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杀人后,父亲让自己痴呆的母亲顶罪:毁灭一个孩子只需这几点


儿子杀人后,父亲让自己痴呆的母亲顶罪:毁灭一个孩子只需这几点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日本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七岁的喜欢超级公主玩偶的女儿,女孩天真烂漫,喜欢收集玩偶,看同系列的DVD,会在爸爸下班途中去接他。

如果不出意外,这家人会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但这种幸福被打破了,一天下午女孩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出去后再也没有回家,第二天在公园的男厕所里被人发现,已经是一具冰冷的尸体了。

是谁这么残忍杀害一个七岁的小女孩?

这个故事不是我杜撰而来,是日本悬疑小说家东野圭吾在《红手指》一书中所写,这本书也被拍成了同名电影。


儿子杀人后,父亲让自己痴呆的母亲顶罪:毁灭一个孩子只需这几点


故事的后续是警察根据小女孩衣服上沾的杂草在公园周边进行调查,最后锁定名为前原的一家人,前原家里总共有四口人,前原昭夫和他的妻子八重子,14岁的儿子直巳,“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政惠。

在警察还未采取行动之前,前原昭夫给警察松宫和加贺打电话,让去家里谈一下案件的事。

前原告诉警察是他的母亲杀死了小女孩,母亲用玩偶吸引小女孩到家里,因为小女孩把她的玩偶弄坏了,所以要惩罚小女孩,便将她掐死了。

他们害怕报警就在这个地方住不下去了,所以才将尸体扔到了公园男厕里的。

说辞毫无漏洞,但这并不是事实的真相。真相是前原的儿子直巳用玩偶的照片吸引小女孩到家里,又试图猥亵,遭到反抗后将小女孩掐死了。

而前原和妻子为了保护儿子,不让他的人生有污点 ,就决定让老年痴呆的母亲替儿子顶罪,可是没想到母亲并不是真的痴呆,是因为在这个家感觉不到爱,母亲才选择假装痴呆为自己营造一个空间。

在前原刚开始知道儿子杀死了那个小女孩时,他第一时间想让儿子去自首,但妻子以死相逼让他去抛尸,帮忙隐瞒真相,最终还干出了让老母亲顶罪的荒唐举动。

可是这时他们不顾一切要保护的儿子在干什么呢?

他正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玩游戏,不敢面对,对于父亲的斥责,他说自己还只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做的事情父母有责任,他什么都不知道,丝毫没有反省和后悔。

他大吼大叫,不见警察,不好好回答父母的问题,觉得父母理应帮他处理好一切。对于警察的调查询问,他表现出了不耐烦。

前原当时想到了儿子每次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最后一定会露出像口渴的狗在伸舌头的表情。

即便责任在他自己,给别人带来了不快,也一定在自己之外找原因,并把火发在别人身上。

而妻子八重子总是处处以儿子为中心,对于他犯的错误,她一再强调,他还只是个孩子,她逼着丈夫和自己一起隐瞒真相,并为了儿子撒谎让婆婆顶罪,在丈夫最终说出事情真相后,她变得歇斯底里。

他们一直想保护儿子,却从未想过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杀人犯?

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这本书中用一系列的例子证明儿童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父母造成的。

前原的儿子直巳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冷酷没有感情、残忍的人,其实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埋下了祸根。

1、遭遇校园暴力,父亲的不作为

直巳在小学六年级时被同学欺负,告诉前原后,前原不仅没有让儿子感到父亲的爱与支持,反而批评了他,还说男孩子要回击。

从那以后,直巳一直被人欺负,直到毕业都没人理他,还一直被班里的同学当做不存在。

在发生直巳掐死小女孩事件后,八重子说,“直巳没有朋友,从小学时就如此。去游戏厅也好,在便利店看杂志也好,都是独自一人。说起来,哪怕有一个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也不会有现在的事了。”

是呀,从小遭受校园暴力,没有得到来自父母老师的帮助,导致那些施暴者可能变本加厉,最后直巳越来越孤僻。

没有得到同龄人的友谊又被同学欺负的他,只能将目光放到比他弱小很多的幼女身上,所以最后才发生了试图猥亵幼女遭反抗后掐死的事。

2、母亲的溺爱,父亲缺席亲子教育

从小八重子就不让任何人插手关于直巳的教育,因为在断奶问题上和婆婆产生分歧,她便好多年没有让直巳见自己的爷爷奶奶。

前原也不懂怎么教育孩子,索性就当了甩手掌柜,把教育儿子的大事交由妻子一人去做,所以儿子就在妻子的溺爱中长大,脾气暴躁,做错事觉得母亲会像以前一样帮他摆平。

同时,前原在直巳小学时就出轨了一个女人,整天不着家,也不管家里的任何事,这就造成了妻子的过度不满与心怀怨气,也影响到当时上小学的直巳。

3、家庭成员之间毫无温暖可言

在前原一家三口搬去母亲的房子和母亲一起住后,八重子对母亲态度冷淡,受八重子的影响,前原也开始疏远年迈的母亲,父母如此,儿子肯定也不会教育好,直巳也觉得奶奶是什么脏东西。

不仅如此,这个家庭的成员之间完全没有心灵上的纽带,家庭的温暖在这个家不存在。

前原对工作与生活的不满,表现在他日常疲惫的脸上,八重子争强好胜的性格,盼望着婆婆早死她便可以占用婆婆的房间,在前原面前抱怨一切,导致前原下班宁愿加班都不想回家。

过度溺爱直巳,任由他待在房间里打游戏。前原的母亲政惠对这种状况感到绝望,所以她才选择假装痴呆,为自己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不让其他家庭成员进来。

这样的家庭环境怎么可能养育出一个充满爱的孩子?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不和,孩子更可能出现所谓的“外在化”问题,比如尖叫、大喊、争斗、违抗以及少年犯罪。

而这些“外向化”问题几乎都在直巳身上出现过。

校园暴力、父亲对于教育的缺席、父母糟糕的婚姻关系、以及没有爱的家庭氛围最终让这个14岁的少年走上了一条犯罪的道路。

虽然这是书上的故事,但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前不久的大连女孩被杀案,一个9岁的女孩被一个不满14岁的男孩残忍杀害,杀害女孩后他还淡定的在班级群里陈述这件事,说发生在自己家附近,不小心沾上了自己的血,警察会不会怀疑自己,他还是个未满14岁的孩子。

而这个男孩的家人也没有第一时间出面给女孩家人道歉,据同小区的住户反映这个男孩经常尾随一些漂亮女孩,曾经一个被骚扰的姑娘找到了他们家里,还被男孩的父亲骂了一顿,说诬陷他儿子。

如果这位父亲当初能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儿子,或许那个可爱的9岁女孩就会免受伤害,一个家庭就不会因此而承受巨大的痛苦。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父母以为给了孩子衣食无忧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但对孩子来说父母和谐的婚姻关系与陪伴,温馨与充满爱的家庭氛围才是成长中最重要的。

就像心理咨询师李雪所说:培养一个天才孩子特别简单,父母只要不自以为是地教育,守住界限,然后”坐享成果“就可以了。

所以对于父母来说做好他们自己的功课,不干涉孩子的功课,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