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咸豐是一個十分苦命的皇帝?

到底是不是真的


因為咸豐皇帝實在太倒黴了,在他短暫的一生裡,中國近代的那些“倒黴事”,幾乎都被他遇上了。

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同時也是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掌握實際統治權的皇帝。客觀公正的說,咸豐皇帝其實還算是一位品質優良、兢兢業業的皇帝。即位之初,面對清朝的統治危機,面對內憂外患的困局,咸豐也一心想要除弊求治,力圖振興國家。

無奈咸豐皇帝實在太倒黴了,在位期間,中國近代史上最嚴峻的劇變,他統統都攤上了。那麼,咸豐皇帝的一生到底有多苦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短暫的11年皇帝生涯裡,都經歷了哪些“倒黴事”。

首先是內憂不斷,南有太平天國,北有捻軍:

其實,咸豐皇帝應該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倒黴的皇帝,而且是從頭倒黴到尾。咸豐皇帝10歲那年,自己的生母鈕祜祿氏病逝了。而這年就是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掀開了中國恥辱的近代史。

1851年(咸豐元年),咸豐正式開始了他對大清的統治,也正是在這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了。以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韋昌輝等人帶領的太平天國運動,在隨後的幾年間快速壯大,兵鋒席捲半個中國,勢力遍及18個省。

1853年3月,太平軍攻下南京,改稱天京,並以天京為中心建立太平天國政權,與清廷分庭抗禮,幾度成劃江而治之勢。

這場歷時14年之久的太平天國運動,造成了幾千萬人的死亡,

給經濟最為繁榮的長江流域各省帶來了巨大的破壞,進而極大的削弱了清朝的國力。

於此同時,中國北方另一支巨大的起義隊伍——捻軍,也在咸豐年間快速蔓延。當時,北方的捻軍與南方的太平軍互有聯絡,在長江以北的皖、豫、魯、蘇、鄂、陝、晉、直(冀)等八省,不斷進行反清鬥爭。在太平天國和捻軍的雙重打擊下,清朝的統治岌岌可危。

其次是列強的趁火打劫,不斷迫使咸豐簽訂不平等條約:

然而,正所謂“屋漏恰逢連夜雨”。正當清政府焦頭爛額之際,西方列強又組團上門來趁火打劫一番。

公元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四年後,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咸豐皇帝被迫逃往承德避亂;同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使這座偉大的東方皇家園林毀於一旦。

除了英法之外,沙俄和美國也趁機上門掠奪。尤其是沙俄,更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大贏家,藉機強行侵吞我國上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據統計,咸豐在位11年,卻簽了11份不平等條約,平均一年就籤一份。

在內憂外患的重重打擊下,咸豐時期的清朝開始向半封建半殖民地化加速邁進。所以說,咸豐皇帝還真的是一個相當苦命的皇帝呢!



這些歷史要讀


理科男答歷史。

咸豐帝,是道光帝的第四個兒子,雖說是一名皇帝,但他的命運不是一般的苦,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咸豐的一生,看一看他到底有多苦。

咸豐帝出生於1831年,距離現在也才188年。他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后,也就是鈕祜祿氏。

她在進宮之前,家裡非常貧窮,進宮後,被道光帝寵愛,很快成為貴妃。生完咸豐帝后還沒過兩年,就成為了皇貴妃,第二年就被冊封為皇后。

但是卻因為容顏開始衰老,不再受道光帝寵愛而大病一場,在1840年時候去世,這個時候咸豐帝也才9歲。孝全成皇后去世後,咸豐帝就由靜貴妃撫養。

據史記載,咸豐帝在還是皇子的時候因為打獵墜馬,留下了終身殘疾,而且還得過天花,臉上存留很多傷疤。

道光帝晚年開始為立儲著急,因為他上位後,並沒有考慮私密立儲。而且他的大兒子、二兒子、三兒子都過早夭折。

四兒子就是咸豐帝,是在三兒子去世兩個月後出生的。在道光帝眼中,只有兩個人是合適的人選。

一個是咸豐帝,另一個是六皇子。這個六皇子就是靜貴妃的親兒子。

為什麼最後咸豐會當上皇帝呢?這其實都歸功於咸豐的老師杜受田。

杜受田讓咸豐以仁義做人。有一次,道光帝和皇子出去打獵,咸豐從始至終一箭未發,道光帝好奇便詢問,咸豐回答說:現在是春天,正是萬物生長的時候,不忍心殺害它們。道光帝也正因為此事,將咸豐私密立儲。

1850年,19歲的咸豐即位。

咸豐剛上位的第一年,也就是1851年,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爆發。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從1851年開始到1872年,清朝就沒有太平過。

而也正是這期間,英法等國家再次染指中國。1854年,美英法提出修改條約被咸豐帝拒絕。1856年,英法宣戰。1860年,英法大舉侵華,最終咸豐大敗,逃亡熱河,清朝被迫與英法俄三國簽訂條約。

這裡要說一句,圓明園就是在這時被攻佔焚燒的,時間是1860年的10月6日。

話說咸豐帝去往熱河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1861年7月15日,咸豐帝病重;7月16日病逝。

從咸豐帝即位開始到病逝,也才11年,即位時19歲,病逝時30歲。

這11年中,清朝內憂外患從未停止過,雖說咸豐帝是個賢君,但也無力迴天。

正是這11年的勞累過度,導致了咸豐帝在30歲男人一朵花的年紀時去世。

咸豐的命運的確是悲慘的,小時候挫折不斷,長大後的挫折超級加倍。真是令人可悲可嘆。


理科男讀歷史


做皇帝也會苦命?別說,咸豐皇帝還真是命運多舛的啊!他是即無膽識,又無才能,終一朝十一年還無所作為,還恰逢“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開端。

這樣的咸豐,這樣的皇帝,除了說他苦命之外,似乎也沒有什麼別的詞可以形容了。


少時受傷,不受父親所器重

咸豐二十歲登基,又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繼位之路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但咸豐小時候得過天花,還曾經墮馬受傷,雖然經過治療後沒什麼大礙,可還是留下了一點後患。所以說重一點的話,咸豐皇帝就是一個滿臉麻子的瘸子。其貌不揚讓他在父親道光皇帝的眼裡,始終都是低人一等的感覺。

相比之下,咸豐的六弟(後來的恭親王奕訢)則要出色得多,能文能武不說,身體、智商、才能、武功、書法等各方面,都比咸豐要強得多。咸豐最後能當上皇帝,除了他有一個好老師之外,就是道光皇帝腦抽了。

咸豐登基之後,可不像他的父輩那樣舒心,一上臺就遇到了清朝兩百年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和外來勢力的為難——英法聯軍。咸豐朝十一年,可以說是沒過過一天舒心的日子,而他自己才能又不足以力挽狂瀾。一邊是內憂外患,一邊是無能為力,上對不起祖宗,下被百姓詬罵,咸豐這個皇帝啊!不當也好過當。



面對內憂外患,咸豐選擇了逃避

清朝一共經歷了三個時期:康乾盛世、道鹹衰世和同光中興。先不管這裡面的水分又多大,但咸豐絕對是處於衰世的皇帝,祖宗們遺留下來的禍患全部又自己來承受,兒子們的福分自己也享受不到。咸豐是夾在了盛世和中興之間的“三明治”,偏偏自己又無能力改變現狀,其鬱悶之情可想而知。

而且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的時候,咸豐不思抵抗,反而是拖家帶口,逃到承德避暑山莊避難,把個北京爛攤子留給了弟弟奕訢,把災難留給了北京百姓。奕訢和北京眾臣盡心竭力,維護祖宗江山時,咸豐倒是在熱河玩女人、聽音樂、喝美酒、看大戲,儼然一副“太平天子”的景象。

大概也是咸豐玩得太過分,在熱河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去世了,臨終前留下了“贊襄政務八大臣”輔政,結果僅僅兩個月,權傾一時的八大臣集團就被扳倒了。可見咸豐給當時的天下造成了多大的怨氣,甚至都沒人想要遵循他的安排。

尤其悲催的是,他還給同治、光緒兩朝留下了野心、才能都極高的懿貴妃(後來的慈禧太后),這下子,就連親兒子都可能在怨這個老是瞎搞亂搞的父親了。


一貳一橙


應該用“生不逢時”來形容咸豐皇帝苦命的一生。

論資質自身才能不及弟弟恭親王奕訢,以孝義仁慈讓他完勝奕訢登上皇位寶座,然而等待他的便是早已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爛攤子。

在即位之初,以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爆發,大清國的軍隊人心渙散,被一路攻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席捲長江中下游地區;與此同時,北方地區的回民、苗民等少數民族起義在西北、西南地區風起雲湧,這個帝國大廈開始風雨飄搖。如果不是洪秀全訂都天京享受起來停止北上給了清政府一個喘息的機會,大清王朝早就完了。大勢已去,咸豐皇帝有心無力。



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列強侵略,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由廣州到北京,火燒圓明園,面對割地的窘境,當時的咸豐皇帝留下恭親王奕訢在京處理政務,自己則帶著后妃去往熱河行宮避難。


一個大清皇帝,陷入如此窘境,他是本想實現對國家加強治理,拒絕西方列強的無理要求,中興大清的國運,可是當時的清政府早已危機四伏,現實將這一切都破滅成泡影。

這個苦命天子的一生終結在熱河行宮,時年三十一歲。


文以韻之


活該苦命,能力水平那麼差,非要去爭儲君之位,用一些狡猾的手段博得了道光的憐惜,誤認為奕詝是仁德勤君,把清朝把中國更加推向萬劫不復之地。

咸豐的苦命一般認為是咸豐的經歷和命運不好,剛出生親母就去世了,寄養在六弟奕訢家中撫養,小時候還騎馬摔折了腿,落下了長短腿的後遺症,少年時期處處不如六弟奕訢,少得父親道光的讚賞,但是凡事禍福相依,也就是這樣悲慘的生世和童年,讓道光皇帝對其一直有憐惜之情,辛虧奕詝有個瞭解道光的老師,用了一些手段獲得了儲君之位,繼承大統想要證明自己能力的時候,又遇到太平天國起義,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入侵,火燒圓明園,飽受精神和肉體的摧殘,年齡三十一去世。

彷彿這樣一看,咸豐皇帝真是苦命,出生苦命,童年苦命,少年苦命,繼位後也苦命,最後早逝則顯得一生命苦。但是苦命是你咸豐特有的嗎?比你命苦的皇帝多著了,遠的不講,近的乾隆皇帝童年不比你快活哪去,但是人家乾隆能力強啊,你沒有能力,你低調一點,爭個p的儲君,就算你也想開創一代功業,那你繼位後你好好幹該,你能力不足,可以向你父祖道光嘉慶一樣勤政節約啊。

縱觀咸豐執政十一年的一生,中國進入了最慘的時刻,作為年輕人,不思進取,循規蹈矩,思想上保守迂腐,其父道光那個年代思想受到侷限可以理解,咸豐年紀輕輕經歷第一次鴉片戰爭,眼見國恥外辱,1850年繼位後,應該眼光向外,虛心學習,其思想開放程度甚至不如慈禧和六弟奕訢,咸豐執政期間可以講在政治文化經濟上毫無作為,還自認為仍然是天朝上國,而實際內憂外患積弱貧瘠,同樣情況的道光尚還能平定張格爾叛亂,嚴格禁止鴉片,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力行節儉,勤於政務,做一個恪盡職守的皇帝,而咸豐不光懶政怠政,並且鋪張浪費,並且也是清朝皇帝當中唯一一個吸食鴉片的皇帝,還美曰長壽膏,簡直厚顏無恥到極致,違背祖訓不忠不孝。 更讓人無法原諒的是,在咸豐執政期間,帶頭逃跑,丟盡顏面,被火燒圓明園,並且輕易讓沙皇割去外東北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同治光緒朝也沒有那麼慘過。 要講咸豐一生的亮點那就只有繼位之初曾想振作,然而內心脆弱,遇到挫折就自暴自棄了,辛虧死的早,要是他壽命太長一點,那真是難以想象中國會有多窩囊,恐怕洋務運動不會有,割地賠款無底線,太平天國分裂中國。

我只想說你命苦,你倒黴,自作自受。


曹老師xixi


咸豐皇帝被稱為“苦命皇帝”,是受了《百家講壇》喻大華教授主講咸豐皇帝時用的定義的影響。當然,喻大華教授的論斷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咸豐皇帝的一生,確實是苦命到家了。具體怎麼個苦命法,貝葉打算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在位僅僅11年,卻屢遭外憂內患

咸豐皇帝是處於清朝歷史,不,應該是中國歷史最大轉折點的一位皇帝。彼時,西方世界已經在各種求發展、求進步,可清朝卻閉關鎖國,兩耳不聞窗外事。人們的日子越來越艱難的時候,農民起義自然順勢而生。

可是,咸豐皇帝苦命就苦命在,他剛剛繼位,就遭遇了我國曆史上三個最大的農民起義之一的——太平天國起義。太平天國起義後,發展甚是迅速,很快就佔領了武漢、南京等地,還在南京建了國。

因為太平天國起義規模巨大,涉及到的地域又很廣大,咸豐皇帝很是費了一番功夫才將其鎮壓了下去。在這期間,他不僅付出了人力財力的代價,使得國庫日漸空虛,還漸漸失掉了民心,大清朝變得搖搖欲墜起來。

屋漏偏逢連夜雨,咸豐七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又爆發了。這次,英法聯軍的速度依然很快,態度也一如既往地強勢。咸豐帝先是被迫簽訂了《天津條約》,可誰知此時又傳來了捷報,這下可把咸豐高興壞了,立馬就把條約給撕毀了。

然而,大清朝的頹勢已是必然,英法聯軍很快就又捲土重來,攻佔了天津,然後一路打到了北京城。為了留得青山在,咸豐只能落荒而逃。割地賠款也就罷了,圓明園還被英法聯軍大肆搶掠之後一把火給燒了。

這場挫敗,對於咸豐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可想而知,對他的打擊是有多大。圓明園被燒後的第二年,飽受外憂內患的咸豐皇帝就因病去世,也是苦命到了極點。

二、接手時就是爛攤子,心有餘而力不足

大清的輝煌,其實在乾隆後期就已經步入末路。到了咸豐皇帝繼位時,表現依舊風光無限的大清王朝,其實已經空剩了個骨架,搖搖欲墜了。

第一次鴉片戰爭對大清的影響是很劇烈的,可以說,道光皇帝留給兒子咸豐的儼然已經是個爛攤子。咸豐登上皇位後,還沒想到怎麼彌補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損失,第二次鴉片戰爭隨即來臨,並且還有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

毫不留情地說,咸豐作為掌權者,已經被逼到了毫無還手之力的地步。

然而,饒是如此,咸豐皇帝倒也沒想過完全坐以待斃。他大肆重用漢臣,諸如曾國藩等人,也是在此時得到重用的。曾國藩力排眾議,組練鄉勇,逐漸鎮壓了太平天國。

隨後,他又派出恭親王與外國人談判。談判時,也不完全退讓,一有機會就立馬反擊。甚至,他還拿出自己的私房錢充實國庫。雖然一度為了挽救國家的經濟危機,大量發行虛額大錢導致了通貨膨脹,但其出發點是為了國家好的。

並且,咸豐在位的11年,始終兢兢業業,致力於為百姓謀福祉。無奈,廣廈將傾,咸豐皇帝心有餘力卻不足,只能眼睜睜看著清王朝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

三、短命而亡,只留下一個繼承人還被媳婦中途截了胡

咸豐皇帝最苦命的第三點,莫過於僅僅在位11年就短命而亡,好不容易留下一個繼承人,還生生讓媳婦中途將皇位截了胡。並且,還將整個清廷弄得烏煙瘴氣,讓他的一切努力都徹底付之東流。

很多野史都說咸豐皇帝早亡是因為沉溺酒色被掏空了身體,實則,卻是因為咸豐自小身體就羸弱,繼承皇位後又因為過於忙碌,導致身體越來越差。為了儘快養好身體,咸豐便命身邊人儘快為他尋訪良藥,結果,卻被有心人送來了鴉片。

鴉片這種東西,雖然也是治病的良藥,但卻後患無窮。更可怕的是,除了鴉片,咸豐還食用大量的鹿茸。因為吸食鴉片,咸豐的身體日漸虛弱,虛不受補,食用鹿茸自然適得其反,更加速了他身體的損傷。

好在,咸豐還是給大清留下了一個繼承人,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一開始,咸豐就看出了慈禧的野心,本是不願意立同治為皇帝的,遺憾的是自己只有這麼一個兒子。於是,他為了大清的基業,又是設八大臣攝政,又是給皇后慈安留下密詔。

然而,還是那句,

廣廈將傾,回天乏術,咸豐帝做得再多,想得再遠,也無濟於事了。他剛剛閉眼,屍骨未寒,慈禧便勾結奕訢發動了政變,奪走了兒子的政權。同治皇帝6歲即位,至死卻只做了一年的真皇帝。

咸豐拼著早亡傳承給兒子的江山,就這樣再度毀在了自己手裡,你說他苦命不苦命。

綜上,咸豐皇帝被稱為“苦命皇帝”,既是因為他在位時間超短,且在位時內憂外患不斷,一天好日子也沒有過上,還因為他努力想改變大清朝的現狀,無奈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好不容易給大清留了個後吧,還莫名其妙就被曾經的枕邊人截了胡。


南貝葉


說到清朝的咸豐皇帝,他確實是一個苦命的皇帝,他在位的十年裡幾乎沒有一天是太平日子,烽煙四起、內憂外困,使他在這種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受盡折磨,在多重困境的壓力下無力迴天,賣國求榮、城破國滅的罪惡感困擾著他,深感對不起祖先,最後氣死在熱河。

一、即位之初逢太平天國、捻軍、小刀會起義

咸豐皇帝即位之初就發生了廣西的太平天國起義,兵鋒兇悍,攪動江南。他任用向榮、張國樑鎮壓起義,收效甚微,清軍一敗再敗,向榮和張國樑先後陣亡。咸豐皇帝被迫起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人鎮壓起義,太平軍的三河鎮大捷一次殲滅湘軍六千多人,李續賓、曾國華被擊斃。

上海的小刀會起義又給咸豐皇帝添了一把火,起義堅持了17個月,對上海造成了極大的混亂,有效的配合了太平天國的北伐和西征,使本已焦頭爛額的咸豐皇帝亂上加亂。

未料,安徽又出現捻軍起義,聲勢浩大,咸豐皇帝又任用僧格林沁和勝保鎮壓起義,僧格林沁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生擒太平軍主將林鳳祥和李開芳。經過勝保多次使用反間計,收買太平軍叛徒苗沛霖,才在後來費盡全力抓住太平軍主將陳玉成。

在咸豐皇帝在位期間,為了鎮壓起義,他可謂費盡心思和精力,整個十年都在和太平軍周旋、纏鬥,直到死也沒看到勝利的曙光。

二、不願賣國激起第二次鴉片戰爭

就在咸豐皇帝全力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關鍵時刻,英法兩國為了解決自己的經濟危機和貿易困境,刻意曲解《南京條約》和《黃埔條約》有修約的規定,強迫咸豐皇帝修約,增加侵略條款。遭到咸豐皇帝拒絕後,兩國決定製造藉口,挑起戰爭。威逼清朝政府簽訂《天津條約》。

應該說,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生根於道光年間,而發芽開花卻在咸豐年間,由於咸豐皇帝不執行《天津條約》的條款,英法聯軍開始增兵待援,打進北京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此時,對於咸豐皇帝來說,內憂未解,外患新來。太平天國佔據江南,英法聯軍又進北京燒殺,清朝政府遇到了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刀兵劫難。

三、火燒圓明園敗家毀國

咸豐皇帝在僧格林沁兵敗八里橋之後,只好向熱河逃跑。英法聯軍攻進了北京城,搶掠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之後,英法聯軍又把圓明園燒燬,大火通天,萬劫不復。清朝遭遇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城破國滅之劫。

恭親王奕訢被迫與英法兩國簽訂《北京條約》,大好河山被出賣。咸豐皇帝得知圓明園被燒後,感覺到內憂未平,又國破身辱,對不起列祖列宗,最後氣死在熱河。

四、託孤八大臣妄圖牽制奕訢

咸豐皇帝在臨死前,確定了肅順等八大臣輔佐太子載淳,其目的就是為了牽制恭親王奕訢,生怕他像趙光義一樣謀朝篡位。

咸豐皇帝在臨死前的一番良苦安排,可見他的最後一點希望就是國家能夠有一個好的格局。他直到臨死也未能看到消滅太平天國,未能看到國家有一個好的歸宿。相反,國家殘破不堪,《北京條約》屈辱簽訂,太子年幼,南方太平軍佔據長江沿線,帝國主義火燒家園。咸豐皇帝能瞑目嗎?

五、死後未料祺祥政變

咸豐皇帝死後,慈禧太后與奕訢合謀,發動了祺祥政變,誅殺肅順,一舉控制政局。清朝開始建立更加賣國的朝廷。

咸豐皇帝在位十年,沒過一天消停日子,鎮壓起義,起義未滅,抵抗侵略,侵略難平。而他不想賣國,卻被迫賣國。直到臨死,直接任命的託孤八大臣,最終都在政變中被殺。咸豐皇帝沒幹成一件事,事事抱憾,命中多劫,他帶著對祖宗的愧疚和對國家未來的憂慮離開人世。他死以後,慈禧太后和奕訢放手賣國,清朝自火燒圓明園後一蹶不振,一日不如一日,隨後,一場比火燒圓明園更大的災難正在悄然而至。


優秀的米老鼠96


咸豐本名為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yi zhu ),道光(183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圓明園,道光帝第四子,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咸豐帝)

道光三十(1850年)道光皇帝感覺身體不舒服,宣召大臣帶筆,立亦詝為皇太子。道光逝世後,亦詝即位,次年即(1851)年改國號為咸豐。

亦詝即位後,太平天國運動就爆發了,這時候沙皇俄國以修改條約為名在東北興師動兵,強行霸佔黑龍江以北大片土地。

從歷代帝王來看咸豐的命是悲慘的先是遇到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幾千年來的西方帝國入侵讓他又趕上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沒落他又又趕上了。

其實他駕馭的又是一條已經航行了二百年的千瘡百孔的破船。他無處迴避,責無旁貸又無力迴天,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豐帝終於走向了死亡的邊緣。十五日,咸豐帝病重,臨死前立載淳為皇太子,並命八名心腹重臣為顧命大臣。兩天後,31歲的皇帝在熱河行宮一命嗚呼。


別讓遊戲迷了心吖丶


要說清朝最倒黴的皇帝,那麼一定非咸豐皇帝莫屬了,在清朝的皇帝中,除了退位的溥儀,就屬咸豐皇帝在位的時間最短了,雖然咸豐皇帝在位僅有十一年時間,可就是在這短短的十一年間,咸豐帝不僅讓趕上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還趕上了英法聯軍入侵中國並攻陷北京,咸豐皇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外國侵略者攆出京城的皇帝。其實咸豐皇帝的個人能力和改革力度都遠超過其父道光帝和其祖父嘉慶帝,但清朝最悲催的兩個事件卻都被咸豐帝趕上了,除了命苦,實在找不到其他更合適的字眼來形容咸豐帝了

一、太平天國,分庭抗禮:

咸豐皇帝登基之後便面臨著“內憂”和“外患”兩大難題:“內憂”指的是佔據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運動,而這個“內憂”也是咸豐皇帝對內碰到的最大難題。咸豐皇帝於道光三十年正月祭告天地正式登基,同年十二月,便爆發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之後的數年,太平軍先後攻佔江南數十個省份還佔據了南京作為自己的首都,這場波及江南十四個省份、歷時十四年之久的戰火,讓清朝的統治收到了巨大的震盪,清王朝從此元氣大傷,根本被動搖。清朝入關後中原地區共有三次大規模的戰爭:第一次是康熙時期的三藩叛亂,第二次是嘉慶時期的白蓮教起義,第三次就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而發生於咸豐皇帝時期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地區最廣、死傷最多、影響最深而成為有清一代中原戰爭之最。太平天國巨大的破壞力和影響力給立志要使大清中興的咸豐帝身體上和精神上最沉重打擊,咸豐帝面對不斷的失敗,開始絕望於朝政事務,從此不再銳意進取,而是得過且過。

二、英法聯軍,直搗京師:

咸豐皇帝即位後碰到的更大難題是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法兩國的修約要求被清政府拒絕後,便藉口“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入侵中國,在攻陷大沽口後,英法聯軍相繼攻陷塘沽、天津,最後又攻陷了清朝的京師-北京,並將清朝幾代皇帝苦心經營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縱火焚燬,咸豐皇帝在北京被攻陷之前即攜后妃皇子和一干大臣逃亡熱河,最終病死在那裡。

京師被外國侵略者攻陷,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破天荒的頭一次,英法聯軍侵入京師,大清王朝廟社震驚,圓明三園慘遭焚掠,京城百姓生靈塗炭,中華文明受辱至此,是中華千古未有之奇變,也是民族千古未有之奇辱。這一切,雖不能全部怪罪於咸豐皇帝身上,但是,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清朝的最高負責人,咸豐帝還是難逃罪責的。

作為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握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咸豐皇帝的執政生涯是非常煎熬的,他即位之初便接受了一個爛攤子,去世前又將這個更爛的攤子就給了他的繼承人。咸豐皇帝的人生是悽苦的,皇帝生涯也是悲催的,就像他當初錯登皇位一樣,可能悲劇從一開始就註定了。



歷史課課代表


他是挺倒黴的。他遇到的不僅是朝代的大變局,更是時代的大變局期。

算計著爬上那個至尊之位,但內憂外患,自己不能掌控,就心力交瘁了,喪了還算年輕的生命。

時運不濟:生逢亂世,他當皇帝的時候,別說清朝已是一條破船,就連封建社會已經到了末端;

能力不夠:雖然著手改革道光朝的弊端,企圖重振綱紀,並重用漢族官僚和一些有能力的大臣。但外有列強,內有太平天國,這時候就是康熙在世也得用足心智,何況他一個才智平庸的人;

性格不好:據說他有點坡腳。在那種環境中多少都會給他性格帶來不好的影響。據說他嗜酒,喝多了就責打身邊太監,醒酒就後悔,以錢財安慰;

不夠勇敢:外敵入侵,自己帶著家眷跑到避暑山莊,把京城百姓與一爛攤子留給別人。如果是康熙在世會怎樣?御駕親征啊!

身體不好:身體好能三十歲就掛了!

就連生兒子的能力都不強:就一個兒子,挑繼承人的機會都沒有,怎麼都得是同治了。慈禧就控制中國46年!

把一個能力不足的人硬生生地放在他力所不能及的位置上,他自己遭罪,被他領導的人更遭罪!火燒圓明園、割地賠款、不平等條約、太平天國運動、清朝的不許內宮干政等,全讓他趕上了!

正確的認識自己太難了!沒有金剛鑽,在亂世之中何苦去攬瓷器活?!反搭上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做一閒散宗室,沒準可以平安富貴的長命百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