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匈奴史》提到一个疑问,东胡与通古斯是否为同义词。现在有结论了没?

cyler


不完全是一回事。

道理是很简单的,通古斯说白了就是C系这个基因群体与O1这个基因群体的组合。满族自称通古斯,满皇族基因就是O1。结合满族文化里自称养猪人等等文化和语言看,满族就是以沿海支大鲧族O1为核心的群体北逃的结果。颛顼就是主要代表沿海支养猪人,颛顼梼杌就是猪虎图腾。浙江也是最早养猪的地方。满族军甲上还有明显的钺形。

帝高阳颛顼为黑帝,实际上是黄种早期带着两支矮黑跟随民族C系和D系。屈原这个先羌的楚人也认颛顼,实际上颛顼指一个时代,是壮婿的意思,也是接绣球的黄种九黎的意思,代表全体黄种。比如壮族名字就是这个来源,藏族祸庄、苗族牯藏实际是姑壮这一支壮婿,藏和咱也是这个谐音。但是沿海支老二群体强势时抛弃了自家兄弟老大支系乌拉尔N系和老三支系苗蛮O2O3,也就是应龙杀蚩尤和夸父,贰负杀窫窳。这样后来文化定义的颛顼就更多指沿海支老二群体了。

这次抛弃以及抛弃时的极端做法,也就是乌龙和黑龙的由来,自己人打自己人。后来遭遇复仇也就被一分为二发配四川和东北。这也是西南和东北都存在C系和D系的原因。就是包括跟随民族也一并被一分为二了。后来大禹族留下跟随民族离开四川后重新崛起,又把三苗和白种以扫一分为二连同乌拉尔发配西部,于是乌拉尔形成了红山文化,北三苗变成了西戎。大禹夏后氏建立了夏朝,但远在东北以外的北支并没有回归。夏后来被苗蛮南支与白种以扫族南支以及部分印第安群体的组合击败,建立了商。所以商与北三苗羌人为主的周是一个联盟体系的,都与帝喾高辛氏有关。商建立后允许夏人主体返回南巢祖地浙江,最后就形成了百越。楚是苗蛮南支,后来的楚是先羌返回联合自家群体苗瑶包围同体系的殷商形成的。不过楚人与越人似乎还很融洽,已经不记前仇了。民系交织就说明了这一点。屈原《楚辞》里表达的也很多。

北逃的大鲧族与联姻的部分日耳曼是带着两支矮黑群体去的东北和西伯利亚。虎图腾就是胡和汗的来源,虎的喘息声为杭。东北黑话默罕默罕就是单干的老虎的意思。所以东胡应该是包含了大鲧族O1、日耳曼基因R1b以及跟随民族C系、D系矮黑。通古斯只是大鲧族带着C系,自然不能代表东胡全部。可是历史上北逃东北的大鲧族和日耳曼主体去了中东,只是留下一部分人带着C系和D系。D系大部分又跟随O1去了日本。所以剩下的更多还是通古斯。

再后来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就是有一支楚人北逃形成了契丹,契丹基因与泰族一致都是O2a,今天达斡尔还保留有泼水文化。原本匈奴是乌拉尔N系、白种以扫族白匈奴R1a以及北三苗羌人构成的联盟。周秦都是返回的羌系与未返回的群体既有联系又有冲突。到了汉朝双方翻脸,匈奴迅速统一,于是战争过后,乌拉尔部分远走,北三苗与部分白匈奴入东胡。于是通古斯语言被同化成类似白匈奴和藏苗语融合的语言。就是所谓的阿尔泰语系了。实际上通古斯原本应该类似日语、泰语、原生苗语这一类本土黄种语言。汉语则是汉字书面语人为普及的结果。北三苗入东胡,于是更多与日耳曼有关的东胡鲜卑也被置换成了北三苗。所以鲜卑黄白两种都有,经过五胡乱华相互屠杀、自相屠杀,加上冉闵杀胡令,于是白的鲜卑几乎没有了。所以锡伯族更多只是继承了文化衣钵。黄的鲜卑北三苗后来就形成了蒙古。蒙古一词就是苗族芒勾一词,蒙古文化也是以北三苗文化为主。蒙古时代似乎是知道与契丹有渊源的,所以两者关系很好。这还没完,还有与泰族相近的北支O2b萁子朝鲜族也流入了东胡。

今天的日本人是萁子族34.5%O2b和20+%的汉族O3占据主要成分,都属于内陆支。O1比例不高,D系为第二成分,比汉族基因略多。其中还有N系和一点C系。但是日本深层文化道统上却是沿海支的。可能是由于别的成分是添油方式缓慢进入的。满族也是皇族为代表的O1比例不高,O1加上C系占比1/3。由于历史上吸收了早期辽宁汉族,所以O3占比近一半。还有N系、朝鲜族的O2b、Q系、白匈奴的R1a等等。蒙古族由于扩张兼并,就使得与汉族同源的北三苗O3只是蒙古族的第二比例,反而兼并所得的通古斯C是最多的,其次是N系和白匈奴的R1a。汉族里大鲧族O1占了13%,比例远大过满皇族的在满族里的占比。主要是越国融入。所以江浙江西一带汉族的北三苗基因占一半以上以外,就是越国后裔O1占比较多,有1/5左右。百越主体则去了东南亚就是马来人等等。也就是说后来的战乱、迁徙使得互相交织在一起了。彝族原本是大禹留下的跟随民族为主,但从第四代蜀王杜宇开始就是先羌了,杜宇望帝与姜子牙吕望以及代表羌系的牙璋出现在三星堆、杜宇为羌系杜鹃布谷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布谷鸟叫声咕咕就是姑壮的由来。早期羌系与百濮南迁在昆明联合,构成了金马碧鸡。就是云南彝族和哈尼族等。四川的则是泰族南迁、羌系再南迁与百濮跟随民族混合出来的。至今攀枝花还有傣族,泰族主体则在冲击下去到了东南亚。百濮里有一支大鲧族去了贵州与苗族混居在一起,后来被识别为苗族,就是贵州芭沙人,至今全体姓衮和剃头。壮族则是泰族、百越、汉族混居在一起被识别为壮族。由于泰族与汉族都是内陆支,且早期先羌进入楚地就与泰族形成了吴城遗址,后来又与广府人融合较多,所以这部分认同汉族的比较多。

我是稍微展开了说,虽然说的不详细,但还算全面。所以历史和民系源流解构后,其实华夏一词代表中国人甚至全体黄种以及联系紧密的C系D系是没问题的。华婿氏为内陆支、赫婿氏为沿海支夏人。合起来才是华夏。C系、D系原本是矮黑,黄种原本是白人。现在都是黄种模样,其中含义不言而喻。定义华夏民族是有充分事实基础的,问题在于需要全体人重新认知并建立认同,排除那些偏激和目的不纯的说辞。

最后补充一点,大鲧北支去了东北后大鲧族和日耳曼主体去了中东,北三苗被发配后也去了中东。就形成了上下埃及,白冠的上埃及是沿海支,红冠的下埃及是内陆支羌系。犹太文化里则是第七月的约瑟第二子以法莲和第八月的约瑟儿子玛拿西。后来他们一同返回,就是羌方和鬼方了。鬼方里的黄种就是突厥里的月氏黄突厥,今天的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等等都有关系。不过父系基因被置换厉害,尤其是蒙古时代。但基础文化清晰地显示是大鲧后裔。中亚某某耶夫就是这个文化来源。哈萨克原首都阿拉木图的木图就是冥神的其中一个名字,代表原有的九黎炎帝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