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怎樣理解?

55e4680


首先,題主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輻:意為車輪中連接周鑫和輪圈的輻條。

轂:車輪的中心圓木,有圓孔,可以插車軸。

埏埴:攪和泥土。

戶牖:門窗。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三十根輻條,聚集到一個車軸上,有了軸心的空隙處,才有車的作用。攪和黏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間的空隙,才有了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做成房子,有了房子中間的空隙,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也給人效用。


生活中,有形的物體的作用常被重視,而虛空的價值常被忽略。


車輪的中間是空的,可正是空的部分起到了車子的重要作用。器皿中間是空的,正是因為空的那部分,才起到了器皿的作用,如果是實的,就不是器皿了。房子也一樣。


有形和無形,有和無,是相互依存、辯證統一的。


一行知讀書


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原文及譯文

[原文]

三十輻①共一轂②,當其無,有車之用③。埏埴以為器④,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⑥。

[譯文]

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註釋]

①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

道德經從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說理,更令人信服。不過對於車輪輻條,我專門數過,是沒有30根的[耶]





願君多晴天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道法篇)

意思是:用三十根輻條製造的一個車輪,當中空的地方可以用來裝車軸,這樣才有了車的作用。

老子在這篇文章中用車輪,器皿,房屋的門窗作比喻,說明很多物品正是它的“空",“無"才是它的有用之處。進一步用實例來闡述他的“無為而治"的思想。這是我臨寫的趙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經》。





金星753


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中講:

三十輻,

共一轂,

當其無,

有車為用;

埏埴以為器,

當其無,

有器為用;

鑿戶牖以為室,

當其無,

有室為用。

故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

解釋如下:

車有三十輻條,共用一個轂,轂中空有孔,就因為轂中空可穿車軸,這個車輪才有作用,車才能行走。

摶和粘土燒成盛物器皿,要留著箇中空的地方,這樣器皿才能盛物。

建造房屋,開鑿門窗,要留有空間,人才能居住。

所以說有形的實體給人們芾來利益,完全靠無的功用。

有,有形體物器,能給人以利益,

無,無形的空間,才是真正發揮和產生利益。

對於修道之人,身體是個道器,為有,精神是指揮控制肉體的,為無。

老子在本章用三個例子說明了有與無的關係,有無相生而為用。


逍遙谷逍遙


首先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他的話不能以字面的意思來單純的理解。

原文是: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字面上的意思是: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有和無本來就是一種哲學上的思維,你可以說他是有也可以說他是無,所謂無中生有,月滿則虧,是要學會用辨證的思維去思考問題。

老子以車輪來比喻,車輪中空,便可以與車相連來實現其作用,若是車輪中實,無縫可擊,那麼車輪也就是一個圓盤,並無用處。再好比一間房屋,若是正正方方嚴嚴密密,那便不能稱之為房屋,進不去也出不來,完全廢掉了。

因此做人也是一樣,不管在哪一方面都不要做的太絕對,殊不知何時會有轉變,你有的東西或許將會變成你的累贅,而你沒有的東西或許對你來說是一件好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不可過於強求什麼東西,是你的終究會是你的,不是你的強行拿來反而不一定有好處。人的一生的氣運也是如此,如果你早年消耗的太快了,晚年便是無,若是早年沒有,那麼要相信你的氣運在積攢,不會因為你的作為而改變。

車輪不能實心,房屋不能無門,道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任何事物都要經歷從有到無,從無到有的經歷。


芯設霽


三十輻共一轂(gǔ):三十輻,古代車輪的輻條,三十根,以合一月數。轂,輻條所湊之處為車轂。輻、轂皆為實有之木,而轂與輻交結處有空隙,故稱之為“無”。後文器皿中的虛空、門窗之空間,都是“無”。故“無”,即是虛空與空間也。老子哲學的獨特之處在於,他不僅承認實有之物能提供直接便利,更重要的是他發現若無虛空或空間,很多事物的功能就不能實現出來。故實有之物的功用,其實是依靠虛空或空間來實現的。這是老子“貴虛”哲學觀念的形象化的論證,並不表明老子不重視實有,而只表明他的哲學側重點是在闡述虛空的作用。後來的正統儒家多將老子哲學與佛教哲學並列起來,系統地批評佛老貴虛、貴空,實際上是對老子哲學的誤解。中國古代哲學很少討論實物與虛空的關係,老子哲學則觸及了這一問題,後來莊子又以詩意的方式闡述了“以無有入無間”的問題。但在中國哲學史上,實物與虛空的關係問題未能得到充分的討論,只是在中醫的辨證論治的過程中討論了虛實的關係問題。

埏埴:即和土也。埏,和也。埴,泥土也。

三十根輻條共同湊集於一個車轂之上,正因為車轂有空隙,才能讓車子轉動起來發揮作用。和拌泥土以製作器皿,正因為器皿中的空間,才能有器皿的使用價值。

非常值得深思的是:老子將利與用分開來思考,一是沒有否定實有之利,二是強調實有之利需要藉助虛空來發揮其實際的作用與功能。而這種作用與功能,實際上是現實的、靈活的便利。如果僅僅是實有,沒有空虛,則物之多方面的價值就無法實現出來。王夫之批評老子強調虛無的價值,認為虛無的價值恰恰是依託實有而實現出來的,這也沒有錯。但老子思想的重點是在強調虛空的作用與功能,就老子思想在當時的社會而言,是了不起的思想發現。中國古代哲學,特別是氣論一系的哲學,在處理物質運動的問題上,始終沒有處理好虛空或空間的問題。氣充滿一切地方,如果它是極微的顆粒狀的物質,這些物質相互堆積在一起沒有任何縫隙或空間,那氣又是如何運動的呢?中國古代的氣論一系的思想家始終沒有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甚至根本沒有觸及這一問題。老子的“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思想在這個意義上說是一種貢獻,但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很好的關注與討論。



流浪詩人齊新光


用三十根輻條製造的一個車輪,當中空的地方可以用來裝車軸,這樣才有了車的作用。

接下來我來說說我的引申理解:其實,這句話包含著空性智慧,空不是一定沒用,空也不是一定有用,空是一種狀態,無可無不可。試想,碗如果不空,怎麼叫碗怎麼盛飯;房子如果是實心的不空,怎麼能叫房子怎麼住人;任何一件東西,本身就包含著空有一體,這是一種空性思維與空性智慧。飛機大不大,虛空照樣包容它;針尖小不小,虛空也是穿透它。空性智慧是一種超越,我們都該擁有它。於生活超越生活,於平凡超越平凡,於世間超越世間~


新時代dkd001


三十輻,共一轂”中的“輻”指車輪的輻條;“轂”指車輪中心的圓木,其中心有一大圓孔用於穿插車軸,外周有小孔用於穿插輻條。古代戰車的車輪由一個車轂、一個輪子和三十根輻條組成。

    “三十輻,共一轂”譯為三十根輻條將車轂和輪子連接成一個整體,形成為一個車輪。

    “當其無,有車之用”中的“當”指恰當之處、或合理之處、或有價值之處;“無”是指虛無,這裡說的是車轂上的大圓孔,因為孔是掏空的,車軸與車轂配合後其間隙是虛空的,正是這個虛空,才使車輪圍著車軸轉;“車之用”指車的作用、或車的功用。

    “當其無,有車之用”譯為車的有價值之處(或合理之處)在於車軸與車轂配合後的間隙,正因為這個虛空的間隙,才有車的功用。

在《道德經》一開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通過認識天地、芻狗、風箱、山谷、水、土、容器、銳器、車輪、房屋等具體的東西去發現抽象的道理。他的學說往往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而並非總在故弄玄虛。馮友蘭先生曾說:“老子所說的‘道’,是‘有’與‘無’的統一,因此它雖然是以‘無’為主,但是也不輕視‘有’,它實在也很重視‘有’,不過不把它放在第一位就是了。老子第二篇說‘有無相生’,第十一章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一段話很巧妙地說明‘有’和‘無’的辯證關係。一個碗或茶盅中間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裡面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如果是實的,人怎麼住進去呢?老子作出結論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它把“無”作為主要的對立面。老子認為碗、茶盅、房子等是‘有’和‘無’的辯證的統一,這是對的;但是認為‘無’是主要對立面,這就錯了。畢竟是有了碗、茶盅、房子等,其中空的地方才能發揮作用。如果本來沒有茶盅、碗、房子等,自然也就沒有中空的地方,任何作用都沒有了。”(《老子哲學討論集》第117頁)



莊視界666


老子思想的精髓是希望帶領我們這些凡夫看到這個世界的精妙,世界的運轉必然是以這個世界之外的東西為載體的,老子把這個承載世間萬物的東東叫做“無”,所以他說:當其無有車之用,當其無有器之用,當其無有室之用。我們既要看到有的邊界,又要想到是無的妙用。只有迴歸到內心空無一物的那個狀態,才讓這個世界充滿了變化的可能。心空一分,便多一分可能,也就多一分選擇。


無明之熵


《道德經》第11章輪迴//

原文: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運命輪迴,蒼生何幸,德仁者盛。賢能謂之佐肩,不可或缺,順應者凝聚。武勇謂之佑膊,攘賢納士,雄才者韜略。成王敗冦富貴問天,生死有命古今定論。

(注:三十輻共一轂參照~三十夜陰伏三十晝陽照合一月數,上旬中旬下旬各十晝夜即三十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