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國農產品全部實行電商網絡銷售,省去中間商環節,可行嗎?

桂農通


其實這種方式並不可行,電商渠道在整個農產品的流通過程中,只佔據非常少的份額,絕大多數的還是通過客商的收購渠道販賣。而如果利用電商販賣,可能等到農產品都爛掉了也不能及時的販賣這些東西。而冷庫的存放成本高,不可能每個農民家裡都打造冷庫。 從目前的農產品電商來看,就算是省去了中間商環節,果蔬的價格下跌了嗎?恐怕沒有吧?價格似乎還不跌返漲了!



其實真正的農民,對電商的運用並不是太高,基本上都是那些專業的電商販子將農產品賣出去。而電商販子為了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則是製造了“滯銷大爺”等多個標籤,消費者在購買產品後才發現,水果的品質太差,很多人都上當。 就拿今年的黑布林來說,在果實還沒有成熟後,那些電商販子就製造了各種滯銷視頻,涉嫌欺詐,記者調查後才揭穿其中的謊言。而消費者購買著看似便宜的黑布林,但吃了後發現又澀又苦,結果只能丟棄。


目前的電商已經走上了畸形的發展道路,真正的果農還是賣不上價格,收購價依舊很低,那些電商運營者卻賺上了大錢。在電商領域中,品質好的賣價比超市還貴,價格便宜的多半是品質差的,讓人對此也理解不了。

而農產品利用電商的形式銷售,還需要面臨商品是否會直接被消費者買到的問題,這中間還要涉及競價廣告,到時候賣價會更高。 可以說電商銷售看似讓中間商環節減少,但快遞成本、競價成本、運營成本都是不小的花費,大家咋看?


惠農圈


農產品全部實行電商網絡銷售,省去中間商環節,獲取最大利潤,這種想法很理想,但現實卻十分骨感,不可能實現。因為,很多人只看到好的一面,卻沒有看到農產品電商的制約因素。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適合電商網絡銷售。

第一,如果農產品的價格太低,不適宜電商銷售。這樣的農產品,我覺得並不少。有的東西,農民種出來後,就那麼一兩塊錢甚至就是幾毛錢的一斤的價格,如果通過電商用快遞寄到外省甚至北方去,郵費比產品當地價格要貴出很多。

我記得廣西的荔枝結果大年豐收的時候,荔枝的價格只有一兩塊錢一斤,但寄10斤荔枝到北京卻要收快遞費六、七十元!說實在的,這樣價格的農產品真的不適宜走電商。

即便勉強走電商銷售,也會讓消費者總說太貴太貴不值得!時間一長了肯定會收到一大堆的吐槽,不僅影響口碑,更會影響農產品的形象。

第二,如果農產品保鮮期太短,也不適合電商銷售。同樣以荔枝來說。荔枝這種水果非常好吃,楊貴妃當年都命令產地千里快騎送長安品嚐,說明真的美味。

但是,荔枝的最大缺點就是保鮮非常難,採摘下樹後一日香變,兩日味變,三日後連顏色也變了,如果常規的快遞寄到北京後,少說也要四五天時間,荔枝不是壞了就是變味了,加上快遞費不菲,北方的消費者除了吐槽還能幹啥?

當然,有人說用順豐快遞可以更快送達,但快速度的寄遞要用鈔票來換取的,這又不得不涉及到快遞費用問題了。遇上這類保鮮期短一定要走電商的農產品,短途的快遞運輸可以,最好不要發貨太遠。

第三,如果農產品不好包裝,同樣也不適合搞電商。這裡有一個例子,就是去年底的桂林興安的南豐蜜橘由於長時間陰雨,導致出現滯銷。巧婦9妹、小六視野等電商紅人到興安想幫助電商銷售,結果是左右為難。

南豐蜜橘的皮很鬆軟,加上雨水淋過,根本無法受到重壓。蜜橘本來就是幾毛錢、1元錢一斤的東西,再加上泡沫袋、泡沫箱包裝,而且還只能裝兩層果,寄到外省已經是三四天後了,有不少果都壞了。

這樣的農產品,普通的包裝快遞根本就不合適,要用專用的包裝辦法,如果加上產品價格低,利潤空間基本無,根本沒有商人願意幹。

第四,如果農產品規模太小,包裝快遞人工等成本就難以降下來。這一點,其實與第一點有關聯,如果產品的量太小,沒有形成規模產量,印製包裝箱以及快遞的費用根本就降不下來,總的費用高了當然就會影響銷量。

只有足夠的量,包裝箱與快遞才會有更大的優惠,將成本平攤開來,才能實現一定的利潤差。如果沒有錢賺,有哪個商家願意幫你走電商?

綜合上述,農產品電商是一條新型的銷售渠道,方便快捷,可以讓地方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絡快遞快速送達消費者手中,但同樣需要一定的條件,並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適合走電商銷售渠道。

以上是“桂農通”個人的分析觀點,歡迎您也來說幾句分享您的看法。更多三農問題解答歡迎關注“桂農通”獲取。


桂農通


昨天、現在及以後都不太可行!主要原因如下,不如來辯!

第一、電商網絡當前階段主要的功能是優化而不是取代

如果某個消費者需要購買5斤蘋果,我們可以省去中間環節而通過電商平臺和客戶直接取得聯繫。但就算是這樣,也會有人說電商就是中間商。因為很多電商是沒有基地的,他們也需要和基地的人合作。去找基地的人採購蘋果,然後發給消費者。

實際上沒有基地的電商只是減少了消費者需要去超市、批發市場購買水果的環節。在價格方面,可能還要貴一點。只不過,認真、負責、有良心的電商從業者確實做到了“基地直髮”。在這一點上,我們也不能一棒子全部打死。

目前我們只是做到了優化,其實很多中間商、代辦還在笑話我們把事情搞得太複雜。

第二、電商網絡在大宗交易面前還需要建立信任度

同樣的道理,20噸的蘋果我們或許可以通過一畝田、惠農網等平臺聯繫到客戶,但是客戶會馬上下訂金付款嗎?答案是肯定不會的。

就算一斤蘋果按7元來算,20噸也要280000萬!客戶會擔心質量、價格、運輸等諸多問題。我們基地出貨都是要全部現金結算的,客戶錢全部付了,他們會放心嗎?

這個時候,中間商就會起到作用了。因為他們可以管控當地蘋果的價格、質量和出貨以及運輸安全。

中間商是基地和客戶之間的橋樑!在我們和客戶沒有熟悉之前,這一道橋暫時還飛不過去。

第三、老百姓、種植戶、基地、客戶需要電商但更需要中間商

就算我們20噸的蘋果可以通過一畝田等軟件實現線上交易,客戶打訂金,付尾款,但這些錢我們是不能提現的。到了客戶手上,反映沒有問題,我們才能提現。我的老天爺,我們可是農產品,一旦出現一些損壞、腐爛的情況扯起皮來,這個損失誰來管?

目前90%的農產品大宗交易全部是現款現結,不太可能出現付到貨款之類的情況。特別是蔬菜、水果類,風險度太高。

而和中間商打交道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你給訂金我去收購蘋果。蘋果收完,裝車過磅之後你付給我尾款。寧可少賺一點,也不能擔風險。這是我們老百姓真正的想法,同樣的道理也是客戶所擔心的。

總結:雖然我一直的理想就是做有靈魂的農產品,實際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夢想。但現實還是要認清,我們還是需要中間商。並且,現在中間商的利潤也並不高,信息暢通的社會,價格都是穿的。


鑫西蘭


我感覺這種辦法不可行。

農產品推廣網絡銷售也是銷售的一種模式,但是不可能所有的農產品都會通過電商渠道銷售出去。好多商家都在宣傳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其實他比中間商賺的更多,造成了好多人都在說農產品在一些平臺賣的很貴。

其實中間商是最辛苦的一個環節,他要承擔很大的風險,畢竟是生鮮,像水果之類,都會有保存期,同時也會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有時價格不是自己可以來決定,是由市場來決定,今年的蘋果是個例,本身當時在產地價格就不低。

中間商其實在市場銷售中起著很大的作用,首先是量大,農戶的產品不可能通過網絡全部銷售出去在目前情況下,我瞭解的就是今年蘋果價格高,連著好幾年存貨的中間商賠錢的很多,我感覺最賺錢的還是零售商。

中間商承擔的風險是個人承擔,自己買單,農戶不可能自己把農產品拉到外面的市場去銷售,這就產生了中間商,品質不好肯定不會有好的價格,不存在中間商壓價,因為他也要根據市場行情來出價,網絡信息時代,大家對行情還是比較瞭解的。我認為所謂的滯銷主要是品質的原因,與中間商沒有關係。
因為我就是中間商,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黃曉紅果果


作為一個從事農業6年的人來看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可行。農業有特殊的屬性:週期長,投資大,風險高,靠天吃飯,行業市場變化快。我國的輕工業產品都不能做到電商網絡銷售,去掉中間商環節,更何況是農業?根據我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農民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大部分農民資金缺乏,如果要電商銷售,農產品的儲存問題如何解決?自建冷庫的成本太高,那是不可能實現的。

我國目前還是小農戶居多,大家每年果子成熟就等著收購商來地裡採收,都不能自己提前採摘,因為沒有冷庫存放。自建冷庫一個動輒幾十萬,農民沒有錢,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把果子賣給採購商是最安全的。

二、產品品質如何把控?銷路如何打通?前端的種植戶都是缺乏信息渠道的,文化程度低,不懂電商。

大部分農民一家只有幾畝地,每家種出來的水果品質都不同,電商銷售產品同質化太多,銷路難建立。農民都是沒怎麼讀書,文化程度低,電商銷售涉及宣傳、文案、美工、包裝、物流、客服,這些誰來完成?



我國大部分農民作務思想傳統,不學習科學新技術,產品品質不高,沒有品牌,不適合電商銷售平臺。想做電商銷售,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針對這些來說,去掉中間商環節是不可能實現的。

三、農產品市場信息變化快,電商銷售本來就風險高,去掉中間商,沒有農民願意做!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大多數農民想法簡單,只想賺個成本錢。一個蘿蔔不可能兩頭切,農民也不可能既種植又懂銷售。專業的事需要專業的人去做,中間商瞭解市場信息,行業動態,所以他們做電商銷售比農民要風險低。



總結

作為一個從事農業6年,做電商2年的我來說,深知農產品電商銷售的艱辛,真的太辛苦,風險又很高。從基地採購的貨,自己的冷庫,宣傳包裝物流等花費巨大,有時候行情不好,隨行就市,3元收的蘋果,最後1.5元賣掉。不僅不賺錢還要賠錢,農產品電商讓很多人損失巨大,因為風險不是一般高。農民根本不可能承擔起這個風險的。


歡迎關注【農技天地】與你分享更多三農問題!

農技天地


如果我國農產品全部實行電商網絡銷售,省去中間商環節,可行嗎?

我認為不可行。

我國的農產品種類繁多,有糧食作物如小麥,水稻玉米等。還有經濟作物,果蔬類產品等。



這些產品有的容易貯存,有的不行。如果全部用電商網絡銷售,會形成大量積壓,畢竟電商銷售也是有侷限性的。有單了,才能發貨,如果沒單,只能看著辛苦種下的產品壞掉了。所以說這個環節不行。

農產品關係著農民的切身利益,這些個農產品從收穫到運出去也需要時間和人力的。所以還得依靠農村所謂的經紀人把產品運出去,打開市場,賣出去,農民才有好的收成。農民才能增收。



電商只是銷售的的一部分,不能一刀切,全部指望電商的網絡銷售,因為它受地點環境制約。

農民應該用多種渠道去銷售,開拓市場。才能增產增收,致富奔小康。



這裡是星光依舊燦爛,感謝您的閱讀並加關注。

星光依舊燦爛


其實面對於全部商品都實行網上銷售,還是不太可行的,特別是農副產品。

近期我們也有對農副產品在網絡銷售這一個問題,做出探討。我們認為還是由以下這幾個方面牽制住,我們的產品問題。

那麼我們來說說,為什麼不可行的原因。


成本的問題。

第1個我們個人認為應該是成本的問題,通過網絡銷售,雖然說能夠快速的把產品銷售出去,但是成本的問題是我們無法承擔的。

物流快遞的成本其實折算下來還是很高。也許看起來小件物品可能你發了一次兩次,可能不是很大。但是你大批量的發貨,即使你能夠把那個價格壓到最低的情況之下。

其實這個成本還是有問題的。最低的情況之下,就是我們走這個,有這麼多最低的快遞,可能談到三塊錢左右。三塊錢一斤,其實很多農副產品它本身的價值就沒有這個運費的價格高。

所以當運輸的成本都高過它本身的價值,那這肯定是不划算的。所以基於這個問題而言,我們覺得大多數農戶場地都不可能實現。


農副產品的價格低。

說實在的,農副產品的價格是很低的。特別是一些比較普通大眾的產品,它的價格是很低很低的。

那麼由於地區區域的問題,可能會比較偏遠。那麼這個時候運輸的成本也會根據走物流快遞的形式也會很高。

所以面對於現在普通的情況來看,大多數這個農副產品的價格是不足以它的利潤,支撐起這個運輸的成本。


未來也許可能實現。

我們覺得如果未來我們的系統物流的系統,快遞的系統更加完善,它的機制更加完善,農副產品的價格提上去了,也許未來會實現。

畢竟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有那個階段發展,不同的情況出現。

當未來出實現物聯網的時候。我個人覺得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所改善,畢竟我們的科技發展也在出現不斷的增長。

所以對於目前的一個階段發展中的這個階段來說,我們是不太可能實現這個問題的,但是在未來可能就會出現實現這個問題,畢竟社會在發展國家的進步,我們的農副產品已在一步一步的提升。


農人莫小道


我國農產品全部實行電商網絡銷售,省去中間環節,我個人感覺這個想法不一定能完全行得通。具體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農村電商確實大行其道

最近幾年隨著公路物流等基礎服務設施的完善,農產品外運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特別是生鮮蔬菜一類需要保鮮和講究時效性的農產品。農村電商直賣也在這個基礎上得到了蓬勃發展。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更是為農村的農產品銷售開拓了一個非常好的有益補充。但網絡電商渠道從目前的銷售態勢來講,仍然不是主流模式。



第二,從產地直接到消費者手中模式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方面是因為當農產品特別是生鮮水果一類的農產品大量上市的時候,為了保證新鮮,對倉儲的要求很高,而時效性又不可能分散到每個消費者,很難讓所有人一次性將所有水果全部購買。這裡面還有很多的消費群體是通過中間商的儲運,分散到全國各地,買個水果店,買個蔬菜攤,每個超市都需要銷售。所以這個中間環節是省也省不掉的。

另一方面,網絡購物雖然興旺發達,但仍然不是所有和全部。有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物流還無法接觸,他們在購物選擇上只能是通過線下渠道來實現。還有些人對於網絡購物仍然存在一定的疑問,他們願意選擇在線下銷售點來購買,因為他們更加直觀,可以現場挑選。另外有些老人的消費觀念也不一樣,他們沒有使用過網絡可能不會操作,而這些人是購買水果農特產品蔬菜一類的主力軍之一。因此線下的中間商和銷售終端必須存在,而且一定會存在。

所以我個人認為農村土特產品全部通過網絡銷售,這種想法並不能完全實現,但是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銷售渠道來處理。一方面通過線下中間商,一方面通過線上零售終端實現了線上線下全渠道的覆蓋,這樣才能更好的將農村的土特產品賣出去。

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一說你們的想法。


止茶


如有大批量的貨源,有相應的配套設施可以走商超路線。也就是時蔬類吧,現在大城市裡的好多果樹類都有相應的高端蔬菜瓜果類專櫃。第二可以做自己的品牌建設走品牌路線。如雞蛋,香菇,木耳,靈芝類。這些在淘寶,京東乃至拼多多都有一定的銷量。看你自己的硬件吧,量體裁衣。


非常靈巧的胖子


現在移動互聯網全面普及,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的確是一種效率很高的方式,但是農產品的電商化並不意味著“省去中間商環節”。

按照題主的說法,農民自產的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社交圈子、短視頻直播等形式直接面對終端客戶銷售出去,這裡是沒有“中間商環節”的。

我們先看一下“中間商環節”起到什麼作用,誰又在充當這個角色的。過去農民收穫了農產品,銷路只有一條,通過商販回收,再到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最後到終端客戶。裡面的環節較多,但是符合過去流通體系不發達的情況,同時,這些中間商也在對農產品進行分級。例如水果,規格不同,價格也會不同,他們把水果分類後銷售給不同的消費群體。

再來看現在的農產品電商,那些視頻主播們賣的農產品並不一定是自己家的農產品,或者不完全是。這裡視頻主播們充當的就是“中間商”,而那些等級較差的農產品,依然需要通過其他渠道銷售出去。

若是農民們自產自銷,將會面對很大的“流量壓力”,因為不是所有的農戶開網店都會輕鬆地“破零”,也不是所有的農戶開直播,就有人觀看併購買。

農產品的電商化是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再改造,一定程度上壓縮了中間環節,使流通效率更高了,但並不能完全消除中間環節。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和您一起回味鄉土、鄉村、鄉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