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靠种地有余钱去旅游吗?

豫东一农夫


不行的。这里的种地,我的理解是传统意义上的种地,就是种庄稼。

光靠种地能解决温饱,但收入太低,是富不起来的。有余钱去旅游几乎做不到。

中国发展这么多年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确实是做不到。种地是不挣钱的。

中国发达地区的农民有外出旅游的,但他们不是靠种地,靠的是种经济作物,再就是发展二产、三产。

在发达国家,纯种地也是不挣钱的,要靠政府补贴。他们的农村之所以比较富裕,一是总人口少而土地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再就是,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所以,我们的农村要想振兴,农民真正过上富裕的生活,必须在这样一些方面做出努力: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减少农村人口的比例;要对土地进行进一步流转,实行规模化生产;要大力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搞好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经济作物的比例;要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民是否有余钱去旅游是判断农村是否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为此而努力奋斗吧!


懂得36699


不会!一没余钱,二没时间,三舍不得花劳动血汗钱。四娶媳妇,五治病养老。农民最干净,也最艰辛,最值得尊重。


叶子155421295


不清楚南方的农耕情况,不便乱说。但在北方,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不会在五一选择出游的,哪怕是郊游。

原因简单,一是五月正是北方的农忙季节,各种忙、各种累…有时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都不过分。因为这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黄金季节,“播种”的是希望,是期盼,所以沒有人会停下手中农活去旅行的。

二是众所周知的原因,虽然农村富裕了,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使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城市的生活水平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三是农民是看天吃饭的,收入跟天气有关,稳定性差,所以即使有点钱也不敢花,况且春耕投入较大,使不少家庭的经济己捉襟见肘了,哪里还没有闲钱去旅游消费。不过农闲时比如冬季,农民自行组团或随团出行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可以说,开发农村、农民的旅游资源还是大有前途的。





三木C先生


普通农民,靠种一亩三分地,能解决温饱,已经心满意足,那还有钱去游山玩水,那简真是天方夜谈,黄梁美梦。

我们老家,有一老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未去过,去年身患不治之症,对儿女提出一个最后要求:找辆车,带他到县城去一趟,看一看城市景色,死也闭眼。儿女们伤心痛首,找亲友借来一辆面包车,全家人陪着他去县城,进商场,逛公园,游风光带,看一场大电影,吃一顿大餐…老人感叹地说:还是城里好,若有来世,也托生到城里…

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永这困在农村,永远无钱去旅游!





顽皮的小老头


许多农民除了种地,有的还搞养殖,或做点小生意,农闲时还会找别的零工做。比如我有一位亲戚,农闲时就去干建筑的活。虽然累,为了增加收入,也坚持干到现在。去年过年,就是大年三十那天才休息。前几年他去了一趟北京,住地下室。他告诉我,自己去了天安门,游了故宫。第二天又去游览了八达岭长城。因为他也喜欢毛主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觉得到了北京,不去看一下八达岭长城,人生就会留下遗憾。

听他很自豪地告诉我,他去了长城,那时我告诉他,我现在离北京那么近,还不舍得去呢?你在广西那么远,就去成了。

农村的人,如果你有去旅游的想法。如果家里没有别的用钱的大的计划。只要你细细规划自己的经济情况,如果舍得用一小笔钱去旅游,在别的方面少花一些钱,就可以了。去不了远的,就去近的。


胡兰英


"有″少部分村官和地霸它们来钱容易!但真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免车费他都不会进景点游,因为他们的钱来之不易。我快六十的木工后来做工地模板工,半农的农民家有十几亩地又承包别人几亩一起也就二十来亩,老婆在家照看三个孩子上学,我过年、农忙回家农闲隧工地打工,大小城市跑了十来个没进过一个要钱的景区什么名胜古籍一级保护动物圆只要你要钱都和我无关!后来有手机了最多是跑到院门外看看,拍个照片发给老婆一起欣赏,老婆让到里看看我说好下次再来了一定到里面!为什么?农民工不懂风景欢乐赏识吗?现在三个孩子都大学毕业了,在武汉买房子了,给我们老俩买的旅游年卡,每个星期开车代我们出去玩,还说明年省外和国外去玩!我和老婆说中国钱在中国甪可以,不应流花外国坚决不去外国!儿女说好好好听你们的中国农民工爱国又勤劳!这是为什么?


赵良合


这个问题真扯淡,我是农民,最有话语权。自从土地承包制,我和两个孩子十几年来一直没土地,对,我是土地在娘家,可孩子是本村的人呀!也不给分田,我一家六口人,老公婆婆有地,公公是工人没地,每人2.1亩,共4.2亩地,你说我们再不出来打工创创,拿啥养家?就凭那4.2亩地吗?就是地里种金子,现在社会消费水平,都没办法养一家老小,我和老公结婚十几年一直在外,就为了生活一直打拼,那有时间潇洒旅游?


充满阳光的靓丽人生


靠种地还真没余钱去旅游,我是沂蒙山区的说下我们当地的情况哈,

…我们这每人7分地,我们家四口人2.8亩地,17年种的土豆,成本土豆种化肥农药地膜等,到土豆成熟上市,得浇水:6次大概每亩1500元这还不算自己的工夫。一亩地产土豆5000斤,价格太低3毛5一斤卖掉2亩地的,剩下的8分地400o斤卖的4毛2斤。一共卖了5180元。去掉成本4800赚了38o元。

18年我种小麦一亩地平均产1000斤/,1.1元一斤卖了共卖了3080元本钱还少6o斤麦种2元1斤化肥3代一代150元补贴的钱低消机耕费和收割费,浇了2次水花/120元,共计69o元,赚239o元,秋天的玉米每亩800斤,这两年玉米你大低,我们这8毛8斤。卖了2147元,去掉六袋碳酸氢铵35元一代共210元。秋季赚1937元。18年总收入2390+1937=4327元,如果不是打工4327元够我们四口人吃饭吗,地由我的老婆在家种,在空在家附近打零,还能照顾我的老娘,我和儿子在外打工,每年天冷封冻了,工地能干了就回家,能干九个月的活,没有生存技能,挣钱💰实在不易,旅游实在是没有这个开支


君临东方809


说起来很惭愧,农民种粮有余钱我还是在网上头一次听说,还去旅游,可能到今天为止在遍远山区还有很多老人连火车都没有见过,他们和黄土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为了把自己的儿女养大成人,至今忍然是紧吧吧的过着度日如年的日子,谈何旅游。


来去自由176758944


农民现在和以往也不同了,老一辈的农民肯定很少会去旅游的。但80后的农民却大不一样了,就我们这边来讲吧,小两口种着十几响地,县城里有楼房,是为孩子上学买的,爷爷奶奶陪读,买的小汽车,镇上乡下跑起来方便,孩子放假时,赶上农闲,大部分父母都会带着孩子出去玩,见见世面,有条件的去远点的地方,没条件的也会选离家近的地去玩儿,不会像城里人那样经常去,但每年会去一次,主要是为了陪孩子。

我一同学女的就喜欢旅游,农忙时起早贪黑的干,闲时一家人天南海北都去,连香港三亚都去过了。所以说80后的农民也是有个性的新型农民,能挣也会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