡的九九八十一指的也就是“數九”天的九九了,我們都知道“數九”是從每年的冬至開始的,之後每隔九天為一個“九”,一直要數到第九個“九”也就是八十一天後,在這期間從冷變寒,之後由寒轉暖,寒消暖長,天氣也會逐漸變冷再變暖和。小時候的一首數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說的就是數九天氣中溫度的變化,一直到九九之後,寒冷的冬天就徹底結束了,而溫暖的春天也就到了,耕牛也開始春耕了,所以遍地是春牛。

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2020年九九在什麼時候?

因此,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從冬至開始,到九九八十一天之後,就要開始春耕了,這個時候農民們都忙的沒有時間回家吃飯,所以就只能是家裡人把飯做好,帶到田地裡面吃。並且因為天氣也已經暖和,所以就算是在野外吃飯也不會覺得冷了。

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2020年九九在什麼時候?

其實這樣的現象在早些是很常見的,那時候,種地沒有現在這麼多的便捷的工具,就只能依靠老百姓的一雙勤勞的雙手和一頭耕牛,而且人們種的地也多,所以為了趕春耕的時間,人們只能儘量爭取每天多幹點活,所以早上出門之後一般是帶好乾糧或者是中午的時候家裡人做好飯送到地裡,就是為了避免來回的時間浪費,還能避免消耗體力。

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2020年九九在什麼時候?

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為什麼農民會這麼著急呢?因為九九之後,驚蟄的節氣也已經到了,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說的“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氣,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其實,真正使冬眠動物甦醒出土的,並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中的溫度。驚蟄過後,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進入春耕大忙的季節。所謂“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作物播種過早易造成低溫爛種、出苗不齊,播種過晚則導致後期籽粒不能正常成熟。所以農民們要抓緊時間春耕,不然等到三個節氣過後,到了芒種之後,再耕種就已經太晚了。

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2020年九九在什麼時候?

“過了芒種,不可莽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芒種,字面理解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北方小麥收割南方水稻播種。過了芒種,就迎來了初夏,氣候也複雜多變起來,氣溫攀升顯著,多降雨,還會出現很多的災害天氣,比如說暴雨、冰雹、龍捲風等,而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梅雨季節。所以農事種植都以這一時節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

2019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到2020年的3月11號就“出九”了,而驚蟄是在3月5號,所以今年過了九九之後也是最好的春耕時間了,到時候很可能就會看見農民在田地裡吃飯的情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