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讀書筆記-傷寒溫病

【難經-58難 】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溼溫、有熱病、有溫病。

【溫病條辨】 一、溫病者:有風溫、有溫熱、有瘟疫、有溫毒、有暑溫、有溼溫、有秋燥、有冬瘟、有溫瘧。

中醫讀書筆記-傷寒溫病


這兩條是一切外感熱病的分類,第一條前面的傷寒是通常意義上的廣義傷寒,泛指一切外感病。外感病中當然包括有寒有熱,通過夾雜六氣(風熱暑溼燥寒)在吳鞠通時代又發現了厲氣,帶有大規模的傳染性的,稱為瘟疫,有溫疫當然也有寒疫。在張仲景那個天寒地凍的年代,一個家族死幾百號人的在根據他寫的《傷寒雜病論》,主以寒為主,估計那時候得的是寒疫,不是瘟疫,到了明清時期,天氣已經明顯開始變暖,也是在家族死了數百號人的情況下,才寫出了《溫病條辨》 。在溫病條辨中, 幾乎有一半的方劑,和傷寒論中相同和類似,有些條文也很接近。


中醫讀書筆記-傷寒溫病


外感病離不開風熱暑溼燥寒的六氣變化,也和季節有一定的關係。春季多風,夏季多暑,長夏多溼,秋季多燥,冬季多寒。當然也有認為的,夏季的冷空調、冰窖、冷庫等,地理位置的南方和北方,人體體質的不同,都會引起人應對自然產生不同的變化。

中醫讀書筆記-傷寒溫病

傷寒溫病的區別:

傷寒病起於榮衛,終於臟腑,榮熱衛寒,腑熱髒寒,腑熱則實,髒寒則虛。

溫 病起於榮衛,終於氣血,皆熱不寒,皆虛不實。


榮衛主表,就是人防範外界邪氣的第一道防線。榮行脈內,衛行脈外。衛氣是膀胱之水,通過腎陽的氣化作用,再通過肺的宣發作用,分散固護於體表,所以傷寒論中,足太陽膀胱經主表,肺也主表。人體通過飲食消化吸收,比較精細的吸收於脈內,相對於粗糙一點的,行於脈外,構成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