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里,大多数的人宁愿到私人诊所看病也不愿到有报销的医院看病吗?

02717


这些年,农村乡镇卫生院硬软件设施大为改观,但是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每天进出卫生院的就是那些想“蹭”医疗保险的报销的慢性病患者。如果没有这拨人,偌大的卫生院,20多人的医护队伍,恐怕闲得慌。是没病人吗?不可能!私人诊所还要排队等候诊断治疗。



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路途不远,没钱看病买药先欠着。私人诊所都在村上或乡镇街道上开办着。毕竟乡里乡亲的,彼此相处也不错。每次买了药,那药袋上就有电话号码。不就是为病人准备的吗?打一个电话,诊所的医生转眼间就来了。不像去医院,不雇辆车还赶不到。要花车费,有时会延误病情。农民只能选择就近且服务周到的诊所就医。

大多的农民日子过得并不容易,也不会有闲钱老放在手边。万一生病了,没钱医院连药也不会给,还冷眼冷语;开私人诊所的不是学医归来,就是“子承父业”,也算是懂行的,且都是当地或本村人。早不见晚就见,都是熟面孔。有钱没钱,先给病人用药,缓解病情再说。如果真觉得这病自己得去大医院,至少病人少了疼痛的折磨。



手续简便,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去了医院,先缴挂号,再排队等候,找科室找医生,填写病历。再交检查费用、仪器检查、化验,等待结果,再去找医生,照检查单开药,取药,几个小时过去了,病人痛得呲牙咧嘴,没人理。“这是医院的规定”。


私人诊所可以说是随到随就治,不用挂号,也不交诊断费,没有检查那一套,更不用掏钱。不用开发票,划药费。服务热情周到,也不用请医生吃饭、送礼、给钱;再说了,就那同一种药,还不到医院一半的价钱。细细算一算,在私人诊所会省好多钱。


误断枉判,以为诊所医生医术高。大家不会有这样的经历吧,一个普通的感冒,在私人诊所几顿药一天就会好起来,去了医院,非打两三天点滴,服两三天的西药,有时还会有两三剂中药。还不一定是会好。这原因在哪里?不能不说与私人诊所用药剂量有关。医院里开药会重视剂量,是比较科学地用药。私人诊所不想这么做,怕失去病人,实际上这也是很冒险的行为。但是让病人觉得还是私人诊所大夫医术高明些,有病先去私人诊所瞧一瞧。实在不行再去医院。

药费报销,几多欢喜几多愁。的确,只有医院才有“新农合”医药费报销的权限。事实上也有规定,必须住院治疗、各种检查费用还得自己掏腰包、指定的药品才能报销。外面十几元能买到的药,在“新农合”医院,价格至少在一倍以上。看似报销了一些药费,其实算下来还比自己掏得多。再说了“新农合”是有报销额度的,去年缴费标准是180元/人(年),而里面只有100元是纳入报销的,而其余80元则当作医疗统筹了。100元钱在医院门诊里也就够买几盒感冒的药。这前后一合计,也没省多少钱,还不如去诊所,还少了舟车劳顿之苦,也不误打工和农活。



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思想。有病就拖,这几乎是农民,尤其是老农民的“通病”。也许是农民缺钱,怕上医院检查等花钱多,都有一种习惯,先去私人诊所买几顿药,止痛就行。毕竟诊所的医疗水平和诊断手段有明显的差异,一般的头疼发热还能医治,但是往往一些大病初来时的误诊还是时有发生。一旦被误诊,小病就拖成了大病。面对大病,又无力医治,心有余悸。

公立医院虽然看起来“高大上”,其实跟农民的生活需求还是相距甚远,加之人们大病小治,小病久拖的思想根深蒂固。“新农合”对农民来说,除非有了大病、疑难病才去医院,才觉得参加“新农合”划算些。农民忽视自身健康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希望医院继续改进工作态度和方法,“新农合”加大报销比例,减少报销流程。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医院看病,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医院就诊。


为生活而提神


说一下我们村子吧,也算一个大村庄了,所以村上有三家小诊所,生意都还不错。在农村,买什么东西都喜欢讨价还价,但买药看病,从来没有人还价的。

农村人为什么喜欢到小诊所看病?

第一:因为方便,距离近。

如果跑到镇上去的话,还要跑五六里地。如果在村上看病的话,也就几分钟的路程。有功夫去镇上跑一趟,这边早就吃上药了。再说,村里的小诊所,大家都是熟人,医生也比较了解病人的情况。

第二:小诊所不需要住院,随看随走。

医院是报销的多一些,但必须住院才能报销。一般的农民,不愿意去住院,每天家里事情比较多,如果去住几天院,感觉家里就乱套了。所以,一般的小病,拿点药吃吃就行了,感觉没有必要住院。

第三:手里没钱,舍不得花钱看病。

有的农民,是不想上医院看病。有的农民,是不愿意上医院看病。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觉得医院是一个花钱的地方。虽然能报销一部分,但自己也要花一些。小病忍一忍,说不定就好了。大病乡镇医院也看不了,还是要跑到县城去看。

以前,农村人生孩子,还有去乡镇医院的,但现在基本去县城或者地市级医院了。归根到底,还是乡镇医院没有好医生,得不到农村人的信任。如果有好医生的话,农村人还是愿意去的。

农村人常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多么现实的一句话!


快乐农人驿站


在农村确实有很多的人愿意去当地的私人诊所看病, 而不愿去大医院。在我老家就有这样的例子。

在老家村子里,有一个姓吕的村医,他今年应该有快70岁了吧,不是科班出身,年轻时有拜过几位从医的师傅,其中一位师傅还是我表弟的姥爷。由于他不仅看病技术厉害,还会一直奇门左道,就是会看被所谓惊吓的小孩,以及其他的医院看不了的疑难杂症,大家都叫他吕先,或是吕仙(在老家过去医院是被称为先生的,每一次在老家去他的诊所,都听别人这样喊,那究竟是先,还是仙,就不知道了)。

由于他的名声大,看病也确实厉害,他的诊所实现上就是个小医院,吕医生一天下来没有清闲,基本上就是坐在那里,一个接一个人的看,写完单子后,就有其他的人给配药,打针(这些其他的人其实就是他的亲戚,也是他个人培养出来的)。每一次去,里面不会少于10个人,除了本镇本村的,其他地方的人都会来,我们是河南南部的罗山县,地处三省交界,时不时会有湖北,安徽的人过来看病。特别是过年的时候,他家诊所前停的都是外地牌子的车,也甚是壮观的呀!

纵观吕医生行医生这么多年,他的财富是惊人的,在老家大家背后都会叫他年百万(就是一年最少也有上百万的收入)。他有三个儿子,个个都是医生,不过不在诊所行医,都是在不同的城里医院,有时有人开玩笑的说,他们父子四人都是医生,但是收入是一父抵三子。

所以,农村看病愿意去当地的私人诊所看病,不愿意去城里的医院,最大的原因是一些私人诊所医生技术好,病好的快。

其他的原因

  1. 就近原则,方便就医,随冶随走。因为农村人除了大病,一些需要做检查化验的病,是要去城里的医院的,一些小病上痛,跌打损伤,只要私人诊所的技术过硬都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一来,就不用去城里,浪费时间了,随治随走,很是方便。
  2. 减少开支。大家都知道去城里看病的开支肯定是贵的,除了医药费外,还会有其他的,就拿住院治疗来说吧,你得给付住院费,还有个人的生活费。在老家,就有好多人在医院检查完了后,就会回到村里诊所进行输液治疗了,这样就会节省很多。
  3. 医保的局限性。虽然现在有了医保了,但是报销的只是一部分的,一合计起来,也没有节省多少,还不如去村里诊所看,还少了些舟车劳顿之苦。

欢迎大家补充自己的看法!


乐成道


现在很多留守在乡村的,可能都是一些老人,或者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那么包括一些小朋友也会留守在乡村,那么当他们生病的时候,你要是希望他们开着汽车或者坐这个大巴车或者打的到镇上,到市里,到区里去找大医院看病,这怎么可能呢?对不对?这不现实呀,他们中午还得赶回家做饭吃饭,他们晚上还得赶回家睡觉对吧?而且他们家里还有家里的事情要做。

所以对他们来说最简便的方式是在旁边,当然最好是邻居找一个诊所来看病,在他们的心中可能有些病,我们吃一点药,或者输一点液就慢慢会好,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基于这种考虑的话,我们会看到,在有一些不发达地区诊所,有很多病人在那里排队看病,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第二方面的话,可能是因为一些医疗费用的增加,在我们很多人心目中都觉得说到大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市级医院来看病,那肯定是要做很多检查,要花很多很多的钱的,所以的话,让我们有一点感冒咳嗽发烧就跑到大医院看病,这又是何苦呢?对不对?很多也不想因此到小诊所看病,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有一些大问题的话,还是需要到大医院来的。

那么关于题主关心的这种报销比例的这个问题,应该来说说是住院病人才有报销的制度,门诊跟急诊的话,大部分是没有的报销的,因此对于看门诊急诊来说,在大医院或小医院看病,报销制度应该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我是一名儿科医生,祝福各位天下的宝宝们都幸福健康成长,少看病,少吃药。


白衣奶爸


在农村里,大多数的人宁愿到私人诊所看病也不愿到有报销的医院看病吗?

小时候就在农村长大,村里有几家诊所供同村的人来看病。人们有病一般都会去村里或镇上的诊所看病,很少有人直接去镇上的医院看病,除非是有什么重大疾病,重大疾病,就直接去了市里的大医院去治病。离开农村已经四五年了,村里的几个诊所已经关门了,一些是去镇上新开门店,一些托家里关系去镇上的医院去给别人看病了。为什么大医院给报销,却不去医院,反而要去小诊所,下面我谈下我的看法:


第一报销比例问题,在诊所看病更划算。去医院看病花钱都是比较多的,甚至有些钱花的不是那么必要,但是在医院看病报销的比例是一定的,也就是说你自己要出一定数额的钱,所以在医院看病即使报销,也会花很多钱,小诊所就不一样了,面对的是普通百姓,看病花钱也不会太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时,有些诊所是没有相关执照的,这种就不要去了,以免上当受骗,耽误了病情。

第二就医习惯问题。如果一个人一直用左手吃饭,但有一天有人告诉他,用右手吃饭更有利于健康,那请问这个人要多长时间才能用右手吃饭,我想需要很久。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积累过程,更不用提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医院就医也是一样,以前一直在诊所,现在有病也是习惯性的先去诊所,而不是医院,就医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才能形成。


身体健康对一个人尤其重要,对农村人来说则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生病可能就意味着整个家庭的垮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不在少数,对于农村人而言,应该去养成定期去医院体检的习惯,不要太在乎钱,只要身体健康,什么东西都会有的。当然对于国家来说,也应该加大报销比例,减化报销流程,吸引更多的人医院看病,医院的功能应该是服务社会,而不仅仅是盈利;医院也应该加强医德建设,塑造更好的医师的形象,让更多的农村人信赖医院,愿意去医院就诊。欢迎关注花开陇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老农民说事


在农村大多数人们宁愿到私人诊所去看病,也不愿意到有报销的医院去治病?的确是。这不是少数,是大多数,这是大多数农民的一种传统做法。小病不治,大病晚治,往往是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不治之症。一般有病到私人诊所,开点止疼药,和消炎药,到确实治不好了才到正规医院去看病。往往在农村的十里八乡都盛传有好的村医,打个电话村医都会上门服务,也不要诊疗费,一个普通感冒百十块钱或者几百块钱就治好了。如果到正规医院去,首先要挂号,诊断,化验,就要花去半头午的功夫,经过这番折腾就要花去几百块钱,治疗呢,还要打几天点滴,如果要住院。还要有一般都是500元的底钱,超过500元以后的钱才能报销,即使住院花1000块钱,农合报销百分之六十左右,农民住院也要花七八百元。这样普通感冒来讲,住院报销寥寥无几,还要耽误时间,所以农村看病,一般的病到医院去看的很少,除非私人诊所治不好的病才到有报销的医院去!谁谁到医院去住院了,在村里都是知道病情是挺厉害的,这也是不成文的规定吧,这种情况在农村,一来是农民确实是钱紧吧,二来是医院有些规定有待改进,一般的病诊疗费这一项都不在报销范围之内,因为这些都是在办理住院住院手续以前做的办好手续以前的费用都不在报销之。这一项制约了农民不愿意到医院看病也是主要原因。总之。各方面原因都有吧,农民怕花钱是主要原因!希望这种情况早日改观!


北国飘雪


地方卫生院大楼盖的漂高了,百姓也想在卫生院看病能报销,但是卫生院养的医务人员也不少,可是看不了病,就连感冒病看也疗效不好,卫生院当前作用给慢性病开药作用,每天地方上有私人门诊排队看病,百姓不相信卫生院看病也是主要原因,六七十年代的卫生院有从县医院调来的大夫,那年代卫生院能起看病作用。


用户6515512175158


在农村里,大多数的人宁愿到私人诊所看病,也不愿到有报销的医院看病,这不是废话吗?

都说了是看病,肯定是要去死人诊所啊,小诊所才是看病治病的地方。

大医院是什么?那是消费的地方,那是有钱人的地方,一张病床往上一趟。

你每个三五千,五六千,你压根别想走出医院的大门。

难道不是这样吗?我想请问你们有谁在大医院花了三五百就把感冒给治好了?

我再请问了,你们去小诊所看感冒的,有谁的药钱花了超过一百了?

我们小县城里的小诊所有四五个,都是行医二十多年的医生,小感冒,头疼脑热的,只要不是重感冒。

药钱二三十就解决了,绝对不会超过一百,五十都很少,除非你挂点滴。

大医院什么情况,人家根本不是给你看病,而是吸血你的血。

再说医药费报销了,那可是有800块钱的门槛费,而要还要住院证明。

一病消灾的住院干嘛,说句实话,我一直对这个规矩非常反感,简直就是整我们平民百姓。

难道是感冒就不是病了,为什么只给大病报销,为什么要有门槛费。

奥巴马说过一句,我非常认同:一个国家如果靠医院,学生挣钱,那这个国家距离灭亡就不远了,你说呢?


遇我得福


点击右上方红色字体,关注:农爱邦,了解农村热点资讯!

新农合自实施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看病负担。目前新农合报销比例相当高,报销范围而相当大,首先来看看:新农合报销范围?

一、常规病报销
费、检查费限额200元,手术费参照国家标准,超过1000元的按照1000元报销;60周岁以上老人在镇医院就诊住院的,治疗费用和护理费用每天补偿10元,限额200元;
报销比例:镇卫生院报销60%,二级医院报销40%,三级医院报销30%;
二、大病报销比例
门诊统筹乡、村补助比例分别提高到65%、75%;
一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在400元以下者,不设起付线;二级医疗机构补助比例提高到75%~80%;三级医疗机构补助比例提高到55%~60%;省三级医疗机构补助比例提高到55%;
儿童先心病等8种大病新农合补助病种定额的70%,肺癌等12种大病,新农合补助病种定额力争达到70%。

新农合定点医院,一般都是正规医院。那么问题来了,去正规医院可以享受新农合看病福利,为什么很多农民更愿意去村里、镇上的私人诊所?农爱邦整理了以下几点?

第一,方便

私人诊所通常建在村子里,就医距离近,通常都是随到随看,不用像正规医院那样排队、挂号。因此,大多数农民有个头疼脑热第一反应就是去私人诊所。

第二,省钱

去私人诊所看病,不用交挂号费和诊疗费,不用交各种检查费用,病轻就买个药,病重就打个针,相对来说比较省心。正规医院虽然可以报销,但是需要提前垫钱,需要走相关的程序,还需要等待报销,因此一些农民宁愿去私人诊所看病。

第三,病情

其实,农民心中也是有一把秤的,私人诊所能治什么病,不能治什么病,他们都知道,对于头痛脑热、发烧感冒这些小病他们通常都是选择更为省钱的私人诊所,只有比较严重的才回去正规医院。你们村里还有私人诊所吗?医生的水平怎么样?


农爱邦



从中国农民目前求医的认知看:①重视人缘关系求医;②以口碑好求医;③以神(迷信)求医;④以态度好求医;⑤以开支便利求医等。

去卫生院和医院并不是说,医生的医术差到哪里,而是手段和态度不敢恭维。农民把小孩看病是很重视的。因为多是前二代人带后二代人,不能马虎。否则,出问题受埋怨。另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农村的“赤脚医生”,好像是迎合了农民的迷信习惯,似乎不少人学了点神术(迷信)。有的干脆供菩萨让人前来上香,跪拜求平安。同时还行医。二者合一,当然选近不选远,选乡医不选卫生院。

真正有大病的还得上大医院,也就把乡镇一级医院给遗忘了。现在的农民并不把花钱看得很重要。而是把治好病放在首位。乡医可把病情加以解释,而乡镇医生就沒有那么多耐心。

有个人患痛风,本是个难治的病。乡镇医院医生,本知道但他不说明,先照片再做血化验闹腾半天费用去了几十块,甚至不开药,最终推到上一级医院做检查。让患者摸不着头脑。但到乡医那里,就会解释这是“痛风”,只要吃痛风专用药就会缓解。也就是说痛不会有太长时间,只是可能经常发作。

目前还一个重要原因是乡镇医生,好像又进入吃皇粮的时代。他(她)们不愁工资了,从药费中劳不到收入,干脆与院外药店联营,让患者去药店买高价药。让你查无实据。这个倾向很值得有关方面重视。

恕不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乡医使用激素药物剂量大,也应值得重视。虽说有限制,但不少医生仍在使用。有的小孩有病到处治不好,一到那些口碑好的乡医那里,二三天就治好了。其中最主要就是加大了激素药剂量。过去叫背时郎中治病头,行时郎中治病尾。也是一种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