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学校、家长、校长、班主任、老师哪个占比大一点?

萌帆豆宠


我觉得还是家庭教育占主导地位,学校教育虽然强势,但是能做的都是最基础的。只有家庭教育才更有针对性,这也要求家长素质必须较高。


已读不回299


教了几年书,我和身边的同事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肯定是第一位。再次,好的班集体离不开优秀认真负责任的好班主任。一个认真负责的班主任会带给孩子很多好的方面,例如习惯的培养,情商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同样的,好的班主任也是孩子,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纽带。如果这个纽带作用很好,我相信家长和学生都会一辈子记住这个好老师并会由衷地感谢这位老师!


钟钟Sophia


你好,我在职位教育这块工作多年,你的问题我可以给你明确的解答。按照重要程度可以以以下顺序进行排列。家长>班主任>学校>老师>校长。之所以如此排列主要原因有这三点。

第一,校长和任课老师基本不参与直接管理。校长需要管理全局几乎不会对具体的某个学生进行点对点的教育,校长只会在家长投诉或者出现问题时才会介入班级管理。任课老师同理,任课老师一般上完课就走了,而且任课老师会上很多班级的课。极少数任课老师对于虚心请教的同学会另眼相看,但是每天都要面对这么多学生,任课老师往往疲于应付,顶多会比较关注差生,在差生上找到问题,帮助其解决。

第二,学校。一个学校的风气,管理制度等对学生的教育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孟母三迁也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学校本身疏于管理,那么学生一定会很懒散,如果学校管理得很严,就算学生很想偷懒,也得掂量掂量。再说,看到周围同学在努力,自己也不好意思出去玩。

第三,父母和班主任。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我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不想读书,嫌累,家长心疼孩子,就让孩子退学。孩子觉得军训苦,家长就帮孩子请假。其实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果父母真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应该让他去接受一些磨难,何况在学校还不是磨难。班主任直接管理孩子,但是往往因为父母的这种溺爱,导致班主任不敢也不想去多管。人家父母都说不让孩子军训,不准罚孩子,班主任作为外人能怎样?难道非要去管理,让家长投诉?

以上就是对于这个问题的回复,希望帮得到你。我也看多了一些父母一味溺爱子女,同时也看到父母的无奈。对于学生,也是孩子,自己既无计可施,又一味的溺爱,最终让孩子更加的放纵,其实这样是在毁掉自己的孩子。





大学不简单


小学的阶段除自己成长经历未从涉足,不敢妄加评论。记得,刚刚从教带班,入学没有考试,学杂费每学期2元,但仍然有人需要催交数十次。所以,经常出现课堂上有人把孩子提溜出去,回家或砸石子!或钩大头(假发套)!否则,学杂费一直欠帐!嫩说,究竟是家庭、学校、社会哪个更重要?!


高山流水9天海无涯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应该说在这个阶段,家长的影响力最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直接最重要的老师。孩子从小跟着父母长大,耳濡目染受到了家长的熏陶,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谨言慎行,多传递正能量。

曾经有一对夫妻,习惯了说脏话,平日里出口成脏,不知不觉中女儿就学会了,女儿在学校里经常说脏话。有一次,女儿说脏话,被班长告到了班主任那里。班主任找到这个女生,该女生赌咒发誓说“奶奶的,龟孙子骂人了!他娘的,污良栽赃!”全班哄堂大笑,这女生竟浑然不觉。

如果家长喜欢读书,孩子自然从家长身上受到感染,自觉与书为友;家长痴迷牌场,孩子从小就认识饼、条、万……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从家长身上学来的,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您一定要谨言慎行哟。





江山165940261


我教书育人20年,发现一个现象:从一个孩子身上基本上就能看出一个家庭是什么样的。父母温文而雅,孩子也懂礼貌;父母知识丰富,孩子也爱读书;父母粗鄙不堪,孩子也满嘴污秽。以前社会上曾流行一个观点:5+2=0,也就是学校五天的正面教育抵不过双休两天的负面影响。这样的观点有点夸大其辞,但不可小觑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儿童时期,家长影响占比最大。儿童阶段,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根植于孩子的头脑中,家长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与人交往的方式无不春风化雨一样融入到孩子的骨子里。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绝对有道理。

等到孩子的三观初步成型之后,孩子也步入初、高中阶段,这时班主任的影响就重要起来。班主任的广博学识、高屋建瓴的人生观无疑对孩子产生人生导师的作用。家长说不听的老师说就管用,这就是崇拜的效用。

一个孩子将来是否能成才,决不是单方作用决定的,一定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骊小鱼


班主任的占比要大一些。

  •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能照顾到孩子从学习到生活的是班主任;
  • 与孩子接触多的,时间长的,才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活上的问题联系家长,学习上的问题联系老师,班主任在孩子的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阐述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都很快,很多家长没时间接孩子放学回家。中午午休和下午放学,孩子被寄宿到“小饭桌”,照顾孩子放学的学习、作业、吃饭。

晚上回家就洗洗睡觉,大人准备明天的工作,孩子准备明天的学习。有什么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等到孩子有一天爆发出现大问题了才后悔莫及。

这时就需要班主任的细微观察,跟孩子谈心,谈生活谈学习。有问题随时解决,不能解决的随时联系家长一起想办法。所以班主任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不要顾此失彼!

有很多家长会说“孩子,我放下工作拿什么养你,我拿起工作,用什么抱你”。很矛盾也很无奈。

关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让他有个好的前程。关注不到,等孩子误入歧途,不只是毁了孩子的一生,你工作赚多上钱也不够他去挥霍。

其实孩子的成长不是哪一个方面能够做好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更需要家长、老师、班主任的通力合作!

不管谁付出的多与少,希望孩子前程无忧!


薄期


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孩子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雕塑成一座石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孩子所在的集体、孩子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

从这个顺序也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家庭的烙印太明显了。那些给老师拿个水杯、捶个背、说几句好听的孩子,他们的爸妈一定是情商高的人。当然在学校这个集体中,孩子也会学到很多,包括知识和品行。这主要是来自任课老师。校长对孩子的影响不大,而且除了大会的讲话外,再也没有对孩子的直接教育了。

下面引用一位条友的图片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



元姥姥123


小学教育,是由学校,家长,班主任,老师共同参与的结果,相比班主任是教育孩子的主角和关健。

1、学生从上学开始,早上眼一睁开就忙着准备上学了。这其中时间家长忙着做饭及帮孩子找这找那的,这期间没有教育时间。孩子上学了,家长外出工作了。

2、学生放学回家已大概6点多,有的要参加补习两叁科,不补习的也要做作业近三个小时,家长都无时打挠,加吃饭时间等还必须睡觉,家长也要买菜做饭根本没有多少接触机会。

3、尽管这样,教育孩子家长都会抓紧的,但只能嘴说。可家长只有那点时间,还要审阅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签字。孩子大量时间都在学校班上!

4、实际上,学生大部份时间都在学校班上。如果班主任只要进入教育角色,才是教育的主角和关健。其次是主科老师,也是学生们的榜样。学校班上环境,风气,学习教育都主要靠他们。如果班主任及老师没有进入教育角色,不负责任教育孩子,不为人师表,不立德树人,学生就彻底洗白了!

综述这些,那些教育专家们不会不知道吧!


云里深处


班主任占比例最大。因为,小学时,孩子真正开始接触到外部全新的世界,对班主任老师说的话无比的信任。人们觉得人的认知、信任度、思维发展大致经历了幼稚园时期是阿姨说,小学是老师说,中学是老师说、书上说,大学是书上说、我认为,走向社会后是调查研究、我认为、我判断等的发展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