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时代乒乓球直板运动员中王皓与马琳,谁的球技更高?谁对乒乓球贡献最大?

吕望垂钓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不太好回答。首先,马琳与王皓有“三同“——同属功勋教练吴敬平教练的弟子,都是直板打法。两人都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头衔,在国乒男队历史上并列第二。




不过同为直板,两人的打法特点却不一样。马琳是以传统的反胶弧圈快攻打法为本,加入了反手的横打技术,以弥补传统左推右攻技术的反手缺陷。而王皓则是独一无二的“全横打“,正反手技术均衡,实力雄厚。



除了技术差异之外,两人的性格和球路也截然不同,马琳比王皓大3岁,但却是他的一生之敌。虽然王皓的反手比马琳强势,但是马琳的打法却克制王皓,台内小球技术和心理素质比王皓好,因此无论是世乒赛,世界杯,还是队内选拔赛,巡回赛,都是马琳赢王皓比较多。



纵观马琳18年的运动生涯和王皓16年的运动职业生涯中,也都有着自己迈不过去的“坎”,他们两人分别都有三个亚军,马琳是世乒赛单打“三亚王”,王皓则是奥运单打“三连亚”。两人都为之三次冲击,三次失败,大满贯之梦都未能如愿,最后都带着遗憾退役。



不过相比王皓,马琳至少夺得了一块奥运单打金牌,相对弥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遗憾。



至于说谁的技术更先进,贡献更大,只能说谁的攻击性越强,就越先进,这是乒坛潮流整体向前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从这个角度出来看,王皓的技术水平绝不弱于马琳。但是,真正决定了比赛胜负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使用技术的人。作为国乒“二王一马”时代的顶尖高手,两人都被国乒的历史所铭记,也为球迷奉献了许多精彩的比赛和回忆,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楚泽平


非要二选一吗?那第六人只能忍痛割爱了。

第一个问题:谁的球技高?我选马琳!乒乓球界有句值得回味的经典之语“马琳之后再无马琳。”这是对马琳直拍打法的最高褒奖!

马琳的球技是举世公认的牛,主要体现在台内小球技术

手感颇为细腻,摆短技术无人出其右,挑打技术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突然性,一板暴挑可谓技惊四座,侧切技术令人拍案叫绝,当然还有马琳的侧身爆冲技术,当年可是他的招牌技术,只要给出他侧身的机会,马琳往往能一板解决战斗,对手明明知道他的这套打法,可就是限制不住。

强大的正手加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发球技术,让马琳成为当年的顶尖直拍选手。昔日乒超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得马琳者得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马琳的直拍反手技术跟王皓不太一样,他结合了推挡和反手直拍横打技术。而且在吴敬平的指导下,很好的处理了推挡和反打的衔接转换问题。

可以说马琳当年手里的细活实在太多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虽然打球动作不是特别标准,但是他的球往往出其不意,让对手不好猜,马琳的球技已经到了玩球的境界,令人叹服。

第二个问题:谁对乒乓球贡献最大?毫无疑问:王皓!确切点说,王皓的直拍横打技术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直拍打法。

乒乓球发展到今天,可以说直拍很无奈,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特殊打法。国家队打直拍的选手可谓凤毛麟角,现在也就许昕还能撑撑门面,目前还看不到直拍未来的接班人是谁!薛飞?赵子豪?郑培锋?好像是,又好像都不是!

回到问题本身,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王皓证实了直拍横打的可行性,第六人认为直拍很可能成为绝唱。因为直拍握拍的缘故,反手不好发力,说的直白一点,有些反力学。王皓的直拍横打技术炉火纯青,巅峰期可以跟任何一位顶尖横拍选手相持对拉,而且丝毫不落下风。可以说王皓弥补了直拍的相对弱势。

不过,直到今天,现役直拍选手的反手横打技术无人能超越王皓。包括现役直拍大神许昕,可能这样说有些球迷会质疑。王皓是反手起家,反手是进攻的发动点和组织点,人家靠反手吃饭,许昕的杀手锏是正手,虽然横打技术也很优秀,但是大蟒的反手是为正手创造机会的。

因此王皓的反手横打技术,到目前为止,第六人用四个字总结:无人可及!恰恰是王皓用横打技术打出了一片天,才让众多直拍后来者看到了希望,让直拍打法得以延续!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王皓的直拍横打技术虽然不是他率先使用的,但是他是集大成者,挽救了直拍打法,对于乒乓球的贡献功不可没!

以上是我的回答,认可请转发,期待您的点赞和关注。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许昕之后,谁能把直拍的大旗扛起来呢?欢迎讨论一波。


国球第六人


先说谁的贡献最大?

直板打到现在,越来越难打。之所以专业、职业层面,还有直板,个人认为与王皓反手技术贡献是分不开的。很难想像如果没有直板横打,现在专业层面的直板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职业层面,许昕占据世界顶级水平,虽然反手只是一个辅助,但彻底放弃了推挡的许昕才能如此,而黄镇廷、薛飞、赵子豪、郑培峰、匡励等人的直板无一例外,必须有反手技术,必须有横打。

马琳的反手技术其实并不比王皓少,推、挡、切、吸、卸等,也有横打,但却仅属于马琳一个人,旁人很难学到精髓,甚至连模仿都模仿不来。直板横打技术不是王皓发明的,但却是集大成者,王皓最大贡献就是将直板横打技术形成了一个可复制可系统学习的体系——拔、挡、贴、撕、拉、弹、敲等。

从这一点来看,我认为王皓对乒乓球的贡献大。王皓的反手技术对直板运动员以及民间业余直板的影响最大。


谁的球技更高?

这个得选马琳!

王皓职业生涯共获得18个世界冠军,和马琳与邓亚萍并列排在国乒历史上的第三位,仅次于张怡宁的19个和王楠的24个。

从数据统计以及二人在代表中国的团体赛上的表现,王皓与马琳并不相上下,从胜率上来说,王皓甚至还要超过马琳,也是深受刘国梁喜爱的运动员,王皓的实力是绝对毋庸置疑的,否则不可能连续三次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单打。在时间跨度将近十年里能够作到如此的,也仅王皓一人执牛耳。

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2008年奥运会决赛是马琳和王皓的巅峰对决。28岁的马琳和25岁的王皓同处运动黄金年龄。两人施展十八般武艺,闪展腾挪,大战五局,马琳最终4-1夺冠。在奥运会如此重大的比赛上,王皓第二次进入决赛,却距离冠军更加遥远了。04年和柳承敏,在那么被动情况下还打了六局呢。

无疑,马琳的乒乓球球商更高,能够集灵巧、艺术、手感、天赋、激情等为一身,并且,马琳是不可复制的。 

“二王一马”时代已成为过去,二人均投身于国乒教练事业。从现在取得的成绩与未来前景来看,我更看好马琳。


微乒乓


作为直板打法的两位代表人物,如果论球技更高的话,我选马琳;如果说谁对乒乓球技术贡献最大的话,那无疑是王皓。

一代乒坛直板大师,马琳将直板技术推至巅峰。

马琳之前,中国队还有一位驰骋乒坛的直板选手——刘国梁。与马琳不同的是,刘国梁的直板打得是正胶,突出“快、灵、变”等特点。而到了马琳这个阶段,特别对阵欧洲的瓦尔德内尔等横板高手刘国梁的颗粒打法和反手短板就暴露出来。马琳在继承中国队传统直板近台快攻之外,还有自己的绝技。第一项就侧身正手爆冲大斜线。马琳的发球千变万化、神出鬼没,在多年与一路横板乒坛高手中,他的反手位没有像刘国梁的反手那样遭到压制,就在于他发球之后有一板侧身的正手暴冲。刘国梁的正胶只能打出速度,而马琳的直板两面反胶打法,既有速度又有旋转,还有落点,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抵挡马琳这板正手爆冲大斜线。

第二项技术台内小球技术出神入化。马琳的台内小球技术具体能够演绎多少种,已经无法具体统计。像对方拉冲高质量弧圈球,马琳的吸短可谓是一绝,既吸收了对方和旋转和力量,又在手腕的控制下将球“吸”到台内。现在这种技术已经很少在之后的直板选手中看到了。另外,像台内的暴挑、摆短、回摆短、侧切,以及侧身正手拉直线等霸道技术,已经被马琳玩到了极限。在同时代的球员,特别是小球时代,如果谁能在“逗小球”上逗过马琳,相信无人能出其右。正是其丰富娴熟的台内技术,才有效地控制了横板两面反冲的机会,反而是逗来逗去让马琳先下了杀板。

第三项直板技术的整体运用。除了个人绝活之外,马琳是刘国梁之后最能算球的球员。邓亚萍多次讲过,打球是靠算的,不是光靠蛮力打的。国家队队友之间十分熟悉,马琳要想在与横板的对决中争得一片天下,脑子好使,算球精到这是必须的。从发球到抢攻,以及接发球破坏对方进攻的手法、回球线路等等,马琳把自己所有技术都融入到自己的战术里,把传统直板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应该说达到直板技术的巅峰。

直板横打是王皓带给乒坛最大贡献,此后也无人能学到其精髓。

王皓在与马琳的交手记录中处于下风,一个是王皓打得是技术,是硬实力;而马琳打得是战术、是套路。乒乓球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斗智王皓没有马琳花招儿多,斗勇王皓与“拼命三郎”马琳的心理素质也不在一个层次。王皓的贡献在于他从小练就的直板横打技术,在与同时代的横板球员交手中,王皓的直板横打与横板反手对拉完全不落下风,而且直板反手拉出的球的旋转也更怪异。

王皓出道早年,他的直板横打对于欧洲选手具有相当大的克制作用,因为国外没有这项技术,王皓的反手又能撕出直线、斜线等不同的线路,有很大的迷惑性,因此他也成为一代直板的佼佼者。刘国梁对王皓的直板横打曾有过评价:“王皓的直板横打之所以能够与一流横板反手相抗衡,还是源自于他的爆发力。”但这种爆发力不是每个人都有,像后来的许昕、赵子豪、薛飞等人只是形似,不完全是王皓当年直板横打的味道,不也具备王皓直板横打的实力。

以上就是我对两位直板顶尖选手马琳、王皓的技术分析,欢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谢您的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

骑马寺的少年


你好,很高兴能够来回答你的问题

王皓和马琳的球技都是到了如火纯情的地步,二人在对外的比赛中胜率也是特别高,为国家拿到了无数的荣誉,不过2人的技术特点各不相同

王皓的打法是两面弧圈快攻,正反手技术均匀,反手超强,是最开始大规模使用反手拧拉接发球的运动员,比横版还早,反手也形成了一套攻防体系,为乒乓球反手的发展做了极大的贡献。在与横板运动员反手对抗是完全不落下风,当今的乒坛霸主马龙,当初在世乒赛上,可以说是被王皓的反手打到怀疑人生,也为正手的相持能力也是特别突出,在王励勤状态下滑后,可以说是国乒,相持能力最强的人。

马琳的打法是快攻弧圈,球风凶悍,擅长发抢,发球技术也是一流,前三板细腻手感突出,台内短球无人能敌,侧身暴冲也是一流,相对于王皓而言,马琳的正手单板质量更高,但是反手的话就不及王皓了。

在两个人的脚手记录中,马琳的胜率比较高,但是就乒乓球的发展趋势而言,王皓的技术更加先进,现在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和王皓的技术风格相近。所以说王皓对乒乓球的发展贡献更大。技术方面只能说2人各有特点,但并无高低之分


易乒乓YPP


两位同时代的直板高手,比较一下还是挺有意思的,说说我的看法。

说到直板,就不得不说说直板横打技术。直板选手,手法细腻,手腕技术多,小球和发球及台内技术好,这样在前三板中占据优势,特别适合亚洲人灵活但不如欧美人力量大的特色,故我国历来多直板选手。可直板的弱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反手几乎无进攻能力,多为推或挡,能撩一下就算有些攻击力了。直到刘国梁打出了直板横打技术,虽然还不能完全和横板选手的反手比,但想压着直板的反手打就很难了。

刘国梁的直板横打只是在反手受攻击时反击用,或出奇不意地用一用,还属于被动使用型。可王皓是从小就练直板横打的,反手位一律横打,已完全是习惯、是打法,主动运用型。所以横打技术是始于刘国梁而成于王皓,这对乒乓球技术的贡献是极大的。

王皓凭借直板横打一路成名,一直打到世界排名第一,赢得冠军无数,在巅峰时几乎无人能敌,包括队友马琳和王励勤,是硬实力超群的。可是巅峰的王皓却输了一场决不能输也决不该输的比赛,就是04年雅典奥运会的男单决赛。那场球王皓被巨大的心理压力彻底压垮,两眼迷盲,脑中空白,被黑马柳承敏击败,从此再也翻不过身,就算其它比赛有好成绩,也洗不了“千年老二”的名声了。08年北京奥运会又输给马琳。

马琳与王皓不同,马琳是队员有名的“机灵鬼”,属于打球多变,点子最多,头脑最活的那种,刘国梁之后,就属他主意最多了。打球时就看得到,马琳总在絮絮叨叨,眼睛总在打转,节奏也忽快忽慢,东一个西一个那种。以硬实力说,他不如同时期的王皓和王励勤,可以算是个“智将”,同样也能拿下不少冠军。

国乒从江嘉良的单核时代,走到刘国梁、孔令辉的双子星,再到二王一马的三足鼎立,到现在群里闪耀,国乒一直在路上奋斗,要为那些为乒乓球事业贡献青春的运动员致敬,你们都是好样的!





净月暖阳


马琳和王皓各有千秋,单就论对国家贡献的话,马琳略胜一筹,毕竟马琳获得过奥运冠军,相反的,被寄予厚望的王晧往往大赛就低迷,缺少一种拼劲。不过,王皓对直板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直板横打的首创让直板运动员的前景有了希望,无遮无挡发球和大球的改革让直板优势不再明显,最讲究前三板的直板运动员更喜欢在台内解决问题,横板运动员更喜欢拉开空间远离球台。直板横打解决了反手对攻的问题,目前,许昕的直板横打也略有成就,也是得益于这项技术。我本身也打乒乓球,同样是直板选手,最近也是在苦练横打技术,我身边很多直板球友也在学(50岁往上的少),这也说明了这项技术的伟大。


月引流蘇


绝代双骄,他俩以后就没有直板了!


hubin77013078


马琳要超过王皓,各级比赛共夺一百一十三枚金牌,又是奥运会冠军,这是硬指标。


精英记忆


马琳的单打冠军总数是30,其中包括一个奥运冠军。王皓单打冠军总数是25。从数字来看,马琳略胜一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