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在班里排第几名家长才比较放心?

历史非常有趣


我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我认为不必太在意小学的成绩,但是也不能太差,落的太后,会影响孩子的信心和自尊心。

我觉得排在前1/3就可以了。

小学只是打基础

  1. 小学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同学之间也拉不开太大的差距,而且小学排名靠前,并不代表中学大学排名考前。
  2. 小学三年级以前,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三年级孩子基本上接近10岁了,学习写作业也逐渐摸索出来了自己的习惯和方法。这个是很重要的,上了初中和高中很可能会延续这一套体系,只是在这基础之上,更完善和优化。
  3. 小学的内容和初中高中内容差距非常大,家长没必要把孩子逼得太紧,非要考到前多少名,而是要给孩子留够充足的余力,后面的路还很长。光中学就有6年,大学还要有4年。这还没有考虑研究生。

初高中还有机会

  1. 初二是一次分化。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初二的学习,其实小学学的不太好,但是在初一初二如果足够努力,还是可以在这次分化时赶上来的。初二分化基本就奠定了中考的成绩。
  2. 高中的分化时间是在高一,请注意,高一的重要性超过高二和高三。
  3. 所谓的赢在起跑线都是瞎扯,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留足够的余力。中学完全可以重新开始,6年的时间不是不够,简直是太长了。

小学的排名就那样了,不用太放在心上,真的不重要。


超人爸爸说教育


作为一名重点高中的老师,我可以告诉你,小学的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的关注,所以小学考班里第几名,家长都不能完全放心。

高一时有个女孩,非常内向,每天就知道低着头学习,但是成绩一再下滑,令人非常头疼。但是,有一天,另外一个学生家长告诉我,这个孩子是小学时的尖子生,也是小学班主任认为班里唯一一个有可能考北大清华的学生,我愕然。

其实,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因为我在重点高中教学,所以很多亲戚朋友,都会提前“预订”一个名额,而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小学成绩都很不错,但是到了中考,几乎没有能考入重点高中的,唯一一个考入的,现在还在班级里倒数第一呢,这可是小学阶段一直排名班级前几名的学生。

由此看来,小学阶段的排名,并不是很重要;当然也不是很重要。我的看法是要重视排名,但是不要过度重视排名。

一、小学阶段,为什么要重视排名?

小学阶段成绩好,到了初中和高中成绩也许会下滑,但是多数也会很不错。但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倒数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可能到初中逆袭。

我孩子所在的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有些孩子从一年级就是倒数,之后一直在班里垫底,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太多的办法。

小学阶段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往往有两点优势:

一个是学习习惯较好,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考试内容,决定了学习习惯特别重要,那些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成绩往往都很优秀,而这些学习习惯,是以后学习的基础;

另外一个就是有比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如果从小学一直就是班级前几名,这样的孩子往往更加积极上进,总比后几名老是被老师和学习打击要好,也比中间默默无闻被忽略的那些学生要好。

二、小学阶段,不要过度重视排名!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非常用功,就能考班级10名左右,一个孩子非常用功,考班级前3名,而两个孩子总成绩差距不过几分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你很难说哪个孩子在初中和高中或者以后发展的更好。

在我看来,小学成绩很重要,但是并不能决定未来,不掉队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就好比长跑比赛,一开始并不一定要领跑,只要能保持在第一集团中,最后都有夺冠的可能。

如果过度重视成绩,不仅会影响孩子拓展能力,还可能形成错误的成绩观,影响孩子心理发展,一旦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和更多优秀的对手进行竞争时败下阵来,就可能会一蹶不振了。

上五年级的儿子告诉我,他班里两个成绩最好的学生,一个是心理很脆弱,一旦考不好就会哭闹,还不让老师批评自己;另外一个就是其实两个女生都不喜欢对方,私下里有一些不正当竞争。儿子能告诉我这些,我觉着他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更高一些。

三、小学阶段,更要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比成绩,我觉着小学阶段要更加注重还在学习潜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不一定在成绩上体现出来。哪些学习能力更重要呢?

1、学习兴趣:

我觉着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那些数学很好的学生,比如今年高考数学满分的山东考生“大胡子哥”,就是那种对于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在初中可能就自学高中甚至大学的课程,有这种兴趣的学生,谁也阻止不了他学习。

而很多小学阶段成绩很好的学生,实际上都是“填鸭式”教学培养出来的,那些作业多一辈的班级,成绩肯定更好,但是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小就被扼杀了。

朋友家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前一段时间换了班主任,朋友跟我抱怨了多次,以前的班主任鼓励阅读,现在的班主任禁止阅读,谁带课外书就会被撕掉;以前班主任比较佛性,作业不多,现在的班主任,作业加了一倍,做错的题目,不管是字词还是阅读理解,都要抄在本子上,而且对字体大小还有严格要求,这样孩子在学校上完课后服务,作业还剩很多,一般都要做到晚上九点,那些做得慢的学生,要做到晚上十一点,要知道这才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和家长都叫苦不迭。

这样的高压式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一种摧残!

2、阅读能力:

谁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读书对学习的作用,显现的太慢了,远不如做题刷题来的快,所以在应试教育下,孩子读书越来越少,如果家长重视,还好一些,如果不重视,孩子上学期间根本读不了几本书。

但是到了高中,各科的阅读量都越来越大,那些阅读量小的学生,不仅语文考不好,甚至连数理化也考不好,就是因为阅读能力的欠缺,而到了高中,更没有时间给你去弥补阅读上的问题了。

另外,学生和家长阅读,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只读文学和史学著作,而没有科学著作,前一段时间学校组织了捐书活动,学生捐上来的书,基本上都是四大名著和《文化苦旅》这类的文学作品,而且基本上都是全新的,几乎没见到科学类著作,学生缺乏科学素养,到了高中,数理化成绩就会急转直下。

3、思维能力:

有人这么形容小学、初中和高中学习的不同:

小学老师上课教学生擀皮,课后作业就是擀皮,考试就考如何擀皮;

初中老师上课教学生擀皮,课后作业是拌馅子,考试就考如何包饺子;

高中老师上课教学生包饺子,课后作业是包包子,考试就考如何烙馅饼。

所以,小学和初中,如果不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只是一味地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进行训练,学生成绩一样会不错,但是如果忽略了思维的培养,到了高中成绩就会出现断崖式下降。所以,从小学开始,就要让孩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题目错了,不仅要知道错了,还要知道怎么错的。

希望能够给你提供帮助,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 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我孩子二年级,学校排名第一,并且从一年级到现在,三次大考都是第一,其中两次是语数英三科满分💯,还有一次是99.100.100,差一分,但还是第一。因为那一分自责好久。在班级里是班长,被人称为学霸,同学家长都羡慕我,我只想告诉大家,我孩子之所以这么乖,又肯自主学,是因为我很忙,没空管他,我闲下来的时候,要么生病了还需要他照顾我,要么就是累的懒得动,不想管。除非,他实在不会才会问我。我从小就告诉他,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二八定律,从小告诉他,我并不能陪他一辈子,只能陪一段时光,未来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你可以不努力,只要愿意承受不努力的结果就行。我挣的钱只能决定你在什么样的跑道上,最终跑出什么样的结果,只有跑的人能决定,谁都代替不了,金钱也代替不了荣耀。孩子很想学好,只是大多数家长身陷孩子成绩单的结果,一味责骂,让孩子更讨厌学习。这次期末考试,我感觉他不会是第一名了,因为明显感觉他放松了,我也没有要求或刻意提醒他,人,只有受了挫折,才能明白努力和坚持的意义,况且,考多少名无所谓,只要学习知识的意义,孩子能明白,我觉得胜过名次。而且小学生,还在欢乐的童年时光,如果用这些枷锁强加孩子身上,就失去了童年的美好。这个世界上,孩子的悲哀全部来自于父母。所以,我特别不喜欢说自己孩子这不好那不好的父母,而别人说一下就要翻脸。真正的教育是父母认可孩子的全部错与对,还能勇于面对别人善意的指正。这对孩子才是最大的支持。


你终究不是属于我的人


朋友的孩子现在某重点中学高二,他孩子的同学,小升初考试总分接近满分300分,全区第一。到了初中,这个孩子的学习优势还能勉强维持,但已大不如从前。现在这个孩子即将升高三,学习很难跟上趟了,最近准备出国读大学。

我自己的孩子,小学5年级之前,仅以排名而言,一直徘徊在他们班10-15名之间。到了6年级,我开始在他的教育上上心,他期末期中两次考试成绩都考到了他们班的前3名,一次为第一。



小升初,他们班的前6名分别去了私立和优质公立。

以这6个孩子为例,说一下这几个孩子升入初一后的学习情形。

以升入初一后几次大型全区统考的成绩为例,有三个孩子目前依然能比较稳定的在新学校维持成绩和排名优势,但另外3名孩子在学习上几乎完全没有了优势。

以前曾经有一个网友形象地形容过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和考核的特点:

小学:这节课教你和面,作业也是和面,下节课教你擀皮,作业也是擀皮,直到教会你包饺子,考试就考包饺子。 初中:上课教你的是包饺子,回家作业是蒸包子,考试的时候却是烤馅饼。 高中:上课给你个锅,考试让你做满汉全席……

仅以初中和小学的区别而言,的确是这样。小学阶段的考核,语文英语纯粹意义上“裸考”的东西很少,考试内容的80%以上都是老师在考试前反复强调要求孩子们死记硬背的内容,包括语文作文。孩子们只需要细心认真,亦步亦趋遵循着老师的教导“照猫画虎”、“有样学样”即可。



初中则不同,初中的考核开始要求孩子们有灵活转换的思维,考试题“死”题变少,“活”题变多,除了学习习惯上的差异,孩子自身的天赋秉性(智力因素,活学活用的学习能力)开始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是从一个学习习惯考核(认真细心)重心到能力考核重心缓慢变化的过程。

小学的成绩和排名重不重要?重要也不重要。之所以重要是:通过考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好的学习习惯会伴随孩子终生。而且,孩子从小“优等生”的经历也会大大提升他在学习上的自尊心和好胜心。


之所以不重要是:如果人生是25000里长征,小学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充满很多变数,身边不乏学霸变学渣,学渣逆袭成学霸的案例,就像开头的那个案例。



回到这个问题,小学在班里排第几名家长才会放心?如果你以25000里长征第一步的标准来看,排到第几名家长都无法放心。如果你以短时期内的标准来看,那家长可以稍微轻松一下。

这种人生的不确定性也提醒我们家长:“风物长宜放眼量”,放眼长远,小学只要监督孩子树立好学习习惯,成绩结果和排名看淡一点。家长也不要因阶段性成绩的好坏患得患失,并轻易臧否孩子。从容一点,给孩子信心,孩子在不经意之间可能就会给你带来惊喜。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小学四五年级是不少孩子的分水岭,很多孩子幼儿园和小学三年之前排名很靠前,但是到了小学四五年级之后开始排名靠后。

小学四年级是个分水岭,此前孩子排面靠后不要灰心,继续努力,还有希望赶上。



咱们家长估计也发现了,孩子学着学着就不行了

而且,很多都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不行了。

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管理都停留在小学三年级之前,虽然小学三年制之后也在管孩子,但是很多孩子那时候变得听话。对孩子的管理力度就会下降。

这也就是说孩子小学四年级之后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排名都很靠前的话,那么很有希望他上了初中或者高中排名就靠前。

我从来不鼓励家长让孩子考第一考第一,对很多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儿。凡是排名第二或者第三对孩子的发展都会很不错。

班级前五,又不是第一,是一个不错的排名位置

我们学校有这样一句话:"千年老二"的心态要比第一名稳的多。

当然,大部分孩子考第二也是很困难的。

这么说吧,如果班里有50人那么前十是比较有发展的名次,前五名,而且小学一直保持前五的话,那么这个名次是一个很不错的名次。

既不会高到骄傲放纵,也不会太低自卑怯懦。



说了这么多排名,要是孩子排的靠后怎么办?毕竟普通的大多数,才是常态

孩子倒数后几名的家长,一般在群里都很沉默。每次公布完孩子期中和期末成绩。班里上到处的孩子家长都很沉默都不好意思在群里说话。

其实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还有小学前几个年级排名比较靠后的话,也不用太过担心。

尤其是男孩,很多男孩儿成绩爆发都是在初二和初三阶段。

如果孩子小学成绩迟迟没有上去,也不用太过担心。但是一定要要让孩子保持学习的状态。


饕餮思文


我女儿三年级,我不要求她考第一,这样压力会大,我觉得在班里排前1/2人数就可以放心。

学校里面每次单元测试后,老师都会在家长群里发100分的谁谁谁,然后95-99的有几个,90-94的几个,80以下的几个,知道自己女儿在班里的排名,然后分析下试卷上题目做错的原因,如果是因为粗心那还好一点,就怕题型理解不了,像她们现在三年级在学的里程表是一个难点,出错率很高,那就要重点关注一下。语文和英语排名也不会拉出多少的,重要的是培养她们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家庭作业认真做,不会的题第二天老师讲评的时候仔细听,每天回家

英语要多朗读,增强语感,可以和爸爸妈妈做个互动。语文方面要多阅读,每星期带出去体验观察生活,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我女儿目前来说科学是个问题,第一次科学测试,差不多只有70来分,这就不是粗心不粗心的问题了,对生活缺少认知,对科学这块的阅读量少,可能是女孩子不太喜欢科学方面的书籍,我对她错误的部分重新和她一起做了科学实验,加深她的理解,切莫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

。第二次科学测试就在上星期,92分,有了明显的提高,最后的实验题都回答对了。

所以我觉得只要是对题目理解的,都不是大问题,那些个和班级成绩距离拉开很大的要关注一下。

我是二宝的妈,希望通过文字的方式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育儿经验,做更好的妈妈,做孩子最好的朋友!

蜗牛妈妈家庭教育


纵观整个学龄期来说,小学在班级的排名不是那么重要,也不能完全决定未来,我有一个同学,从小学到初中的成绩都很一般,当年考高中都没考上,还是花了高费才读了高中,他高中三年变化可大了,成绩一个劲地往前窜,不仅考上了重点大学,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注册会计师,人生好像从高中开始就开挂了一般。

我认为小学不能光看成绩,要明白在小学阶段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儿子暑假过后即将读三年级,他的成绩一直排在年级比较靠前的位置,但我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习上不太踏实,有时学习态度也不是很端正,每次考试不管他考多少分,我都不太关注,我关注的是他试卷中因为不仔细审题或者漏做的题目,还有做作业时的认真态度,这是我非常看重的。

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看成绩有些本末倒置,孩子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习惯逐渐养成了,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太差,相反,家长只盯着成绩看,而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随着年级的增高,只会越来越差。

学习如同跑马拉松,开始跑得快,并不一定会第一个冲过终点,学习的后劲得足,而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非常重要的。


沛泽妈读心理


我儿子今年13岁,读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时班上第五名,但是成绩总是不稳定,与前四名相差有点远,一天班主任给我发信息说你儿子期中考试虽然第五名,但是英语才考了49分,人家前四名的英语都过了一百分,我很尴尬!后来给他找了个补习老师一对一,英语虽然进步了,但数学又退步了!我跟他说:你这成绩不上不下我真的有劲没地方使,你要是能努力点进前三名以后就有希望考个市一中!若是成绩倒数三名我也不用操这份心了,反正好的高中和大学都与你无缘!但是他就是听不进去!他总是怪我拿分数衡量他的成绩,但是只有分数和名次才能说明一切呀!


zengqin2018


我孩子五年级,这几年成绩一直都是班级、年级乃至全区的前几名,属于在他们学校成绩非常好的那部分孩子。

虽然身边的确有很多人总是跟我说“你家没问题”、“你家是学霸”……

但是我从来就没敢在这事儿上想过、说过“大功告成”。

这是因为“世界太大了”……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一点我从孩子没上学之前就给他进行这方面的影响了——你现在的优秀更多的是来自于你的努力,而你要知道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还有很多比你更有天赋却比你还努力的人存在。

为了证明这点我给他介绍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成绩优秀的孩子,而且不仅仅光是学习成绩优秀,也包括各种特长优秀的孩子。并且在合适的时候也会安排他们见面交流交流。

另外孩子上了不少学习班,在哪里也认识了一大批来自各个区、学校的成绩同样优秀甚至更优秀的孩子们。

所以无论是我还是孩子自己虽然在面对每次考试的成绩的时候尽管会比较欣喜,但是绝对谈不上“放心”——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成绩不过是在这个范围内的优秀,而如果换成在另外一所学校、另外一座城市、另外一套试题……那么结果可能未必会有这么的好。

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用非得等到走向社会之后才去认识这个问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对孩子来说有点高了,但是适当的开阔一下眼界,我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莫做那井底之蛙即可。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小学仅仅是一个开始,这个时候的很多成绩一方面是往往是没法得到真正的检验的(比如考试范围偏窄、难度偏低),另一方面每个人投入的时间多少往往也会掩盖能力本身的差异,还有一方面那就是知识难度的本身确实是不高,还不足以检验出一个人的真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是否具有一定的优势。

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不停地摸索适合自己的作息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各学科的具体学习方法。

这个阶段提高成绩或许并不会立竿见影的马上见效,但是说退步那绝对可以飞速的下滑。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不计成本的投入,很多时候他们孩子暂时没有显露出来的原因不是因为孩子不够优秀,而是缺少合适的机会罢了。

培养“努力”成为一种生活的态度

“努力”的本身是一辈子的事儿,学习阶段要努力学习,工作阶段要努力打拼,这东西更多的时候是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是否积极,我相信那些积极乐观的人他们往往也是更加努力的人。

努力同样也是一种技能,不是拼时间就可以了,这个过程学习任何东西都是需要动脑子的,这样你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大。

小学阶段再辛苦相对后面的学段在时间上也是富裕的,

这个阶段如果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训练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难道要等到后面时间紧张的时候再去摸索吗?

时不我待,既然知道未来会面对什么,那么为什么不能提前去做一些准备呢?

培养“努力”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很容想到的是一些学习上的方法、技巧等习惯,但是努力的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习惯呢?

我从孩子三年级开始尝试着住不放手让他自学,这两年多的时间孩子在很多地方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确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各种情绪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自己,而且面对各种困难可能也会找不到跟好的方法,所以虽然两年过去了,我们现在的状态更准确的说还是得偶尔大人出来“扶”孩子一把。

当他们习惯了用何种思想、何种态度、何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能力的本身就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习惯。

比如面对较多的作业他的关注点不在“多”上,而是在“如何分配时间”上;

比如面对难题的时候他的关注点不在“难”上,而是在“有什么办法吗”上面;

比如面对各种学习班以及学习班的作业上他的关注点不是“时间不够”,而是“从哪里可以找时间赶紧做”上;

……

当“努力”成为习惯了,我想无论孩子排名第几,我可能真的就会放心了吧?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女儿今年初一,小学时没记得她考全班第几,最多是数学单科成绩考过前三,有一次统考考了全校第二,平时期末都不太重视她的排名,感觉小学应该主要培养学习习惯吧,成绩排名不太固定,孩z们上小学时成绩都不太稳定的,忽高忽低的,可能到了四五六年级,孩z们才有点懂事,知道要考初中了,会认真一点,不过小学是基础阶段,成绩也不能太差,至少要排在中等水平吧。排在后面的也有可能在初中高中会进步,孩z们还是很有潜力的。只要想学,还是有时间赶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