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中,大量德军被活活冻死,在当时为何不去掳掠?

陈安阳


有些人看似说得头头是道其实大都是废话,主要是凑字数为了上榜。直插主题,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实际上兵锋距莫斯科市区还有30公里就推不动了,原因是那一年苏联的冬季提前到来,气温极低接近零下30度并伴有大雪,大地冻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这一点使进攻莫斯科的德中央集团军群措手不及,因为狂妄自大的希特勒认为在1941年冬季来临之前就可以攻下莫斯科,打倒斯大林,所以没有为进攻苏联的德军准备冬装,也没有为坦克,装甲车等作战装备进行防冻处理,所以坦克冻得不能开,大量的一线官兵冻伤致死失去了战斗力,那么德军为什么不去抢劫苏联老百姓的衣物过冬呢?原因有两个:其一就是苏联为了阻止德军进攻莫斯科采取了类似于拿破仑当年进攻莫斯科时沙俄政府采取得措施-坚壁清野,烧毁所有的房屋及附属设施,清场土地及作物,毁坏水井并且投毒,使进攻莫斯科的德军没有吃的,没有喝的。

其二就是清空所有居民和财物,把他们都迁往莫斯科城内,以加强城市的防守力量。这样从斯棱模斯克一直到莫斯科的广大原野上荒无一人一物一房,可以说百草凄凉,德军到哪里去抢,可以说想抢都没有人可抢。同时由于苏联的散兵游勇和游击队的骚扰,进攻德军不敢分散兵力或者小股士兵进行抢劫,也限制了德军的统一行动(抢劫衣物和财产)。

有人说是德军的军纪和不够抢,扯淡,自从希特勒发动二战以来侵略世界各地的德国军队有严格的纪律吗?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他们比小日本也好不到哪里去,至于说不够抢,更是胡说,都实行坚壁清野了,人员和牲畜都撤到莫斯科城内了,一朵棉花一粒米都没有给德军留下,想抢可问题是抢谁呀!

所以这是斯大林为希特勒下的最狠毒的一招棋,再加上驻防在苏联远东地区的30个具有在严寒条件下作战的精锐之师回防莫斯科,直接导致了德军的惨败。被苏军杀得后退近300公里,彻底丧失了进攻莫斯科的能力。使希特勒尝到了自二战以来的第一次失败,打破了纳粹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苏联军民战胜强敌的信心。






小号哥


苏德大战,苏军赢了是赢在了当时的天气,很多就有疑问了,当时的德国军队那么多人为什么就甘愿活活的被冻死,不选择去掳掠呢?好歹有个屋子烧烧火取取暖也是很不错的,不至于大片大片的人被冻死啊,之所以这样想估计是联想到了当年日本侵略的时候了,那时候的日本人为了吃好吃的,每到一处就烧杀抢掠,连老百姓的鸡鸭羊都不放过。




那时候的德国跟日本根本没法比,日本所到之处都是老百姓,而且当时的农民都没有抢,都是任人摆布,所以老百姓活命自然家中就有生活用品,所以当时的日本人就算是没有供给也可以吃的很好,原因就是杀了农民去抢老百姓的。而当时的苏联的情况呢?比德国的军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也有很多被冻死的,当然这是一部分,显然是没有德国军队严重的。



有人冻死就说明当时的苏联很多地方也已经弹尽粮绝,当时的德国就算是俘虏了苏联人也没用,因为他们也没有吃的,饿死冻死都死正常


的,所以抓到了俘虏要么直接杀了要么就直接放了,因为跟在后面反而是一个累赘,自己都管不了哪里有时间去管俘虏呢。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苏联人已经迁移走了,因为对于战事的准备,当时的莫斯科保卫战就是殊死一搏,迁移一方面是为了逃难,一方面当然是为了那些青壮年可以加入到当时的保卫战中来,所以当时的莫斯科西部的地区变成了彻底的无人区,所以就算是德军想要掳掠也无从下手,只能被活活的冻死。


史中醉


莫斯科保卫战中,大量德军被活活冻死,在当时为何不去掳掠?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是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尤其是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由于受酷寒天气的影响,大量德军被活活冻死,据统计有10余万人被冻死,那么,作为纳粹德军在当时寒冷的环境下为什么不去抢苏联人的衣服穿呢?

小编认为,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人求生的本能会让人失去理智,又何况是纳粹德军呢?这其中肯定有不能抢或抢不到的原因。

1、德军攻打莫斯科,天降大雪,10余万德军被活活冻死。

我们知道,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在西欧战场上所向披靡,非常勇猛,迅速的清除了欧洲的多个国家。于是,希特勒当机立断,直接调兵遣将去攻打苏联,想打苏联一个措手不及,还以闪电战的方式战胜苏联。

于是,在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推进,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苏联红军。战斗中,德军出动200多个师、4000辆坦克、3000多架飞机、550多万兵力,在苏联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重创苏联军队,六个小时之内毁掉了苏联1200多架战机,半个月打败并俘虏了苏联的一半兵力,此时的德军信心满满,觉得已经离胜利不远了。

德军一路高歌猛进,直到1941年10月,打到了莫斯科城外30公里外的地方,拿着望远镜,就能够看到克里姆林宫上的五星了。在当时的德军看来,攻克莫斯科是指日可待。但这个时间刚好是北半球的冬季时期。让德军没有想到的是,在苏联人顽强抵抗之下,德军没有按照计划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更令德军没有想到的是,1941年10月18日,莫斯科周边下了第一场大雪,气温骤然下降零度以下,竟然提前一个月进入了严寒的冬季,苏联的冬季那是极寒,特别是晚上都会冻死行人。当年的冬季下了一场鹅毛大雪,雪深1米左右,严寒降温使穿着秋装的德军士兵对气候极不适应,不但人冷,而且坦克、装甲车和枪械也冻的用不成了,导致远在他乡处于战场中的大多数德军士兵丧失了战斗力。虽然德国总部也在短时间内准备了一百多万件棉衣,但由于苏联当时的道路十分难走,给后勤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很多德军都是穿着单衣在零下四十几度的天气中作战。最终被活活冻死了10余万人,真是惨不忍睹。

2、纳粹德军为什么不抢苏联人的衣服?

我们知道,二战中,纳粹日军在我们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淫,无恶不作,并且实行“三光”政策。同为纳粹的德军在苏联当时的恶劣环境下,也可以向苏联老百姓下手,去抢棉衣来御寒,可他们为什么宁可冻死也不抢呢?

一是骄傲的德军队伍中有明确规定,禁止抢夺平民财产。当时希特勒自认为德国人是世界上最高等的民族,其他种族都是低贱的,不屑于穿苏联人的衣服。所以根据当时的德军军规,士兵是禁止抢夺平民财产的,因为平民的东西配不上德军高贵的身份。

二是德军在进攻苏联的战斗中,因为执行的是“闪电战”,每到一个地方,对占领的苏联城市大都是毫无保留的摧毁,根本没想过要依托这些占领的苏联城市提供补给,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所以,当时的德军没地方可抢。

三是苏联实行了“竖壁清野”策略。所谓“竖壁清野”,就是指防御一方在面对强敌入侵时,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在历史上,苏联是有这样经验的。当年法国拿破伦率领法军踏进俄罗斯土地时,俄罗斯为扺御法军进攻,全国上下就实行了“坚壁清野,焦土抗战”的抵抗战略,房子、村庄全部烧掉,粮食随军民撤退带走,带不走的就地烧毁。德军攻打苏联时,苏联也基本沿袭这套战法,不给德军留下一颗粮食,一口水井(投毒)、一座房屋(冻死德军)。在辽阔的土地上,什么都不给德军留下,德军占领的只是一块光秃秃的土地。所以,严寒的德军无处可抢,只好挨冻。

四是苏联地广人稀,人们居住很分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劫掠的困难,德军根本就抢不了多少东西。更重要的是,当莫斯科保卫战打响之后,不能战斗的军民都撤出去了,能战斗的都拿起枪守城了。所以,德军想获得棉衣,需要先把苏军干死,从尸体上获得棉衣。

五是因为不够抢。德军1941的攻击是分开线路同时进行的,由于苏联本来就是茫茫森林,地广人稀,当严寒天气来临之时,德军前线从南到北几乎都是人口稀疏的地方,有时候他们想抢苏联人的衣服时,却发现附近寥寥无几的苏联村庄和居民点早就被友邻部队抢过了,所以说当时的情况根本就不够抢。

六是抢了也不一定好用。我们知道,军用服装和民用服装是有很大区别的。军用服装非常适合战斗的,但民用服装未必能适合野外作战的需要。尤其防寒衣物是一整套体系,不是单纯的往身上包衣服。身上穿的少一点,远比身上存在暴露部位被冻伤或者冻病最后丧失战斗力甚至死伤好得多。对于莫斯科前线的德军士兵,衣服并不是最操心的,手脚头这三个部位才是最要命的,于是脚部很多人被迫去穿稻草套鞋。并且许多德军士兵将抢来的苏联大妈的内裤套在头上保命,因为苏联大妈喜欢穿自己做的羊毛内裤,而羊毛保暖防风性能很好。但这毕竟是杯水车薪,还是冻死了大量的德军士兵。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德军士兵不是不抢御寒衣物,而是无处可抢,即便抢了一些,也是杯水车薪,还是会冻死人的。小编认为,这也是天意,由于当年莫斯科冬季的提前到来,给了苏军准备的时间,最终赢得了胜利,打破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抗击侵略的决心。


葛大小姐


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吃尽了天气寒冷的亏,前后有十几万人冻死冻伤,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去掠夺苏联的人民呢?听笔者和您娓娓道来。

其实并不是德军丝毫没有掠夺苏联人民,而是他们掠夺到的物资不足以改变德军在这方面的劣势,无法弥补德军后勤出现的巨大问题。笔者从战役的进程中来为您慢慢分析

战役开始之前,德军就麻烦不断,先是帮盟友意大利打希腊耽误了几个月,然后又稀里糊涂的打了个基辅战役,虽然赢了但严重推迟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进入十月份后,由于大雨导致道路状况差,机械化部队机动速度大受影响,这么一来就给了苏军充分的准备时间。

苏军利用这段时间实行坚壁清野,稳步撤退,把战线拉进城市中,减小德军装甲集团军的优势,为己方增兵争取时间。这么一来德军占领莫斯科周边后根本掠无可掠,苏军的战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德军从基辅战役之后后勤保障就出了问题,在这个时候有限运力被花在了汽油,弹药等战斗装备上,忽略了士兵的御寒装备,当地又没有更多的资源供德军掠夺,虽然打赢了基辅会战,但缴获的战略物资并不足以让所有德军应付寒冷的天气。

再说后勤运输方面,机械化的兵团必然需要大量物资作为保障,而进入苏联以后天气逐渐转冷,而苏联的道路情况极差,也可能是苏军撤退时故意破坏,十月份的雨季使道路泥泞不堪,十一月以后道路结冰后情况居然比十月份有所好转,但道路结冰仍然是一大阻碍。原本铁路运输会为德军减轻不少负担,但苏德铁路轨距竟然不一样,铁路直接成了摆设。

在德军进攻的两个月时间里,天气并没有过于寒冷,只有零下四五度的样子,可是由于德军错误的估计了双方的实力,导致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到了十二月气温才开始大幅降低,达到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而当时苏军已经开始了反攻,德军因为没有御寒装备而导致战斗力下降,更加没有能力从苏军手中掳掠冬装了。

可怜的德军在寒冷的苏联大地上瑟瑟发抖却又束手无策,面对抵抗意志异常顽强的苏军只能转入防御,至此,德军不但没有掠夺的目标,连掠夺的机会也没有了。原本德军每在战线上前进一步,都能缴获少许苏军的物资,到了真正寒冷的冬天,连缴获的物资都没有了

综上所述,不是的德军不想掠夺,而是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目标去让他们掠夺!苏军实行的坚壁清野有效的阻止了德军以战养战的意图,德军的指挥失误又造成了御寒装备的严重不足,这些劣势不是靠战场上的一点点缴获就能抹平的。


邓海春


我不明白,一、首先,莫斯科最冷1月均温-11度,比沈阳一月-13度还暖和,且风力不大,尽管湿度比沈阳大些,但以德国军人的体质,不至于出现那么多冬死、冻伤。二、再说有之前拿破仑的教训,这么大的军事行动,竟没有为人员、武器配备冬季必需品,即使纳粹按计划,冬季之前占领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斯大林格勒等城市,那么冬天来临后,这些德军冬需品怎么办?难道让这些德军躲进有暖气的莫斯科高楼大厦里开part吗?难道不怕苏军反攻和游击队骚扰吗?国内那么多国人狂吹,德国人思维严谨、做事认真,我看从巴巴罗萨行动之前,德军就准备不足,这么大的失误,怎么能不败?打仗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第一就是我天时,这点连中国古人都明白,然而具有现代战争理念和经验的德军统帅们,却如此疏忽,简直连国军都不如,但从军事来讲,没有任何理由,必败无疑!


浩渺空明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与其盟友入侵苏联,德军妄想同以往一样,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腹地,一举拿下莫斯科。随后德军用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快速推进,共分三个集团军同时进攻。北方集团军向列宁格勒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则向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推进,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莫斯科进发。

是役,德军以全部兵力的80%,4000辆坦克、装甲车,共计148个师、罗马尼亚的14个师、芬兰的20个师,发起对苏联全境的进攻。

德军中央集团军推进很快,很快就推进到了莫斯科的城下。这时斯大林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死守莫斯科,然后德军和苏军就陷入了长时间的鏖战。

战斗一直持续到1941年12月。由于苏联红军在武器上面处于劣势,在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后,先后解放了罗加切沃、别廖夫等一系列地区与城市。使德军对着莫斯科始终难进一步,到12月底,在莫斯科西南方向,苏联红军收复了卡卢加。在西北方向,加里宁也被苏联红军收复。


东南方向,苏联红军解除了德军对图拉的包围。图拉的收复意味着,苏联红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同时也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神话的破灭。

由于莫斯科战役的重大失利,纳粹头子希特勒大为震怒,导致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被停职、博克元帅被取消中央集团军总司令的头衔、霍普纳被开除军籍、古德里安上将被停职。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损失兵力50多万,投降9万,丢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万辆以及其他技术装备。

在莫斯科战役中,后来已经进入了12月,由于冰雪天气,德军坦克、大炮因为大雪深陷雪地,燃油、油路也有一定程度的堵塞,导致机部队无法开动,德军无法发挥机动部队的灵活性,攻击力大幅下降。在当时的情况下,德军为什么不去掳掠呢?

莫斯科战役当时的气温

事实上,1941年未入冬之前,莫斯科近郊经常下雨倒是真的,雨水过多导致道路泥泞不堪,对苏军、德军的行军都有一定影响。不过这个也不是借口,对双方都有影响,对德军影响大一点还是真的,毕竟他们是进攻的一方。



我们来看看温度。据相关报告指出,1941年11月的莫斯科,虽然11月11至13日气温曾骤降至零下15度,但大部分情况都是零下3~7度这样,这样的温度跟严寒沾不上边。

真正严寒是在苏联红军转入反攻之际。也就是说,莫斯科战役在德军进攻的时候是没有多冷的。从地理位置来看,虽然德国和苏联的纬度相差无几,但是由于德国相比于苏联更靠近海洋,因此德国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身处内陆的苏联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则受到大陆影响更大,因此温差也更大,冬天冷的时候 ,会冷到让你怀疑人生。总的来说,1941年在德国进攻莫斯科的时候,温度相差是不大,德国人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话虽如此,德军的坦克、火炮车、汽车等,由于当时是大雪纷飞,地面上很快就有了一米厚的积雪,给德军机动部队行推进造成的困扰还是存在的。这里是说的行军进度,天气没冷到连炮都开不了的程度。

斯大林的焦土计划

由于德军之前定下的是闪电战计划,是想赶在冬天来临把苏联给收拾掉的,谁知道遇上了苏联红军的拼命抵抗,这下子战线过长,补给不足弱点就暴露出来了。战役中消耗过大,特别是进入11月12月冬季来临之后,德军毫无冬季条件下的作战准备。防寒保暖保暖,和白色伪装服都不足,变成了又冷、又明显的目标活靶子。

另一方面,斯大林为了鼓舞士气,在11月特别举行的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到入侵,全体苏维埃公民和军队都要不惜用尽每一滴鲜血来保卫苏维埃土地和村庄”。

斯大林豪迈地说:“德国法西斯军队并不是不可阻挡的。他下令,所有工厂连同机器、工人撤退到东部的乌拉尔山区,在离开你们的家、离开你们的房子时,烧毁一切,不把任何有用的东西留给法西斯纳粹侵略者”。

由此可以看到,并不是德军不想去掳掠,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苏联人真的没有留下什么东西给他们抢的。


反观苏联红军这边,一来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早已适应习惯了西伯利亚的极寒天气, 最主要的就是,苏军的后备补给不成问题,有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保暖,两相对比之下,德军战斗力所剩无几,进攻莫斯科失败是一定的了。

德军失败的其它原因

1、由于希特勒坚持进攻莫斯科,必须先占领乌克兰的战略目标,德军的北、南、中三个集团军并没有绕过乌克兰,一鼓作气去进攻莫斯科,而是想着先把乌克兰占领下来,这实际上是变相为苏联赢得了时间,让莫斯科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战略准备,巩固莫斯科附近的防线。

到了10月的时候,德军中央集团军终于空了手出来对付莫斯科了,可惜这时候天空又不作美,淅沥沥下起了雨,泥泞的道路给两军都带了不便,最主要就是延缓了德军推进的进度,为后来11月天气变冷下大雪,为苏军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同时也让德军队陷入在寒冷天气下作战的节奏,由于他们的战略物资、后勤补给不足,这无疑就是作死的行为。

2、其实战争的最初几天,莫斯科方面军的最高指挥官是巴甫洛夫,这个是苏联“大清洗”后被被提拔上来的军事指挥官,足够年轻也足够爱国,但是没有经过什么战争的洗礼,缺乏临场指挥、应变能力,甚至一度为了了解军情,跑去听广播,把苏联红军扔在前前线自生自灭,没有能够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战线,让德军势如破竹乒临莫斯科,也让几十万苏联红军全军覆没。

这是斯大林不可以忍受的,随后,苏方军事法庭以背弃了军人誓言、反苏军事阴谋参与者等罪,判决剥夺巴甫洛夫军衔,判处枪决。


斯大林也是胆大,居然在莫斯科面临危机的时候,枪决了守卫莫斯科方面军的最高统帅 。其实他就是想把死守莫斯科的决心表达出来,任何临阵退缩,包括指挥官在内都没有好下场。之后斯大林他就任命朱可夫为新的指挥官,派到了莫斯科前线。

朱可夫上任就是苏联红军反击的开始。朱可夫先将已被冲垮而各自为战的西方面军各部集结起来,在莫斯科前面的沃洛科拉姆斯克、谢尔普霍夫等地区连成了一道防线,并且下了死命令:“不要想着莫斯科守不住了怎么办,莫斯科不能失守”。

朱可夫的上任,顽强抵抗了德军的突击,德军的进攻速度急剧下降。期间,由于苏军防线的坚固,让斯大林可以在列宁十月革命节举行阅兵式,莫斯科红场上的这次阅兵式,意义十分的重大,让苏军重新拾起了对抗德军、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心。

1942年4月,在莫斯科保卫战之中德军伤亡人数达到了50万人,苏军伤亡和被俘70多万人,德军被迫撤出了莫斯科三百里以外的地区,莫斯科保卫战以苏方的惨胜告终。


小刀刀说史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大约550万的希特勒德国军队兵分三路: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

北方集团军群由莱布元帅指挥,目标是扫清波罗的海沿岸一代的苏军,然后再挥军北上拿下列宁格勒!

龙德施泰特元帅

南方集团军群有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目标是拿下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矿和粮仓。

中央集团军群的目标非常明确,直取苏联的中央枢纽莫斯科。

博克元帅

在由德国将军古德里安写的回忆录当中,以及后世的很多文学作家,把德军没有攻占莫斯科的原因归咎于苏联那一场寒冷的天气挽救了苏联。

天气的寒冷的确实给德军的行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而且有大批的德军在这场严寒中丧生,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天气寒冷是真的,但我历来不同意说德国士兵没有冬衣的说法。

第一大家可以看看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里面的德军是有冬衣的:呢子大衣和高筒军靴。

如果你觉得苏联电影有捏造成分的话,你也可以看看二战的纪录片,两者之间是相符的。

第二,如果按传统的说法,说德军没有冬衣而穿着夏天的衣服在作战,那么我就敢说,不出三天的时间,180万德国大军就会冻得一个不剩!

第三,中央集团军群没有攻占莫斯科是因为没有冬衣,那么北路集团军群呢,他们不是也没有攻占列宁格勒么,是不是也是因为没有冬衣的缘故?而后世的学者却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第四,但凡当过兵的人都应该知道,冬衣是每一个士兵的标准配置,德国的后勤供应一向都很充足,、连防毒面具都必不可少的配备给每一名士兵,难道就不配备冬衣?

真是的事实应该是这样的,德军配备的冬衣不足以抵挡苏联那冬天的严寒,而且德国军服一向是讲求美观,从而忽视了对御寒的性能。


而反观苏军,冬季服装是五花八门,这从电影之中的阅兵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服装的确是杂七杂八的乱七八糟,但对抵御苏联地区那特有的寒冷却很管用!

真是的事实是,即便是苏联军人和当地百姓也有很多的冻伤问题,在苏联当地的百姓,冬天几乎是足不出户。

换做野外作战,即便是苏军士兵穿的如此暖和,仍不免出现冻死和冻伤问题,更何况是德国士兵!

那么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之下,德国士兵为何不去抢当地百姓的冬衣?

不是没有去抢,而是远远的不够。

苏联本来就地广人稀,一望无际的冰天雪地难得见几家人家,而且180万大军那可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能有几个人抢得到?


苏联百姓本省并不富裕,而且在战争爆发后有很多的百姓迁徙到了苏联的东部地区,苏联最高统帅部曾对全体苏联人民发出号召:不给敌人留下一粒粮食!

现在明白了吧,德军是抢无可抢。

其实,德军之所以没有拿下莫斯科,不仅仅是因为寒冷的原因,而是全体苏联人民那顽强的抵抗意志和民族那强大的凝聚力,以及为祖国甘愿牺牲的战斗精神!


东方评史


因为莫斯科郊外本身就没有多少居民区,自然也就没多少东西可供德军抢劫,而且苏联人在撤退时也执行了坚壁清野的措施,不给德国人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

不仅仅是莫斯科附近的德军,1941年的整个冬天,德军冬衣等冬季作战物资准备极为匮乏,很多士兵甚至穿的还是单薄的夏季作战服作战,严重冻伤甚至死亡,很多人竭尽所能找到一些苏联平民的衣物等御寒,这对于在战线后方有一定居民区的德军部队来说还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在莫斯科郊外作战的德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其处于最前线,莫斯科附近的德军后勤补给线最长,物资补充是最为困难的,而且莫斯科郊区也没有多少居民区,因此完全没有可供劫掠的地方。而为了夺取少量的房屋来保暖,苏德两军展开了残酷的作战,最终的结果就是仅有的小村庄等也化为一片废墟,谁也得不到这些小村庄。

对于此时的德军而言,真正有效的手段还是后勤补给。入冬之后德国国内才开始动员被服厂和平民等给前线输送御寒衣物,同时其他保障物资此时才开始筹集。最终德军得到这些补充时,莫斯科战役已经失败,不过这也让德军重视起了后勤问题,在以后的冬季作战中就没有出现过莫斯科战役时的窘境了。


战争之王


因为苏联自己更惨,德军想抢得有地方给你抢才行了。据统计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少数部队得到了后方的补给,大部分部队都是秋衣过冬,被活活的冻死冻伤人数了11万人左右,而苏联其实更惨,被冻死冻伤的高达33.4万人,是德军的3倍。战争让很多老百姓无家可归,加上百姓更是高达100多万人。当时苏得双方对抓住俘虏这种事一点兴趣没有,直接枪毙了,原因是俘虏要吃粮食了,而双方可都没有余量给对方俘虏,因此双方士兵是能逃则逃吧,就不要想着去蹭对方的余粮了!

在打莫斯科之前德军犯下一个错误,那就是在乌克兰的进攻,导致莫斯科战役延后了2个月,这个失误是致命的,因为这两个月不但让苏联拖到了冬天作战,而且想明白了很多事情,还转移了大量的物资、工厂、人员等等。当看到德军闪电战的威力后,苏军知道野战防御绝对不是德国的对手,于是部队开始全部转移向大城市,死守大城市,这让以机动作战擅长的德军面对城市攻坚战非常不适应,因为基本都是打巷战了,机动作战就发挥不了这么大的作用了,坦克的穿插、分割、包围什么的就不存在了。

还有苏联利用这两个月时间,大量的物资、工厂、学校、人员等转移到莫斯科后方达400里的地方,拉开纵深与德军打持久战和城市巷战!莫斯科周围的物资都被苏联人转移光了,德军想去抢,想去掠夺也没有办法了。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的时候,整个莫斯科西部地区已经变成了无人区,德军在莫斯科西部根本空空荡荡,想掠夺找谁去?更何况得德国国防军是不允许掠夺的,因为德军将领们都是容克贵族出生,讲究骑士精神,不允许士兵随便掠夺,否则枪毙;第二个原因就是大多数老百姓是没有主见的,他们在苏联统治下可以,在德军统治下也没有问题,不会反抗,一旦大规模的掠夺开始,就会发生大逆转,德国轰炸英国的时候吃过这方面的亏(德轰炸机轰炸了繁华街区造成大量伤亡,让本来投降派一下子全部变成了反德派)!

这时候的莫斯科与其说是苏联首都,还不如说是一个超级大堡垒,除了苏联军队跟斯大林,所有非战斗人员都撤离了。德军要想抢首先要从苏军手里抢,可是德军并没有攻破苏联军队的防线,想抢也抢不到。

这一年的天气也帮了苏联的忙,因为冬天提前一个月就来了,德国紧急从国内和占领区调派大量冬天的物资送往前线,物资有了但德军的后勤补给没有想象中的发达,漫长的补给线让这些物资根本就不能及时送上去,整个莫斯科战役德军真正拿到冬衣的其实只有1/10左右的部队,大量的德军穿着秋衣过冬,冻死冻伤惨重!

而更惨重的是苏联,苏联同样没有做好应对寒冬的准备,因为战况打得太惨烈,不断有新的部队加入莫斯科战场,甚至连防御远东的几十万部队都调过来守卫莫斯科了,莫斯科也没有准备这么多过冬的物资,冻死冻伤更为惨重!


狼烟火燎


因为苏联自己更惨,德军想抢也得有地方!当时德军被冻死冻伤人数在11万人左右,而苏联军队则大约有33.4万人冻死冻伤,大约是德军的三倍,包括百姓则高达100多万人。当时苏德双方都对抓俘虏毫无兴趣,要么直接毙了,要么是能逃哪里赶紧逃吧,就是不要在跟着吃粮了。

当时由于德国犯下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对乌克兰的进攻导致了莫斯科战役的延后两个月,这种失误是致命的,这使得苏联可以做有效的防御措施,当时苏联除了做好莫斯科的防御工事外也做好了莫斯科失守的准备,大量工厂设备、物资、人口被及时转移到后方,整个苏联莫斯科往东的撤退路线高达400公里,这都是由苏联西部迁来的。而整个莫斯科西部地区已经变成了无人区,德军在莫斯科西部根本没法找到苏联群众。

其次,莫斯科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堡垒了,除了苏联军队跟斯大林,所有非战斗人员都撤离了。德军要想抢首先要从苏军手里抢,可是德军并没有攻破苏联军队的防线,想抢也抢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