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席上什麼菜一上桌就說明婚宴結束沒菜了呢?

吳阿南


一方水土一方人,十里風俗各不同。關於婚宴上哪道菜上桌後即表示婚宴結束沒菜了這個提問,準確的表述應該說是哪道菜上桌後寓示婚宴的菜上全了,而不是說婚宴結束。這道菜上桌後,客人仍可以盡興而食,不用意猶未盡急急離席哦。

印象中婚宴的菜餚,都是極為豐盛,冷盤、熱盤、蒸菜、肉湯、甜湯,少則十八碗,多則二十多盤,反正每次桌上都是堆得滿滿的,盤疊盤碗堆碗。先是冷盤涼菜,然後上熱菜,中間會上一盤粉蒸肉或者梅乾菜扣肉,上桌時必定會用碗扣著,這是素來比較受歡迎的兩道菜,但不管多心急,客人也不能急著動筷。因為規矩是這兩道菜上桌主人家就要開始放鞭炮,鞭炮放完,才可以動筷。現在很多地方禁鞭了,這個風俗也漸有改變。

婚宴最後一道菜,也並沒有固定的,傳統的是青菜或者鹹菜端上桌,大家就心知肚明,菜都上齊了。不過現在人們生活精緻講究些,酒席上多了水果拼盤,所以最後也有可能是一盤水果。





簡安然


這個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吧,什麼菜結束還要看具體地方。拿我們那裡來說吧,我是河南的,我們那邊去參加別人的宴席用方言說就是“坐席”,小時候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就是坐席,

可以吃到好吃的,又能湊熱鬧,簡直就是美滋滋啊。由於是農村的,所以坐席經常就是吃的那種農村露天的流水席

開席先上一桌菜,一般都是幾個冷菜幾個熱菜擺滿一桌,然後上酒上飲料,男人喝酒女人聊天,小孩吃兩嘴就開始到處跑,年紀大的大爺大媽忙著打包人們吃剩的菜,好不熱鬧!

上的菜吃的差不多就開始上硬菜了,一個接一個,雞呀魚啊什麼的慢慢都上來了,這個時候人們也吃的差不多了,後面的很多基本都沒人吃了,直接被人打包裝起來了,直到最後人們看見雞蛋湯上場就知道該走了,小孩子們看見雞蛋湯來了都喊著滾蛋湯來嘍!這個時候宴席基本結束,漸漸的都開始起身離席準備回家啦!

所以我們那雞蛋湯就代表著結束,外號“滾蛋湯”,不知道你們那邊是什麼菜呢?歡迎留言評論一起交流!


小董live日記


每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的,一般婚禮的婚宴是比較講究的,所以就形成了一個地方不成文的規定。

比如前什麼菜,一個桌子上有幾樣菜,這都是有一定的說法,各個地方有不同的講究。正是因為如此,第一道菜和最後一道菜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這裡通常最後一道菜是上雞蛋湯,有時候也是湯圓。小時候我也問過家裡的大人們,告訴我,這是我們這不成文的規定,為了不讓賓客尷尬,就制定了這個不成文的規定。試想下我們最後一個菜上完了,賓客還沒有,又是在婚宴上這個敏感的時刻,總不能趕賓客吧!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所以就制定了這個不成文的規定。


曉的類


中華傳統文化很有意思的,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有話也不直說,有事情要表態也要委婉的表達,直說會讓人感覺不禮貌。

這種委婉迴旋的表達習慣從官方到民間都一樣,相對於俄羅斯和歐美的外交,我們現在的外交辭令也是最委婉的,我們現在的女孩也是什麼事都不直說,讓男朋友猜,猜到就是真愛,猜不到就是假愛。

對於酒席,主人最隆重的誠意就是讓客人吃飽喝好,最大的失禮就是客人對飯菜不滿意,而客人對於主人最大的謝意也是吃飽喝好,主人就會很有面子。但酒席上也不能無休止的上菜,那麼就有一種委婉的表達方法,表示菜上完了,酒席要結束了。

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但一般來說都是一道湯,不管是甜湯,鹹湯,菜湯,肉湯,湯一上來就表示菜上齊了,宴席接近尾聲了。

上湯之前一般是上主食,南方上米飯,北方上饅頭,因為一次宴席,講究的吃飽喝好,主食都上了,客人都吃飽了,即使飯菜不和胃口,欠一點,再端上湯品,大家喝好,宴席就完美結束了。

湯品上桌之後,過一會,主人必定會出現,挨個桌子問候一下,客套幾句,一定要吃好啊,這次沒有準備好,慢待了等等,客人也會回話,非常好了,非常豐盛,太滿意了,都吃撐了,吃不下了,菜也好,人也好,主人費心了等等,有熟絡的再一起喝一兩杯就,之後賓主盡歡,宴席完美結束。


青木溪谷


我的回答謹代表揚州高郵市民風民俗,不代表其它地區,不喜勿噴!謝謝!

我們這一般生日壽宴,孩子出生三朝滿月,蓋房子上樑喬遷之喜暖鍋等等,正常情況下10冷盆,8個大菜,4個小炒,外加糕點果盤,兩瓶酒兩包煙兩瓶飲料,當上來一道青菜燒百頁時,說明下面就沒有菜了,就開始上飯了上湯了!

而結婚酒席又有所不同,當上來一道整隻鴨子時,就說明下面沒菜了,鴨子俗稱壓子,是祝福新人的,千萬不能吃!

還有就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魚到酒止等,像這些風俗已經漸漸的消失了!


時光夢流年


我的回答代表內蒙古包頭市

如今婚宴辦酒席,絕大多數的都是在酒店辦,省事省心,不過花銷就不少了!便宜點的一桌600左右標準,高檔次點的,一千大幾,當然更高規格的也有,不過大多數的基本上也就是一千左右一桌吧!當然,這是不包括菸酒的!少一部分,像農村,會選擇流動的婚宴大篷車來辦宴席!好點的酒店都需要提前半年以上去預定!因為婚宴的日子大多都比較集中,擇的日子無非是風水上的好日子,還附帶是週末或者國家法定節假日!

婚宴流動大篷車的菜系,多是多少年下來的家鄉菜,以肉菜為主,基本上不會選擇上炒菜!菜的話,六冷六熱,或者八冷八熱!現在都最低八冷八熱,也有加十冷十熱的!六冷六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經拿不上桌了!不換什麼搭配,基本都是肉菜居多!

婚宴酒店的菜系就比較雜了,各家有各家的特色!規格中等的基本上會有海鮮,有整雞整魚整肘子,有2道炒菜,葷素會搭配!多少冷多少熱,還每次真沒注意去數,估計是因為比較關注吃了吧!(此處尷尬的笑一會兒……)

婚宴過程,宴席沒有正式開始之前,每桌先上小吃,一盤瓜子,一盤水果,一袋糖!數量多少各家不同!然後是擺菸酒,擺飲料!煙兩盒,一盒高檔一盒中檔!酒兩瓶,等宴席開始後自然有負責的親友給能喝酒的桌子補給!飲料,都上小瓶,十人一桌自由組合,飲料每桌十瓶擺上!隨後,代東招呼擺涼菜,這個時候是沒有筷子上桌的!等待吉時,代東團隊準備上場,安排上筷子,宣佈婚宴正式開始,熱菜一批就上來了!上菜時間在現在基本比較短,十幾分鍾全部主菜就上桌,以供親朋好友大快朵頤!最後壓軸上桌,代表菜以上完的,酒店通常是一盤小花捲,一盤米飯,一盆湯,三樣一起上來,就代表婚宴的菜全部上完!鄉下的大篷車是以一大份燴菜,一大盤子花捲上桌,代表婚宴菜全部上完!至於婚宴結束,還真不是由上菜決定的,是等著司儀喊底親朋友們照全家福的時候,代表婚宴圓滿里程!

簡單表述,不喜勿噴!


雜談生活滋味


這個問題,恐怕要分地域來談了。

首先,我是一個北方人,幾乎沒出過遠門,所以,別的地方的風俗習慣不甚瞭解。

其次,北方很大,我也不敢代表整個北方。

所謂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我只談談我們家鄉的習慣。

狹義上來講,所謂“菜”,應該是不包括飯的。“菜”者,酒餚也,是喝酒的時候的下酒菜。議案來說,雞和魚是我們這裡喜宴酒席上的壓軸菜,也是取吉祥、有餘之意,圖個吉利。一旦雞和魚上桌,也就意味著酒席上的菜品上齊了。而且,我們還有一個講究,就是雞一定是整隻端上桌,然後在拿回廚房,由廚師傅撕碎在端上來。至於魚,一定是背朝著桌上最尊貴的客人,魚頭朝向東方。

廣義上來講,飯也是酒菜的一部分,是一次完美的喜宴所不可或缺的。那麼,酒席最後的飯一般吃什麼呢?這裡說的是喜宴,一般是清汆丸子和雞蛋湯,可以說,有了圓圓的丸子和雞蛋,大家可以“滾蛋了”。當然,這是玩笑,吃飯上清汆丸子和雞蛋湯,應該有兩個原因,一是清口,酒席大魚大肉的,喝點湯舒坦。二來也是圖個吉利,圓圓滿滿嘛。

順帶說一句,在我們這裡,白事的酒席上,一般不會有雞和魚,除非老喜喪。最後的飯一般是燉酥肉和雞蛋湯,這裡應該更接近滾蛋湯的意思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軸承車工套圈


俗語說:各處鄉村各處例。我國地大物博,婚宴風俗各地不同,什麼菜式上來就證明婚宴的結束。



就以我來說,家鄉位於廣東珠三角,是典型的嶺南水鄉,我們將婚宴稱之為“飲喜酒”“去飲”,婚宴菜式以粵菜為主。

上菜順序

婚宴正菜首先是湯水以雞湯為主,燒乳豬或者是燒味拼盤,然後就是各種的葷菜,炆羊肉、填鴨、清蒸羅氏蝦、蒜蓉蒸鮑魚、蒸魚等等葷菜,接下來是素菜例如炒粉絲、蠔油生菜、炸腰果等等。



最後結束的不是一道菜,是各種各樣的西餅,麵包。

為什麼最後是以麵包、糕點結束宴席

其實在我家鄉不單隻婚宴以糕點上桌結束,壽宴、彌月宴、都是以糕點為宴席結尾。

為什麼會以糕點結尾呢?其實這類似西方正餐後的飯後甜點,廣東位於沿海地區,在生活方面受西方的影響較多,以西餅為宴席的結束,也可以說是受到西方餐飲方式的一個影響。

宴會中永遠不變的“王者”

雞,在廣東的宴會中有著“霸主”的地位,“無雞不成宴”,宴會中,雞永遠是以白切雞的形式出現,配以姜蔥蘸料,是宴會中的一絕。



無論在什麼形式的宴席中,白切雞都會在餐桌上,安靜的等著你的“臨幸”。

你的家鄉宴會結束,最後上桌的又是什麼呢?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茶益君


我來說說我們這邊一般的規矩

我們小縣城一般的婚宴一桌坐10個人,有多有少,正常10個。婚宴花費標準正常分為600到2000一桌,2000左右的算是最高標準了.正常的菜要有8涼8熱。涼菜就是各種涼拌菜,青菜、牛肉、豬頭肉、糖碟子這些。熱菜一般要有魚、有肉、有肘子,有個湯。 順序一般先涼後熱。以前最後一道一般都是一個甜湯,現在也都是跟上時代,最後一個一般是水果拼盤。


木瓜皮


我地處山西南部一個縣級市,在我們這裡,一般見到盤中裝有霸王菜(辣椒拌香榮或者涼拌豆芽再加上一袋子饅頭,這就喻示著宴席結束了,吃完走人。以前宴席還見過最後一道菜,就是醪糟蛋湯,傳說喻意吃完該滾蛋了,😃😃😃。

去馬來西亞旅遊,只要見到服務員端上一盤切好的西瓜,就知道該撤退了,西瓜圓圓,不知道是不是也隱喻該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