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按60%和40%都缴过,到退休时,是按60%计算,还是按40%计算呢?为什么?

若冰4678


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按60%和40%都缴过,到退休时,是按60%计算,还是按40%计算呢?为什么?

养老保险缴费是累计的,养老金计算取的是缴费的平均值。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A+A×Q)÷2×M×1%

A:社平工资

Q:平均缴费指数

M:缴费年限

其中Q就是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

比如:缴费共15年,其中5年100%缴,8年60%缴,2年80%,那么缴费的平均指数就是(5×100%+8×60%+2×80%)÷15=76%。

该平均缴费指数是计算养老金待遇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缴费比率高的,那么退休的待遇相对也要高一些。


社保早知道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按60%和40%都缴纳过,到退休时按照60%计算,还是按照40%计算。

到退休时既不是按照40%计算,也不是按照60%计算,而是取决于您本人的月平均缴费指数,这是一个加权算术平树数,是灵活就业人员退休时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月平均缴费指数有自己的计算公式的: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金的计算办法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笔者就以西安市某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例进行说明,该人员15年保险实际缴纳情况如下: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10月29日至2015年10月27日公布调整的25次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加权数据求得,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平均值为2. 70%,个人账户收益率r=2.7%。灵活就业人员缴纳保费只有40%计入个人账户,其余60%计入统筹账户。因此,可以算出历年保费缴纳情况。

(1)如果按照40%计算,则该灵活就业人员每月可领取基础养老金为:

基础养老金=5619.42*(1+0.4)/2*15*0.01=59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34025.46 /139=245元

每月领取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590+245=835元

(2)如果按照60%计算,则该灵活就业人员每月可领取基础养老金为:

基础养老金=5619.42*(1+0.6)/2*15*0.01=674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34025.46 /139=245元

每月领取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674+245=919元

(3)经测算,该灵活就业人员的月平均缴费指数为50.67%,如果按照实际缴纳指数50.67%计算,则该灵活就业人员每月可领取基础养老金为:

基础养老金=5619.42*(1+0.5067)/2*15*0.01=635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34025.46 /139=245元

每月领取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635+245=880元

结论,如果退休时按照40%计算,该灵活就业人员存在少领养老金的现象,每月将少领养老金45元;如果按照60%计算,该灵活就业人员存在多领养老金的现象,每月将多领养老金39元;因此,应该按照该灵活就业人员月平均缴费指数计算,实际每月将领取养老金880元。


才华有限菇娘


这种情况既不会按照60%计算,也不会按照40%计算,而是会取一个加权平均值来计算。

具体规定如下:

一、缴纳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档次选择规定:

因为我国缴纳养老保险是按照缴费基数分成很多个档次的,目前的规定是最低60%,最高300%。

也就是说,企业人员是根据个人的实际工资收入在60%和300%之间,选择缴费基数。

那么对于灵活就业人员而言,是在60%和300%之间,自由选择缴费基数。

灵活就业人员一般是选择最低缴费基数60%,之前也有些地区比如说北京,规定可以选择40%的缴费基数。

二、养老金的计算与缴费基数的关系。

1. 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公示中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的就是你历年来的缴费系数平均数,乘以退休时的社会平均工资。

2. 举例说明:

题主60%基数交了十年,40%基数五年,则平均缴费系数就是,(0.6×10+0.4×5)/15=0.53

即,您的平均缴费系数是0.53。

三、我国养老保险的领取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所以尽量选择高一点的缴费基数。

根据养老金计算公式,历年的缴费基数越高,则退休时平均缴费系数就越高,养老金就越多。

所以建议大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缴费基数越高越好。


我是@晶说社保,十年社保工作经验,为您深度解析社保政策,劳动法律法规,欢迎关注、咨询!


晶说社保


都不是,其实是按照平均缴费指数来计算的。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按照60%和40%都缴费过,退休计算养老金是按照60%还是40%来计算呢?

按照平均缴费指数来计算

一般来说,社保的最低缴费基数就是当地平均工资的60%,不过像北京等一些地区最低缴费基数可以选择到40%。

那么计算养老金的时候,其实际不是简单按照60%或者40%来计算,而是按照个人平均缴费指数来进行加权计算的。

什么是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呢?就是你历年缴费基数占当地平均工资的比例的平均值,也就是历年缴费档次的平均值。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是按照40%的档次缴纳了10年,不来又按照60%的档次缴费了10年,一共缴费20年,那么该如何计算养老金呢?

那么你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就是(40%×10+60%×10)÷20=0.5。

所以最后计算养老金是按照50%,也就是0.5的平均缴费指数来计算养老金的。

按照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平均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平均工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假设当地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基础养老金可以拿到(5000+5000×0.5)÷2×20×1%=750元。

缴费指数越高,养老金越高

按照国家的要求,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当地就是当地平均工资的60%,之前低于60%的都要逐步过渡到60%。

比如北京的过渡政策就是,2019年把40%提高到46%,2020年再提高到52%。2021年提高为60%。

总体而言,个人平均缴费指数越高的,那么相应的养老金待遇也就会越高,这是成正相关关系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多拿养老金,只要选择高档次的缴费基数,提高自己的缴费指数,这样基础养老金才会更高。

小结:

不管你之前是按照什么档次缴纳社保,最终都是按照平均缴费指数来决定养老金高低的。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留言讨论。

如果你想要咨询社保问题,请点击我的头像,点击屏幕下方的圈子加入。


思之想之


退休时社保核算养老金主要要素时,求参保以来“微机记录的缴费指数”的平均值,作为核算基础养老金“指数”依据。


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凡参加社保正常缴费的,根据历年来的缴费基数指数,调整、变动,都一一记录在人社局,社保个人账户微机系统中,就是账户中一分一厘的利息、断欠费违约“滞纳金”,只要你输入本人身份信息,微机系统立即显示xx年x月……而产生的缴欠费动态明细账;在你申请退休时,工作人员输入你的身份证号,调取社保缴费微机记录,微机获取“绝对指数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再参照所在地的“上一年社平工资值”,个人账户余额,缴费年限(含档案中的“视同缴费”工龄),计算出个人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有“视同缴费”再加“过渡性养老金”。

从1992年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以来,早的省市已有27年个人缴费记录,而中西部从1996年建立社保缴费制定,至今也有23年,社保缴费年限。虽然各省市“缴费基数”有高有低,个人缴费有多有少,只要你建立个人社保账户,参加了社保缴费,职工每年工资的增减,个人的缴费基数指数,是根据人社局公示的“上一年度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再折算成个人缴费基数指数,划扣社保费。(灵活就业人员,需申请缴费指数,中途可以提高,最低60%)

假如:记录中有40%若干年、50%若干年、60%、70%、100%……总缴费时长近三十年,微机根据系统计算会给出一个绝对平均值指数,也许是55.5%、63%、65.2%以上……,代入基础养老金公式,就能算出你的基础养老金。

有些人自作聪明,以前缴费指数低于60%,缴费若干年后,快退休时就申请高于N倍的指数缴纳,可是结果只有微增百分之几。然后几年多投入了几万元,个人账户余额多了点,基础养老金随着指数增加百分之几,也有增加,并不是理想中的增长率。

假如xx缴费微机记录中

有40%缴费指数、60%的指数,计算出来的平均指数绝对大于40%,或者55%左右,不可能是呆子算账,就是50%平均值!

还有前期缴费指数高100%以上,中期长缴60%、到退休时又提高到100%以上,算出来的平均指数值,应该根据历年的指数平均值,也许只有80%~95%之间,微机系统会给你一个微笑答复。

人脑玩不过电脑,随遇而安,别聪明反被聪明误,实事求是为人处事!


树下酒仙


楼主您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按60%和40%都缴纳过,到退休时按照60%计算,还是按照40%计算,首先我们的这个缴费指数取决于平均缴费指数,也就是说无论你按照多少来缴纳这个养老保险,那么最终办理退休的时候都取决于你的平均缴费指数。

也就是说比如说你的这个累计缴费年限一共是30年。那么前15年是按照60%来缴纳的养老保险,后15年是按照40%来交纳的养老保险,那么这种情况就取决于它们二者之间的一个平均值,那么也就是50%的一个平均缴费指数,所以说在计算最终养老金的时候就按照50%的平均缴费指数来计算。

当然我这是举个例子,还是要根据你实际的一个平均缴费指数来计算,比如说你有7年的60%年的40%,然后又是7年的60%等等,这样的话实际上是很好计算的,只需要取决于你的平均缴费指数就可以了,因为平均缴费指数才是计算你最终退休养老金的一个基本条件。所以说他不会考虑你60%还是40%,他只会取你的一个平均数。


社保小达人


缴费百分之六十,缴费百分之四十,退休时,大概按照百分之四十计算!

养老金计算就是三个档次,不可能取平均数。

如果取百分之六十,你必须补缴!

取百分之四十,多余的部分,只能是作贡献啦!

就是目前,以个人身份购买社保,如果中途退保,统筹部分也是不能退的!

职工医保,如果不缴满年限,也是自动放弃!


1143160127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通过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基础养老金待遇跟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和缴费年限有关。但是,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是什么呢?

缴费指数实际上就是我们上述所说的百分比。当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年的社会平均缴费基数。如果我们按照40%缴费,也就是说当年缴费指数是0.4,如果我们按照60%缴费,我们的缴费指数就是0.6。

如果10年缴费指数是0.4,10年缴费指数是0.6,这样我们20年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0.5。具体计算公式是(10×0.4+10×0.6)÷20。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基础养老金就是(1+0.5)÷2×20×1%×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结果应当是15%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局思想


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按60%和40%都缴过,到退休时,是按60%计算,还是按40%计算呢?为什么?

题主是在北京缴纳的养老保险吧?

全国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社平40%的地区极少,多数均按原劳动部的规定采用的下限为社平的60%,只有北京等特殊地区临时性使用40%为下限,只不这,这一临时已经临时十几年了。


其实,您题主中所说的这个情况,是我们每个人在实际缴费中都会遇到的,尤其是企业职工。

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含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以上年度月均工资进行申报,如果该金额处于当年度本地社保缴费基数上限与下限之间,则按该工资数据做为保险基数;如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则按下限或上限做为当年度缴费基数。

而由于自己的缴费基数很难正正好好一直处于社平的60%或者多少,所以我们每个人每年的社保缴费基数都不是固定的,可能今年为社平的60%、62%或是100%等等。如果您常看相关文章,可能会看到大家常用的例子是60%或100%,主要是因为计算方便。


回到主题吧,我们常说养老保险缴费要不低于15年,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方可以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

其实,我们常说的15年,在实务中核算养老金是要转为180个月来计算的,例如,一月缴费基数为社平的40%,可能二月份换工作了,缴费基数变成社平的60%,三月份又换工作了,缴费基数变成社平的75%了,四月换再次调整了工作,缴费基数又调为社平的85%了。

那么,在核算养老金时,要把这些数据转化为历年缴费系数,计算方式为(40%+60%+75%+85%)/4=

0.65

。这里仅举四个月的例子,不论您缴费是180个月也好,还是300个月或者多少,计算方式都是一致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不论您是按什么基数缴纳的养老保险,最终在核算养老金的时候,不会让您吃亏,也不会让您上当,还是非常公平的。所以,不用担心。


老王观职场


退休后养老金的计算和缴纳社保时比例不太一样!

城镇职工可以按照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40%和60%作为缴费的基数,实际上这些都不是足额缴纳的,因此上,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待遇就会少很多,因为不是足额缴纳意味着你的平均交费指数小于1,40%和60%也意味着你的缴费指数为0.4或者0.6,也就是足额缴纳的人将来领取每月5000退休金的时候,40%缴费基数的人领取的为5000×40%=2000元,60%缴费的领3000元(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基数/上一年度社平工资)。

如果在上班期间缴费的基数不是固定的比例,那么退休后既不会按照40%的基数发放养老金,也不会按照60%的比例发放,是要计算其平均值的,比如缴纳15年社保退休,其中40%比例缴费的年限为5年,60%的为6年,100%的为2年,150%的为2年,那么退休后计算养老金是平均缴费指数则为(5×40%+6×60%+2×100%+2×150%)/15=70.7%,也就是说将来退休是按照缴费的比例去发放,计算出一个平均的缴费指数,并不会单一的按照某个比例去发放养老金。

即足额缴纳的年限越多,平均交费指数就越高,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待遇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