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做服裝加工還有活路嗎?

濃墨35766836


看到這個問答還是忍不住想回答下,畢竟身邊很多做服裝加工的都在喊活不下去的。

訂單越來越少,單量越來越小,工人越來越難招,這些都是服裝加工廠普遍存在的問題。克服不了這些問題,想活下去還真不容易。

記得前年的時候,帶一個開淘寶店鋪的客戶去金山丁老闆工廠,看到他們50多人的工廠,訂單還是比較充足。當時他接了一家上海品牌的訂單,很多單子自家工廠消化不掉,他都外發到安徽去做。那時他每天就是忙於接待品牌公司的採購和跟單人員。那個淘寶客戶想在他那邊做幾百件牛仔褲,他感覺單子太小就婉轉拒絕了人家。

今年打了N次電話在找加工單,跟我說多小的單子拿來做都行。看來確實是訂單荒得厲害。其實當時我就跟他說過,不要看當時很忙,這些看上去的所謂大品牌,裡面藏著的風險只能超過小淘寶賣家。不要說訂單不可能完全保障,就是那長達幾個月的賬期你能不能承受得住都很難說。資金鍊一旦斷了,工廠很難活下去的。果不其然,最近品牌訂單跟不上,一時又沒有其他渠道接單,上海這邊工廠關掉了。

之所以說這個事件,主要是讓大家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想提醒那些做服裝加工的老闆,

在服務好大客戶的同時,也照顧好潛在的小客戶。即使你現在很忙,訂單很多,也別忽視隨時到來的危機。做服裝加工切不要跟著一個品牌一個商家去混。其實上家做得很大,你的風險也就更大。

至於應對單量小,工人難招這些很多工廠普遍都有的情況,現在能活下來的服裝加工老闆估計也習以為常了,在這裡就不想班門弄斧了。

今年行情確實不太好,但大家也要明白供應鏈這塊是服裝行業最重要的一環,服裝生意做得好的老闆也是想找到靠譜工廠來配合的,所以靠譜的服裝加工廠不存在活不下去的情況。我是裁縫方師傅,希望我的分享能給您帶來幫助,也歡迎同更多的朋友一起學習和交流!


裁縫方師傅


1.首先,單越來越小

這個很容易理解,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不喜歡穿同款的衣服,而且越來越個性定製了。

以前很多服裝廠一接單,一個款經常都是幾萬-幾十萬件,一走貨,起碼都是一個櫃,甚至是幾個櫃的出,但現在很少有這樣的客戶了,即使有有一個櫃,也很少是一個款了,而是很多個款,很多個顏色,甚至很多個單合在一起,一般一個款一個色幾百件是正常的,所以現在對工廠的要求就高了,很多工廠老闆和管理者經常為此搞的焦頭爛額,很多單和款不斷的需要處理,而且對採購要求也高了,以前一個料可以採購很多,稍微多點也不怕,議價能力也強,現在經常會出現起訂量都達不到,只能自己在市場上去找,對服裝廠的倉庫管理能力要求就更高了。

2.其次,利潤越來越低

開服裝廠的老闆都知道,以前服裝的利潤很高,毛利率20-50%都是很正常的事,現在利潤較高的除了時裝,皮革和內衣,泳衣等還保持著較好利潤外(但也沒有以前高了),其他服裝的利潤基本上只有3%左右的利潤了,加上很多拖壓貨款,應該說現在的服裝廠基本上是在擔著敗家的風險在養工人。

當然,很多老闆之所以在如此狀況下還在堅持,很多是因為對跟了自己這麼多年的工人有感情,希望給他們提供生活出路,另外,這些老闆也熱愛這個行業,不想換行,停下來,也沒有事做。

3.工人越來越難請

工人越來越難請的原因我想有兩個:

A,在服裝廠工作的工人都知道,現在的工人基本上都是30歲以上的人為主,這部分人有什麼特點,30多歲,40多歲的人都是家裡的頂樑柱,屬於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撫養,這些人工資低了的話,他們也維持不到家庭的生計,所以,這些人的工資要求普遍都較高,但太高了工廠利潤原因,也請不起,對服裝廠來說就是兩難,現在,廣東這邊的基本工資(保底工資)一般都在3000以上,完成到了一定量後,很多工廠工人工資可以去到6000-10000了(還包食住)。

B,前面講的是年齡大的,那那些還沒有家庭負擔的年輕人應該好請吧,錯了!現在,那些90後的人,都沒有一個願意呆工廠的。隨著國家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年輕人的學位越來越高,眼界越來越高,總以為,這個世界任由他選擇,他應該是大人物,他的才華不應該放在如此“卑微廉價”的地方

當然,我最近在廣州也有碰到了一個比較成功的工廠老闆。

一家是做帽的,他們是在中國製造業最低潮的時候發家的,他們以前廠接NE單,但後來NE轉工廠了,那邊企業就堅持不下去了(這個在中國很普遍,很多廠基本上就靠一個大客戶維持,供養著自己,殊不知,當這個客戶出現問題,或者因為價格轉工廠或出口問題轉海外的時候,這個廠就只能倒閉這一條路),但接了很多單,這樣,一些部門主力就合計下來了,決定把這些單完成,當然,他們也自己算過,第一年不賺錢自己手上的錢能不能支撐自己生活一年,他們就在市場上購買了一批二手設備開工了,工廠開工初期,工廠工資最高的竟然是機修,因為他們的技術和團結,也恭喜他們終於撐住了一年,慢慢的信譽建起來了,單多了,工人也慢慢的願意來這裡,並介紹一些朋友過來了,現在他們可以挑選客戶和單了,但他們現在也不敢做太大,他們的人員保持在100人以內,這樣,按他們目前的信譽的品質也不怕沒有單接!


木融寶財經


有活路,看你的思維如何轉變!

可以考慮一下“共享服裝工廠”,現在共享單車,電瓶車,服裝廠為何不能共享呢?

如今環保+安監,不少中小企業無路可去!有一位服裝廠的老闆說:當年傾盡所有辦工廠,沒幹幾年,成本還沒回來,如今又要求限期整改,不達標就要拆除,很多中小企業的老闆都很迷茫, 不知道出路在哪,給大家分享了一個“共享資源”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找到一些靈感!

共享工廠---從大型設備到工人,從創意到品牌,一切都可以共享!

考慮一下,可以匯聚幾十家企業和團隊,數百位創客,在共享資源的模式下“抱團取暖”,共同度過小微製造業的“陣痛期”。讓一些瀕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甚至實現了“人員減半,效益翻倍”。

說一下什麼是共享製造?

廠房共享:企業主和創客根據使用分擔租金。

設備共享:每臺動輒百萬元的大型設備上都可以貼上標籤,明瑪標價:每小時使用費用。

工人共享:每位工人根據自身技術等級,自報身價,領取項目內容。

訂單共享:業務團隊拉回訂單後,各個團隊競爭報價。

財務、行政人員共享的,幾十個企業和團隊共享一個財務辦公室,省去很多費用。

創意智慧共享:創客團隊擁有了低成本的工作平臺,創新的點子就很容易迅速成為現實。

品牌也可以共享的:眾創空間以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幫助加盟企業商務洽談,助力客戶拿到客戶訂單……

製造業工廠傳統的模式被打破了:用工關係與傳統企業發生了質的變化,每個技術工人們變得更加自由,每個人都在為自己而工作。

共享製造解決了哪些問題?

1.企業主租賃廠房費用變少

2.模具製造設備共享後費用變少,在共享工廠,小微企業主不用再擔心高昂的廠房租金,不用再購置高價設備,不用再頭痛設備、人員空置。企業成本直降了40%,效益提升了30%,企業利潤大幅提高。”

3.共向製造的模式也獲得了社科院和國家信息中心的肯定。“製造業將成為未來共享經濟的主戰場。”中國社科院財經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認為,共享製造能充分利用閒置生產設備,降低企業成本,信息精準對接,推動製造業實現轉型。“共享製造”孕育著未來社會生產分工形態的巨大變革。


跨境及拼多多幹貨


變一下思路還是很有市場的,比如說個性化私人訂製!,對於一個追求個性化的時代,市場大大的!


王雷新視角


我做了8年的服裝批發了,工廠的那一套流程已經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告訴你,事在人為,現在生意難做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你如果抓住客戶提供的樣板,貨源,抓住的你客戶的心理,你的生意永遠沒有淡季只說,我認識一個開工廠的,他的工廠目前一直穩定在500人左右,在廣州開一個500人的工廠,你自己可以考慮廠房(康樂)的租金,他的客戶基本都是來之十三行,沙河,沒有所謂像早些年那些外單....做工廠先學會做人,穩住客戶需求,抓住工人心理,你覺得會發財....


用戶53416798696


雖然服裝加工面臨勞動力成本增加,勞動力緊缺,利潤不高等很多因素,但看看國內的服裝業行情,我一直認為服裝加工還是朝陽產業。畢竟國內服裝銷量一直在提升,每一件衣服都離不開服裝加工廠的生產環節。而且近兩年雖然關門倒閉很多工廠,但也不少工廠不僅活下來,而且活得很好。最好的例子就是寧波申洲集團,這家靠純代工的模式,老闆面前的市值遠遠超過國內幾大品牌公司的,年產值達10幾億。

當然現在服裝工廠的模式越來越走小規模發展之路,家庭作坊也越來越多,這個主要是因為服裝單量朝著小批量多品種方向發展,以前的那種大流水生產模式不適應現在的單量,而且現在新一代員工也不願意受到更多的約束,寧願接點訂單自己組織幾個人做,也不願意進工廠去。但就是這種小工廠模式,做得好的還是不少。其實關鍵還是品質和交期。實際上現在很多品牌商家和網店店主找不到合適的工廠幫他們加工服裝,造成他們在供應鏈方面的斷貨情況很多。他們一直都在苦苦尋找那些品質能保證,交期很及時的工廠。你要是擁有這樣的一家工廠還能說沒有活路嗎?

本人做了十幾年的服裝廠,個人認為目前來說一件衣服在服裝加工費一塊的支出並不算高,尤其是對於那些大點的品牌服裝,服裝加工費只佔到一件衣服零售價的7%到9%左右。加工費方面肯定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其實服裝加工廠只有練好自己的內功,在品質提升方面多下工夫,多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能給客戶帶來互贏的合作模式,服裝加工廠還是可以很滋潤的活下去。


上海方湘服飾


沒有!開服裝加工廠要2點:訂單 工人!國內實體經濟垮塌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國外訂單都隨著國內生產成本的增加而轉向印度等國家。工人,一個很苦*的職業,服裝工人每天早8點-晚10:30,有些還更晚,還是體力勞動。這麼苦,願意幹的越來越少。15年前服裝工人70後80後,現在還是70後80後。而一個服裝技術沒有好幾年的高檔服裝積累是不行的...好像跑偏了,服裝廠越開越多,一線工人越來越少。訂單也越來越少,越來越小!開服裝加工廠只要解決這兩問題,就沒有丁點問題了。


W寶石1


我也是服裝加工,不管大的小的訂單隻要有時間都做


生活總是向前明天總會更好


我就是一個小作坊的廠長!我們做的是低端產品,但是質量不差!銷路很好!因為我們做的布料是尾貨的,都是中山還有柯橋的原料。所謂媽媽裝,肥佬褲之類的。覺得現在的市場做高端很難,中端吧又找不準定位,款式多而雜,風格完全不能掌握。反倒是低端好操作多了,款式基本幾年不變,工藝也簡單,找幾個老太太都能上手。為什麼山東泰安的秋褲供不應求也是力證!


獨樂樂來了


我做服裝加工廠已有二十幾年了,我只知道現在的我跟二十幾年前的我規模差不多,也就是當初是十幾個工人現在也是,自己當爹又當媽,高峰時廠有一二百號人,可以說也曾經輝煌。

無奈現在單小,單少。不過說到開廠不能說絕對不行,要看個人的慾望和能力,發財的就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