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是何境界?

淚鋶滿靣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莊子、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就是認為萬物都是由於天所賜有、人更是天賜的、所以人和萬物都是大自然與天體本來是非常自然、自由的、為什麼我們人類確要制定一些規則來束縛自己、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就是希望人與大自然應該高度統一、自由自在的沒有束縛、後來的道家思想經過發展演變成了成修道的一種行為規範、這是我的解讀、樓主想知道的天人合一境界、可能是指修行高手到達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境界、道家能夠修行到這樣的境界的人、就是老子、莊子就是前輩了、這種思想境界就是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應該堅持對立統一思想方法、達到對事物的高度統一、把事情做好、從道家修行來說就是達到天人合一精神境界、天地人渾然一體、這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家思想、如果我們只希望知道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什麼境界、我們還應該去了解道德經的“道可道、非常道的真實感受、為什麼說感受呢、是因為你想知道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什麼境界、中心思想就是說真實的境界感受是什麼、老子這裡一樣沒有給我們說明什麼感受、老子說什麼是非常道、這個非就是說不是一般能夠用語言來描述、能夠用語言來描述的就是我們平常修行的道、所以我們不知道老子是不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是我們從“名可名、非常名來看、又可以說老子是達到了天人合一、甚至還要高的境界、為什麼說呢、你看這個名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解釋、樓主可能沒有經過修行、只是好奇的問題、所以這個名我理解為是道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比天人合一還要高几個層次、就是老子可能在天人合一的基礎上、見到了本源、就是本性、這是我的理解、我是一個修行佛法的人、所以用了本源這個詞語、因為我認為道德經就是隻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已經說了天人合一以及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所以天人合一不是道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只是相當於佛家修行開悟、道可道、非常道才是道家的重要思想、名可名非常名應該是道家至高無上的榮耀、相當於佛家的明心見性,正等正覺。當然天人合一在修行過程中還是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的、天人合一雖然只是進入道的基礎、要達到天人合一說出感覺境界還是沒有幾個人可以的、就像佛教從古佛到現在也沒有幾個真正在修行中達到即心即佛一樣。只有文字佛、佛經可以從頭到尾背上來、解釋得頭頭是道、天人合一與即心即佛都可以說明大道至簡、確實又非常的不簡單、這是我的簡單的理解。道家與佛法、萬法歸宗,明心見性是修行人是道家與佛教的最高境界、所以天人合一也是非常艱難修行基礎。我們要返回321、達到萬物渾然一體就是天人合一的基礎境界、你說難不難?。


老兵71181256


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兩種自然規律合在一起應用的境界。天即天道,是宇宙的自然運行規律,它是能決定人生命運的,是有吉凶之分的,且摸不到,看不見,是一種無形的風水,就象電視,手機信號一樣,只能通過一些宇宙密碼和對人影響的結果,來體現天道的存在,掌握了這個自然規律,就可順天道擇吉而行,看住宅環境,就能知道居住者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調整住宅風水,就能趨利避害,走好運,這個自然規律在我看風水的實戰中,早已得到充分驗證,非常精準。人即人道,也是因果定律,是人的個人行為對自己的影響,也是有吉凶之分的。俗話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個時候未到,就是說的人道的吉凶必須要和天道的吉凶在同一時空點時,才能實現,天道是起決定作用的!



趙泉淋風水


人定勝天🎆🎄

腳踩地,頭頂天,人在天地間,必須天人合一,順其自然。

天有春暖夏熱,秋涼冬寒。人得順天承命,春種夏管,秋收冬藏,討取生活來源。

我偉大的人民,聰明勇敢,總不想受天地束縛,要人定勝天。

我勤勞勇敢的人民,創造發明,多少事情達到了改地換天。

太陽白天放光輝,夜裡是黑暗,科學家發明燈泡,夜裡勝白天。

天有不時風雨,世人遭災遇難,科學家研究計算,天氣預報有了準確發展,按裝了大炮,把冰雹阻攔,作到了有備無患。

人民創造了春天。大棚出現,蔬菜不受季節所限,吃得全是新鮮。

模仿冬天,冰庫修建,果實放裡面,再也不會爛。

天地有很多謎團,讓人識不透,解不開,遭魔難,地震的災呀,太慘,大慘。

我英勇的人民,不畏艱難,一直在科研,科研。不久就會大破地震難關。

因為天地還有謎團,激勵我偉大的人民,向前,向前,向前。


靳樹懷


在說到中國傳統文化時,往往會提到一個概念:“天人合一”。這是中國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思想,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那麼到底什麼是天人合一呢?

居士我認為,“天人合一”思想可以分析為兩個部分:人副天數與天人相感。

一、人副天數

所謂人副天數,指的是:人是天地間最靈秀的生物,與天、地並稱三才,所以人無論精神還是肉體,都是天的副本,天有怎樣的規律,人也有怎樣的規律。

比如,(古人認為)天圓地方,人的頭圓腳方;天有日月,人有雙目;天有星辰,人有頭髮;一年有三百六十天,人有三百六十個骨節;一年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臟……

不僅人的身體符合天的規律,人的行事準則也要符合天的規律,否則就逆了天時。比如,秋天一片蕭索,很多小蟲子在秋天死去,樹葉在秋天枯萎脫落,果實、莊稼在秋天成熟收穫。所以古人認為秋天屬於五行中的金,對應著刑殺,因此處決犯人也要在秋天,這就是電視劇裡常說的“秋後問斬”。而春天萬物萌發,是屬於生命的季節,萬萬不能處決人犯。

二、天人相感

不僅人的肉體與精神符合天的規律,而且人的所作所為,特別是皇帝的所作所為,也會引起天的反應,這叫做天人相感,或者說天人感應。

古人認為,皇帝是最重要的那個人,是天子,上承天命,下育百姓。所以天子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天的感應。比如,天子幹得好,上天就會降下種種祥瑞,比如嘉禾、白鹿、靈芝等等,對皇帝進行嘉許;如果天子胡作非為,倒行逆施,上天就會降下種種災異,比如地震、大火、大水等等,對皇帝進行譴告。

在皇權至上的時代,讀書人和儒生們希望能用這種方式對皇帝進行制約,讓他的行為不至於太過出格。當然很多皇帝都是相信這一套的,所以當天下出現大的災難時,皇帝往往會下罪己詔,把自己批評一番。當然,批評歸批評,改不改就要看皇帝自己的心意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


夢露居士


“天人合一”,是講萬物之靈的人和天體是一體的,人的身體也是一個小宇宙,是在大自然中的一個主要部分,和天體的大宇宙是共生共榮的關係,而且有著密不可分的天然聯繫。這種認識和理論在中國古代三大教派儒、釋、道中都有所體現。最主要的論述就是“天人感應"說。不過這種認識和理論在國外的歷史文化,包括其它宗教經典當中也有同樣的記載。

我國古代的天文、地理學不僅起步早,而且有著鮮明的特色。它一開始就不是純自然的,並非在純粹地探討宇宙天體、地理的奧秘,而是為了掌握星空、大地與人世間的對應關係。古人堅信,天宇(包括地球在內)是人間的投影,日月星辰的排列組合、出入運行都有跡可尋,有象可察。春夏秋冬的輪迴與失常,天災敵禍的出現,人事的禍福興衰就暗藏在它們的異動和變化當中。《易》.繫辭上》講:“天垂象,見吉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古人認為:只要掌握了天地的密碼,就能預知人事的休咎。因此天文學的任務就是“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易.賁》即通過破譯天文,順從天意,趨利免禍,就吉避兇。古語講:“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
漢武帝時代的董仲舒,是西漢時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也是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極大的重要思想家之一,上承孔子,下啟朱熹,成為儒學發展中的關鍵人物,為奠定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他曾參加過三次對策,主要講了"天人感應”的問題,後人稱為“天人三策"。這三次對策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江都相。

古代天文學家曾多次準確地預測出地震山崩、水患旱魃、風災蟲害,這些都載入了史冊,垂於後世;古代天文大師也曾多次預卜王薨帝崩、外侵內亂、改朝換代,其確切程度同樣令人瞠目結舌,堪嘆技乎神矣!諸如姜太公、鬼谷子、范蠡、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軍事謀略家,也無一不是上察天文,下識地理,善於占星卜卦、觀雲望氣的。他們富於傳奇色彩的經歷,更使古代天文、地理與人事緊密地聯繫起來,甚至將當時的天變與數年、數十年乃至數百年之後的事情附會在一起。因此,古代的天文學和地理學與現代意義的天文學、地理學是相去甚遠的。但是,在古代也有的反對“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的。其中就有這麼一句古話:“堯舜不易日月而興,桀紂不易星辰而亡,天道不改,人道易也”。


最後我想再問大家二句話:今天的自然生態環境難道不用人保護行嗎?究竟我們離開大自然良好的生態環境,人能活的更舒服幸福嗎?









飛龍在天231272723


天人合一,人應遵循宇宙自然規律,合一就是初始壯態,這是無極生太極的詮釋。


謝京一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儒家、道家都很注重的一個根本的理念,我通過近年看一些易經,道德經,中醫等方面的書,有以下感悟,不成熟之處,望老師們多賜教。

第一,天人合一指☞天人同構。我們看天上有日月,人有左眼右眼相對;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的身體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天有十二個月,人有十二條經絡,人的大督脈上有二十四主穴,天有二十四節氣;人面部有七竅,一週有七日;人與有四肢,一年有四季等等,可以無限地對應下去了,總而言之已驗證出天人同構。

第二,天人合一指☞天人合德。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我們為什麼會生病呢?因為人與天地不合德。我們如果生活作息規律跟天地運行規律不一致,晝夜顛倒,不順應大宇宙時間運行規律,不順應五行,對身體的摧殘是很大的,少年兒童時期是春天,青年時期是夏天,中年時期是秋天,老年時期是冬天,我們順應時令,天人合德才會實現身心靈的整體健康。正如《易經》裡講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第三,天人合一指☞天人感應。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其實都是很有智慧的,但是我們很少去跟自己的身體對話,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有一本書,就是我們自己的自傳,我們這一生甚至於生生世世的那些經歷、這一生種種的遭遇、種種的心情、種種的情緒波動都在我們身體裡面有記憶、有記載。所以我們每個人身體裡面都有一本自己的自傳,記載了我們一生的經歷,記載了我們的感情的糾結、家庭環境的變化、心理的創傷等等。比如,高血壓的人一定會覺得頸椎這個地方很僵硬;糖尿病的人,他一定後背很硬,臀部會很乾枯、很萎縮,肝功能不好的人手指甲多是豎條,心脹❤不好的人,耳垂上多褶皺等,這是個表裡的關係,都是有原因的。小孩子臨到三歲的時候,記憶會藏在尾椎這個地方,所以如果臨到三歲的時候他很恐懼,沒有安全感或者受到重大的衝擊,這個地方會不飽滿,會很乾枯或者很僵硬等等。如果我們內心感覺太痛苦的時候,身體會幫我們屏蔽掉所有的感覺,屏蔽以後當然體內的能量流動就產生阻塞了,就形成疾病了,這是給我們發出的信號,應向內求,然後再向外求,我們的自愈能力是非常強的。我們感覺身體哪裡不舒服,用“大愛健身法“,與我們身體所有皮膚,血管和血液,骨骼骨髓和肌肉,細胞和分子,五官和器官及經絡認真對話,效果很神奇。


第四,每個人都有七重身心:肉體、情緒體、理智體、意志體,還會有直覺體、光明體、空性體。這七重身心需要三種能量來滋養,肉體需要物質的能量來滋養,情緒體、理智體和意志體需要精神的能量來滋養,直覺體、光明體、空性體需要靈性的能量來滋養,能量不流動的時候就會產生疾病。所以啊,我們只有心裡沒有結,經絡運行順暢,氣血豐盈,按適當時令吃喝拉啥睡,那健康長壽是容易實現滴!

隨遇而安


首先說,天人合一的思想來自《易經》文化。

“繫辭上傳”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間一切事物的變化無不因時因地或成為陽剛,或成為陰柔,而這一陰柔一陽剛的變化法則,也正是宇宙的自然規律,也是人生之規律;這也就是天理與人道。

《易經》中所闡述的天道、地道、人道的變化作用法則是一致的;這正是宇宙萬物遵循陽剛陰柔無窮變化的法則,所以稱作是“天人合一”

所以天地生生不息的變化作用法則,也就是人類社會的的行為規範。《易經》就是以天地為準則,確立人生規範,以宇宙恆久無窮而又秩序井然的精神,勸勉人生要自強不息,造福社會。人生道德修養自應以天地的道理為準則,效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來不懈的努力精進,使自己在品學修養上有所成就,爭取在事業上施展抱負,參贊天地造化之功能於道德及事業之中,才是至高無上的大事業。由此看來,“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易經》所宣揚的中心思想理論。



踏遍青山RWL


其實,不管你有心還是無心,時刻都在天人合一中。人的用心和行動,對周圍的事物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這些影響都遵循著天人規律和道的規律。

有人說,我想改變自身和環境,或者善惡哪個符合天人規律呢?其實,都是天人規律的一種。只是結果不同而已。


普賢之路


天人合一,有很多種意思。第一是順乎天地陰陽養生,這個在黃帝內經裡有這方面的論述。春天怎麼養生,夏天,秋天,冬季又怎麼養生。第二是觀兆學說,天上的日月星辰的變化和地上的政局變化有一種感應。什麼慧星襲月,白虹貫日,都會給當政者帶來恐慌。第三就是強調陰陽學說的東西,比如功成身退,見好就收,什麼凡事不要做得太絕,等等。第四就是大人物產生或過世時,有某種祥瑞,如趙匡胤產下時,香氣滿屋。陳摶過世,紅光閃閃,香菸潦起。朱元璋父母的天葬等等。劉伯溫生下時有仙鶴飛舞。第五就是在什麼亂世啊,比如李世民的家族,竟然有個李元霸打遍天下無敵手,幫助李家取得天下,結果因為害怕打雷自己扔錘打死自己成全了李世民當皇帝。應運而生,應運而死。諸葛亮想用火燒死司馬家的,結果一場大雨功敗垂成。真是天意啊。第六就是心靈感應,有人感應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的生死,這個超級感應也是天人合一的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