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班里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能及格,怎么提升成绩呀?

红豆兜兜儿


恭喜题主,这是你展现工作能力、做出工作业绩的好机会!

我看到很多头条的朋友在这个问题下方,一直在讨论小学教材编写的不合理,我觉得这个对于题主现在遇到的问题,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

我分享一下自己从接手一个差班到带成好班的经历,希望能够对题主有所帮助。

1.一定要对自己、对你的学生有信心

信心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强,没有绝对的差生。何况,整个班上大部分同学成绩不好,说明一定是之前的老师带班有问题,所以才换你出马。

我当时新接一个班级,也是数学成绩普遍不好,但是我很高兴。因为作为新人,一来让我带一个普遍成绩都很好的班,我反而会很有压力,如果教得好,没有人会觉得是我的功劳,但是如果教不好,家长、领导都会来找我。而我新接手的班级,已经是最差的班级,再差能差到哪里去?但是能把一群所谓“差生”教出好成绩,那才是对一个老师能力的最大肯定。

所以希望题主要有信心,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

2.带新班级,第一件事是整顿班风

一个班级整体成绩好不好,班风最重要!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公平公正、令行禁止的班级风貌,一定能够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尤其是一个学生普遍成绩差的班级,一定是纪律涣散、没有学习氛围的班级,这个时候刚一接手,整顿班风是当务之急。

如果题主跟我一样,是班主任,那么可以召开家长会,给家长先打个预防针,讲明厉害,要求家长在后面一个学期积极配合老师,为后面整顿班风做好铺垫,

如果不是班主任,也可以和班主任沟通,一起协作,召开家长会,各学科通力合作。

召开完家长会后,还要在班里召开班会,把老师的纪律要求、奖惩规则跟学生们讲清楚,先礼后兵。让学生们知道,新来的老师再不能放任他们自由散漫,同时努力学习、遵守班规的同学也能够得到表彰和奖励。

3.树立模范典型,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就像我们国家,每年都要评劳动模范、先进个人、感动中国人物,就是要给老百姓树立榜样,传播积极、正向的能量。一个班级,也需要树立模范典型,让同学们知道,向什么样的同学学习,才能成为好学生,才能受到表彰。

一个成绩再差的班级,也有相对突出的学生,矮子里也有个儿高的。把相对品学兼优的学生,选拔为班干部,既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也减轻了老师管理班级的负担。

但是,选择班干部,树立各类模范代表,不是简单选择一下,表彰一下就可以的。一定要做足功课,为学生创造成为模范的机会,并且成为模范一定要足够的隆重,足够的公平,让同学们知道老师很重视,人人有机会。

就像教育专家管建刚提倡的,作为老师,要学会带着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如果一个班上的学生,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光荣榜,每个人都能时不时得到表扬,那么这个班的学习氛围一定是空前高涨,大家斗志昂扬,力争上游,何愁成绩不会上来?

4.小学数学要注重基础夯实和作业落实情况

普遍基础薄弱的班级,之前所学的知识一定有很多“欠债”,所以老师教学一定要注重讲基础,注重复习和巩固,不能盲目追求进度。

而且,根据我的经验,越是作业批改细致、评语丰富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越重视,完成度越高。如果老师嫌批改麻烦,每次批改就是一个大大的“阅”,久而久之,学生一定敷衍应付,课上所学无法巩固,成绩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我当时在自己的班上,每次都会从字迹、格式、正确率等方面选出优秀作业,并在全班表扬。而且,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也会格外表扬。定期也会将学生作业范本,复印张贴在教室,供每个同学“瞻仰”,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5.要在班级里营造帮学互助和良性竞争的氛围

我在带班的时候,经常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基础薄弱的学生形成帮扶小组,两个人的成绩总分参与评比。这样成绩好的会去督促和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而后者又不甘心总是拖团队的后腿,所以也要发奋学习,为团队争光。

培养帮扶意识和竞争意识,也是模拟社会场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更好的适应以后的求学和工作生活。

6.要注重家校合作,让家长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家长其实是最了解孩子,也是最希望自己孩子成绩提升的。所以,如何让家长理解并且配合老师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是老师的必修课。

但是,让家长帮助老师,并不是变相地把老师的教学任务推脱给家长,增加家长的负担。我看到很多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抽查背诵、指导学习,花样层出不穷。家长们白天忙工作,晚上还要被折腾,叫苦不迭。

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只会起反作用。

家长需要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需要适度地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方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但是应该是让家长量力而行,自愿参与,老师更需要家长给孩子提供陪伴而不是知识的指导。比如,我们的期中期末考试,可以邀请有时间的家长志愿来校监考,每月有公开课、每学期有家长会、节日有节日活动,班级比赛可以邀请家长观赛等等。

一个班级里,总有一些热心、有时间的家长,这些家长可以组成家长委员会,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对于老师的组织协调能力有更高的考验。必要时,可以尝试。

以上六点,是我对题主的一些建议。提升学生们的整体成绩,教授知识只是一部分,能进入这一行并且带毕业班的老师,都不会差到哪里去,更多的还是班集体的管理和组织艺术。

我是一名一线数学老师,关注我,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心得。


黄冈数学徐老师


为什么数学是这么大的梗?

我发现我儿子班从五年级开始,很多人在数学上的差距就开始越来越明显,先是原来数学差得变得更差,再是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数学差的队列中,考试分数差距也大,成绩好的98,99甚至100,差的二三十分,再就是到了六年级差距继续扩大,现在一个班46个人,优秀90分以上的每次单元测都十个人不到。

老师也经常在群里给家长支招,但成绩还是提不上去,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陪孩子成长的那些年


这个问题可能会困扰大部分新入职的教师,下边我就用我一个同事的实际经历来阐述怎么提升成绩。

我这位同事,接手的这个班是初二,成绩是他们年级的倒数第三,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不及格,而且经常会有打架、旷课、谈恋爱的情况发生,刚开始带的时候,基本上每天都要找家长,后来在她的整顿下,到第一学期结束已经是24个班中排第13了。

1.和学生打成一片

一个孩子的成绩差可能是这个孩子有问题,一个班的孩子成绩差绝对是这个老师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你要相信他们的成绩是可以提上来了的,没有这个信念的话你可能坚持不了多久;其次培养几名带头的学生,有些话你可能不好说,让这些学生去私底下传播(当然都是一些正能量的话)比如我们这个老师对同学多好多好,在学生中保证良好的口碑;最后下课时间多和学生交流,尽可能的去做朋友,你要有护犊子的心态。



2.改变教学方式

因为之前的老师可能会已经放弃了一部分学生,而这部分学生就是拉低平均分的主要元素,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成绩差就对这个孩子不管不顾,否则他们也会影响到其他的孩子。

适当降低教学难度,让班里大部分孩子都能听懂,然后就是要改掉学生懒散的毛病,自己可能就会辛苦一点,每天监督早读,或者自习课也过来盯着,时间长了肯定会有长进的。



3.多鼓励学生

因为这种班级平常很少有人会表扬的,老师总会说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批评。

如果你经常表扬这些的话,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学习也会更用功,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能够让孩子主动的去学。


阳阳爸说教育


记得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数学老师就要求每天都要做数学练习题,不在量多是对数字的敏感,让孩子熟能生巧,当一种习惯养成了后,他自然而然的就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阶段,家长这个阶段一定要陪伴付出,过后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吧!


王山而649


新接手的六年级班级里学生数学只有三分之一及格,该怎么提升。成绩差的学生,不配合的家长,对于一名老师来说,这情况真的是扎心了!



我家孩子五年级,在当地第一梯队的公办小学上学。现在每次数学考试,一般九十分以上的算是基本过了老师的关,不用被批评了。不管大考还是测验,考到95分才算入的了老师法眼

孩子班级50人,五年级前,数学基本都在95分以上。我家孩子也是偶尔丢一分半分。到五年级就明显不一样了。偶尔学生自测会有六七十分的,家长就像天大事情一样难受。毕竟孩子的成绩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出来的。

邻居家孩子六年级,也在同一所学校,年纪十二个班,每次数学考试平均分也在90分以上。题主说的三分之一及格,作为小学生,确实太低了。

从题主补充材料看,不仅孩子考的差,家长也很不给力,不肯配合老师帮助学生补差提分。现在不重视孩子学习的家长,还真是不多。是不是题主本来就接手了一个“差班”呢?

如果真的是差班,希望题主也不要丧失信心。你已经努力尝试,联合家长一起,试图解决学生成绩差的问题。可是家长表现的很佛系。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家长再不严加管教,老师还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个人觉得,只要题主尽心了,做到问心无愧,家长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了。在放松自我的情况下,给学生鼓励和信心,让他们抓紧最后一段时间,努力在期末考试考出好成绩,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后面的工作才好做。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作为教师,让我们一起加油!


西乔教育观


这个现实很残酷,很令人着急!

一、计算过关。

加减法过关。

乘法口诀过关。

四则混合运算过关。

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转换过关。

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对等关系过关。

乘法概念和除法概念过关。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不是背这句话哦,是真的懂得一个简单乘式和除式中的3个数的乘与除的转换关系。

二、文字理解过关。

也就是说,能读懂题意。你当然觉得简单,你让学生读题试试,可能有些字他们都不会读。即使会读,也不懂意思。比如“超载”,“平均”,“各”,“……的差/和/积/商/倍……”这样的字眼,你当然懂,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学生懂不懂?

三,剩下的,其实就是做题了。做题没有错,做题的过程就是思考、复习、试错、领悟的过程。

以上三点,最难的是第一第二点。


伴伱高飞


不是数学的事,也不是学生的事,更不是教师的事。这是教材的问题。只能装1吨的皮卡非要装载3吨,熄火是必然的。现在数学教材编的不是让学生轻松学习,是把你整的对学习失去信心。真正成为数学人材的有几多?教材编的小学一半人能做,初中一小半人能做,高三只有三分之一人能做,其它教材也是如此。

也许编教材的人的子孙太聪明了(因为他们从小享受的教育资源就优于别人),所以以为天下人的子孙都是这样的,因此编的教材脱离了实际才造能今天学生厌学的局面。


杨祖刚


小学数学应该简单吧。我只记得我们那个时候小学是5年。我五年级的时候数学从来没考过,99分过。都是满分。[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其实小学数学你还是让他们先练一下加减乘除。适当练中档题啊。难题也没有多少,最多10%吧。
你就拿往年的期末卷子。找三套卷子反复讲啊。就讲他两个星期。保证进步比较大。往往遇到了期末老师发的卷子太多,学生拼命做反而不行。你就找三套往年的卷子给学生讲。讲完了再做。做完了再讲。效果相当好,让他们背得了。越是技术差的学生,你越要给他时间。他如果那么聪明数数学怎么可能这么差呢,所以说你要给他足够的时间。而且有一点点进步,你就要不要命的表扬他。上一次考20分,现在考30分了,你就表扬他啊。[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不会表扬差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啊。
如果一个老师教学,学生没学好而去找家长,那是教师无能的表现啊。[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f0f8922f2fe54d18a9aa1229bec2951a\

深思2485


这种情况确实不正常,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老师教学水平、学生习惯、家庭教育各方面都存在问题。我想重点了解该校是否在“分层分班”,正常情况不会存在班级整体学习成绩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做如下建议:

1、适当改变教学内容顺序。六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时间紧任务重,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分类穿插教学,边复习边讲授新知。

2、重视基础知识,尤其是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基本概念的学习。

3、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设立组长和轮流值班组长,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4、整顿班风学风,营造积极向上学习氛围。

仅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多指正,谢谢!





我行我数李老师


小学数学的教学是环环相扣的,低年级段的内容没弄懂,随着年级段的上升,不懂得知识就会越来越多,越不会越不听,越不听越不会,恶性循环。

出现班级仅三分之一学生能及格的局面,可试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家长方面。沟通,交流,说明利害。希望家长从孩子方面多考虑,尽到督促之责,最好能课下找老师把孩子前面缺失的内容补一补。

二、学生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知晓不学习,不努力的后果,使他们能正确面对学习,不怕苦,不怕难,改变应付了事的现象。

三、老师方面。千万不要灰心,埋怨,要多从简单题目入手,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上要树立榜样,来带动全部,积极发挥班干部的领头雁作用。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方法多种多样,但都重在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难见效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