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怎样理解?

55e4680


首先,题主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辐:意为车轮中连接周鑫和轮圈的辐条。

毂:车轮的中心圆木,有圆孔,可以插车轴。

埏埴:搅和泥土。

户牖:门窗。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三十根辐条,聚集到一个车轴上,有了轴心的空隙处,才有车的作用。搅和黏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隙,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做成房子,有了房子中间的空隙,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也给人效用。


生活中,有形的物体的作用常被重视,而虚空的价值常被忽略。


车轮的中间是空的,可正是空的部分起到了车子的重要作用。器皿中间是空的,正是因为空的那部分,才起到了器皿的作用,如果是实的,就不是器皿了。房子也一样。


有形和无形,有和无,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


一行知读书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注释]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

道德经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说理,更令人信服。不过对于车轮辐条,我专门数过,是没有30根的[耶]





愿君多晴天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道法篇)

意思是: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

老子在这篇文章中用车轮,器皿,房屋的门窗作比喻,说明很多物品正是它的“空",“无"才是它的有用之处。进一步用实例来阐述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这是我临写的赵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经》。





金星753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中讲:

三十辐,

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为用;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为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为用。

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解释如下:

车有三十辐条,共用一个毂,毂中空有孔,就因为毂中空可穿车轴,这个车轮才有作用,车才能行走。

抟和粘土烧成盛物器皿,要留着个中空的地方,这样器皿才能盛物。

建造房屋,开凿门窗,要留有空间,人才能居住。

所以说有形的实体给人们芾來利益,完全靠无的功用。

有,有形体物器,能给人以利益,

无,无形的空间,才是真正发挥和产生利益。

对于修道之人,身体是个道器,为有,精神是指挥控制肉体的,为无。

老子在本章用三个例子说明了有与无的关系,有无相生而为用。


逍遥谷逍遥


首先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他的话不能以字面的意思来单纯的理解。

原文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字面上的意思是: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有和无本来就是一种哲学上的思维,你可以说他是有也可以说他是无,所谓无中生有,月满则亏,是要学会用辨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老子以车轮来比喻,车轮中空,便可以与车相连来实现其作用,若是车轮中实,无缝可击,那么车轮也就是一个圆盘,并无用处。再好比一间房屋,若是正正方方严严密密,那便不能称之为房屋,进不去也出不来,完全废掉了。

因此做人也是一样,不管在哪一方面都不要做的太绝对,殊不知何时会有转变,你有的东西或许将会变成你的累赘,而你没有的东西或许对你来说是一件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不可过于强求什么东西,是你的终究会是你的,不是你的强行拿来反而不一定有好处。人的一生的气运也是如此,如果你早年消耗的太快了,晚年便是无,若是早年没有,那么要相信你的气运在积攒,不会因为你的作为而改变。

车轮不能实心,房屋不能无门,道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经历。


芯设霁


三十辐共一毂(gǔ):三十辐,古代车轮的辐条,三十根,以合一月数。毂,辐条所凑之处为车毂。辐、毂皆为实有之木,而毂与辐交结处有空隙,故称之为“无”。后文器皿中的虚空、门窗之空间,都是“无”。故“无”,即是虚空与空间也。老子哲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仅承认实有之物能提供直接便利,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若无虚空或空间,很多事物的功能就不能实现出来。故实有之物的功用,其实是依靠虚空或空间来实现的。这是老子“贵虚”哲学观念的形象化的论证,并不表明老子不重视实有,而只表明他的哲学侧重点是在阐述虚空的作用。后来的正统儒家多将老子哲学与佛教哲学并列起来,系统地批评佛老贵虚、贵空,实际上是对老子哲学的误解。中国古代哲学很少讨论实物与虚空的关系,老子哲学则触及了这一问题,后来庄子又以诗意的方式阐述了“以无有入无间”的问题。但在中国哲学史上,实物与虚空的关系问题未能得到充分的讨论,只是在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过程中讨论了虚实的关系问题。

埏埴:即和土也。埏,和也。埴,泥土也。

三十根辐条共同凑集于一个车毂之上,正因为车毂有空隙,才能让车子转动起来发挥作用。和拌泥土以制作器皿,正因为器皿中的空间,才能有器皿的使用价值。

非常值得深思的是:老子将利与用分开来思考,一是没有否定实有之利,二是强调实有之利需要借助虚空来发挥其实际的作用与功能。而这种作用与功能,实际上是现实的、灵活的便利。如果仅仅是实有,没有空虚,则物之多方面的价值就无法实现出来。王夫之批评老子强调虚无的价值,认为虚无的价值恰恰是依托实有而实现出来的,这也没有错。但老子思想的重点是在强调虚空的作用与功能,就老子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而言,是了不起的思想发现。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气论一系的哲学,在处理物质运动的问题上,始终没有处理好虚空或空间的问题。气充满一切地方,如果它是极微的颗粒状的物质,这些物质相互堆积在一起没有任何缝隙或空间,那气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中国古代的气论一系的思想家始终没有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甚至根本没有触及这一问题。老子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思想在这个意义上说是一种贡献,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与讨论。



流浪诗人齐新光


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引申理解:其实,这句话包含着空性智慧,空不是一定没用,空也不是一定有用,空是一种状态,无可无不可。试想,碗如果不空,怎么叫碗怎么盛饭;房子如果是实心的不空,怎么能叫房子怎么住人;任何一件东西,本身就包含着空有一体,这是一种空性思维与空性智慧。飞机大不大,虚空照样包容它;针尖小不小,虚空也是穿透它。空性智慧是一种超越,我们都该拥有它。于生活超越生活,于平凡超越平凡,于世间超越世间~


新时代dkd001


三十辐,共一毂”中的“辐”指车轮的辐条;“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其中心有一大圆孔用于穿插车轴,外周有小孔用于穿插辐条。古代战车的车轮由一个车毂、一个轮子和三十根辐条组成。

    “三十辐,共一毂”译为三十根辐条将车毂和轮子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为一个车轮。

    “当其无,有车之用”中的“当”指恰当之处、或合理之处、或有价值之处;“无”是指虚无,这里说的是车毂上的大圆孔,因为孔是掏空的,车轴与车毂配合后其间隙是虚空的,正是这个虚空,才使车轮围着车轴转;“车之用”指车的作用、或车的功用。

    “当其无,有车之用”译为车的有价值之处(或合理之处)在于车轴与车毂配合后的间隙,正因为这个虚空的间隙,才有车的功用。

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通过认识天地、刍狗、风箱、山谷、水、土、容器、锐器、车轮、房屋等具体的东西去发现抽象的道理。他的学说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并非总在故弄玄虚。冯友兰先生曾说:“老子所说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因此它虽然是以‘无’为主,但是也不轻视‘有’,它实在也很重视‘有’,不过不把它放在第一位就是了。老子第二篇说‘有无相生’,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一段话很巧妙地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一个碗或茶盅中间是空的,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里面是空的,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如果是实的,人怎么住进去呢?老子作出结论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它把“无”作为主要的对立面。老子认为碗、茶盅、房子等是‘有’和‘无’的辩证的统一,这是对的;但是认为‘无’是主要对立面,这就错了。毕竟是有了碗、茶盅、房子等,其中空的地方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本来没有茶盅、碗、房子等,自然也就没有中空的地方,任何作用都没有了。”(《老子哲学讨论集》第117页)



庄视界666


老子思想的精髓是希望带领我们这些凡夫看到这个世界的精妙,世界的运转必然是以这个世界之外的东西为载体的,老子把这个承载世间万物的东东叫做“无”,所以他说: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无有器之用,当其无有室之用。我们既要看到有的边界,又要想到是无的妙用。只有回归到内心空无一物的那个状态,才让这个世界充满了变化的可能。心空一分,便多一分可能,也就多一分选择。


无明之熵


《道德经》第11章轮回//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运命轮回,苍生何幸,德仁者盛。贤能谓之佐肩,不可或缺,顺应者凝聚。武勇谓之佑膊,攘贤纳士,雄才者韬略。成王败冦富贵问天,生死有命古今定论。

(注:三十辐共一毂参照~三十夜阴伏三十昼阳照合一月数,上旬中旬下旬各十昼夜即三十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