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偶遇老舍和郭沫若,他们在重庆写出了风靡世界的作品

因为美景,重庆成了旅行爱好者的心头爱;因为美食,重庆挑动着食品鉴赏家的味蕾;因为历史,千千万万学者来到重庆考察……又因为有了这些文人骚客的驻足,重庆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比如从小我们便熟读老舍的《想北平》《骆驼祥子》等,老舍在其中用大量笔墨描写北平的风光。但鲜为人知的是,老舍在重庆蛰伏了八年,他对重庆也有着深深的眷恋。

“老舍故居:定居八年,写下百万字作品”

1938 年 7 月中旬,在九江沦陷武汉无险可守情况下,老舍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迁往重庆。初到重庆的两年,老舍暂住在公园路青年会里。

后来老舍先生与夫人一起搬入“抗敌协会”的办公处,即现在的老舍故居。老舍在此寓居6年的时间里,创作了著名的《四世同堂》,另还有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种作品数百篇,近两百万字。

老舍故居位于北碚区城区内,这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小别墅,西室一厅。虽然外观气派,但老舍居住之时屋内老鼠很多,不仅啃烂家具偷吃食品,还经常拖走书稿,所以老舍为其取名"多鼠斋"。先生似乎对这个名称颇为满意,他以"多鼠斋"为题,连续在《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谈》上发表有《多鼠斋杂文》12篇。

在重庆偶遇老舍和郭沫若,他们在重庆写出了风靡世界的作品

1982年,老舍夫人胡絜青再次来到重庆探访旧居,看到一切物品完好如初不禁感叹:这里是全国的老舍故居中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一首《一九八二年旅北碚诗》充分表达了她对重庆的想念与喜爱,诗云:“一别北碚走天涯,三十二年始回家。旧屋旧雨惊犹在,新城新风笑堪夸。嘉陵烟云流渔火,缙云松竹沐朝霞。劫后逢君话伤别,挑灯殷殷细品茶。”

在2010年老舍故居更名为“四世同堂纪念馆”,面向社会开放。

在重庆偶遇老舍和郭沫若,他们在重庆写出了风靡世界的作品

“郭沫若旧居:创作多部著名历史剧,受毛主席高度赞赏”

郭沫若是在1938年12月抵达的重庆,当时他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到重庆之后郭沫若先后在三处地方暂住,而全家院子则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现在这里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它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香蕉园村,建筑风格为晚清巴渝传统四合院建筑,坐南朝北,穿斗式结构,东西两个天井,小青瓦屋面,悬山式屋顶,占地面积10190平方米。全家院子背倚一座小山坡,风景宜人,舒适的环境使得郭沫若能够有闲暇静心创作,被毛泽东高度赞赏并列为延安整风学习文件的《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就创作于此。在重庆期间郭沫若还完成了《屈原》、《虎符》、《高渐离》等历史剧的创作。

在重庆偶遇老舍和郭沫若,他们在重庆写出了风靡世界的作品

抗战时期,郭沫若在重庆领导文化界人士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全家院子逐渐成为当时大批文艺界人士活动的重要阵地。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他一直站在抗日救亡的前列,将笔杆当作枪支,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重庆这个自己曾奋力拼搏过的战场,郭沫若有着别样的情感。在1951年郭沫若重访重庆时,他也写下了《访天官府寄庐》诗一首:“久别天官府,寄庐今尚存。危楼经寇弹,破壁透朝暾。 抗日争民主,通宵草《屈原》。 呼儿牢记取,饮水要思源。”走进郭沫若旧居,一定能够感受到这位伟大学者不屈的精神与过人的智慧。

在重庆偶遇老舍和郭沫若,他们在重庆写出了风靡世界的作品

“梁实秋故居:不理世俗事,只交志同友”

梁实秋于1938年来到重庆北碚,买下房子取名“雅舍”并在此居住了近6年。“雅舍”的“雅”字取同住的友人吴景超之妻龚业雅名字的最后一字。故居屋前绿树环绕,一处黄桷树旁的大石头上写着“雅舍”二字,这是梁先生的手笔。小院中间是梁实秋的塑像,先生戴着眼镜,身着西式羊毛衫,静坐在石头上眺望前方,其背后便是陪伴他度过多年抗战风雨的雅舍小屋。在重庆蛰伏期间,梁实秋以小屋为名写出了风靡世界的《雅舍》。除此以外,他还同时翻译了《呼啸山庄》和部分莎士比亚作品。

在重庆偶遇老舍和郭沫若,他们在重庆写出了风靡世界的作品

雅舍共6间房,梁实秋居住其中的一室一厅。先生的日常生活极为简朴,他把钱主要花在购书上,雅舍内到处都是书,客人来访时甚至难找落座之地。因为全身心投入写作,梁实秋的交际不广,但朋友在精不在多,冰心夫妇、老舍、朱光潜等均是他的至交好友。只要这些文友来访,他必定放下手头工作,喜滋滋地参与高谈阔论,这位平时沉默寡言的创作者瞬间化身口齿伶俐的演说家。

在重庆偶遇老舍和郭沫若,他们在重庆写出了风靡世界的作品

193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这一年3位文学大家不约而同来到重庆。他们用文字传递力量,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的精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