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隐于马石山南麓山谷腹地的乳山市诸往镇下石硼村,群山环抱,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据村里的老人介绍,之所以叫下石硼,是因为整个村子就建在大石块上,每一脚都能踩在石头上,当地人把山壁和地上的巨大石块叫做“石硼”。

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下石硼村三面环水,依山而居,村民房子全部建于岩石之上。露着青石河床的小河穿村而过,层层叠叠,奇石嶙峋,不由让人有如入世外桃源般的惬意,构筑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有着江北“小三峡”之美誉。

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沿村路往西,顺河道而行,南天门、五峰楼、棋盘石、三鸽堂、九龙水库都是驴友们攀岩探索的最佳地带。

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过去这里隐于大山,因交通不便,村庄民风淳朴,村容村貌千年未变,山坡上一层层上下重叠、一幢幢首尾相连的“石头厝”,村子里全是石头垒砌而成的屋群,古屋石街,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落。

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除了古风古貌,掩映在深山里的下石硼村还暗藏着一段“红色密码”。下石硼村紧邻马石山红色文化教育基地,1938年前后,这里是胶东地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至今保留着早期党员秘密联络站、兵工修枪组旧址、隐藏被服的秘密山洞、救治伤病员的老房子。马石山十八勇士就是通过下石硼村,转移救出被日寇包围的1000多名群众。

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扫荡马石山日军烧毁的民房旧址

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兵工三厂修枪组旧址

在乳山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下,下石硼村里的“红色密码”经过专家的“红色改造”,红色资源得到了重新挖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乳山充分挖掘红色遗址、红色文化等特有资源,聘请山东工艺美院按照“保护生态、提升文化”的定位,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探索“红色+绿色”融合发展的旅游模式,不仅拓宽了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也直接惠及到曾经群山环绕却与外界隔绝的下石硼村。一座曾被忘记数十年的深山小村,重新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兵工厂纪念馆内部

现如今,寻着幽幽青草香,踏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就来到下石硼村的核心地带:兵工厂、被服厂、建在群众家中的秘密医院、党员联络站、北海银行……仿佛走进了战火连天、枪林弹雨的革命年代。

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胶东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弹头


修缮一新的枪械所里是一堆堆等候修理的枪支;兵工厂里正在加紧制造地雷、手榴弹和子弹、炸药等;被服厂里纺线、织布、染布的染缸、缝制的工具一应俱全;秘密医院里的病床、手术台和医疗器械,整齐地摆放着……

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胶东军区被服厂旧址

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胶东军区被服厂旧址

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胶东军区被服厂旧址

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北海银行历史陈列馆

“胶东人民兵工历史陈列馆”“胶东军区被服厂旧址”“党员秘密联络点旧址”“兵工三厂修枪组旧址”等7处修缮后的红色记忆馆区保持着修旧如旧的设计风格,从外部和内部均和周围的农家民宅无太大区别,保持了灰砖加石块的墙体、坡顶加黑瓦的建筑要求。屋内布局分为设施陈设和宣传展板介绍两大功能。

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党员秘密联络点旧址

威海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下石硼村巧打“红色文化牌”,与绿色乡村游相结合,科学开展旅游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借助青山绿水和历史文化烹出了属于下石硼村浓郁又独具特色的大山味道,让尘封多年的大山故事破茧而出。

江北“小三峡”、“红色堡垒村”,乳山古村落里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