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蒙藏一家?蒙藏一家

为什么说蒙藏一家?

“蒙藏一家”是一种模糊的说法,更准确理解可称为“蒙藏亲如一家”,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与历史上两族在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关系密切相关。简单的说,可从蒙古和藏族两个角度大概窥其原因。

蒙古族

蒙古的族源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的室韦部落,甚至更早的东胡部族,但是与现今的蒙古族有直接族源的还是12世纪初的蒙古草原上的各部。那个时期的蒙古各部均信奉原始宗教,或者说是一种自然崇拜,比如自然神灵(熊、鹰等图腾)和祖先神灵。但随着军事力量的强大、政治联盟的建立,草原上统一的大蒙古国需要更为完善的宗教系统来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特别是统治阶层的精神世界。这个时候萨迦班智达带着幼年的两个侄子——十岁的八思巴和六岁的恰那多吉,前往面见甘青地区的领主、窝阔台的次子阔端,这次会面的主旨本是商讨乌斯藏地区的归属问题,却使阔端对藏传佛教产生了兴趣,萨班此后便长居凉州(今甘肃武威),除了教授八思巴萨迦派教法,还向蒙古上层传播萨迦派教义,使藏传佛教在蒙古上层得到初步传播。1251年,萨班圆寂,八思巴继任萨迦派教主,继续在蒙古上层传播藏传佛教,并且在之后不久谒见了忽必烈。1260年,忽必烈继任汗位,封八思巴为国师。恰那多吉成人后则娶了阔端的女儿,与蒙古皇族建立了姻亲关系。

此后有元一代,藏传佛教萨迦派长期占据帝师之位,元朝册封的藏王也长期替蒙古上层统治着藏区。元末明初,萨迦派势衰,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得势,但明朝仍延续元朝做法利用藏传佛教来统治藏区。需要说明的是,有明一代,蒙古和藏区并未割裂,被赶到漠北的蒙古各部仍然信奉着藏传佛教,尤其到1578年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与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会面,索南嘉措被封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此后藏传佛教格鲁派开始了与蒙古各部的密切联系。直到清代,格鲁派又密切联系漠西蒙古部落固始汗入藏抵御藏巴汗,从此建立了格鲁派与漠西蒙古的供施关系。总之,在精神信仰方面蒙古与藏传佛教之间有着很强的历史渊源,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精神共同体。

藏族

从藏族的角度看,自萨班与阔端凉州会面开始,蒙古便成为藏族的政治、军事庇护者。经过元代近百年的发展,藏族已经天然地对蒙古形成了依赖。明朝建立后,虽然藏区的法王均受明中央政府任命,但是萨迦派在藏区已经势微,继之崛起的是帕竹噶举派,此时藏传佛教格鲁派已经逐步发展起来,有了元代的铺垫,青海的蒙古汗王俺答汗开始信仰格鲁派,并邀请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赴青海与之会面。从此,格鲁派依靠蒙古汗王的军事、政治实力,逐渐在藏区崛起,并且逐步取代萨迦派和帕竹噶举派,成为藏区第一大教派。延至清代,漠西蒙古蒙古汗王固始汗又应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喇嘛的邀请,助其入藏推翻了藏巴汗的政权,巩固了格鲁派在藏区的统治地位。此后一直到策令敦多布被清军逐出西藏,清王朝建立对西藏的直接统治之前,藏族统治者一直依靠蒙古的军事力量维护这本地的统治。

藏区长期以来是政教合一的体制,也就是说藏传佛教在藏区不仅仅具有宗教地位,各个时期不同教派的教主同时也是政治领袖。蒙藏之间通过藏传佛教建立起来的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渗透到藏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进而形成了亲如一家的关系。

蒙藏自蒙元开始(13世纪上半期)就通过藏传佛教这个纽带和当时的政治需要建立起了稳定的联系,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阔端与萨班(萨迦派)的凉州会谈。十三世纪中叶以后,忽必烈和萨迦派的八思巴正式结盟,佛教在蒙古得到一定程度传播。忽必烈命八思巴把西藏划分为十三万户,元朝正式统治藏区。

明中期,即16世纪下半期,俺答汗与格鲁派的索南嘉措(达赖三世)的仰华寺会晤讲蒙藏关系推上了新的高潮,佛教全方位传入蒙古。达赖四世活佛竟然是蒙古人,藏区宗教上层一致承认,这也是当时危急形势所迫。17世纪以来,固始汗进军青海,与五世达赖、四世班禅结盟,共同抗衡藏巴汗等反格鲁派势力,对藏区统治加强。

这样的历史渊源,频繁地交往,广泛地经济文化交流,共同的宗教信仰,说“蒙藏一家”真的一点不为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