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永久退出土地,領取補償10萬元/畝,你願意嗎?

徽州山農小方


關於是否同意10萬一畝地的退地補償問題,我想我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也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僅限自己觀點)。

先說態度,我是支持10萬一畝退掉的。

為什麼我同意呢,先說我的情況。

我91年出生,河北衡水下面一個普通農業縣的人,家裡祖輩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我家一共五口人,我上面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哥哥是國防生,姐姐早年考醫生戶口都早就遷出去了,成了非農,已經轉不回來了。我是正常大學畢業,外面工作,戶口在家。現在我們家兄弟姐都已經結婚,我跟哥哥都在當地縣城買的房子,但是工作都常年在外地,姐姐在距離我家不遠的一個農村結婚生子,父母在老家種地,並偶爾去縣城幫哥哥照顧孩子。

以上就是本片回答的主人公基本情況。接下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我會同意吧。

1.戶口問題:從我這一輩算,我們這一家就剩下我自己是農業戶口了,從根本上來說還允許繼承農業地,甚至家裡的宅基地也必須由我來維持,否則當家裡的最後一輩農業戶口的人逝世,那農業地就會面臨被收回的問題?

2.教育問題:坦白講農村老家教育確實跟外面(至少縣城)比起來差很多,我當時上小學時一個村子差不多100個左右的孩子,後來考上大學的差不多加上我5個左右吧,這成材率太低了。所以後面小孩子上學必須在外面,至少在縣城,河北的教育水平本來不算高,在加上人數多,高考分數線高,所以必須讓小孩子接受相對好一點的教育資源。但是此時就要面臨一個根本性問題了,我們縣城今年限制非本地戶口上學資格(fu*k)。

3.老人養老問題:我跟哥都在外地工作,說實話,後面老人生病照顧是一個大問題。這個目前來看到時候肯定要有人做出犧牲,但是也不可能回老家,畢竟如果有人在家照顧老人也必須在縣城工作吧。

4.土地繼承子孫後代:前面很多問題都限制這你必須放棄農村戶口,所以所謂的子孫後代繼承,除非你現在就直接在農村生活,否則很難繼承這個土地,其實最好的人選是我姐,但沒辦法,我姐上學時把戶口轉出去了。

所以如果一畝地給10萬(我們家有10畝地左右),我肯定是同意的,這種情況下,老人在縣城買套房子(破縣城一平6000+),到縣城養老,剩下的錢給我姐存起來養老。

以上就是關於此問題的答案,唉,都是在外面勉強餬口的人,很多問題都是我自己的想法,有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Tony8821


農民永久退出土地,領取補償10萬元/畝,你願意嗎?

不願意,因為這點錢不夠農民養老的,座標河北農村,每戶農民家裡才不到3畝土地,一個五十多歲的農民,最多一次性給與30萬元,一家人三十萬能維持多久生活,養老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也有願意的,北方齊齊哈爾的農民就願意,因為北方土地多,一家土地都有20多畝,一次性補償最少也得200多萬,這些錢在北方農村還是不小的數字,基本能夠安度晚年。

綜上農民退地補償不能一刀切或者一次性給與補償10萬或者20萬,這不能解決農民實際生活,農民養老沒有保障,這不合理。南北方差異大,補償差距大,幾家歡喜幾家愁。

要想實實在在解決問題,採取一次性補償➕六十歲以上每月發放固定養老金方式比較合理。一次性補償每畝土地10萬元基礎上,農民夠六十歲每人每月發放不低於1000元養老金,隨著年齡增長,逐級遞增,目的就是解決農民養老問題,這樣才是惠民的最好方式。


農人有話說


如果在農村讓農民永久退出土地,領取補償費10萬元/畝,可能大部分的農村家庭都是比較願意的,因為這個補助相對於現在的依靠種植收入的農村人來說,還是有吸引力的,以現在的農村家庭所管理的土地,如果單純種植糧食類的作物收入來作對比,恐怕每畝的收入累積要達到10萬元,不知道要等待多少年。

這裡就以本地的農村現狀來進行一個詳細的分析說明,對於農民永久退出土地,領取補償10萬元/畝是否願意的問題進行分析說明,以供參考。

在本地的農村,主是是以獼猴桃、柑橘種植管理為主,以近幾年的水果行情來分析,綜合平均計算可能每畝的淨收入大約在2000-3000元左右,當然其中也有高於這個數值的,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家庭也就在這個收入之間,有的還可能少於最低數或者就是白管理土地一年的情況也還是有的。

現在本地的農村一般政策性的徵地補償金在4.8萬-6.8萬之間,再加上一些青苗類的補助,可能每畝土地的補償金額就在5.8-7.8萬左右,就已經有很多人感覺到不錯了,都想有機會自己的土地會被徵用。這裡以中檔收入0.25萬/畝來進行計算,土地要種植管理要40年才能有10萬的收入,還不包括可能發生的自然影響、價格下降等風險情況,還不如退出土地得到一筆不少的補償金來的安逸。

所以對於每畝補助10萬元的金額,更是感覺到可以了,哪裡還會有不願意的事情吶?

雖然在農村生活的人群是依靠土地才能生活,對於土地的感情就像城市裡面生活的人群對於一份工作的感情一樣密不可分,但是現在的農村現狀也是與以前大不一樣,雖說本地的農村還沒有出現荒蕪土地的現象,這個主要還是緣於現在的柑橘、獼猴桃水果行情還處於相對有種植收益前提下,假如水果市場出現崩盤時,如果像某一年的冰糖桔一樣,連續那個低迷的行情,收入遠低於支出時,恐怕農村就會出現另一個景象了。

現在農村裡面的年青人是少之又少,大部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剩下的都是以老弱小為主了,土地對於農村出去了的年青人來說,也不會像老一輩的人有太多的感情,反到是覺得管理土地還有點麻煩,還想早點徵用或者流轉出去。

這裡只是以本地的實際情況來對農村土地領取補償10萬元/畝,是否願意的問題進行分析,並不代表全部農村人就願意放棄手裡的土地,可能有一部人就是出在多的錢,也是不容易放棄土地的。

因為農村人的根就是在土地上,到死也是不願意輕易放棄的。


農人殷殷


老實說,我覺得這個命題的前提很重要。如果真的能夠十萬一畝,按照現在大家起碼三五畝來說,恐怕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賣給國家。

城市裡並不知道農村的艱苦,三五十萬對於那些一窮二白的農村家庭,得是多麼大的一筆錢。

按照目前的行情價,普通農村租用一畝田,一年費用大概在六百到一千,是的,就是這麼低。

現在大米兩塊多一斤,是政府強行補貼的價格,但是即使以這個價格,一畝地畝產600斤,也不多就是一千多,按照一年兩季稻,除去成本,也不會超過兩千。但是呢,得搭上一兩個勞力。

一畝地種地一年兩千,加上國家補助,三十年才能有這樣十萬。

所以我想題主還是出生在城市家庭,所以覺得土地可以這麼值錢。

土地其實不值錢,一個普通村莊,就有上百畝耕地。一個鄉鎮就能有幾十個村莊。而上面還有縣和市。

所以國家真的要回收的話,恐怕價格不會高於三萬一畝。其實國家是不會回收的,耕地只能用來耕種,離了人的種植就毫無意義了。

國家大概在2006年取消了農業稅,為何呢,越來越多的土地荒廢閒置,國家希望大家用起來,所以取消了農業稅,又過了幾年,發現效果依然不理想,一方面加重了農業領域的補貼,一方面為稻穀小麥玉米規定了收購最低價。

如此總總,都是為了保證農民種田有收益,有好收益。

如此總總,都是希望中國這個農業大國,能繼續發揮農業這個支柱產業的價值。

所以上述的兩個前提其實都不太現實,十萬一畝的價格太誇張,土地自由流通也絕無可能。

分享我的個人觀點,如有冒犯請多見諒。



輕沐的小小樂園


有這好事???我肯定願意啊[呲牙][呲牙][呲牙]問題是我從小到大壓根就沒有土地[捂臉][捂臉][捂臉][玫瑰][玫瑰][玫瑰]


梅花mm521


十萬元一畝對於不想種地的人肯定可以的,對於種地的人自然有點不願意,因為人老了適當種點地,能活動身體,也是一種愉樂的方法!





長城觀世界


願意,

但是72歲至82歲人才捨得


平安吉祥s


這問題先要弄清楚是什麼人的地了,如果是不種地的專門租給別人種的人肯定願意了,因為一畝地.年租金才600元左右,就算一千元畝/年,出租一百年才能收到十萬元租金,這一百年期間誰也預算不了政策是如何變動的,就算不變動,又有誰能活到一百年?在說說不同意的這些人,這些人因為種種原因離不開農村,如果沒地種就失業,失業就失去生活來源,所以他們不是不願意賣地,而是不敢賣地,他們除了種自己的田地,還得租別人的地來種,這樣才能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支。


專門大叔


土地才是人類的生命線,土地是賴以生存的基礎。是無價之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如果沒有土地,我們不能生存了。古時候有一位逃亡國王在野外飢餓時向一位農夫討飯吃。農夫氣憤地捧起泥對他說":拿去吃吧!"這說明土地才是人的命根子。所以,再拿好多錢也不能賣土地:實際上歷史,就是爭奪土地的歷史,當年毛主席領導人民進行的土地革命,就是要土地從土豪劣神,地主惡霸手中奪回來分給窮苦勞動人民群眾耕種,才過上了幸福生活。我們不能辜負老一輩革命的先驅先烈們撒熱血拋頭顱打江山,就是用生命換回來的土地。


金光永蓋大地


別說十萬,再翻一倍也不願意!

農民沒有了土地,就像魚兒離開了水,給再多魚飼料有什麼用。許多農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對土地的感情可不是十萬塊錢就能比得了的,在老一輩眼裡,土地就是自己的命,許多農民為了那一小寸土地,鬧得不可開交,甚至造成了世仇。老一輩農民經歷過饑荒,深深知道糧食的重要性,許多人眼睜睜看著親人餓死在自己面前,土地不僅僅是糧食,更是憶苦思甜的回憶。失去土地所有權,要是被祖先知道,不罵你個鮮血淋頭才怪!

再說了,現在土地這麼值錢,十萬塊能賣嗎?我國的土地資源本來就少,農耕的土地佔比越來越小,土地就像古董一樣,只會越來越值錢。都知道拆遷費高的很,萬一以後土地也達到拆遷價了,那就追悔莫及了。我寧願把土地租賃出去,每年拿一點補償錢,也絕不會賣出去。

所以,就算給再多錢,也不能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