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己的工作庫,把分散信息有效整理?


一書一法一工具


原來公司有個同事,他是負責客戶的售後支持,每次客戶遇到問題,他能馬上判斷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可能的解決方案是什麼,沒有一次失誤的。我們都很好奇,找他請教。原來,他將過往每一次的客戶遇到的問題全部進行了彙總分類,每個問題背後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全部做好存儲,下一次再有類似的問題,直接調用這個工作庫就可以了。

不管是工作庫,還是日常生活中的思考,看過的專業書籍,重要的資料等等,都可以做成知識庫。既然建立知識庫就會用到知識管理軟件,比如印象筆記、Onenote、有道雲筆記、為知筆記等等。

1、收集信息

第一步先廣泛收集信息。工作中的信息的來源非常繁雜,會議、培訓、郵件、電話,社交軟件等等。有些信息是資料文件,有些信息是行動安排。無論是何種信息,都收集過來,放到你的知識管理工具中。

PC端:直接複製、用知識管理工具自帶的剪藏插件
手機端:每款知識管理軟件都有手機APP,我們可以通過錄音、手寫或者拍照掃描的方式收集信息。

在這個階段,收集的原則是:廣泛並有意識收集。

2、整理信息

首先是目錄。


既然是整理,那就一定需要歸類。歸類就需要劃分合適的目錄。剛開始,可以根據手頭資料的建立大致的目錄結構,後期再進行刪減細化。

其次是信息處理。


通過收集而來的信息,還需要經過處理。我們可以形成這樣一個SOP,也就是標準化的處理流程。


有些信息是行動安排,如果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完,那就立即處理。如果超過一定時間,就放到軟件中保存。如需要他人來完成,那就委派他人去做。

有些信息是資料文件,如果這些信息是垃圾,那就直接捨棄。如果想進一步孵化項目或者當參考資料時,最後才存入軟件中。

其實,在實際工作中,蒐集信息和整理信息並不是割裂的,而是一體的,我們一邊蒐集信息,一邊處理應對。最後留到工作庫中的只有這三種類型的信息:

1)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處理的信息:比如下週需要完成的項目策劃的相關信息資料。
2)後期項目孵化需要的信息:比如新項目相關的資料信息
3)重要的參考資料:標準化的文檔、聽課的筆記、網絡上的文章等等。

3、不斷優化

經過前面的收集整理,我們的工作庫已初具規模。不斷優化還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1)不斷捨棄


雖然經過初步的篩選,已經過濾了無用的信息,但還是不夠。對於自己已經理解的內容,可以總結出要點,捨棄原始信息。特別是對於網絡上的信息,80%都是無用的,你要留下的是那20%。

2)不斷總結

不斷總結就要不斷回顧,每一次回顧,有新的想法都可以寫下來,發現目錄不合適可以立即調整,有些信息過時了就立馬更新。總之,就是讓這個工作信息庫時刻處於流動的狀態。

工作庫的建立並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自己長時間的積累,不斷的回顧總結調整。


歡迎關注@落春讀書,資深閱讀愛好者,筆記達人,專注個人成長,每天和你一起精進。

落春讀書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幾乎所有的人都可能會遇見這樣的問題,資料太多,太亂、太雜,如何收集和整理的確是一個大問題。我認為收集整理的根本目的,還在於方便使用,不然收集就沒有太大的意義。我的方法是:

一、先把這些資料分為三個大類建庫:工作、學習、生活庫。

二、每個大類,再分為五個小類建文件夾。文件夾根據自己的習慣取名。比如“工具”“方法”等。

三、在文件名中,編入主題詞,便於日後隨時查詢。比如“生活工具方法”,有了主題詞,我們就可以通過電腦的搜索功能,方便的提取所需要的資料和信息。

四、堅持每天、每月、每季、每年整理。然後以年為單位建庫,把跨年的歷史資料,與當年的資料分開,便於查詢使用。

我採用這種方法管理和使用資料,感到很輕鬆。而且,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季、每一年,在整理工作的同時,又進行了回顧複習,充滿了樂趣。


三大紀律


建立自己的工作庫,把分散信息有效整理,我建議如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1.按照時間劃分,整理工作中的各種文件,讓各個事項、文件有跡可循!

這是我的工作文件夾,先按照不同公司分類,再按照不同時間進行分類,每一季度或者每一年,都會進行一個整理,一定要命名清晰。

比如:公司有電信、移動、華為、阿里巴巴等。按照時間劃分從一月到十二月,每一年進行一次整理,比如移動2019年,這表明這個文件是我2019年在移動公司上班時候的各種文件。

另外,在每個月的文件夾內,也是有各種文件夾,按照各個事項進行劃分,比如:5G商討會材料、歐洲電商對接材料等等。

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不管多了多久,你的文件都有跡可循,同時年底做總結匯報的時候,你的材料不至於找不到。也算是對自己工作紀律的一個方式。

不過,此種整理方法有以下幾個重點:

A時間劃分一定要清晰,必要時附上年度工作計劃表,這樣算是一個目錄,查起來更有效

B命名一定要準確,要儘量準確,否則時間一長,即便有名字,你也不知道這份文件到底幹嗎用的

C習慣性整理,每天早到十分鐘,對前一天的文件夾進行整理,這樣才能更加高效

以上就是按照時間劃分的工作庫,還滿意嗎?

2.按照專題劃分,整理各個素材點和知識點,便於自己查閱學習

除了工作,我們還要學習,或者有專項事宜。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使用專題劃分。

比如我要學習自媒體相關內容,那我新建文件夾後其中有一項是運營自媒體相關的工具,那我就設立如下文件:

按照不同功能、不同點面進行分類整理。

再比如,我收集職場提升資料,那我的分類如下:

明白了嗎?



總結:

其實兩個方法有較多重合的部分,也希望大家能夠綜合去使用。按照時間或按照專題是常見的整理、區分的層面之一,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理解去進行劃分。


最重要的是,要堅持整理、隨時整理,並且反覆整理。

我覺著一般人覺著自己無法進行有效整理的原因無非兩個:

1.沒有整理習慣;

2.沒有框架思維。

所以我建議大家可以率先把框架給搭建起來,然後把日常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中的碎小資料進行整理、鑲嵌,最終形成自己的工作庫。

我是【非常咖】,評論區留言,咱們交個朋友好不好?


胖大叔成長日記


我學弟剛進銀行時,有個帶他的師傅張姐,她年年都是單位的“先進工作者”,是銀行內公認的“業務技能能手”“業務知識行家”,任何業務她都會,且都能解決的又好又快。學弟向前輩張姐請教工作經驗,發現她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庫,在遇到工作問題和繁瑣的業務時,隨時都能調取資料,從而順暢解決。可見有一個自己的工作庫對工作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要學會建立自己專屬的工作庫,裡面包含自己收集整理到的大量關於日常工作和學習生活中的有益的訊息。如果你不做好這個行動,那麼,你的相關資料會顯得非常凌亂,微信裡領導的一段重要的要求,郵件裡的重要文字,電腦裡某個角落的重要文件,會在你最需要用到的時候,隱藏起來,你需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把他篩選找出來。

建立好自己的信息工作資源庫,能提高自身的執行力,優化工作效率,比同事更快獲得職場進階。

那麼,如何建立自己的工作庫呢?

一、養成隨時隨地收集素材的習慣。

(1)建立好自己的信息工作資源庫,需要養成隨時隨地蒐集信息、素材的好習慣。並且,需要知道,在搜尋信息中,哪些內容是對工作、生活、學習有用的部分,篩選摘取出來。

一般需要蒐集的信息,包括工作上的信息,如重要的工作微信、QQ群、內部通信軟件等聊天記錄,工作郵件內容、工作安排、項目反饋等。

還有在學習生活中一閃而過的靈感,從網絡上看到的有價值的、新鮮的、經典的案例、知識點、新概念詞,都可以進行記錄。

(2)在收集時把信息提前做好分門別類。確定好自己要收集的主要是哪幾類的訊息,對信息做好分類記錄,設置好專門的筆記本,取好容易辨別的類別名字,這樣才能方便查找。做好堅持積累和記錄,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信息庫越來越豐富。

二、定期進行素材的整理和總結。

做好信息的收集,還要進行專門的整理和吸納總結。這樣才能對蒐集到的信息更熟悉,才能更順暢的運用。每週抽出一個固定的時間對蒐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大多數有價值的內容,需要進行嚴謹的思考和推理,想清楚裡面的邏輯思想,理解作者、專家的思路,分析推導相關的論證過程,將工作信息庫中資源訊息化整為零,吸收消化,會讓工作庫的優化更順利。

如果很多整塊的固定時間無法京城抽出來,也可以充分運用好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在碎片時間,如坐車、等電梯、吃飯、散步時,可以選擇讀書、看公眾號、聽演講、公開課等,豐富充實自己的生活,思考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工作生活中,思考的多,也會讓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麻煩,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和判斷,做出較為正確明智的決定。

三、運用合適的收集素材的工具。

說了這麼多,建立一個工作信息資源庫,還是需要一個趁手的工具才行。紙質的筆記太難翻閱,不能時常拿在手邊,快速查找。在這裡建議使用以下幾個工具,如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石墨文檔、Onenote,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進行思考歸納時,可以採用思維導圖進行輔助。

以上的一切,無論怎樣,都需要行動和執行力的支撐,只管去行動,只有在行動實踐中,才能把你的工作信息庫不斷完善和修正,直至更加完美。

以上。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首先要建立信息的分類體系


分類不是僅僅的把知識按照一定的類別梳理即可,

更重要的是梳理出知識點之間的邏輯,分類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


舉個例子:我們所有的信息就像下圖①中的樂高積木零件,如果是散亂的,那麼這些信息沒有任何價值,你也很難查找。


有整理意識的人會做到第二步,有按照顏色對積木進行分類的,也有按照形狀對積木分類的。但做到這一步還是不夠,這樣的信息依舊是片段式不完整的。


你需要把所有信息,按照一定的邏輯關係,就像積木搭成了一個機器人,這些零散的積木,通過一定的組合方式(就是邏輯)做出一個一個的機器人。每一個機器人就是一個單元。按照這樣的信息儲存,才能有效使用信息。


所以分類的意義有以下兩點。

1、把零散的知識點,整理成塊狀的知識塊。
2、用一定的邏輯順序,把知識塊組成一個整體的體系。


第二步:具體的分類方法


當你完成分類之後,建議使用印象筆記這類筆記軟件進行信息管理,那麼在搭建筆記體系的時候,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筆記本命名非常隨意,就像這麼多年 來我們使用電腦時對文件命名很隨意一樣,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則,電腦文件沒有命名規則, 反應了人腦沒有對這個問題有清晰的思考。


這個時候你可以用杜威十進分類法,這個方法非常簡單,就是給你的分類一個編號,就像圖書館一樣(000-計算機科學、資訊與總類,100 -哲學與心理學,200 -宗教等)。


你可以把你的分類比如工作編號為100-工作,200-學習,300-興趣愛好。這是一級目錄,二級目錄可以按照下圖展開。


第三步:信息管理工具


有了分類,也有做好了標籤,第三步就是工具的選擇,選擇工具其實就2個標準,一個是工具能夠跨平臺使用,有多級目錄結構。符合這個標準的有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等筆記軟件。


重點還是記住:任何一個軟件都有不足之處,關鍵是你要使用它做什麼,你的核心目的是什麼,不要被其他無關緊要的事情影響了判斷。


第四步:信息的加工處理


最後一步就是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我整理了一個四字心法。


1.收

為什麼要講收藏,因為信息渠道太多,你可能在看頭條的時候,對關心或者有用的內容,會用頭條的收藏功能。用微信的時候,也會收藏。你會發現每個APP都有一個收藏功能,但是幾乎大部分的收藏內容,你是不會看的。
為什麼,因為APP太多了,有時候你都不記得自己收藏了什麼。想找的時候,也忘記是收藏在哪個APP的收藏夾裡面。所以就放棄了。久而久之,收藏功能就變成一個安慰的作用,代表我已經閱讀了。
所以知識管理的第一步,信息收集,就是要把所有你要收藏的內容,放到一個收納盒中,這個收納盒就是印象筆記中信息收集文件夾。


2.轉

接下來及時對信息及時處理,也就是轉化,轉就是把收集過來的信息,從標題和內容上進行轉化,打上標籤,建立新知識和你知識體系的鏈接。


3.存

就是分類保存,這個比較簡單,就不贅述了。


4.刪

關於刪,我們借鑑了日本雜物管理大師山下英子的理念,就是斷舍離。


斷就是半年內用不到的知識,不要收集。不要因為覺得好像會用到而去收集。舍在知識管理中有兩個原則,1是刪除自己不會用的知識,2是刪除不能指導自己思想和行為的知識。離就是捨棄對知識的收和管執念,而是關注如何完善成長自己的知識體系,讓知識更好的運用。


ONE逍


將分散的信息收集起來,我認為用印象筆記是最有效率的,我目前自己也有在用,印象筆記的歸納分類功能是很強大的。

不分類收集所有信息

像上面的圖片顯示,按照INPUT-月份 【類目】的方法設置筆記標題,不用擔心後面找不到的問題,印象筆記可以搜索圖片附件中的文字信息,搜索功能十分強大。按照一定格式收集信息是為了區分是什麼情景下收集的信息。

輸入不分類還有一個好處是少花了很多時間。

因為我們不能對所有的信息作出全面的分類,總會有漏和重複,在分類的時候還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分,反而浪費時間。

比如將筆記分為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去旅遊看到某個場景引起工作中創作靈感,你是要歸類到工作還是生活?

很多APP已經能夠轉存到印象筆記中。

現在很多APP已經可以一鍵保存到印象筆記中,包括網頁的剪藏。郵件信息等。選用印象筆記是比較強大方便的。

輸出的收集記錄

信息在積累一段時間,需要用到的時候會再次提取出來,這時候新產出的創作就可以以文章、報告等方式產出,對信息重新運用形成新知。這時候按照OUTPUT-月份 【類目】來收集輸出端的信息。

內化提取整合

如果想找收集過的信息,只要選取適合的關鍵字提取就可以了。如果信息的主題沒有體現在內容上,可以在輸入的時候給筆記加入一個標籤,這樣就更方便了。

關於筆記的誤區

很多人喜歡一用就設置各種筆記本,這還是按照以前舊有的寫作記筆記習慣。現在的信息收集應該是要智能化的,減少我們在上面花的時間,方便提取。因此我建議,不要再按工作生活等分類,嘗試一元化筆記本吧。


Wilma敏敏


想要有效的整理各類信息,按照信息內容進行分門別類,確實是個好辦法。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建議參照以下邏輯,能讓你事半功倍。

一、梳理文件框架

想要有效的進行信息的管理,首先就要想明白各類信息要按照什麼邏輯進行分類管理。

比如最常見的就是按照項目進行分類,一個項目作為一個一級文件夾,然後根據具體信息屬性進行二級分類、三級分類。

例:

一級分類:項目A、項目B、項目C

二級分類:啟動階段、規劃階段、執行階段、監控信息收集、收尾階段

三級分類:各類表格、資料,如有需要也可進行進一步分級。

二、分類整理

按照第一步制定的邏輯進行分門別類,將不同的信息放置到不同的文件夾內,如果期間發現有無法進行分類的文件則可以調整整個文檔管理體系。

隨後,定期進行整理,刪除過期、不需要的信息,減少搜索過程中的時間損耗。

三、另闢蹊徑

當然了,如果目前已經積累的信息非常多,重新進行整理需要大量時間,而由於工作繁忙我們不一定有這個時間去處理,此時我們還可以另闢蹊徑。

建立一個井然有序的工作信息庫,其實就是為了我們能夠快速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那麼,如果我們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沒有一個很系統文件管理體系也可以咯?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搜索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去搜索軟件,比如凱夕比較習慣用的Everything,題主就可以嘗試一下。

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我們可以考慮先找到儘可能多的解決方案,然後進行選擇,從而獲得更好的結果。


如果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 ^_^


凱夕說


建立規則,應用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