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年了走亲戚,拿多少钱的礼品合适?

聚焦三农了解事实


导读:进入到腊月,过年的气息将越来越浓。不论在外混的好坏、挣钱多少还是如何的辛苦,回家过年这是我们中华儿女墨守成规的老传统,是渗透在我们骨子里的美德。

回家过年走亲访友是每个人必经的一项礼议,也是最为让人头疼的一件事情。出门走亲戚,娘家行礼太轻、婆家行礼太重;前来拜年的,该提大礼的拿轻了而生气,等等状况都会影响到春节的祥和气氛,更有甚者为这事夫妻闹矛盾、婆媳不愉快。



那么过年走亲戚礼品的档次该怎么分?

我的认为是按人的地位来分。这样的认识您会感觉很“势利”,但我也承认是势利。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这些世俗的观念是任何人都摆脱不了的。

在城市虽没有农村里那样分的仔细,但是对于领导和被你有所利用目标群的礼品和普通亲戚朋友间还是有区别的。

我生活在农村,咱就主要说说咱们农村的一些过年走亲戚在礼品上的区别。农村过年的拜访对象分为两大类:即亲戚和朋友。



亲戚分为:一代亲戚、二代亲戚和三代亲戚。

一代亲戚是指父母亲那一代的老亲戚。舅家、姑家、姨家及表哥、表妹等一些老表亲戚。倘若其父母健在,这些亲戚还是存在礼节上的来往。若父母过世,也就应了那句老话“姑死了、舅埋了,老表亲戚不来了"。

二代亲戚是婆家和娘家的亲戚。婆家仅限于小孩的姑姑家,娘家亲戚是娘家及娘家分支而来的舅舅家和姨姨家(或许还是多家)。娘家礼品的轻重以娘家父母最大,次之为舅家,再次之为姨家。婆家的姑姑家应于舅舅家的礼品等重,否则定为闹个鸡犬不宁。

三代亲戚是指子女这层亲戚。女儿回娘家和媳妇去娘家的礼品含金量当是过年拜年的重头戏。“四样礼”必须要硬,烟、酒、礼盒这三样都要有,第四样是自由发挥。总之,这四样礼是所有拜年礼品中份是最重的,也是最花钱的一份礼品。

朋友就相对简单一些,也就是发小、同学、战友及同事等,相互走访只要不空着手就行,大家都更看重的是在一起聊聊天、叙叙旧,热热闹闹就行。



对于复杂的亲戚关系,怎样的礼品更为合适?

其实这问题我不说大家也明白,你们心里都有数。每到过年将自己买的礼品以及送来的礼品,早早就己经分类好啦!这箱好奶给谁家、廉价的送谁家、包括一些送出去又收回来的通用礼盒,早在心里按礼品贵贱划分好啦!

真的要讲怎样的礼品送出去合适,虽然也没有具体的要求,但这送礼品也有几个方面应该注意:

女儿回娘家和儿媳回娘家,这礼品一定要“硬”,即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也是考虑其娘家的经济状况。比如:送烟你就必须要超出其父亲平时抽的烟再上最少一个档次,礼品牛奶最低也要一个品牌上档次的,对吧?

对于一般的亲戚烟酒当然也没必要,但家中有老人的,一箱奶是必然要有的,其次再买点水果,这两样在农村也就基本能拿得出手啦!

亲戚家有小孩子的买上一个大礼包也不错,里面各种零食都有,也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朋友间的礼品就比较简单容易,提上两瓶酒既大气又实惠,纯粹的叙旧架势。



特别建议:对于结婚多年的老姑娘回娘家,不妨买点更实惠的生活用品,比如:油呀、米呀、特产等等,既实惠又省钱。

结束语:现在的年味淡了,人情世故也淡了,过年的礼品盒子如同在“传花”,这家送到那家、那家又送到他家、送来送去有时送了回来。没人稀罕吃,除了当礼品送出,很少有谁打开它。所以,过年走亲访友送礼品最好不要拘于形式,带点更实惠的那才是高大尚。


鹿塬农事


农村了过年走亲戚,那多少钱礼品合适?亲戚走的是人情,不是走的金钱的多少。记得小时候,那时人们经济还很差。一斤饼干一袋蛋糕,或是家里几斤猪肉。那时也是你来我往的,亲戚的亲情好似很浓。可现在东西钱越来越多了来往确少了,走亲访友成了攀比成了金钱的来往。东西多了钱多了亲情确淡了,原来人们走亲访友走的是亲情现在走亲访友确变了味道。不知是人变了还是东西变了,变得无情寡淡。什么事都想在钱上,钱是好东西能买房能买汽车。但钱买不来亲情友情爱情,有情一分钱的东西都感到温暖。无情黄金万两也是冷冰冰。



敖汉人的生活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这个送礼习俗还真的有话说,就拿我们当地的人来说吧,过年了走亲戚拜年肯定得有个样子,但我觉得我们当地人做的就很好,在说这之前我得说说我在外地遇到过年走亲戚的习俗,当然别人是生活条件好肯定送礼这些得份量足,但往往份量足了,就开始拼了,今天你来我家送了多少钱的礼,明天我去你家总不能让你觉得我对你家的情份轻了吧?所以往往都会加一点啥的,所以礼物份量越来越重,到后来就开始攀比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而在我们当地呢,无论去哪家要么就提一箱牛奶,或者两袋包装好的糖果就可以了,当然这是生活条件所致,但我觉得这样送礼非常好啊,一来不攀比,二来很和谐啊,就感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应该这样朴实,真诚。还有就是在农村好像大家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一样,大家聚在一起喝喝茶,摆摆龙门阵,开开心心的交流着各种话题,反观城里呢?好像走亲访友成了一种任务似的,大家匆匆忙忙的,进门说不上几句话,吃了饭就开始撤退,有时感觉到招呼都没彼此打完酒席就散了,然后各自回家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更别提谈啥感情了。所以城里人的亲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农村里呢?感情自然是那么亲切,所以我觉得在农村里走亲访友送礼物就随自己的意,不要在乎多少,关键是要真正的是为了看望亲戚,老人,增加彼此的感情,让彼此的感情久而弥香!











避风港周候田


说到农村过年这个送礼,应该送多少还真每个准儿,像我现在在外打工基本上都是一年才回去一次,那么回去了当然不能少了给亲戚买礼物,一般都是回去的时候买一次,春节的时候再买一次。

不同的亲戚当然送礼的标准不同了,除了了送钱以外还少不了购买一些礼品,这样才显得有体面,如果说空着手拿着红包也不好看,再说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小孩子,怎么着也得给他们买一些零食吧。

像去我姐姐哥哥家呢,都是买一些小孩的零食,加上送红包,这样下来也就五六百块钱吧。如果说回娘家,去拜见老丈人丈母娘,那当然就要花得多一点了,给他们买衣服,送红包,还得给哥嫂的孩子买零食送红包哦,那样的话一次要花一两千吧,在农村这都是很平常的。要是去叔叔家呢,一般情况我都是买礼品不送红包的,一般都是买酒、烟、饮料、奶等这些物品送去,看起来也是很体面的。

在我们那里都是这样,很多人都在外面打工,也都是过年了才回家,只要是过年那几天村里的商店都被搬空了,全都是送礼,过完年以后家里全是礼品。


镇巴三农


过年拿多少礼品要从几个层面看。

一,过年走动对于现在来说是一年才能联络一次亲戚关系的机会,基本上年轻人都在外地,回来一次父母要求给长辈们拜个年。父母的同辈亲戚可以让父母约定好,大家只是走走凑够热闹,对于礼品都不会太在意,再说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也没必要在乎那点礼品。搬来搬去搞不好自己送出去的礼品进过多次转送最后又到了自己家中,这种情况小时候经常遇到。

二,对于长辈,还是有必要送礼品的,是对长辈的尊敬和对养育之恩的感激,一般买一些补品或者零食,老来小其实也是人岁数大了就爱吃点零食。也不用送那些花架子的礼盒,对他们来说除了好看没啥用,吃吧舍不得再说也不一定不非礼盒的好吃。要不然就送钱,让他们自己去买穿的吃的。至于送多少钱的合理就要看自己的经济能力,毕竟是孝敬,孝敬长辈是心意并不是用花钱多少衡量的,长辈们心里明镜似的心意诚比什么都重要。




湘西二师兄腊味坊


在我们农村过年走亲戚,小时候都是送一大块3~5斤的猪肉,割出来的形状很好看的那种,带皮带几根排骨,我们叫礼。现在条件都好了送猪肉又不好放,放个两三天以后天气热了不好放容易变质。所以后面慢慢的都改成送清油呀,大米。还有一些牛奶,水果呀,八宝粥,火腿肠,过年时大街上卖的礼盒特别的多,看着买就行了,因人而意。


疆园棉农


过年拿多少礼品要从几个层面看。

一,过年走动对于现在来说是一年才能联络一次亲戚关系的机会,基本上年轻人都在外地,回来一次父母要求给长辈们拜个年。父母的同辈亲戚可以让父母约定好,大家只是走走凑够热闹,对于礼品都不会太在意,再说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也没必要在乎那点礼品。搬来搬去搞不好自己送出去的礼品进过多次转送最后又到了自己家中,这种情况小时候经常遇到。

二,对于长辈,还是有必要送礼品的,是对长辈的尊敬和对养育之恩的感激,一般买一些补品或者零食,老来小其实也是人岁数大了就爱吃点零食。也不用送那些花架子的礼盒,对他们来说除了好看没啥用,吃吧舍不得再说也不一定不非礼盒的好吃。要不然就送钱,让他们自己去买穿的吃的。至于送多少钱的合理就要看自己的经济能力,毕竟是孝敬,孝敬长辈是心意并不是用花钱多少衡量的,长辈们心里明镜似的心意诚比什么都重要。


农村大东哥


你好朋友我来回答下

首先不知道你的老家在哪里,如果你的预算很有限,而且亲戚大多是农村的话,我建议你买一些食用油,也不超过六七十块钱,剩下的稍微买点水果什么的,就行了我觉得。

在我们北方的话,农村人讲究的是经济实惠,我们家就是农村的,我过年走亲戚,只要是关系近点的都拿食用油,这东西很好,实惠,而且的话每天都用,一看到这个就知道是谁送的,其他的东西,不说合不合别人的口味,没准你今天给他送过去,过几天这件东西没准就回到你家里了。

但是你前提说的是礼品,我所说的大概到不了礼品的高度,况且礼品的话一百以内没什么好送的吧,只是送亲戚的不是求人办事,非得要面子什么的。

还有就是乳制品人们走亲戚拿的最多的,就是各种乳制品了。一般都是各个牌子的好一点的产品,如金典、纯甄、特仑苏、安慕希、莫斯利安等等这些都不错,亲戚家里有孩子的,可能还会带上孩子爱喝的儿童牛奶,比如像旺仔、QQ星。

牛奶对人身体好,喝了也没啥坏处,从小孩到老人都适合,所以很受欢迎,是走亲访友的不错选择。牛奶价钱不算便宜,安慕希一提两小提,加一起正常价格110元左右了。说便宜不便宜,但这价格也都能接受,送出去也不丢面子。

所以现在,在我老家,走亲戚送牛奶都成了标配。说实话其他的也没什么好送的。




农村话痨


农村的礼道比较多,尊长是最基本的。所以,逢年过节,作为晚辈要到长辈的亲戚家拜节,例如岳父、姑姑、姨姨、姥爷、舅舅、姐姐和表哥家,拿多少礼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礼节,是为了到一起聊聊天,叙叙旧。

改革开放前,农村经济条件落后,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逢年过节没有太多的钱用于礼品的购买。那时候,春节的点心就是半斤装的果子(方言),春节到来之后,基本上按每户亲戚半斤的标准准备,去时拿一斤,饭后亲戚留下半斤,如果是平辈表哥之类的或不留。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农村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逢年过节买礼品相对多一点,每家送上一斤或两斤点心,条件好些的,还会给爱喝酒的长辈拎去两瓶酒。

现在是新时代,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亲戚朋友平时有有什么事手机随时就联系了。所以,眼下走亲戚的氛围也淡了,许多人在外地打工,春节回家几天有许多要做的事情,留下吃饭的已很少了,而且是开着私家车,送去两件副食品,说上几句客套话就OK。

当然,岳父岳母家就不一样,多买几件礼品,从外地带回些特产之类的礼物,手头宽裕给老人千八百的也是应该的,陪老人吃顿饭,让老人享受一下团聚的天伦之乐,也算是尽孝了!


心累力乏


我是绿水泛轻舟,欢迎开心在这里回答你这样一个问题。农村快过春节了,过年走亲戚要拿多少礼品合适,因为在农村老家,亲戚的远近不同,走亲戚的礼品肯定也不一样,要说拿多少合适,我觉得这得看具体情况。

对于家里的最亲近的亲戚,比如说舅姑姨家这些在北方都得先去先走,因为你年年都要走着,所以这个拿多少钱的东西每年的变化不大,不能说你今年是这么拿的,明年又突然少了,或者突然多了,因为这都有个比较,在原来的基础上,今年拿的东西或者有品种上有变化,价格上贵了一些这都正常现象,如果说你突然拿的比去年明显多,这要不是特殊情况,我劝你不要这么办,因为走亲戚其实就是走个感情,现在是一到春节才能见个面,时间长了,这样的亲戚之间见了面是亲热,但那都归于感情,在礼品方面尽量不增加多就行,比如说去年去你舅家拿了五百元的礼品,那今年就差不多就行了,没有必要因为你收入高了或者什么的,把这个礼品层次提高,那以后每天你肯定不能低于现在这个钱数,因为到对方回礼的时候其实很为难的。

对于到岳父母家,说真的,这也是最好的亲戚,希望你就要量力而行,如果家庭条件可以,可以多拿一些,因为对于去这样的家庭都有个比较,比如说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你,一到过年,哪拿的多谁拿的少的问题最不好处理,但说句实话,没必要争面子,非要拿太多,因为都知道情况,自己和媳妇商量着觉得合适合理就行,这不是“打肿脸冲胖子的事”,因为你的情况岳父母家都了解情况。

还有一种就是远房亲戚,这样的亲戚有时间还经常走动,有时几年不见,到了春节好不容易遇到了,走一走显得很亲,这个可以看情况,就看你对远房亲戚的关系了,你觉得关系好,你多拿一点,你觉得是不去不好的,也不要吝啬一点东西,反正大众化的花费就行了。

总之一句话,过年走亲戚拿多拿少,没有什么统一标准,主要这些:一是看你自己的经济情况,二是看你所在地区的亲戚间礼品花费情况,三是看你和亲戚的关系,量力而行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