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北師大文學博士說了三句話

知乎上有個熱門提問:閱讀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長期閱讀的人在生活中很明顯:公眾場合偏於安靜,發言時直戳重點,邏輯清晰;做起事情專注度高,不會大聲吵鬧;學習能力強,接受新事物更快。這也許就是讀書的魅力。”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北師大文學博士說了三句話

很多父母都明白閱讀的重要性,特別是語文教材改版,新增了課外閱讀板塊後,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課本上以及老師列的那些經典書目,孩子不願意讀怎麼辦?

馬克·吐溫就曾說:“名著就是那種人人都說好,但不怎麼讀的書。”

連成年人都“啃”不下去的書,怎麼讓孩子喜歡讀?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教育學者韓衛娟老師在《讀庫》上的一次演講或許可以給家長們一些解答。

既要讀世界經典,也要讀個人經典

我首先是個媽媽,其次才是教師,今天主要的話題也是圍繞我的孩子以及我的學生,他們身上發生的一些關於經典閱讀的體驗。

我曾在小學三年級的班上做過調查,問他們有沒有讀過《綠野仙蹤》,結果只有一個孩子沒讀過;而《海蒂》有一半孩子讀過,大部分還是女孩;《辛巴達》只有幾個孩子讀過,基本上都是男孩。我請他複述故事情節,他記得非常清楚,因為那種勇於冒險的魅力,跟男孩子血氣方剛的感覺能夠相通。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北師大文學博士說了三句話

關於經典,從受眾面出發,把它分成三種形式:一種是世界的經典,一種是民族的經典,一種是個人的經典。而我們的課標更傾向世界的標準,或者民族的標準,習慣站在世界範疇中考慮很多作品。

但是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的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經典。就像女孩喜歡讀《海蒂》,而男孩喜歡讀《辛巴達》。

既要給孩子讀世界經典、民族經典,也要給孩子讀他們自己認為的經典。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既要給孩子選好書,也要尊重孩子的判斷,並且相信孩子。

經典閱讀,可以從影視劇開始

讓孩子愛上經典閱讀要注意引導方法。

引導的時候一定要去想:孩子處於什麼樣的情況,感興趣的點是什麼,用什麼方式引導他進入書本。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北師大文學博士說了三句話

比如我引導孩子看《西遊記》時,我用的方法是從“吃”開始。從兩歲的時候開始,我兒子就特別喜歡吃,每次他出去之後就會說一句話:媽媽你給我買這個吧,我還沒吃過呢。

於是我就跟他說,你看你吃過很多東西,但是有一種東西你可能沒有吃過——人參果。他說人參果是什麼東西?我說我們就讀讀這本書。結果讀完之後,他非常喜歡,要求反覆讀那一本。

再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看電影,這沒有什麼不好的。電影是一種視聽盛宴,它能調動孩子們的多種感官,包括你的心理;而不是像紙面的,我們可能有視力,但沒有聽力,等於關閉了一個渠道。所以電視、電影能吸引孩子是很正常的,一定要正視這件事。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北師大文學博士說了三句話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就經常運用電影的手段去引導孩子。比如說一個文本,可能孩子們並不感興趣,這時,先放一段電影,這個截取的片段很有藝術感,能夠激發孩子進一步閱讀,引起好奇心。

我也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同樣是《海蒂》的電影和書,問孩子們更喜歡哪一個?有少量孩子更喜歡電影,他們覺得電影更具體,好像把自己的想象落實了一樣。

大聲朗讀是一個好的方法

現在中小學語文界有非常熱門的一本書叫作《朗讀手冊》,它的扉頁裡有這麼一句話:“我沒有你富有,沒有一箱箱的寶石和一櫃櫃的黃金,但是我又是最富有的,因為我有一個願意為我大聲讀書的媽媽。”

朗讀一方面能夠促進理解,另外一方面它能夠形成一定的語感。《朗讀手冊》很看重這一點,它認為所有的著作,包括一些長篇,也是需要給孩子們大聲讀出來的,因為在讀的過程中,可以摻入自己的體驗,促進孩子去理解。

這個時候,家長就不需要用語言,因為語言有時候很乏力、很蒼白。如果要跟孩子講《海蒂》,不如通過大聲讀,把感受和理解滲透到讀的過程中,這時候,孩子能夠感受到你的感情。(以上部分節選自公眾號“讀庫”,原文:《如何讓孩子愛上經典閱讀?》)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上海書展的短視頻,一個孩子很喜歡讀書,媽媽就每週帶他去三次圖書館。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北師大文學博士說了三句話

視頻裡的媽媽說:

“如果從小給孩子,灌輸了一個愛讀書的方向和思想的話,這對孩子來說是受益匪淺的。”“帶孩子吃飯的時候,我都會找一個附近有書局的地方,孩子吃飯比較快,吃完了就可以看看書。”“最後,我想說,作為家長,說實話,每次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也要跟著借很多書回來看。”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北師大文學博士說了三句話

很顯然,這位媽媽的教育理念和榜樣力量,讓孩子在閱讀世界裡樂此不疲。

想要孩子愛上閱讀,無論用什麼方法,最重要的還是父母也要愛看書。

新的一年已經到來,也該和孩子一起列一個讀書計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