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年世界杯米卢弃用李明的真实原因?

zyl961955197




米卢弃用李明,这在当年是最争议的话题。乃至今天不少球迷还在解密这件事情。李明作为中国队当时的元老,正是当打之年,又是大连足球的一面旗帜,在通向世界杯的最后时刻,被米卢拿下,不仅充满争议,更让人唏嘘不已。

02年世界杯,在米卢的带领下,国足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而就分组看来中国队无疑是小组中实力最弱的鱼腩。与其说世界杯是一场竞技,更不如说,去世界杯式对中国足球功臣的一次论功行赏!十强赛的功臣,李霄鹏是李明最主要竞争对手,他在李明受伤的时刻,完美了完成了米卢交代的任务。在李明回来之后,他并没有达到米卢的预期,随后米卢更加重用了就球队危难之间的李霄鹏。

从阵容上来分析,我们先看一下2002世界杯国足名单:1.安琦 2.张恩华 3.杨璞 4.吴承瑛 5.范志毅 6.邵佳一 7.孙继海 8.李铁 9.马明宇 10.郝海东 11.于根伟 12.宿茂臻 13.高尧 14.李玮峰 15.肇俊哲 16.曲波 17.杜威 18.李宵鹏 19.祁宏 20.杨晨 21.徐云龙 22.江津 23.区楚良

李明在国家队和大连队能打的位置就是单一的右前卫,而且还是攻强守弱。在这个位置上与李明形成竞争的球员主要有:孙继海、李霄鹏、曲波、肇俊哲。孙继海在英国踢球的球员,是不得不带去世界杯的。事实证明,当时在那届国家队当中,孙继海是王牌中的王牌。从他下场之后,国足立马脆败于哥斯达黎加就能看出它的重要性。




曲波,中国足球的未来。曲波在当时被誉为世界八大未来之星。追风少年,脚下有活,速度奇快。战术上,米卢希望曲波能够利用速度冲击对方防线,打出不一样的节奏,同时从长远考虑也是米卢为中国足球留下的种子。

赵俊哲不必多说,从现在就可以看出,他的情商非常之高。在国家队属于话不多,让干嘛就干嘛的类型。在国家队一众大哥之中,她是最低调的工兵,这样的人自然深受米卢蒂诺维奇器重!

接下来就是,李霄鹏了,在十强赛的直接竞争中,李明已经败给了李霄鹏。

米卢蒂诺维奇是一个国际社会人,他游走于不同民族,率领很多国家,都打进过世界杯。证明他是神奇的,更证明他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如今我们再次回想李明和米卢之间的恩怨纠葛,不免让人唏嘘。更让人难以释怀的就是,02年世界杯那一拨队员,李伟峰,曲波,李铁,肇俊哲,邵佳一本来我们以为,他们会继续带领中国足球前进,没想到那就是,我们中国足球最巅峰的时刻。


聚首体育


为什么最后放弃李明?2010年米卢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做出了一次公开回应,给的理由是:“为了一支球队的未来和发展,我不得不作这样的选择。当时带上了曲波,现在曲波仍然活跃在中国国国家队和联赛中,我为此感到很欣慰。”但是明眼人都很清楚,这是老江湖米卢的一种体面的说辞。

有人曾怀疑李明落选,是否跟国家队的帮派有关,答案是否定的。李明虽然是大连球员,跟郝海东是一个队的;但实际上,在之前的大连队,李明和郝海东完全不是一路人;而在当时的国家队,跟李明关系最好的恰恰是郝海东的死对头范志毅。而当年在得知李明被排除出名单后,范志毅先是找了南勇,随后直接去找米卢试图扭转局势;眼见无法让米卢回心转意,范志毅给李明摆了告别宴,他和李玮锋一起送李明去的机场。到了机场,范志毅给李明买了保险,寓意给李明一生买平安;李玮锋给李明买了机场建设费,寓意李明未来的人生畅通无阻。

那李明为什么被放弃呢?这要从十强赛首战之前一天晚上11点半,他突然告知米卢自己有伤踢不了说起。其实李明早就伤了,他一直没跟教练说,马上比赛了,突然跟教练说自己不能踢,换你是教练,会不会有想法?当李霄鹏几乎是以“抓壮丁”的方式被推上了前线,却有着出色的表现时,他在米卢心理的地位直线上升,也间接导致李明的地位直线下滑;再考虑到当时的国家队,徐云龙是米卢非常喜欢的球员,徐云龙要打首发,就意味着孙继海要被推上来,李明在米卢的战术体系中的价值再一次被弱化。

当然李明当时也接受了替补的位置,那为什么最后还是被拿掉了呢?当时大连的主帅科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年甲A有很多前南的教练,米卢跟他的老乡们大多数时候,大家说话是客客气气的;唯独科萨当年因为米卢老是抽调一群大连球员去国家队,把米卢骂的跟孙子一样,有一次两人遇见时,科萨差点就要跟米卢动手了。久而久之的,对于大连球员,米卢也会存在着一些看法。当然关于李明落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跟米卢之间出现了矛盾,这种说法,李明自己曾经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过。李明给出的两人矛盾原由,还是十强赛首战造成的。

但是圈内还是其他说法,那就是因为那次临阵“逃避”,让米卢对于李明逐渐出现了一些不信任,两人在十强赛后期,以及公布名单之前都发生过争吵。而李明在国家队的第100场比赛,原本米卢没打算用他,但是当李明自己在准备会上提出诉求,之后又有不少球员帮李明说话,其实也间接激化了米卢和李明的关系。

众所周知米卢不仅是个老江湖,他还是个很有个性,也有些固执的人。他最喜欢的是那种话不多,让干啥就干啥的球员。比如李铁、徐云龙、李霄鹏。当年郝海东炮轰他,他不是没想过用其他球员;只不过发现用了一圈,还是郝海东能力最强,他才去安抚郝海东。但是对于暗地里抵抗的孙继海,米卢一开始是不屑的,在当年的米卢看来,徐云龙是和孙继海一样出色的边后卫;因此10强赛大名单刚出来的时候,是没有孙继海的。要不是徐云龙因病退出了集训,孙继海根本不可能打10强赛。可是10强赛打好了,孙继海又去英国踢球了,米卢也不能不带他去世界杯啊。

但李明不一样,在两人之间关系已经紧张之后,李明并没有在国家队证明他的不可或缺性,因此很早之前,当时就有国内媒体报道过,米卢很可能要放弃李明,为此李明亲自找过足协相关官员,当时的某位官员也给了李明一颗定心丸。也就是这位官员在名单出来后的第一时间,做出了“什么,怎么会是李明,我可以告诉你的是这是不可能的,名单最后还要上报,不可能是李明”的反应。

而在圈内还有一种说法,最开始的25人名单,米卢就不想带李明去集训;只不过中方教练组以及某些官员一直在坚持,李明才进的25人名单。而在早早的划掉张玉宁后,当时国家队教练组也确实在高尧和李明的问题上出现了非常大的争执。不过争执的原因,恐怕并非是外界一直在传的,高尧花了多少钱买的资格,而是米卢就是铁了心不想带李明去韩国。所以李明母亲当年面对镜头那句“米卢欺负人”是有道理的;但是米卢之所以欺负人的原因,至少李明自己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中国足球的那些事儿


米卢02年世界杯没带李明,李明回大连刚出机场和家人抱头痛哭的镜头还历历在目。

因为李明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透漏原因,只能从以下几个点分析:

1.国家队有人搞腐败暗箱操作,这点嫌疑最大,很多人也拿高尧举例,但我觉得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在这之后那么多受贿官员和行贿的人,没有提过这次事件?

2.实力状态问题,李明是右前卫,十强赛由于伤病,李霄鹏顺利上位,而且状态特别好,导致后来李明伤愈也没有机会表现,但一个位置总得有替补吧,李明是原主力实力是有的,所以这一点也没说服力。

3.米卢一直强调态度决定一切,李明的态度也不是问题,反倒是当时郝海东和孙继海对米卢颇有微词,为了调节将帅的关系,当时李明大婚,国家队官员还借这个机会撮合米卢、郝海东、孙继海缓和关系一切以大局为重,说明李明在国家队领导面前关系和态度也是很不错的,都能帮着搭桥调节危机。

以上说法都站不住脚,那只能从米卢战术打法上分析了。02年世界杯国家队右路人才还是很多的,就看中场球员,马明宇能左能中,李霄鹏能右能中,孙继海左右边后卫,右前卫也能踢,肇俊哲也是中场多面手,曲波李铁于根伟这些都是能踢多个位置,而李明从俱乐部到国家队一直就是右前卫,位置很单一,所以估计米卢从这方面考虑拿下李明。

当然作为旁观者当时就认为米卢决定弃用李明是错误的,但没办法米卢有他的考虑,谁会想到孙继海开赛20分钟就受伤下场呢,世界杯三场如果孙继海不伤,中国队应该能进个球,毕竟孙继海才是当时那只国家队的王牌。



视场见证者


2002年世界杯,时任国足主帅米卢弃用李明的真实原因就2条:其一,技战术方面,李明不占优势,其二,不带李明参加世界杯,是为了维护更衣室的稳定。

我们先看一下2002世界杯国足的报名名单:

1.安琦 2.张恩华 3.杨璞 4.吴承瑛 5.范志毅 6.邵佳一 7.孙继海 8.李铁 9.马明宇 10.郝海东 11.于根伟 12.宿茂臻 13.高尧 14.李玮峰 15.肇俊哲 16.曲波 17.杜威 18.李宵鹏 19.祁宏 20.杨晨 21.徐云龙 22.江津 23.区楚良

就场上位置而言,李明能打的位置就是单一的右前卫,而且还是攻强守弱的类型。

在这个位置上与李明形成竞争的球员主要有:孙继海、李霄鹏、曲波、肇俊哲。

孙继海在当时国足阵中的作用自不必多说,在小组赛首场对哥斯达黎加对的比赛中,孙继海所在的右路成为国足的主要进攻方向。他在场上时,国足在中场还一度压制住了对手。而在孙继海下场后,国足的进攻也全面陷入瘫痪。

在世界杯开始前,米卢其实已经将孙继海的位置前移至右前卫,主要是因为在后卫位置限制了他的进攻,而在右后卫位置,米卢也找到了更合适的球员-徐云龙。所以,在米卢心目中,孙继海将是世界杯上铁打的右前卫主力。

李霄鹏是国足征战10强赛的功臣之一。首场对阿联酋的比赛,正是李霄鹏的意外进球为国足打开了胜利之门。此后,他与孙继海组成的右路的组合成为国足进攻的主要源泉。在孙继海插上助攻的时候,李霄鹏每次都能及时补到右后卫位置,这样也避免了被对手打反击。

曲波则是右前卫和前锋的主要替补。当时只有21岁的曲波是国足锋线的希望之星,米卢带上他更多是从战术方面进行考虑的。在下半场对手精力消耗殆尽的时候,米卢可以让速度奇快的曲波上场冲击对手防线。可以说,曲波就是米卢手中的最后一张牌,起的就是奇兵作用。

至于肇俊哲,他攻防全面,能够打中场任何位置。在国足右路防守吃紧的情况下,他可以打到右前卫位置。

在世界杯上,几乎所有的对手都比国足强,这就意味着,国足真正全力进攻的机会并不多,米卢首先要考虑的自然是防守。所以,攻强守弱、位置单一的李明自然就在与其他球员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除了技战术方面的因素,李明被米卢弃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维护更衣室的稳定。这一点,就如如今的阿根廷弃用伊卡尔迪、比利时弃用纳因格兰一样。

2002年的李明,当时刚好31岁,应该说正处职业球员的黄金年龄。当时的李明也是大连足球旗帜性人物,在国足享有很高的声望。但是,在10强赛首场与阿联酋的比赛前,李明因为受伤让李霄鹏意外受伤,阴差阳错把自己的主力位置让给了最大的竞争对手。不巧的是,李霄鹏偏偏在这场比赛中发挥十分出色,在赛后的评分中甚至打到了9分以上。这让米卢有点喜出望外。

而在世界杯开赛前,李霄鹏作为冲击世界杯的绝对功臣,基本奠定了在米卢心目中的一个位置。米卢对李明也很头疼,如果带上这位中国足球的大腕级人物,届时不让他上场有可能会触犯众怒,如果让他上场则有可能会破坏球队的打法。所以到最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他弃用。说到底,还是因为李明对当时那支国足的重要性不够。仅此而已。

如果你认同我观点,欢迎点赞。如有不同看法请留言,欢迎参与讨论,谢谢!


国足奇迹



坊间有猜测,认为是李明在当年10强赛第一场比赛前“临阵脱逃”,导致米卢心生不满。其实这只是猜测,事实上,米卢放弃李明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技战术需要。


首先,李明位置比较单一,只能打右前卫,且攻强守弱,而在世界杯的赛场上,国足很显然是弱队,更多时候只能以守为主,因此,米卢更需要攻守平衡、或者纯防守型的中场。


其次,当时在右前卫位置上,国足强人太多。李霄鹏从10强赛第一场开始就是这个位置上的主力,曲波是当年的希望之星、重点培养对象,另外还有孙继海,世界杯第一场对哥斯达黎加,孙继海就是首发右前卫。


因此,李明和这些竞争者相比,毫无优势可言。论攻守平衡,他不如李霄鹏;论位置多样性,他不如孙继海;论未来潜力,他不如曲波。因此,他的落选并不算太意外。

至于外界一直诟病的、存在感极低的“酱油男”高尧,他的入选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太荒唐。不过,谁也没有证据表明高尧在背后搞了小动作,因此只能姑且猜测,当时米卢是希望给李铁找个替补?


阿蒂夫


当时的米卢去世界杯还是有追求的,毕竟人家前面四届全部小组出线了,但是中国队实力确实差点,所以米卢冥思苦想的必杀招就是让孙继海前提中场。

解放孙继海,一是可以让爱将徐云龙打上位置,第二发挥孙在边路的冲击力,所以从在澳门与葡萄牙热身开始,米卢一直在尝试变阵,最终,在临打哥斯达黎加之前,米卢变阵352,撤掉了有伤在身的祁宏,据说因为变阵更衣室内部还起了冲突。

应该说的孙继海在右前卫有限的时间还是很抢眼的,进攻基本围着他转,可惜很快伤退,就这样米卢也没变回442,而是派上曲波继续加强进攻,然而曲波毕竟不是孙继海,后面就没有然后了。

米卢在划定名单前右前卫位置上已经有了孙、曲、鹏三个人选,李明的落选就是理所当然了。

李明状态牛逼是1997年十强赛,真正的右路大腿,到了2001年状态下滑很快了,特别是2001年十强赛前面的预选赛,他和申思一右一左节奏极慢、效率极低,李霄鹏替换他成为主力也没有什么好争议的,而且整个十强赛期间,孙继海的右路助攻一直是亮点,李霄鹏能在孙继海助攻压上时能够补到右后卫的位置,起到很好的绿叶作用,相对李明这种传统进攻型右前卫就很不吃香了,可以看看曼联时期的小贝,每次内维尔套边上去回不来,补在右后卫的都是小贝。

即便李明97年巅峰状态时,也没看出来他的进攻水平强过蒿俊闵,不过比起南彭北曹更加硬朗一些罢了。


八日山


其实没有什么阴谋论的说法,因为所有的所谓“阴谋论”、“买位置论”,都是没有得到证实的消息,用未经证实的消息去下判断,是非常不赞成的做法。

米卢没带黎明,完全是技战术考虑。

第一次杀进世界杯决赛圈的中国队,就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弱旅。参加世界杯决赛圈的经验,米卢很丰富,但他的弟子,经验是零。

另外,和哥斯达黎加、土耳其、巴西分在一个小组,根本轮不到米卢和当时的江津、范志毅、肇俊哲、孙继海、郝海东、杨晨、李霄鹏等人去考虑所谓赢球的问题。最终的比赛结果也证明,三战尽墨、净吞9球是国足实力的正常表现,不是去不去李明、上不上高尧能够解决的。

从技战术角度来看,当时李明有如下弱项:

1.李明生于1971年,在2002年已经31岁,体能和比赛能力,不能满足米卢对世界杯的要求。而和他竞争的李霄鹏,生于1975年,十强赛当中表现抢眼,回到当时的甲A赛场,发挥也比李明要稳定。

讽刺的是,国足到了决赛阶段,除了寥寥几人,其他人的比赛强度普遍跟不上世界杯的要求,这是米卢始料未及的。

2.李明个人攻强守弱,不符合米卢在决赛圈打防反的战术特点。在相同位置上,孙继海、曲波、于根伟甚至杨晨都能打,而且孙继海和杨晨都有留洋经历,对比赛强度这个概念吃得很透。

从4-4-2的领型中场配置到4-5-1的双后腰配置,三场小组赛下来,国足两个边路的攻防表现,从来没有让米卢满意过,加上孙继海过早受伤,无法参加后续比赛,面对土耳其和巴西的两肋部、两边路进攻,边前卫从个人到局部的防守效率、奔跑能力、比赛强度非常差,这不是基于当时的甲A联赛水平,而是基于世界杯参赛队的同一基准线考量,已经到了让人无法接受的程度。

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高尧先不说水平如何,米卢选出的球员,除了高尧,已经是当时国内最强,攻防两端的表现尚且如此,李明更加没有办法拿出有说服力的表现。

米卢是典型的个性教头,唯状态论,唯态度论,国家队有足够的权威,这一点和现在里皮简直没啥区别。他说得最多的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李明在十强赛被李霄鹏替代,此后没能体现出压倒性的竞争力,这个更能体现出他的性格问题。在米卢眼里,一名31岁的老将如果就这样让位,那是肯定没法去世界杯决赛圈的。

无疑,李明在国家队人缘很好,能团结更衣室,鼓励队友,但世界杯决赛圈不是讲人脉的地方,那是每一名职业球员一生的荣耀,值得每个球员用全部能量去拼搏并为之换取一席之地的最终大舞台,巴乔、罗马里奥这样的超一流球星,为了一个国家队名额,拼尽一切尚且得不到主教练的青眼(巴乔落选2002年世界杯名单,罗马里奥1998年世界杯决赛前夕被弃用,2002年预选赛危机时刻勤王,最终也没有入选),李明的落选,也就不足为怪了。


很多人觉得:“李明为世界杯奋斗了近十年,现在好不容易冲进世界杯了,但却被无情地挡在了世界大门之外,这不公平。”世界杯的舞台就是如此残酷无情,哪来的什么感情因素和所谓的公平可言?

更为残酷的是,2002年世界杯三场比赛,击碎了很多人小组出线的泡泡梦。别说李明落选,给当时的国足一个马拉多纳或者罗纳尔多,都未必能打得过后来夺冠的巴西,以及拿到季军的土耳其。


李暘看球


我个人认为米卢弃用李明的原因是,李明的个人能力要差一点,是技战术的需要,并非有什么阴谋论,米卢有私心与李明关系不和,米卢报复李明等扯淡的场外因素。

我感觉米卢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外教,带那些人组成最佳阵容打世界杯,他胸有成竹。米卢弃用李明,主要是李明的技术水平一般,他的位置比较单一,只能踢右前卫,而且他的传控能力不行,攻防转换节奏慢,是李明落选的主要原因,与场外其它因素没有直接的关系。

李明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李霄鹏,从两个人的综合实力来看,李霄鹏要好于李明,李霄鹏中场任何位置都能胜任,视野开阔意识好,传球分球到位,射门的能力也不错,我认为米卢用李霄鹏,弃用李明是正确的决定。

李明在最后时刻落选国足的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年了,那是李明的自身能力不行,怨不着米卢,但一些媒体,自媒体还在这件事情上编故事,无中生有,颠倒黑白,真是岂有此理。


曙光179237098姚曙光


帮派之争那些都属于街头巷议的捕风捉影,谁送钱送的比谁多,这就更属于没有证据的想当然了,其实那届世界杯上用人方面的争议多了去了,只是在李明的身上反应的最为明显罢了。

米卢在完成历史性滴冲出亚洲之后,他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所谓总局和足协定下的“进一球、得一分、胜一场”的任务指标就纯属扯淡了,更吓不住米卢这样的老油条。所以从他的角度来说,确定阵容,肯定不是为了中国队到底有怎么样的成绩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只能说确实有跟这个老狐狸做工作的可能性:首先这是中国足球前无古人也有可能后无来者的一次亮相机会;其次米卢大权独揽,如果借此机会“变现”那也算是名利双收,更何况还可能有足协的领导一起参与。

但这也只能停留在臆测层面。回到具体人选,就像某些高票答案所说,在李明最擅长的右前卫位置上,前有李小鹏已经战绩主力位置,后有孙继海右路通吃,还得加上米卢非常喜欢的快马曲波,李明的登场顺位已经排到了很靠后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中场防守的位置上,在李铁肇俊哲之后,国足却缺少一个强力的替补,而当时中国队与巴西土耳其和哥斯达黎加在一组,只能摆摆铁桶阵,中场中路防守的压力可想而知,选择高尧并没有说不通的地方,那两年高尧在联赛中表现不错。我们不能拿当时高尧一分钟没上就否定米卢选他的合理性。

最最重要的,个人觉得,米卢其实是个很有心机的教练,心眼不大,十强赛前夕李明还是铁打的右前卫人选,但十强赛首战之前李明因伤缺阵,不仅成就了李小鹏的一鸣惊人,也让自己在米卢心目中的地位大降。大家都换位思考一下:别管李明之前的名气多大、能力多强,但是在米卢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没有交处满意的答卷……如果把实现冲出亚洲的十强赛比作大考,世界杯正式名单就好比是“论功行赏”,那从米卢的角度来说,他又怎么不会倾向于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李小鹏,而很公正滴选择李明呢?这会跟他说公平公正,这些东西值几个钱?

所以,很多大连球迷,也别急着为李明叫屈了:论实力,该入选的人多了,也不差李明这一个,只能说李明没有把握住机会。再一个,也得说国足也没能耐再次创造奇迹了,虽然说米卢的成功也缺乏说服力,但毕竟成王败寇,这个历史创造者的光环,暂时还是只能他一个人独享……


搬不动的小强


这个问题,应该说很复杂,但是关键是实力,后续的是态度。

米卢是老狐狸,他想要带队夺得世界杯出线权,他认为必须自己掌控球队,而不是让球队大佬或者足协掌控球队,米卢之后所有的国家队教练,基本上都不能完全掌控国家队,掌控力越弱的出局越早,即使里皮亦是不能完全掌控,而且里皮还是恒大出身,拿着恒大的薪水,即使足协完全放手,里皮也难以做到完全的公平,这个只能另说。

米卢不同,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带队出线,他可以提前下课,但是绝不妥协,他手段花样百出,包括利用足球报李响的盘外招,不夺主动权绝不罢休。

李明和郝海东、孙继海都不是米卢喜欢的类型,都反他,他们的存在,都是对他影响力的损伤,但是后两位不仅是嘴炮,还是实力派,所以最后足协做了工作,都在队内留任。

李明的位置因为米卢打法的设计,前卫线引入新人最多,比如上海的祁宏,山东的李霄鹏,天津的于根伟,而且在十强赛中他们都在关键比赛,打进关键入球,是赢出线权的功臣。米卢弃用当时国家队中根基很深的李明,算是给整个球队一个下马威,是他得以掌控球队的标志性事件。

后来郝海东因为嘴炮被米卢开除,当时足协掌门闫世铎亲自做工作,才保住郝的世界杯之旅,这两次重手让球队彻底服帖,再无反对意见,郝海东也知道自己在米卢心中的地位,再无放肆之举,米卢可以没有郝海东,但是郝海东不能没有世界杯之旅。我现在想,郝海东在米卢的世界杯队里,之所以没有大放光彩,是否可说早就将他边缘化,难道就是被米卢战术设计了?这老狐狸真是不简单。

再说李明背弃用的直接原因,可能还是态度问题,米卢的训练方法,上来就被国内的媒体质询,因为太简单,甚至初期简单的传球占比很大,国内球员抵触情绪肯可想而知,早期我看国家队训练,两队轮转对传占了很多时间,大多数人很认真做这最简单的训练,但也有个别人极其敷衍了事,当时就觉得米卢绝不会容忍,最后被弃实在难怪他人,因为是自己对足球理解的肤浅造成的,因为米卢的训练,只有米卢的训练,才是真正提高了中国足球队实力的训练,这种提高是全方位的,是中国队出线的保证。其中传球提高是最明显的,没有传球,任何战术的实施都是笑话。

所以,李明出局是必然的,如果当时他理解米卢的足球思想,他肯定可以成为球队的主力,可惜,没有后悔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