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怎样理解“知足常乐”?

喵小姐的闲暇时光


知足常乐是人生的大智慧,有人把知足常乐消极的理解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我认为知足常乐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一种物质之上的自由愉悦的精神状态。是对精神世界更高层次的追求,这种追求已经摆脱了人对物质和财富占有欲望的精神束缚,获得了内心的自由和快乐,这才是最大的满足,






其正色


我在童年的时时候就经常听到我父亲的一句口头禅,差不多是父母在每月的发工资领到手时,面对她们的三个子女的面前感叹说,对上不足对下有余知足啦!当时的物价不高,粮所的口粮大米才壹角叁分玖厘,猪肉有食品站供应的,每斤猪肉柒角最好的捌角伍分,按家庭的成年人每月每人指标供应一点五市斤,未成年人一点二市斤。每个星期天就有猪肉包饺子吃,当饺子上桌开饭的那一刻,我父亲的口头禅又来了,他很知足地样子又说到,该知足了,那时农村户是很难每歺吃饱的,更难得有机会吃上猪肉。以后,凡是这口头禅一出现我们三孩儿面前就是最幸福的一家开餐词了。全家人的脸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每当一想起就如昨天发生的事一样。在我儿时即到自己成人走进社会都还一直还是听到我父亲说人要知足,要懂得感恩,更不要撵比。如今父亲已不在世了,他留给我最难得也最宝贵这几个字人要知足,知足常乐!


老谢12790


我妈常说知足常乐,可是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感觉这句话就是为自己的懒惰在找借口!也许到了我妈这个年纪才能懂吧!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能看到自己人生的顶点,也许这个点还不够高,但是已经尽力了!为自己的人生里留下的遗憾而说的安慰自己的话吧。作为年轻的我,还不是知足常乐的时候,我需要努力,我还有很多梦想要去完成。加油!


一位小哥哥YE


在理解“知足常乐”上,我在一般情况下采取“两段论”的方式来认识知足与不知足,来认识如何常乐的问题。首先说“知足”,它涉及一个人欲望的高低问题,也就是一个标准的问题,到底把满足的标尺放到哪的问题。通常来讲,我们要想快乐常驻,满足感十足,那最好把标尺放低点,也就是所谓的把“要求"压低点。比如对生活条件的追求,我们好像登山,上了一个台阶,还会有下个台阶,上了这山,还会望见那山,永无止境。曾有一位远行僧人,他决定丢掉所有的负荷,于是他只留了一个钵,用于盛水喝,到后来他发现水可捧着喝,最后他丢掉了钵。如此看来,对生活的追求大可不必把标准置得过高,否则,总也达不到,总也不满足,就总也达不到快乐境地。其次,谈“不知足”。知足能较易带来快乐,但又不能一味停留在“知足”上,否则,就会失去进取心,固步自封,无所事事。所以,在知足之后,还要善于不知足,尤其是我们在理想信念、钻研业务、服务社会等方面,我们要始终有“百尺杆头,更进一步"进取之心,奋发之行,这样,我们才能享受进取的快乐、探索的快乐、拼搏的快乐。当然了,仅就生活而言,把标准卡低些,也不是告诉每一个人在改善生活上不追求不作为,如果那样,我们怎么会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再次,再解下“常乐”。我们习惯于认为,只要差不多,不要把标准拉太高,我们就找到“满足感”了,也就一直高兴下去了,但现实中,还有一个比较问题,你是满足了,可你环顾左右,别人落你几道街了,你还能总保持定力,两手捧着河水而满足又常乐吗?显然很难做到。所以,我们这个常乐是个相对概念,也是一个动态平衡,在一定条件下,要保持常乐,一味知足还不成,还必须有“不知足”来进行平衡。所以,在常乐中要玩转“辩证法”,一个人要知道如何知足和如何不知足,才能真正实现人生常乐。最后,我想强调一下观点,即“人要知足常乐,又要常乐于不知足。”图片来源网络





渺星人


知足常乐,强调的是感恩。要感激现在所拥有的,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才会带来快乐。这对于事业、对于生活都是对的。

但这与追求更高的事业、更好的生活并不矛盾。一个知足者,同样可以向更高的目标奋斗,向更好的生活努力。

那么,何为不知足呢?即不懂得感恩,不珍惜当下。不知足者认为他所拥有的东西是他应有的,他所追求的更高更好的东西是他应得的。一旦失去所拥有的,或者得不到所追求的,就怨天尤人,抱怨老天对自己不公平。这样的人注定不会快乐。

知足常乐,就是感激所拥有的一切,并且坦然接受自己努力奋斗却没有达成目标的结果!



AAA专业涂料工小仲


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理解。人到中年现在的理解就是不去羡慕别人有多少,不去嫉妒别人有什么,不去揣摩别人要什么,只注重自己就好。要知道,这世上有许多东西,并不是说我们想要拥有它,就能拥有得到。所以,何妨简单一些,把自己的需求降低一些呢!简简单单活着,快快乐乐活着,体验生命的真谛,多好!

别去看那些诱惑,别去想那些高不可攀的欲望,对于我们来说,简单了,人才能知足常乐,才能静观这天地和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美好与和谐!看的开、看得淡然。不去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恬淡生活本自真!简单了,人也就知足常乐了!


馨香1314


知足常乐?孔子说得好,水满则溢。字面意思是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并取得快乐。 快乐是向上的冲劲;

快乐是青春的活力;

快乐是生命的真谛。

知足者常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种伤感,一种无奈,一片思念的情怀。

拥抱友情,知足我常乐。

人生苦短,我们为何不学着知足,这样我们才会快快乐乐的度过美好的一生。

快乐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快乐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

快乐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种伤感,一种无奈,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来萌


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知足常乐对于大人物来说,要控制自己的欲望,知进退。对于小人物说,不要做斤斤计较的人,这样往往容易因小失大。

知足就是对已经得到的生活或者愿望感到满足。知足常乐就是客观地认识和准确地判断已经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并充分肯定目前的状态,从而始终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

知足常乐要求我们要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它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现有潜力的充分发掘,为今后的创新和进步提供平台。理性的进取应该以知足常乐的心态为基础作为理性制约的。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总在考虑自己并未得到的东西,而忽略已经拥有的东西和不切实际的目标,已达到欲望的满足。不知足导致人们往往会用不正当不符合伦理的手段达到人们欲望的短暂满足,而由此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和不良的社会效应也并不会带来“常乐”,这正是因为没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和知足常乐的心态而造成的。

人要得到快乐,关键要有一种乐观的心态。知足常乐正是当代人和当代社会的根本需求。

首先,知足的人揣着平和的心就能常乐。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古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不能病态地沉溺于欲望的满足,而知足则是一种心理的健康,一种精神上的节制和坦荡。

其次,欲望膨胀的现代社会,只能靠知足常乐的心态去规约、去整合。面对现代社会的纷争与冲突,我们已无法否认,无节制的欲望与贪婪,带给人类的只能是战争与血泪;

最后,知足的社会才是稳定的社会,而社会稳定恰恰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因而,知足常乐,并不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反而会更好的促进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只有提倡知足,才能求得发展。

许多人将知足常乐奉为延年益寿的秘诀,那么,知足常乐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首先,“知足常乐”能使人安神理气。尤其是在遇不平事,不公平待遇,心情感到委屈,憋闷或心理不平衡时,多想想,多品味几遍这几个字,也许很快就能使心情轻松平和起来,将心中的不悦之情,满腹怨恨之气,在心平气和悄悄释然,使心情由坏变好,达到神安又气顺,“消消气”功能还是有的。

其次,“知足常乐”能起到开导解劝,“降火明目”的作用。记忆起“知足常乐”这几个字,就会自觉丢掉许多的俗语与贪心,使人变得更加理智与聪明对人对事,对名对利,对钱对物,目光都能看得更远,使性格豁达与大度。

最后,“知足常乐”,又似付中西合剂的良药,很唯物,很现实,也很见效与管用,它告诉人们一个普遍的真理:烦恼多与“不知足”有关。一些心理疾病与精神上的障碍形成,也多与一个人的气不顺,心不平,身心欠调理相连。若一个人能去掉了过分的私欲与贪心,变得知足知够,就会通情达理,就会少找别钻牛角尖。“知足”是“常乐”的前提,“常乐”是“知足”的结果。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洋洋老师的新鲜事


在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中,双亲给到我的最大的影响就是知足常乐!

我成长的家庭并不是那种特别富余的家庭,但是满足基本的温饱和孩子日常的教育是足够的,但是再多点,就没有了。

从小到大,父母都是特别朴实的人。家里虽然经济不宽裕,但是父母从未在我们年前提及任何金钱很少,也不会有很多抱怨什么的。相反,家里经常性会有很多欢声笑语。



物质层面的不足,可以通过精神层面来弥补。

温饱好了,那边足够。更多的欢愉,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外界的看法来得以改善增加。好比当没有多余的钱去外边旅行聚餐,那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11路公车”步行或者骑车出去外头走走,然后回家和家人煮一顿饭,一家人和和睦睦有说有笑的聚在一起吃饭,这幸福感会比去外面花钱旅游,下馆子来的低吗!这当然不会啦!

父母亲经常会和我们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过好现在,才最重要的!你也不用去和别人比较。如果要比,比你们贫困的人多了去了,比你们富有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所以,要懂得知足才是最重要的!

知足,才能常乐呀!


上述生活


知足常乐让我们懂得立足现在,珍惜眼前.《大话西游》,每每听到至尊宝的那句“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总忍不住黯然神伤。拥有的时候不懂珍惜,偏偏要到失去才后悔末及。拥有的,不知足,得到的,不珍惜,醉心于贪念,求快乐只是缘木求鱼而已。刘若英有一首歌唱道:“后来,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是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我终于在泪光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希望大家珍惜眼前所拥有的,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

我时常向人询问一个问题:人一生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很坦白地说,人生就是追求自由和快乐。或许,你认为她的追求不够崇高,可你却无法否认人对快乐的渴望与追求。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快乐的,没有人希望自己生活在叹息和泪水中。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古人告诉我们:“知足常乐”。

首先,知足常乐并不等于不思进取。知足常乐是说要以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宠辱得失。它强调的是一种心态。长途跋涉时,让你痛苦的往往不是漫漫长路而是你鞋子里的那一粒细沙。人生也是这样,打败你的或许不是外部恶劣的条件而是你内心的恐惧与忧虑。四面楚歌,让西楚霸王溃不成军;空城楼上古琴一曲,令司马懿自动退兵;这些何尝不是利用了心理战术,所以心态对一个人行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知足常乐无疑是一剂心灵的良药,帮助我们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外部的风云变化泰然处之。同时知足常乐也并非夜郎自大、裹足不前。知足,知现在所得已经足矣,但对将来所求还是不足的。这样,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现在的处境,而用进取的心去开创未来。因为知足,便没有了患得患失,没有了负担,轻装上阵自然如鱼得水。所以知今日已有之足不是放弃追求,相反,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肯定,为下一次的努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其次,常人是不可避免有贪念的,“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简简单单的一个贪字,留下了多少心酸旧事。因为贪,为官者不顾人民疾苦;因为贪,为商者见利忘义;因为贪,夫妻可以反目成仇。可悲的是欲望没有尽头,因为不知足,所以永远没有尽头,无穷无尽的欲望,无穷无尽的追求,也许可以带给你物质的丰裕,却无法带给你精神上的平静。没有了心灵的平静,纵使能享受一时的欢愉,又怎么能获得长久的快乐呢?另一方面,人力是有限的,“火可灭,不可使之寒;冰可消,不可使之热。”对很多事,人是无能为力的。若一再苦苦追求,苦苦执着,于事是过犹不及,于己是徒添烦劳。岂能尽如人愿,但求无愧吾心!求过程,不求结果,成败何需烦心。事已过,知足。知足心就静,心静自然乐在其中!“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良田万倾,日食仅为升斗”人生最终的目的在于以生为乐,知生存之足,知已有之足,常怀一颗知足之心,无非分之念,无奢求之意,人生便处处时时欢乐不断。

同时,知足常乐让我们懂得立足现在,珍惜眼前。我很喜欢看《大话西游》,每每听到至尊宝的那句“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总忍不住黯然神伤。拥有的时候不懂珍惜,偏偏要到失去才后悔末及。拥有的,不知足,得到的,不珍惜,醉心于贪念,求快乐只是缘木求鱼而已。

刘若英有一首歌唱道:“后来,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是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我终于在泪光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希望大家珍惜眼前所拥有的,知足常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