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石 科普

石榴石的英文名稱為 Garnet,來自於拉丁語 Granatum。意思是“像種子”或“有許多種子”。這是因為石榴石晶體具有石榴籽的形狀與顏色。數千年來,石榴石被認為是信仰、堅貞和淳樸的象徵。紅色的石榴石是一月的生辰石。

石榴石 科普

石榴石原石


一、石榴石的基本性質

(一) 礦物名稱

石榴石(Garnet)。在礦物學中屬於石榴石族。

(二) 化學成分及分類

石榴石是島狀硅酸鹽礦物,由於這一族礦物存在著廣泛的類質同象替代,因此每一種石榴石的化學成分亦有較大變化。石榴石的化學成分通式為 A3B2(Si04)3.其中 A 表示二價陽離子,以 Mg2+、Fe2+、Mn2+、Ca2+等離子為主;B 代表三價陽離子,多為 Al3+、Cr3+,Fe3+、Ti3+、V3+及 Zr3+等。由於進入晶格的陽離子的半徑相差較大,又將這種類質同象替代分為兩大系列。一類是 B 位置以三價陽離子 Al3+為主,A 位置以半徑較小的 Mg2+、Fe2+、Mn2+等二價陽離子之間進行類質同象替代所構成的系列,稱為鋁質系列,常見品種有鎂鋁榴石、鐵鋁榴石、錳鋁榴石;另一類是 A 位置是大半徑的二價陽離子 Ca2+為主,B 位置以 A13+、Cr3+,Fe3+等三價陽離子之間進行類質同象替代所構成的系列,稱為鈣質系列,常見的有鈣鋁榴石、鈣鐵榴石、鈣鉻榴石。此外,一些石榴石的晶格還附加有 OH-離子,形成含水的亞種,如水鈣鋁榴石等。由於廣泛的類質同象替代,石榴石的化學成分通常很複雜,其寶石種屬的劃分。自然界石榴石的成分通常是類質同象替代的過渡態,很少有端員組分的石榴子存在。

晶系及結晶習性

石榴石族礦物屬等軸晶系。硅氧四面體在晶體內部空間呈島狀分佈,之間由以三價陽離子為中心的八面體以及以二價陽離子為中心的十二面體(畸變的立方體)相連接。

石榴石通常具有完好的晶形,常見的晶形有菱形十二面體(d)、四角三八面體(n)、六八面體(s)以及三者的聚形。石榴石晶面上常有聚形紋。

光學性質

1.顏色

石榴石的顏色千變萬化,除藍色以外的各種顏色幾乎均有出現。這與其廣泛的類質同象替代有密切的聯繫。作為寶石的石榴石,常見的顏色有:

1)紅色系列 包括紅色、粉紅、紫紅、橙紅等;

2)黃色系列 包括黃、橘黃、蜜黃、褐黃等;

3)綠色系列 包括翠綠、橄欖綠、黃綠等。

2.光澤及透明度

石榴石的光澤多為玻璃光澤。即使同屬玻璃光澤的石榴石也依其折射率值的不同彼此之間會有些差異。折射率較高的品種可呈亞金剛光澤。斷口為油脂光

澤。石榴石為透明礦物,其透明度一般都較好,但是一些石榴石內部包體過於密集,會降低石榴石的透明度。例如,一些星光石榴石的透明度就遠不如相同品種的石榴石。此外,石榴石的集合體通常呈半透明至不透明狀。例如,我國青海、新疆等地產出的綠色水鈣鋁榴石呈半透明狀,粉紅色寶石級水鈣鋁榴石也呈半透明狀。

3.光性特徵

石榴石為均質體礦物,正常情況下應為全消光,但石榴石常出現異常消光現象。造成這種異常消光的原因主要是石榴石內部晶格的變動。晶格變動主要由兩種原因引起:①應力作用導致石榴石內部晶格變動,特別是變質成因的石榴石,這種異常消光很普遍;②類質同象替代普遍而複雜造成的晶格變化。

4.折射率

石榴石是均質體礦物,其折射率值隨成分變化而略有不同,無雙折射率。從礦物學角度來看,鋁系列的石榴石折射率值在 1.710—1.830 之間,鈣系列的石榴石折射率值在 1.734~1.940 之間。

5.多色性

無。

6.熒光性

石榴石族礦物特別是作為寶石級的石榴石,在紫外線下為惰性,這是石榴石有別於其他紅色寶石的特徵之一。

7.吸收光譜

不同的石榴石品種吸收光譜差別較大,石榴石的顏色多樣性是由於不同的致色元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還是類質同象替代改變了其對光的吸收,因而產生截然不同的吸收譜。不同品種石榴石的特徵吸收譜將在下面的有關內容中介紹。

8.特殊光學效應

石榴石中可以出現星光效應、變色效應和貓眼效應。石榴石中星光效應稀少,通常出現四射星光,偶見六射星光。由於針狀包體方向不同,在不同的晶面方向出現的星線角度和數量有一定的差異。當針狀金紅石包體平行於石榴石菱形十二面體晶稜方向(即 4 個三次軸方向)時,在菱形十二面體面上可以觀察到 110°和 70°的斜交四射星光(見圖 3-1—282);當針狀包體平行於石榴石八面體晶稜方向(即 6 個二次軸

方向)時,在立方體面上可以觀察到正交的四射星光,而在八面體面上可以觀察到六射星光;有時正交的四射星光和六射星光可以同時出現在球形石榴石表面。鎂鋁榴石和鎂鋁—錳鋁榴石常常出現變色效應,日光下呈現藍綠色而在白熾燈光下呈現酒紅色或帶有紅色調的紫色。變色石榴石富含 Mn、Fe、V

3+及微量的 Cr。這些元素的吸收作用產生了複雜光譜:在藍綠區存在兩個吸收峰(488nm 和 506nm)和橙黃區的寬吸收帶(以 575nm為中心)。488nm吸收峰可能與 Mn2+有關,506nm處的吸收峰是由 Fe2+

造成的,而橙黃區的吸收寬帶主要由 Cr 和 V 共同作用產生。並且 V3+在鎂鋁一錳鋁榴石中導致黃綠區的吸收帶向長波偏移,從而使變色石榴石對紅、綠光的吸收達到均衡的狀態。所以在變色石榴石中,V3+應該是導致變色的最主要原因。

力學性質

1.解理

石榴石通常解理不發育,個別品種可有<110}方向的不完全解理,其斷口為參差狀。

2.密度

石榴石密度亦受類質同象替代的影響,不同的品種密度值變化較明顯。從礦物學角度看,石榴石的密度在 3.50— 4.30g/cm3之間變化,類質同象替代進入晶格的陽離子原子量越大,密度值也相對高石榴石密度與折射率值成正比。

3.硬度

石榴石的摩氏硬度亦與類質同象替代有關,不同品種硬度略有不同,石榴石的摩氏硬度在 7~8 之間變化。

二、石榴石的品種

(一) 鎂鋁榴石

石榴石 科普

鎂鋁榴石


化學成分為 Mg3Al2(Si04)3,其中常見少量的 Fe、Mn 替代 Mg。自然界中幾乎沒有純的鎂鋁榴石Mg2+佔據十二面體空間,常常或多或少地被 Fe2+、Mn2+等離子取代。其中 Mg2+和 Fe2+最容易形成完全的類質同象替代,當 Fe2+和 Mn2+原子數之和小於 Mg2+原子數時,可將其定名為鎂鋁榴石。

鎂鋁榴石的顏色以紫紅色—橙色色調為主,寶石級鎂鋁榴石常見有紫紅色、褐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等。研究發現,顏色深淺的變化與其中含的 Cr2O3、有關。當Cr2O3高時,紅色色調加深,當 Cr2O3、低時,橙色色調加深,少量產於金伯利岩中的鎂鋁榴石還具變色效應。鎂鋁榴石的密度值為 3.78(+0.09,-0.16)g/c3。折射率為 1.714~1.742,常見1.74。鎂鋁榴石的吸收光譜為:564nm 寬吸收帶,505nm 吸收線。含鐵的鎂鋁榴石可有 445nm、440nm 吸收線;優質鎂鋁榴石可有 Cr 吸收,685nm、687nm 吸收線及 670nm、650nm 吸收帶。例如,捷克波西米亞和美國亞里桑納州等地產出的深紅色含 Cr 的鎂鋁榴石就屬此類。鎂鋁榴石的特徵包體有針狀礦物及其他形狀的結晶礦物包體。據 Gubelin 實驗室研究,波西米亞鎂鋁榴石中常含有石英晶體。另一些晶質包體可能是普通輝石。亞里桑納鎂鋁榴石中還可見一些八面體形狀的礦物包體。還有相當數量的鎂鋁榴石在顯微鏡下看不見包體。由於石榴石解理不發育,因此在鎂鋁榴石中很少見到裂隙。

(二) 鐵鋁榴石

石榴石 科普


鐵鋁榴石也稱為貴榴石,主要化學成分為 Fe3Al2(Si04)3,其中 Fe2+常被 Mg2+、Mn2+等離子取代,形成類質同象替代系列。寶石級鐵鋁榴石常見的顏色以紅色色調為主,包括褐紅色、粉紅、橙紅等。鐵鋁榴石的密度為 4.05(+0.25,-0.12)g/cm3,其密度隨 Fe2+被 Mg2+取代的多少而變化,Mg2+取代 Fe2+越多,密度值越低。鐵鋁榴石的折射率比較高,為 1.760~1.820,常見 1.79。鐵鋁榴石為均質體礦物,但在偏光鏡下,很多鐵鋁榴石可有異常消光。鐵鋁榴石的特徵吸收光譜由 Fe2+的吸收造成,在 573nm 強吸收帶,在 504nm、520nm(綠區)處有兩條較窄的強吸收帶,稱為“鐵鋁榴石窗”。此外,鐵鋁榴石還可以在 423nm、460nm、610nm、680~690nm 有一些弱的吸收帶。鐵鋁榴石吸收譜線的強弱與 Mg2+的類質同象替代有關,Mg2+取代 Fe2+越多,則吸收就越弱。鐵鋁榴石的常見包體有針狀包體、結晶礦物包體等。針狀包體通常呈三個方向定向排列,相互以 110°、70°角相交。當這種定向排列的針狀包體非常密集時,可使石榴石產生四射和六射星光效應。鐵鋁榴石中結晶礦物包體通常具有完好的晶形。斯里蘭卡產的鐵鋁榴石中,還常見特徵的“鋯石暈圈”,即細小的鋯石晶體被包裹在鐵鋁榴石中,在其周圍還帶有一個暈環,是由鋯石內所含微量的放射性元素輻射造成。其他還有磷灰石、鈦鐵礦、尖晶石等包體。

(三) 錳鋁榴石

石榴石 科普

錳鋁榴石


錳鋁榴石的主要化學成分為 Mn3A12 (SiO4) 3,其中 Mn2+通常由 Fe2+部分取代,A13+常由Fe3+取代。寶石級錳鋁榴石常見顏色有:棕紅色、玫瑰紅色、黃色、黃褐色等。錳鋁榴石的密度為 4.124.20g/cm3。錳鋁榴石的折射率為 1.790~1.814,使用普通的寶石折射儀難測。錳鋁榴石的特徵吸收光譜為 Mn2+離子吸收,主要有 430nm、420nm 和 410nm 三條吸收線和 460nm、480nm、520nm 三條吸收帶,有時可有 504nm、573nm 吸收線。但由於這些特徵吸收譜均分佈於分光鏡的藍區,背景較暗,有時觀察起來會有一定困難。錳鋁榴石的包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波浪狀、渾圓狀、不規則狀晶體或液態包體。由於內部有平行排列的針狀包體,在錳鋁榴石中可出現貓眼效應。

(四) 鈣鋁榴石

石榴石 科普


鈣鋁榴石是鈣榴石類最常見的一種石榴石,其主要化學成分為 Ca3Al2(Si04)3。如前所述,鈣鋁榴石系列石榴石的特點是三價陽離子容易形成類質同象代換。鈣鋁榴石和鈣鐵榴石就是一個完全的類質同象系列,即 Al3+和 Fe3+形成完全類質同象替代。當 Al3+離子數量大於 Fe3+離子時,稱之為鈣鋁榴石。鈣鋁榴石的顏色多種多樣,主要有綠色、黃綠色、黃色、褐紅色及乳白色等。鈣鋁榴石的密度為 3.57—3.73g/cm3。折射率為 1.730~1.760。偶有貓眼效應。鈣鋁榴石通常沒有特徵的吸收光譜,但當鈣鋁榴石中含有鐵鋁榴石成分時,也可以顯示弱的鐵鋁榴石的吸收譜特徵。可見 407nm、430nm 的兩條吸收帶。鈣鋁榴石內部常見短柱狀或渾圓狀晶體包體、熱浪效應。當鈣鋁榴石中的 Ca2+被 Fe2+取代時,稱為鐵鈣鋁榴石,即(Ca,Fe)3Al2(Si04)3,又稱為桂榴石。桂榴石的顏色為褐黃色、酒黃色,由 Fe3+所致。透明度為透明。而其他的寶石學特徵與鈣鋁榴石相同,鐵鈣鋁榴石常見包裹有鋯石、磷灰石和“熱浪效應”。當鈣鋁榴石中含有 Cr、V 時稱為鉻釩鈣鋁榴石,綠色,折射率為 1.73~1.75。

(五) 鈣鐵榴石

石榴石 科普

鈣鐵榴石


主要化學成分為 Ca3Fe2(Si04)3,其中 Ca2+常被 Mg2+和Mn2+置換,Fe3+常被 Al3+取代,當部分 Fe3+被 Cr3+置換時,即為翠榴石。含 Ti 較多的黑色鈣鐵榴石稱為黑榴石。寶石級鈣鐵榴石常見顏色有:黃色、綠色、褐色、黑色。鈣鐵榴石的密度為 3.81—3.87g/cm3,折射率為 1.855~1.895。鈣鐵榴石與其他石榴石相同,可以包裹許多礦物包體,但實際上內部潔淨者也是十分常見的。產於俄羅斯烏拉爾山翠榴石具有非常特徵的馬尾狀包體,馬尾即由纖維狀石棉構成。這也是全球寶石級翠榴石的最主要的產地。翠榴石另外一個鑑定特徵是在查爾斯濾色鏡下表現為紅色。翠榴石的實測密度值為 3.81—3.87g/cm3,實測折射率為 1.888~1.889。翠榴石的色散值比鑽石還高,為 0.057,看上去“火”很強,但常常被其自身的顏色所掩蓋。翠榴石可以具有變色效應,日光下呈綠黃色,白熾燈下呈橙紅色。翠榴石具 Cr3+的吸收譜,在紅區 634nm、618nm 處有兩條清晰的吸收線,690nm、685nm處還有弱吸收線,440nm 處可見吸收帶或 440nm 以下全吸收。

(六) 鈣鉻榴石

石榴石 科普

鈣鉻榴石


鈣鉻榴石的主要化學成分為 Ca3Cr2(Si04)3,其中的 Cr3+通常被少量的 Fe3+置換,因此,鈣鉻榴石是一種與翠榴石相似的品種。鈣鉻榴石的顏色為鮮豔綠色、藍綠色,常被稱為祖母綠色石榴石。密度為 3.72~3.78g/cm3,折射率為 1.82~1.88。

(七) 水鈣鋁榴石

石榴石 科普

水鈣鋁榴石


水鈣鋁榴石的主要化學成分為 Ca3Al2(Si04)3-xOH)4x。其中 OH-陰離子的加入使其主要成分略有變化,OH—進入晶格越多,硅氧四面體就越少。此外,還有少量的 Mg2+、Fe2+取代 Ca2+,少量的 Cr3+取代 Al3+。寶石級水鈣鋁榴石的顏色以綠色為主,亦有少量藍綠色、白色、無色和粉色品種。密度值為 3.15—3.55g/cm3。折射率值為 1.720(+0.010,-0.050)。暗綠色品種 460nm 以下全吸收,其他顏色 463nm 附近吸收(因含符山石)。水鈣鋁榴石在查爾斯濾色鏡下為特徵的粉紅一紅色。水鈣鋁榴石常常包裹黑色的鉻鐵礦,這種黑色的斑點也是鑑定水鈣鋁榴石的重要特徵。

三、石榴石的優化處理

目前針對石榴石進行的優化處理相對較少,主要有熱處理和擴散兩種優化處理方法。其目的是改善石榴石的顏色,經過優化處理後石榴石的顏色可以由淺黃色變為橘黃色、綠色。對鎂鋁榴石、鐵鋁一錳鋁榴石、鈣鋁榴石、翠榴石進行熱處理後,鎂鋁榴石、鐵鋁一錳鋁榴石表面光澤發生改變,由玻璃至亞金剛光澤變為金屬光澤;鈣鋁榴顏色發生改變,由淺黃色變為橘黃色;翠榴石的顏色和透明度得到改善,馬尾狀包體出現輕微溶蝕。對淺黃色的鈣鋁榴石進行擴散處理後,其顏色發生改變:Fe 和 Cr 擴散產生橘黃色;Co擴散出現綠色。擴散處理後的顏色僅存在於石榴石表面,如果重新切磨或拋光,擴散的顏色將被破壞。

四、石榴石的鑑定方法及其與相似寶石的鑑別

(一) 石榴石的鑑定方法

對於石榴石來說,常規的鑑定方法主要是測定折射率值、密度值,觀察其吸收光譜和內部的特徵包體等,表 3-1-29 中列出的主要石榴石品種的上述鑑定特徵。對於已鑲嵌的石榴石,精確測定折射率值,準確觀察其特徵吸收譜及內部包體更是鑑定石榴石的關鍵。石榴石的常規寶石學鑑定並不難,而比較困難的是品種的鑑定。由於石榴石存在廣泛的類質同象替代,在實際測試當中,一些關鍵的數值並非理想的理論值,而是介於幾個品種之間的過渡值,很難判斷其具體的品種歸屬。針對這種情況在實際鑑定中一般採取兩種方法:

1)對於滿足一般要求的鑑定,可以不具體確定其品種而統稱為石榴石。

2)如果一定要確定其品種,通常是採用紅外光譜及成分分析等無損檢測手段,進行詳細

的礦物學鑑定。

(二) 石榴石與相似的寶石鑑別

1.紅色系列

與紅色色調的石榴石相似的寶石有:粉紅尖晶石、紅色碧璽、紅寶石、紅色鋯石等。其中,紅色一紫紅色的鎂鋁榴石易與紅尖晶石、紅碧璽、紅鋯石相混,區別它們的主要方法是測定折射率。當鎂鋁榴石的折射率在 1.72 左右時,可以通過觀察其在長波下有無熒光來與紅色尖晶石區分。紅色的鎂鋁榴石無熒光而紅色尖晶石可具弱紅色熒光。紅色的鐵鋁榴石易與紅寶石相混,區分二者的主要方法為觀察二色性、特徵吸收譜及紫外熒光等特徵,以及測定其折射率值等。紅色鐵鋁榴石為均質體,不具二色性,具有特徵 Fe2+的吸收,紫外燈下無熒光,為單折射。而紅寶石為非均質體,為雙折射,具明顯的二色性和特徵 Cr3+吸收譜,紫外燈下常具有熒光。

2.黃色系列

與黃色色調的石榴石相混的天然寶石品種有黃色鋯石、黃色託帕石、黃色藍寶石、黃色榍石、金綠寶石等。黃色的錳鋁榴石易與黃色鋯石、黃色藍寶石、黃色金綠寶石相混,主要區別是折射率值、密度值及多色性。石榴石為均質體,沒有多色性,只可測到一個折射率值,而上述易混寶石均屬非均質體,具明顯的多色性及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折射率值。黃色的鈣鋁榴石還易與黃色的託帕石和黃色綠柱石等相混,一般只需精確測定其折射率值即可加以區分。

3.綠色系列

與綠色色調的石榴石相混的天然寶石品種有綠色鋯石、綠色榍石、鉻透輝石、祖母綠、綠碧璽等。此外,綠色水鈣鋁榴石集合體還極易與翡翠相混。與翠榴石相似的寶石主要是綠色鋯石、榍石、鉻透輝石及祖母綠。儘管它們在顏色上十分相似,但彼此之間的折射率、雙折射率及其他光性特徵卻完全不同。綠色鋯石和榍石的折射率比翠榴石高,具有明顯的雙折射現象。此外,翠榴石特有的“馬尾狀”包體以及在查爾斯濾色鏡下的紅色也是區別於上述寶石的重要特徵。易與綠色的鈣鋁榴石、鐵鋁榴石等相混的寶石品種還有橄欖石、綠碧璽、綠色綠柱石、綠色透輝石等。主要區別是鈣鋁榴石、鐵鋁榴石為均質體寶石,餘下品種均為非均質體寶石。水鈣鋁榴石常常被作為翡翠的仿製品,在我國水鈣鋁榴石還有如“青海翠”等許多易與翡翠相混淆的商品名稱。特別是優質的水鈣鋁榴石呈鮮綠色,半透明狀與上等翡翠外觀極為相似,稍不留意即會出差錯。水鈣鋁榴石與翡翠的區別在折射率、密度、吸收譜等。前者的折射率常為 1.72(點測法),密度為 3.47g/cm3左右,紅區無特徵吸收線,在查爾斯濾色鏡下呈紅色,而翡翠的折射率值常為 1.66(點測法),密度為 3.33g/cm3左右,紅區可見1~3 條特徵吸收線,天然翡翠在查爾斯濾色鏡下不變紅(部分染色翡翠除外)。此外,水鈣鋁榴石為粒狀結構,而翡翠是典型的粒狀一纖維交織結構。

五、石榴石的拼合及其鑑別

以石榴石為材料的拼合石是拼合寶石中最常見的一種。石榴石拼合石通常是二層石,頂層為石榴石薄層,底層為玻璃,用來模仿各種天然的寶石。如以紅色石榴石為頂、綠玻璃為底的拼合石用於模仿祖母綠,這種拼合石的鑑別方法是觀察“紅圈效應”,檢查時需將拼合石亭尖朝上,置於白色背景上,用點光源照射,可見沿腰圍內紅色圈痕;此外用高倍放大鏡或顯微鏡沿拼合石亭部仔細觀察,可見一個閉合的拼合線,拼合的膠質層內可見氣泡,拼合上下兩層顏色、折射率、包體特徵通常不一致等。

六、石榴石的質量評價

石榴石 科普

石榴石裸石


石榴石寶石總體來說屬中低檔寶石,但其中翠榴石因顏色鮮豔、產地稀少、產量很低等原因,優質的翠榴石具有很高的價值,可躋身於高檔寶石之列。評價石榴石通常以其顏色、透明度、淨度、質量以及切工等方面為依據,顏色濃豔、純正,內部潔淨、透明度高、顆粒大、切工完美者,具有較高的價值。顏色是決定石榴石價值的首要因素。翠榴石或具翠綠色的其他石榴石品種在價格上要高於其他顏色的石榴石,優質的翠榴石的價格可接近甚至超過同樣顏色祖母綠的價格。除綠色之外,橙黃色的錳鋁榴石、紅色的鎂鋁榴石和暗紅色的鐵鋁榴石其價格是依次降低的。

此外,石榴石的質量大小、內部淨度以及切工也是決定石榴石價格的重要因素。

七、石榴石的產狀、產地簡介

石榴石族礦物在地殼中產出普遍,它們可產於區域變質岩、接觸變質帶中,也可作為幔源包體產於各種超基性岩中。不同品種的寶石級石榴石產出特點略有差異,具體情況如下。

1.鎂鋁榴石

鎂鋁榴石的成因:

1)金伯利岩的伴生礦物。

2)作為地幔巖包體的礦物組成之一,鎂鋁榴石還產於與金伯利岩、玄武岩相關的幔源包體之中。常見的岩石類型有橄欖岩、石榴石輝石橄欖岩、榴輝巖及這些巖類的蝕變產物蛇紋岩等。

鎂鋁榴石的主要產地有:美國亞利桑納州,捷克的波西米亞等地。

2.鐵鋁榴石

鐵鋁榴石主要產於片岩當中,為區域變質作用的產物。儘管鐵鋁榴石產出十分廣泛,但能夠達到寶石級的卻十分有限。鐵鋁榴石最著名的產地是印度,主要分佈在 Jaipur、Kishangarh 等省的雲母片巖中這裡也是星光鐵鋁榴石最主要的產地。星光鐵鋁榴石的產地還有美國愛達荷州。此外,斯里蘭卡的 Trineomalee、巴基斯坦西北部 Swat 峽谷、緬甸、泰國、澳大利亞、巴西、中國等地也都有寶石級鐵鋁榴石產出。

3.錳鋁榴石

錳鋁榴石主要產於偉晶岩、花崗岩及錳礦床的圍巖內,偉晶岩型的錳鋁榴石通常可有很大的晶體,是寶石級錳鋁榴石的主要來源。 錳鋁榴石最早發現於德國巴伐利亞州,但最著名的產地是亞美尼亞的 Rutherford 礦區,以及美國弗吉尼亞州。

4.鈣鋁榴石

鈣鋁榴石主要產於接觸變質岩內,是矽卡巖早期的結晶礦物。鐵鈣鋁榴石的主要產地有斯里蘭卡,在那裡鐵鈣鋁榴石與其他的寶石品種如紅、藍寶石等共生。此外,在墨西哥、巴西、加拿大等也有寶石級鈣鋁榴石產出,在非洲東部的肯尼亞、坦桑尼亞以及我國的西南部三江地區等地還產出一種含 C,、V 的鈣鋁榴石,稱為鉻釩鈣鋁榴石,是一種具有鮮豔綠色的品種。

5.鈣鐵榴石

鈣鐵榴石是接觸交代變質礦物,其中翠榴石產於超基性交代成因的蛇紋岩中。翠榴石作為寶石開採迄今為止僅有烏拉爾山一處。在扎伊爾、韓國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也有少量綠色翠榴石產出,但由於顆粒很小,只有少量達到寶石級,多數只具有礦物學意義。

6.鈣鉻榴石

鈣鉻榴石一般顆粒很小,不易達到寶石級,而且產地也很少,主要產於俄羅斯烏拉爾地區(與翠榴石共生),法國、挪威等地也有產出。

7.水鈣鋁榴石

水鈣鋁榴石是鈣鋁榴石的交代產物,主要產於接觸變質岩中;綠色及紅色水鈣鋁榴石的主要產地有南非、加拿大、美國、中國青海。此外,緬甸和我國也是無色水鈣鋁榴石的重要產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