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孩子就是宝贝,为了宝贝可以付出一切,你有何看法?

老嘢黎叔


孩子是宝贝,但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能否付出一切试具体情况而定。

1.孩子刚出生到上学前,孩子离不开大人,大人是孩子的一切。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孩子就是家里的宝贝,因为他小,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所以会成为整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全家目光的聚焦点,家庭的C位。

他需要我们的悉心照顾才能慢慢长大,这时候,我们是孩子的一切。

2.慢慢地,孩子会成为我们的一切。

慢慢地,孩子会越来越大,会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常常会觉得,这孩子越长越不听话了,其实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这时候我们应该把他当成一个独立体来看待,而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什么都听大人的。

同样,大人和小孩都是独立体,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

这时候,尊重,认可,肯定孩子这个独立个体,不要让我们的爱成为孩子的“枷锁”。

3.孩子长大了,成年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一切。

父母是孩子前进道路上一面的镜子,照亮自己,也照亮孩子,让我们独立的走自己的路,需要帮忙时互相搭把手。

让我们保持“一碗汤”的距离最好。

做好自己,让彼此放心,成为彼此心目中最牵挂的那个存在。


易彤A


小孩子是宝贝,我感觉不能为孩子付出一切。以我身边的例子为例,我爸爸家有五个小孩,小叔最小,我奶奶最疼他,小时候,别的孩子都吃不上饭的时候,她都要给我小叔几元钱零花,然后长大了,小叔天天不上学,有零花钱就去电影院,然后有钱也没上学,再后来结婚,因为不顾家挣的没花的多,离婚,连个住的家都没有。奶奶70多了还给他盖房子。自己不舍的吃穿和看病的钱,给他结果奶奶去世他都没回来,因为欠别人钱,到处追他所以没回来,所以为孩子是引导和做榜样的作用,不是所有一切都给他。他的能力无线的要去发挥。我家就一个孩子,但我从不惯他,从一两岁自己穿衣服,三四岁自己会在洗衣机里面简单的洗衣服,六七岁简单的饭会做,学习也不马虎的,一般全班前十。现在九岁,每次在家,几乎都是他给爷爷洗澡。这样才能锻炼好他的社会能力,一种责任心,我告诉他:我和爸爸的都是自己的,你如果想更好,要自己努力,他有挣钱欲望。我不觉的这没有物质来的好,所以最大财富不是父母给与一切,而是创造一切。让我们都好好生活吧,经营好自己和孩子的人生。



小老虎虎妈妈


我是家有藏书上千的番茄妈,我不认同,为了孩子要付出一切。

一、为孩子付出一切,这是对孩子好吗?

综艺《我家那小子》里的朱雨辰妈妈,就是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用生命爱着孩子,凌晨4点起床炖梨汤,十年如一日。

有这样的妈妈,朱雨辰一定很幸福吧?

恰恰相反,朱雨辰说,母亲这种愿意为自己奉献上一生的爱,对他来说,太过沉重。因为母亲的无私付出,所以,母亲对他生活包括感情多加干涉,导致他至今未婚。

就连他40多岁的姐姐,也受母亲影响不敢结婚,因为她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也做不到母亲那样辛勤和无私。

孩子对于为人父母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上天赐予最珍贵的礼物。

父母真的很爱孩子,才会说:为了孩子,付出一切。但是,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真的好吗?

因为,为孩子付出一切的时候,父母就想要回报。就可以义正言辞插手孩子的生活,这对孩子来说,造成伤害。

给女儿造成一个女超人的榜样,如果女儿觉得自己做不到女超人,那么,就觉得自己不合格。同样,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

二、她除了妈妈,还是她自己。

我有个同事A,下了班就直奔家里,满心满眼都是孩子。连丈夫说把孩子周末放在奶奶家里夫妻俩去看个电影,都婉拒,说舍不得孩子。我看她每天焦头烂额,夫妻关系也很不融洽。

另一个同事B,也会陪孩子阅读,玩,但是,也会抽空去跟老公一起看个电影,陪闺蜜一起逛个街,状态越来越好,夫妻关系也很好。

夫妻关系是婚姻的基石,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这之上的。如果妈妈对孩子付出一切,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就必定会一定程度上忽略夫妻关系和自我成长。

除了妈妈,她还是她自己。最好的教育,就是优秀的妈妈,给孩子做了一个好榜样。以身作则告诉孩子要努力。

除了妈妈,她还是妻子。好的婚姻关系,离不开用心经营。这都需要时间、精力。父母的婚姻状况,对孩子也有深远的影响。

所以,如果妈妈为了孩子付出一切,她怎么自我成长成一个优秀的女性。怎么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她没有时间、精力!

三、最好的亲子关系,是双方都舒适

亲子关系是亲密关系的一种。任何一种关系,最好的状态都是让对方舒适。

不是一方一味付出,一方一味索取。就像综艺节目《变形计》里的刘思琦,父母把她当宝贝,一味付出,都16岁了还要妈妈喂饭,就连衣服都是妈妈每天帮自己穿。这样的孩子一直长不大。甚至还能在新闻里看到,当父母不再能满足他们,他们还会暴力相向。不懂得感恩,把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视做理所应当。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当然,小的时候,孩子很多事情没办法做,我们要帮着他们学会走、跑、说话。孩子越大自己能做的越多,需要父母做的就越少。反过来,他可以帮我们扫地、洗碗。我们不要再付出一切去包揽一切事情,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学着放手,就是最好的爱。


番茄妈说育儿


大家好!本人是大背头师兄。我们曾经常听说,为了孩子,我们宁可付出一切。本人认为,这句话不仅有道理,而且感人!对此,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我们的前辈是在长期艰苦奋斗的历程中成长起来的。有了这种人生阅历,他们就形成了自己如何教育后代的思想意识,理论体系以及行为准则。

第二,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树立了根深蒂固的不甘人后,永争第一的思想观念。所以,各种先天教育,后天教育的形式应运而生。各种学习,艺术等培养兴趣爱号的机构宛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第三,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晚辈尊敬爱戴长辈,长辈爱护关怀晚辈,生活上,工作中互帮互助,团结如一,形成了特有的精神风貌,铸就了中华民族不断的根,不灭的魂。

朋友们,以上就是本人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希望大家能够在评论区积极探讨,留言。谢谢大家。





大背头师兄


如果把所有的爱都表现在为孩子做事情上,孩子确实得到了眼前的舒适,却失去了学习、进步、适应社会的机会。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是越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包办所有。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包括孩子也是,无论孩子长多大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父母的爱永远也不会停止,有些父母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他们可以给孩子买最好的,自己三年不买衣服;他们每次买孩子最爱吃的,自己只是看看;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不知道父母的起早贪黑……


今天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个德国的父亲,为了让孩子充满好奇心,每个月都会带着孩子们去爬山,他们到中国后也能常常看到中国父母带孩子爬山,但他们爬山的方式却截然不同,中国父母大多是手牵手地领着孩子,要么抱着孩子爬山,而德国的这位父亲带着6岁儿子和4岁女儿爬山时,父亲总是走在最前面,大步流星,就像和孩子比赛一样。也许你和我一样会有担心,怕孩子摔了怎么办,碰了怎么办,其实这位父亲总是偷偷回头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只不过孩子几乎发现不了而已。这位父亲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孩子独立、坚强、学会自己面对外面的世界。这位父亲在行动上与孩子们保持距离,同时让孩子看到目标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社会千变万化,父母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唯有放开手让孩子自己成长,相信孩子他可以长成一个落落大方的人,放开手脚让孩子独立成长,让他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不要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幌子,从而束缚者孩子的成长,爱孩子并不是要为他付出一切,我始终确定的是,我会让孩子独立成长,不会为了他付出一切,毕竟我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果果的妈咪


这个我不赞成,每个小朋友,其实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更应该让他培养自己的独立性,不能太宠爱,现在的小孩都特别,依赖父母。嗯,对孩子也是有一就是一,有二就是二,对他们特别宠爱,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更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想法,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萩萩的随想


没错,孩子就是宝贝。孩子就像一块玉石,需要细细雕琢才可能成为大器。孩子从小的教育尤为重要,小时候的教育、家庭的教育是最重要的,而父母的教育又是最重要的,一些重要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从小时候给孩子灌输,要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小学教材都是一些小鸭子小鸡小马等,都快成了动物世界了,你在孩子观念开始形成,记忆最发达的时候去灌输这一些东西而不去给孩子灌输一些富有价值的观念,这是很可怕的。学校教材我们改变不了,我们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去改变。中国现在教育都是教孩子如何赚钱、如何做事,而忽略了如何做人,先教孩子如何做人再教如何做事,我们可以借鉴古时候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从小熟读中国国学文化,如论语、大学等四书五经等,古时候出了很多大师,而现在社会没有大师,因为现代教育教不出大师了,现在教育太注重教如何赚钱如何做事了,现在教出的都是一些没有品德的高级知识分子。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教育要从小抓起,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一种好的家风尤为重要,父母在看书孩子就愿意去看书,父母玩手机孩子就不愿意看书,家风重要。


人间正道是沧桑508


这个世上绝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出自天性,并且是无私的。无论自己的孩子长成什么样,在父母眼里都是最好的。为了孩子愿意去付出一切,确实是很多父母的想法,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育儿观。

但是,父母要注意爱孩子的方式。最典型的一个反面例子是溺爱,溺爱孩子的父母也是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可是这种过度的爱太盲目,会害了孩子。溺爱中成长的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骄横,不懂得体谅父母。

孩子对父母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要给孩子需要的教育才是真正爱孩子。不忍心孩子受一点苦,孩子就会丧失承受失败的能力;舍不得孩子长大,就剥夺了孩子飞翔的能力……所以,做父母的,可以很爱孩子,但一定要注意爱孩子的方式,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给予。

之前看过一些新闻说有些家长想让孩子学、见识多点东西,虽然自己过得很艰难,也要省下钱甚至负债去让孩子旅游、出国等。旅游和出国不是刚需,这样的爱大大超越了父母的负担,不可取。爱孩子是应当竭尽所能,但过度就会迷失自己。

父母为孩子负责,是应当的,同时父母也应当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在爱孩子与爱自己之间取一个平衡,才真正算不辜负了自己。


才智宝贝学堂


这个问题可能所有当了父母的人都是很焦心的事,自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想着给他(她)们最好的生活条件,不管在苦在累,都想让他(她)们是最幸福快乐的,健康长大,那怕他(她)们就是生病感冒了,如果能换的话,都想换成自己去生病感冒,所以说美个孩子在所有父母的心里都是宝贝在宝贝。

不管孩子是大是小,走多远,最牵肠挂肚的还是父母,生怕他(她)们吃不饱睡不好,怕他(她)们吃不惯别个地方的饭菜,不适应外地的气候,总是挂念,一天到晚的都会想,这孩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会不会照顾好自己,晚上睡觉了,会不会再蹬被子?哎,总是一万个放心不下,俗话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


云南六妹


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发至内心的,毋庸置疑的,但单就效果来说,却大不相同:

一、动物本能性的爱:连母鸡都会,何况是人?最大的弊端是溺爱,最大的风险是孩子自私,故不可取。

二、人类理性的爱: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深层次地爱。首先,父母有较高品位的言行习惯,最大限度地影响孩子学会做人;其次,注重习惯培养;第三,引导孩子自我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