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如何發現早期腸癌?

李鑫


目前還沒有早期發現腸癌的特殊辦法,但是可以通過一些症狀反應腸道的健康,如此可以對腸癌提高警惕。

需要警惕腸癌的症狀:

1.大便形狀改變、習慣改變。形狀改變可以表現為大便變細,稀爛,或者大便中間出現凹型。大便習慣改變指的是每天的大便次數增多或減少,腹瀉或者便秘。

2.突然消瘦明顯。近段時間體重下降的厲害,或者他人說變瘦了,如果沒有特意的去減肥,要注意了。甲亢、腫瘤都是高代謝的狀態,容易出現消瘦,另外糖尿病的患者也容易出現消瘦。


3.消化道的症狀。出現原因不明的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甚至有血便、黑便的情況,就不能輕視了腸癌。

除了上述的症狀,如果腸鏡發現有多發性息肉的,要定期複查腸鏡,避免癌變。另外,有腸癌的病史家族,需要警惕腸癌的發生。早期大腸癌90%以上能完全治癒,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腫瘤的預後相當的重要。

高度懷疑有腸癌的症狀的,應該做什麼檢查?

"一指三查"是排除腸癌的最基礎手段

"一指三查"指的是:直腸指診、腸鏡的檢查、X線的檢查、大便常規+潛血實驗的檢查。

1.直腸指診:大腸包括直腸和結腸,直腸癌的發生率佔了一半,通過簡單的直腸檢查就可以排查。直腸指診是醫生用食指伸進被檢查者的肛門,可以檢查直腸有無腫瘤。這個檢查很簡單,被檢查者也不必有心理負擔。


2.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是確診腸癌的唯一手段,腸鏡一端有鏡頭,醫生可以通過電腦屏幕查看直腸、結腸的情況,如果發現有病灶的,取活檢,做病理檢查。腸鏡檢查現在已經是一種常見的檢查,一般沒有過多的痛苦。

3.X線檢查。X線檢查價格便宜,對人體創傷不大。普通的X線檢查沒辦法查看腸道的病灶,需要鋇劑灌腸後,通過x線顯影,有經驗的醫生就能看出來,對早期發現腸癌也有非常大的意義。

4.大便檢查。腸道里面有腫瘤的,可能會有出血,如果出現量少,肉眼是看不出來的,需要做大便隱血實驗,對早期的腸癌也很有價值。當然發現大便潛血陽性也不必太過擔心,腸炎、克羅恩、息肉等也有可能出血此種情況。

腸癌,可以通過一些症狀和體徵發現可疑對象,然後完善"一指三查",將腸癌扼殺於搖籃之中。


李醫生告訴你


關於腸癌。

腸癌,排名第二位的惡性腫瘤,且發病率逐年升高。

腸癌:大腸多發,小腸少見。

腸癌的誘因:腸道刺激、遺傳、良性腫瘤變異、不良生活習慣(吸菸、飲酒、熬夜)等等。

臨床上如何發現早期腸癌?

腸癌早期並沒有任何症狀,所以很難從症狀上去及早發現。

關於腸癌只能依據有無引發腸癌可能的環境或可能,及時進行體檢。

關於腸癌的檢查,目前最直觀有效的就是腸鏡。

建議有如下情況的,及早進行腸鏡檢查。:

1、有腸癌或腸息肉家族史或遺傳史。

2、發現胃息肉患者。

3、經常腹瀉的患者。

4、發現有血便的患者。

5、不明原因長期慢性腹痛的患者。

6、喜歡吃辛辣刺激食物、吸菸、飲酒、高脂飲食患者。

建議有如下情況的,按時進行檢查:

1、腸息肉切除術後6個月到1年複查腸鏡,根據檢查結果決定下一次具體複查時間,最長不超過2年。

2、青狀年,建議3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3、超過60歲的人,建議進行腸鏡檢查。並第2年檢查一次。

關於腸鏡,只能對大腸進行檢查,對於小腸,目前還沒有什麼直觀的檢查手段。但小腸腫瘤極其少見。

建議: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指正。


機靈不太懂


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發病率也是逐年提高的,特別是我國東南沿海明顯高於北方。怎麼樣才能及早的發現早期腸癌?疾病的愈後預防極為重要

1腸癌一般有一定的遺傳因素,比如說有腸息肉,或者是炎性腸病,這些都是腸癌的癌前病變。一般大腸癌,大部分起源於限流,所以說一般腺瘤性息肉基本上都就叫做癌前病變這種腺瘤一般越大形態不規則,含絨量越高,上皮異型細胞增生越重,癌變的機會就越大。

2.一般的話,男女差別還是不大的,基本上直腸癌以男性為多,發病的年齡大部分都在40~60歲左右,發病的高峰在50歲左右。大腸癌起病比較隱匿,最早期可能會出現糞便的潛血陽性。

3.大腸癌,而且可能會出現早期的症狀,以血病血便為突出表現,或者是有立即將膿血便裡急後重,或者是腹瀉便秘交替,也可能是腹瀉或者糊狀的大便,糞便明顯的粘液膿血也有可能會出現餐後的腹痛。

4.可以出現典型的腹痛,一般都會出現右上腹或者中上腹的疼痛疼痛可能會出現反射性的加強,多為餐後腹痛,大腸癌也可以併發腸梗阻的時候,腹痛可以加重,也可以出現陣發性的絞痛。

5.大腸癌位於直腸的多,一般直腸直診在臨床上最不可容易常見,都說直腸癌科直診出現直腸的腫塊,直遞比較硬,貧血有狹窄,也可以出現全身的症狀,比如說貧血,低熱或者是消瘦惡病質腹水。

大腸癌這種疾病,早期病變是可以提前預防的,如果有結腸息肉,腺瘤性息肉,特別是家族多發性的息肉病必須早期切除,如果病程比較長的潰瘍性結腸炎,需要注意解腸鏡的檢查,定期複查,一定要避免高脂的飲食,多食用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注意保持大便通暢,多飲水定期觀測。


精神科汐煒醫生


您好,我是黃志豔大夫,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臨床上如何發現早期腸癌?


早期腸癌侷限於腸腔內,從腸黏膜內層開始生長,患者難以自檢發現。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不同於乳腺癌、甲狀腺癌等體表型腫瘤早期可觸及包塊,腸癌早期一般難以自檢發現,往往由於過分相信自檢耽誤病情,若能自檢觸及包塊,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因此,早期腸癌很難通過自檢發現。


但是可以通過一些症狀反應腸道的健康,從而提高對腸癌的警惕。膜新生物引發的繼發症狀:出血、黏液血便、腹部痙攣性疼痛等,需及時就診進行相關檢查。


黃志豔大夫


如何發現早期腸癌?首先你得了解你自己是不是容易患腸癌的那一類人。哪些人會有腸癌的高風險呢?

1、家族裡有結直腸癌的患者;自身有腸息肉等;

2、有炎性腸疾病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病史;

3、其他相關的遺傳性疾病如林奇綜合徵等;

4、有2型糖尿病

上面這些是你沒辦法改變的危險因素,只能自求多福。還有很多因素,是你自身造成的,可能導致你患大腸癌,看看你中槍了嗎?

1、肥胖,不運動;

2、無肉不歡,尤其是紅肉,加工肉類(臘肉,培根,火腿等),喜歡燒烤煎炸的肉類,不喜歡蔬菜和粗纖維食物;

3、吸菸和酗酒;

如果你有這些危險因素,那麼就得注意了,上面這幾條,能改最好,不能改的話,那麼首先你需要注意腸癌的蛛絲馬跡,腸癌,即使早期,也是有一些症狀的,只是不明顯,並且容易被忽視:

1、大便習慣改變,比如以前都是每天早晨大便,最近2天大便一次;

2、腹瀉或者便秘,經常性的

3、裡急後重,就是說剛排完大便,覺得還有,但是蹲那又沒有;

4、血便或者黑便,當然吃了鴨血不算……

5、經常腹痛腹脹

6、體重減輕等

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並且短時間不緩解,那麼需要非常緊惕,需要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

對於沒有這些危險因素的人,45歲以前,安排一次結腸鏡檢查,之後可以10年複查一次,中間可以做簡單的大便隱血等檢查。對於結腸癌高危的人,那麼腸鏡檢查的頻率需要比較頻繁。目前結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腸癌最有效的方法。


泌尿腫瘤外科鮮醫生


近年來由於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使得腸癌的發病率大幅提升,並且逐漸年輕化。由於年輕人喜歡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和低纖維素的食物。而這些過剩的營養增加腸道負擔,就會刺激腸壁引起排便紊亂、便秘,使糞便蓄積腸道,其中有害物質長期滯留,增加腸癌患病風險。

腸癌的症狀

便血(大便中混有血液),是所有結直腸癌的早期症狀之一。大便習慣突然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明顯次數增加),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部分病人以腹部隱痛為首發症狀,另一些病人表現為典型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即疼痛為陣發性絞痛,並伴有腹脹、乏力、貧血等不適。

早期腸癌的診斷

早期腸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達到80%以上,因為其治療效果很好,中期腸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為70%,晚期的五年生存率為50%。由此可見早期腸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非常理想,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腸癌患者是非常關鍵的。凡中年以上突然出現原因不明體重減輕、貧血、大便習慣改變、粘液便、血便、腸梗阻,以及具有大腸癌危險因素的人群(如有大腸癌家族史者,或者罹患過結腸多發性息肉病、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慢性血吸蟲病或接受過盆腔放療、膽囊切除術者),均應定期隨訪和複查。建議您到三甲醫院的消化科和肛腸外科就診,檢查內容為直腸指檢、便潛血試驗、內鏡檢查和糞便隱血試驗均有助於診斷是否為腸癌。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腸癌在臨床上主要是以結腸癌和直腸癌為主,要想在臨床上早期發現腸癌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大多數的惡性腫瘤在其早期並沒有較為明顯的臨床表現和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就算有臨床表現,也只是一些輕微的,不足引起人們重視的症狀為主,所以這也就導致了一些早期腸癌容易和慢性腸炎,腸道息肉等疾病相混淆。

下面小克就簡單的來為大家說一下腸癌的臨床表現到底有哪些?

1.大便性狀的改變:當腸道內出現癌腫的時候,大多會併發有感染和出血的存在,所以腸癌發生時還會出現黏液便,血便和膿血便。

2.大便形狀的改變:當癌腫向著腸腔內不斷的生長,會導致腸腔的狹窄,從而致使腸腔內的大便變形,一般以扁條狀的大便和大便變細為主。

3.腹痛和腹脹:癌腫引發腸道的炎症和感染並導致了腸道的不通暢,所以腸癌的患者還會出現腹部的疼痛和腹脹的臨床表現。

4.排便習慣的改變:大多患者還會合並有便秘或者是腹瀉的症狀,個別患者還會在排便時存在有裡急後重的感覺。

5.消耗症狀:短期內體重明顯下降和出現情況不明的乏力,貧血情況也需要注意是否是有癌的出現。

關於臨床上如何做到早期發現腸癌,除了對以上症狀需要保持警惕之外,還需要定期的進行腸鏡的檢查來明確腸道的情況。一般對於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就應該進行一次胃鏡和腸鏡的體檢,此後5-10年也需要進行復檢,對於本身就具有腸病的患者或者是家族中有腸癌的患者也需要每隔3年進行腸鏡的檢查。

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另外小克到付已經註冊飛聊,歡迎來撩。


小克大夫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臨床上如何發現腸癌?

目前來說直腸癌的發病率還是不低的,它主要好發於40歲以上的人群,而且在早期的時候它大多症狀不典型,所以容易被誤診為別的疾病,那醫院是如何診斷早期腸癌的呢?今天我來分享一下醫生診斷早期腸癌的一些方式。

1.結合患者自身症狀:

有很多腸癌的患者在早期的時候主要表現為便血和排便習慣發生改變,比如有些人原來每天排便一次後來排便次數變為一天三次,而且每次都感覺大便排不盡;當腸癌影響了腸道的功能的時候也可以出現腹瀉和便秘交替的症狀;腸癌破裂的時候,大便中可帶有鮮血或者暗紅色的粘液,而且大便的形狀也可以發生改變;另外腸癌也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它也可以引起人體消瘦和貧血;如果腸癌引起腸道梗阻的時候也可以出現腹痛、腹脹等;醫生能根據這些症狀初步判斷;

2.直腸指檢:

這個檢查是必須做的,很多的直腸癌患者可以通過直腸指檢診斷,可以觸摸到質地比較硬而且凸凹不平的包塊,但是它只能明確有包塊,不能完全證明它就是腸癌;

3.腸癌的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CEA):

它是腸癌的一種特異性相對較強的標誌物,如果它出現陽性了,那就認為腸癌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如果它是陰性也不能排除腸癌,它具有一定的侷限性;

3.確診檢查之直腸鏡:

當高度懷疑腸癌的時候,這時候的確診實驗是直腸鏡檢查+組織活檢;可能會有人問為何不上來就做直腸鏡檢查,這主要是因為直腸癌貴,而且腸癌相對於別的疾病發病率並沒有那樣高,如果上來就做直腸鏡檢查,估計又有某些人會說醫生過度檢查了。

最後小結:臨床上診斷腸癌主要結合患者症狀+直腸指檢+腫瘤標誌物+直腸鏡檢查來確診。

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我國是大腸癌的高發國家,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也是大腸癌中發病率較高的。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也出現逐漸增高的趨勢,都來自於人們對於不健康飲食的追求,比如甜食、高脂肪高蛋白等飲食的熱愛,缺乏運動,都是引起大腸癌症的根源。大腸癌不僅影響人們的健康,也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命,那麼,大腸癌的檢查方法有哪些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1,直腸指檢

就是篩查大腸癌最簡單有效的檢查,而很多人由於覺得害羞,並且覺得沒有必要,在很多常規體檢和檢查中,則會放棄直腸指檢的項目。

據統計,約80%患者的直腸癌發病位置都比較低,距離肛門很近,手指伸進去能摸到高低不平的硬塊,抽出手指能發現手套上有上暗紅色血液和粘液。但是很多直腸癌患者初期會誤以為自己得的是痔瘡,都沒有做肛門指檢,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所以,通過“指檢”,醫生可以對疾病進行初步的診斷,確保我們在發病初期就能進行及時的治療,奉勸大家不要因小失大。

2,直腸鏡檢

大腸癌可以說是目前可以預防的腫瘤之一,我們也知道很多大腸癌起源於腸道上皮的息肉,而及時通過篩查發現它並進行摘除,則可以防止息肉惡變轉化為腫瘤。相關研究分析,那些死於癌症的患者很大部分都沒有進行結腸鏡檢查,腸鏡也是大腸癌的檢查方式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對比過去20年的篩查歷史發現,結腸鏡檢查與死亡率降低61%有關,其中右側結腸癌風險降低了46%,左側癌症降低了72%。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建議每個50~75歲的人都要進行結腸癌篩查,對於存在家族病史的人群則需要更早開始篩查。美國全國範圍的篩查普及率在2015年已達63%,有望在2030年達到80%的水平。由於我國很多人都放棄進行大腸檢查,尤其是腸鏡,而我國腸鏡的檢查率不及15%,也是大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原因。

3,血液檢測和影像檢查

通過血液檢測,長期檢測是否存在腫瘤標誌物的指標是否持續升高,對於疾病的評價和評估也具有指導意義。檢測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CEA等,可以觀察大腸癌術後或者全身性治療治療效果的標準,如果腫瘤標誌物持續升高,結合影像學檢查,比如CT、核磁、PET-CT、B超等,如果綜合評估,出現腫瘤病灶或者腫瘤復發,需要積極治療。

4,活體組織檢查和脫落細胞學檢查

如果腸鏡發現病變組織並通過腸鏡直接取活檢,或者進行手術切除大腸腫瘤病灶,可以將病變組織送檢進行病理檢測,有助於鑑別腫瘤的性質、組織學類型及惡性程度,有助於判斷疾病的預後和指導意義。

以上就是大腸癌的檢測方法的大概介紹,對於存在腸癌家族史,年齡在50歲以上等存在大腸癌高風險的人群,都應該定期進行檢測,預防疾病。


美中嘉和腫瘤科普


近幾年來、由於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西方化,我國大腸癌發病率都有明顯上升趨勢。據相關數據顯示,在上海,大腸癌更是呈高發狀態,每年發病人數上升4.2%,位列腫瘤第2位,且是發病速度最快的惡性腫瘤。

如何早期發現大腸癌和癌前病變?許多單位會組織年度常規體檢,進行B超、拍片、抽血、化驗大便等一系列檢查,那麼,常規體檢真的可以發現早期大腸癌及癌前病變嗎?

今天,39健康網請來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教授,讓他來做出科學、詳細的說明。

影像學檢查並沒有想象中神奇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大腸鏡下活檢病理才是診斷大腸癌及癌前病變的金標準,常規體檢項目是難以發現並確診早期大腸癌的。

常規影像學檢查,例如B超、X線射片、CT等,對大腸病變的檢查能力較低。常規化驗項目,例如糞便隱血試驗、腫瘤標誌物等,只能對大腸癌起到提示作用,而不能做出確切診斷。相反,糞便隱血試驗陰性、腫瘤標誌物水平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患有大腸癌的可能。

很多患者有疑惑,現代影像診斷技術這麼發達,那麼影像學檢查為什麼難以發現早期大腸癌?

人體腹部的臟器可以分成兩大類,實質性臟器(肝、脾、腎、胰腺)和空腔臟器(胃腸道)。各種影像學檢查手段對於實質性臟器的病變有良好的檢出率,但卻大多難以用於空腔臟器檢查。特別是早期的消化道腫瘤,病變多侷限於最內的黏膜層和黏膜下層,必須要藉助內鏡技術,在消化道的空腔內部觀察才能發現病變。

此外,胃腸道內部含有大量氣體,超聲波在氣體中傳播能力差,所以胃腸道不能像肝、脾、腎一樣進行常規的B超檢查。X線平片對大腸腫瘤幾乎無診斷價值,X線結腸造影對早期大腸癌有一定漏診率,目前臨床已較少應用。常規CT檢查對早期大腸癌診斷能力較低,CT檢查發現結腸腸壁增厚或佔位時往往已處於中晚期,且仍需腸鏡檢查進一步確診。

大腸癌普查要糞便與腸鏡並行

常規影像學檢查對於診斷結直腸早癌不靠譜,那麼,化驗大便和驗血有用嗎?

常規體檢中的“化驗大便”大多指糞常規檢查和糞便隱血試驗。其中,糞便隱血試驗時篩查大腸腫瘤的重要方法,但仍然具有一定侷限性。隱血是指血量較少、肉眼和顯微鏡均不能證明的消化道出血。健康人隱血試驗為陰性。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胃潰瘍、鉤蟲病、潰瘍性結腸炎、消化道惡性腫瘤等均可引起糞便隱血試驗陽性,所以,糞便隱血陽性不一定代表罹患胃腸腫瘤。

與此同時,部分大腸癌患者糞便隱血試驗可呈陰性,因此我國指南推薦:採用連續3次免疫法糞便隱血檢測篩查早期大腸癌及癌前病變,以降低漏診率。對於“大腸癌篩查風險評分”確定的高危人群即使糞便隱血試驗陰性也推薦進行腸鏡檢查。一般建議,40歲以上人群先行糞便潛血試驗2次,反應陽性者則進一步接受腸鏡檢查。

常規體檢驗血一般會化驗常見的腫瘤標誌物,其中,癌胚抗原(CEA)、糖鏈抗原I9-9(CAI9-9)對大腸癌具有一定提示作用,但對於早癌的診斷能力有限。CEA是一種廣譜的腫瘤標誌物,其水平增高可見於大腸癌、乳腺癌、胃癌、肺癌、胰腺癌等。在大腸癌中,CEA陽性率與腫瘤分期有關:早期大腸癌中CEA陽性率<20%;中期大腸癌中CEA陽性率40%-80%;晚期大腸癌中CEA陽性率80%-85%。

不難看出,CEA對於早期大腸癌的篩查作用有限,其主要意義在於大腸癌術後復發監測。但我們也需要知道,CAI9-9是診斷胰腺癌的重要輔助指標,其水平升高也可見於膽囊癌、壺腹癌、胃腸癌。

關注“腫瘤的真相與誤區”,每天瞭解一點腫瘤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