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985大學實行三學期制,利弊何在,你怎麼看?

鬼谷說法論史


近半985大學施行三學期制,誇大其詞。

看到這個問題時,很多人可能會以為高校把正常的四年教學縮短為三個學期,也就是1.5年。其實不然,三學期制準確的來說是一年三學期制,也就是在原有的春秋季學期加入一個夏季學期。

這意味著實施一年三學期制的高校,沒有暑假,或者說在校期間就是暑假。

贏先生認為,大多數學生和教師都不會喜歡這個制度。


產品體驗官


我親歷了幾年的三學期制,後來換了校長,管理層把三學期又改回了兩學期制。從自己的親身經歷,簡單說一下吧。

最初學校實行三學期制,是想讓學生在暑假能夠有多一些時間實習。這個初衷很好。但是,實習對工科學生非常重要,但是對於文科而言,實習基本可有可無,而且很難都找到實習。

這樣的話,對於文科院系而言,小學期基本就是放羊式管理。出於安全考慮,學校又不敢給學生放假。於是,我們當時每週學生只有幾節課,卻要忍受酷暑。很多學生就只是通過爸媽找關係,開一個實習證明,實際在家吹空調。

對於老師而言,小學期無疑是好的。許多老師不用帶實習,也不用上課,會因此多出很多時間來寫論文或者讀書,對於文科老師以及廣大需要更多假期的老師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

現在我們不僅改回了兩學期制,而且一個學期二十一週,簡直讓人崩潰。也因此,很多人十分懷念三學期制……


半島外語


我在讀書時親身經歷過三學期,也就是每個學年有小學期。作為學生和老師,我談談體會。作為學生的時候,小學期的主要內容可以是實習、自學、參加學校安排的選修課程等。我記得當時同學們大都選擇了實習;也就是基本從大二暑假開始,我們就每學期都有實習經歷。感謝母校在業內具有一定知名度,在某種程度上“有姓名”,本科學生的實習機會還算好找,再加上師兄師姐幫襯,我每年的實習經歷還算漂亮。本碩時期的小學期基本都在實習中度過。

當時我覺得自己可能是離經叛道的壞孩子,因為寧願選擇辛苦實習,也懶得去學校參加課程。後來畢業之後再回母校跟導師交流,其實作為老師,也是希望學生能用參加實習來代替回校上課。因為小學期課程的設置,就是為了給找不到實習機會的同學,補學分。小學期上課,格外需要確認學生的安全問題。同時,小學期都是小班教學,更考驗老師的教學水平。

這只是我的一點感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喝奶茶不長胖


3學期有兩種,第一種是把一年分成三個學期,第二種就是正常教學,但是暑假會有一個月算小學期。

我上大學的時候就是第二種,每年暑假只有一個月。第一年暑假是測繪實習,第二年是學了一個月的數據庫,第三年學了一個軟件還有地質實習了一週。最後一年把實習改到了秋季開學的第一個月,分小組做一個項目。

不同專業有不同的實習內容,有校內也有校外的,

就是每年多花一個月時間學了一個技能,不需要額外繳費即使是地質實習包車出去也沒額外收錢。

總體感覺還是挺好的,時間不長,不收費,學的也就是單獨的一門課。


一隻大鴿子


正好我所在的學校也是實行的三學期制,而且已經實行了多年。所謂三學期制,是指改變一年只有春季學期和秋季學期的學習方式,在原來的暑假期間增設夏季學期,時間大約一個月。

夏季學期的主要功能

一般情況下,夏季學期並不是正式的上課週期,它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幾項:1、開設選修課,幫助學生完成選修課的修讀要求;2、校內外慕課,幫助學生拓展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3、大牛系列講座,也相當於慕課性質,當時邀請的都是國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4、開展夏令營,主要是為即將開始的保研選拔優秀人才。夏季學期的課程都是同學自願選擇,並非要求所有同學都像春秋學期一樣,一定要留在學校參與學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夏季學期的課程也是有學分,也計入成績計算的。

夏季學期是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對於985高校的同學來說,漫長的暑假一般都會找事情做,不會一放假就回到家裡蹲。除了在學校修讀夏季小學期的課程,絕大部分會選擇到國內外高校交流學習,抑或是選擇某位老師的實驗室開展科研實驗,還有的會到與學校聯繫緊密的企業進行實習,另外還有大批的同學會自發組織或者參與學校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這些事情忙下來,基本也就七月底八月初了。正常情況下,開學早的學校在8月中旬就會開學,比如今年的清華8月14號就開學了,北京大學也是8月17號就開學了。所以在這部分學校裡面,會有一個感覺:暑假甚至還不如寒假長。

夏季學期是對春秋學期學習內容的拓展和補充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夏季學期是春秋學期學習內容的拓展和補充,對於學生來說,是會有較多收益的。不過一個不太合理的地方在於,一般學生在暑假選的課程只有一兩門課,每天上課的時間較短,但卻可能延續到整個假期,如何安排好課餘時間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有少部分學生藉口在學校上課,逃避回家或者實習等,實則在校園裡浪費了大把時間。

對於學校和老師來說,並不因為放暑假就停止科研或工作,科學實驗一旦開始,根本就停不下來,一方面學生有進入實驗室,接觸科學前沿的需求;另一方面,實驗室的工作也需要持續運轉,縮短假期,延長學習時間,實際上是相互促進的,所以越來越多的985高校增設暑期學期並不意外。


象牙塔裡講故事


某些專業的學科如果改成三學期制是利大於弊的,因為學這些學科,需要更早地進行社會實踐。而有些學科還是四年制,甚至更長的學制,因為這些學科需要更多的積累和學校的實驗研究。

其實,三年制教學在國外是非常普遍的教學體制。

國外的學制情況

教育水平比較發達的英國,除了蘇格蘭地區,大部分地區的大學本科都實行三年學期制。

英國的教育跟我們的教育少了什麼呢?

英國對於通識教育的學分和權重沒有國內大學的高,像英語、語文、高等數學、毛概、政治、體育等學科,在英國是不學的,或者說只作為選修來上。

某些專業,像商科,人文社科等專業,一般都是三年制。因為這些學科需要更多的社會實踐。

我大學本科是在英國上的,三年制商科,沒有上政治、毛概等課程,除了英語課和寫作課以外,其他都是專業課,課程還是比較豐富的。

澳洲的學制跟英國差不多,像商科和人文類課程是三年制,計算機、工程學是四年制。

近幾年,在英國,有的學校開始實行二年學期制。

這種快速學位和標準學位的教學質量差不多。

三年制本科每年有30周的教學時間,而兩年制本科每年有45周的教學時間。

所以課業是會更緊張了。


三年制學制的優勢

1、減少費用負擔

原來需要4年的學費、學雜費,如今只需要3年。

之前在網上熱議的話題:大學新生管父母要4000元生活費遭拒,引發大家熱議,到底學生大學生活費應該多少合適?紅星新聞記者走訪了四川大學、成都大學、四川音樂學院等學校,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生活費是1500-2000元之間。

如果節省一年的開銷,光學生的生活費就能節省差不多2萬多,更別說節省的學費、學雜費、住宿費等開銷了。

2、學習的課程更緊湊

很多學生的大學生活,比較清閒。有些人可能就在追劇、追動漫、做各種兼職工作、沉迷遊戲中渡過了人生最寶貴的四年。參加完高考,那根緊繃的弦松得太多,反而會給學生養成懶怠的習慣,這樣的氛圍一旦形成,人就很難迴歸原來自律的生活了。

適當的將課程設置的緊密些,可以給學生們一些正向的壓力,充分利用好大學的學習時光,專注成長,不負好時光。

3、提前進入職場

有的專業,其實在大四的時候,就已經不上什麼課了,有些學生就開始去找工作了。


三年制學制的弊端

1、學習質量下降

本來四年學完的課程壓縮至三年,可能會造成囫圇吞棗的學習現象。

2、豐富的學校社團、選修課、課外活動,參與性會降低

因為沒有太多的精力。


實行三年制應該分學科

更注重實踐的學科應該實行三年制,比如商科類,工商管理、市場營銷這些課程,在學校學得都是偏理論、偏宏觀的,特別需要去職場或者經營活動中去歷練。

那些偏研究、以及學科知識內容龐大的專業,需要四年制,甚至更長的學制,比如醫學、法律學、物理學、化學、數學等學科。


阿磚成長筆記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針對於你提出的問題,我將用自己的見解幫你解答。

受到國外學制的影響,部分985高校把傳統的兩學期制改成三學期制,也就是說原來我們劃分的寒暑假,在部分985高校當中可能已經不存在。它們會根據自己的課時安排,設定不同的假期長度,那麼三學期制是否符合國內高校的情況呢?對當下的高等教育發展能否促進提高,又或者一種流行風波呢?下面具體圍繞三學期制,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第一次瞭解到三學期制是當年同班同學考到上海大學,他說他們一學期有3個假期,而且暑假開學很早。後來大學慢慢接觸多了,就發現部分985高校都在採用三學期制,而且陸陸續續很多985高校都在加入。比如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在2019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宣佈新學期將實施三學期制。但是,並不是沒有退出三學期制的高校,中山大學在2015年改成三學期制,後發現不是很適合學校的發展,又調成成兩學期制。那麼為什麼一些985高校傾向於改成三學期制呢?三學期制到底有沒有弊端呢?



前面已經提到,三學期制起源於國外,在我們國家,最早是由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錢偉長先生在1985年提出,目的是改變學制,促進教學內容精簡,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與自學效率。錢偉長先生提出以後,並沒有大面積實施,只是在近幾年,部分985高校為了與國際高校之間進行接軌,又重新規劃出三學期制。三學期制相比兩學期壓縮教學周的時間,原來兩學期制教學一學期大概18——20周,而改成三學期制以後可能只有15周左右。

三學期制的優點在於,學習的方式更加的靈活性,對學生的要求更高,需要學生自己必須提高自學的能力,不然很難完成教學強度。同時三學期制特點在於暑假期間,暑假各個高校會根據自己學校的特點,開設不同的課程。學生自己也可以選擇與其他國際高校交流,學生自己也可以參與社會實踐,與導師後面開設課題設計等。總得來說,國內三學期的特點在暑假期間,一般多數的活動開展也都在暑假。




三學期制的缺點在於,學習強度加大,目前國內的大多數本科教材都是按照兩學期制編制而來,教材方面跟不上要求。老師為了按照學校要求完成進度,那麼對知識點的講解就只能淺嘗輒止,部分學生反應學習難度加大。因此,對部分自覺性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很難有效的掌握知識點。

另外就是三學期制,很多學生可能不適應,特別是對等長的三學期上海大學來說,四月多放假,不屬於暑假乘車區間,很多學生回家都不方便,而且容易造成家長的誤解。而七八月分屬於炎熱的季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不是特別高。



總體來說,大多數同學都反應三學期不如兩學期制好,主要的一點就體現在教學方面。本來是18週上完的課程,可能就要壓縮到14周左右上完,本來大學的進度就很快。如果把課程留到下學期上,很多知識點又銜接不上。另外一點就是,國內的三學期不能稱完全意義上的三學期制,大多數都是把八月份壓縮為開學,只有少部分高校實行等長的三學期制。


你們認為三學期制到底好不好呢?有沒有必要把傳統的兩學期制改成三學期制呢?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歡迎大家評論、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的見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評論交流。


微談論


三學期制是一種對教學改革的探索。往往新的制度變革必然會經歷幾年,甚至十餘年才能釋放出改革的動力與活力。三學期制因為才剛剛起步,所以目前談效果還為時尚早,讓我們且看且珍惜!

1.為什麼要實行三學期制

國內高校教學制度一直以來被詬病的地方,是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有所脫節。造成了學生學了很多知識,但到社會卻發現無用武之地。

一些學習成績好,學習態度認真,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步入職場後,有很多混的不怎麼好。

這就好比在學校生產出的最好質量的產品,到社會上卻不怎麼受青睞,這是有很大問題的。

按道理來講,應該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有共性的評價指標,這樣不管是學校,還是職場,亦或者是社會中,人們知道怎麼去努力,怎麼去學習,怎麼去拼搏。

發現出了問題,那就需要改進,怎麼改?

三學期制就是一種嘗試,而且國外的很多高校都實行三學期制,效果還不錯,也就是至少在有些地方被驗證過,三學期制是可行的。

中國擅長的就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教改迷茫中,看到一種好像可行的方法,那必然的選擇就是先模仿過來,然後結合本國本校的現實情況,再做改良。

2.三學期制可能的優勢

第一,破舊立新。一種舊模式的變革,一種新制度的誕生,必然會受到現有利益集團的強力抵制,所以如果只是在原來的教學模式上小修小補,難成氣候。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學校為了契合社會需求,要求老師改變原有的教學計劃,很多老師口頭上是應允了,但實際上呢,其中的一大部分,改個封面,改個結構,但還是原來的教學內容,換湯不換藥。為什麼?因為這都教了十幾年了,滾瓜爛熟了,張口就來,改變是很難的。

那如果想改變這種抵消的情緒,唯有從立意,從態度,從思想精神層面,必然要選擇一種完全不同的教學模式,這樣不管是對學校,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能形成事實上的影響力。

第二,學生的學習強度增加。以前的假期很長,大學生很多就是混日子混過去了,或者是玩一個假期的遊戲。與其浪費,不如學點真材實料,有勝於無,多勝於少,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素養與技能。

第三,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多了。央視名嘴白巖松曾說過一句話,我非常認同,就是“現在的年輕人閱讀量小,讀的書少。人生就像一個圍棋盤,你讀書少,你的棋子就少,棋子少了,你怎麼去落子圍棋盤獲勝啊。”所以三學期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很多非專業課程,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和綜合素養。

第四,課外實踐與實習也有了保障。之前課時緊,任務重,連教學都完不成,如何去社會實踐或者企業實習?現在三學期制,時間充足了,就可以真正安排學生去實踐,去實習,這樣學生能儘早融入社會,提前適應職場,為後續工作與事業打下基礎。

3.三學期制可能的弊端

第一,改革有成功,就會有失敗。引進國外的東西,有可能是好東西,也有可能水土不服,不適應中國國情,結果就是浪費了時間,耗費了精力,但卻沒啥明顯的成效。

第二,無形中給學生和老師增添了很大負擔。學生休息時間少了,教師教學壓力增大了,學生假期回家往返的成本也增加了。很多師生對此有所抱怨。

第三,現有教學內容跟不上,有可能換湯不換藥。如果只是把兩學期改為三學期,但教學大綱沒有跟進改變,教學內容沒有更新,尤其是老師與學生的思想上沒有改變,那相當於把兩學期的課程拆分為三學期上完,那就毫無意義。

4.最後,我的觀點是,高校教學模式一定要改,怎麼改?大膽去探索,去嘗試,去創新。先小範圍試點,試點成功後,就全國大規模推廣。憑藉中國人強大的智慧,一定會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中國特色的教改之路。


全棧品牌人


據悉,陝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通報了近期學校本科教學工作計劃,計劃中提到學校將實行三學期教學改革。這也意味著又一所“985”大學加入了三學期制的隊伍。在此之前,已有近半“985”大學實行了三學期制,其中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

那麼,大學裡的三學期制是怎麼回事呢?

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大學三學期實行規則來看,三學期制就是在原來的二學期制中插入了一個第三學期,又稱“夏季學期”,作為“春季學期”和“秋季學期”的銜接。但全年的總教學週數不變,所以在插入“夏季學期”後,原來的“春季學期”和“秋季學期”就相應的由20個教學周縮短為了18個教學周。

據通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於2019-2020學年開始實行三學期制。實行三學期制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教學周次安排為:2019年9月9日到2020年1月10日為第一學期,“秋季學期”,教學周18周;2020年2月17日到2020年6月19日為第二學期,“春季學期”,教學周18周;2020年8月10日到2020年9月4日為第三學期,“夏季學期”,教學周4周。其中,大一新生沒有“夏季學期”。

對於三學期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一位教師稱:三學期制度並不新鮮,這是世界高等教育基本制度裡面的一種形式。在歐美國家,有三學期、二學期、四學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大學實行三學期制度,是在創建一流本科教育,和構建新的人才培養體系的新背景下推行的。新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求學校要,通專要結合、本研要貫通、產教要融合。

他說:現在的二學期制存在彈性不足,學生自我選擇空間不足的問題。因為三學期制配套了教學時間的調整,“由原來的50分鐘課堂調整為40分鐘,增加了4個學時的課下指導”,所以課程教學組織的效率就提高了,也使課堂教學的強度增加了,還能讓師生有了相互交流和課下指導的專門時間。課程配置方面也更加自由和靈活了,夏季學期主要開辦輔修專業,教師可以在“夏季學期”安排學術進修,讓教師能夠把教學工作,學術工作和科研工作進行有效的調配。

對於三學期制,大學生們也是非常期待的。有大學生說:課時變短,聽課效率可能會提高吧,中午還可以早點吃飯,下午也更有精神聽課。還有大學生說:中間多了一個一週的假期,就可以出去玩嘛。

其實對於三學期制,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三學期制可能是一個進步,因為增加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時間,可以讓教師和學生更好的調配自己的工作與學習;但也有人認為,三學期制中的“夏季學期”與正常的“秋季學期”和“春季學期”差異較大,可能帶給學生的實際作用並沒有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開始的“三學期”制度的中山大學,在實行了6年三學期後又改回了二學期制。

所以,個人認為三學期制可能是個好東西,但卻不能夠簡單的“抄襲”了事。各大學在實施三學期之前,一定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再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詳細的規劃方案後再開始實施。

已經體驗過“三學期制”的大學生們,你們認為“三學期制”如何呢?你們對“三學期制”又有什麼建議呢?歡迎留言討論!




常見小龍蝦




然而,北大實行的3學期,是秋季、春季及暑期學校的模式,暑期學校的時間安排在7月初至9月中旬,為期兩個半月。據瞭解,北大暑期學校的課堂教學相對比較集中,從早上8時開始至晚上9時,一天會開設12節課,為此,校方建議學生,為保證學習質量,不宜多選課,還將校內學生每人選課上限設置為4學分。在實行3學期制的高校裡,中山大學顯得有些特殊——2016年開始,取消推行了6年的3學期制,重新進行兩學期制。校方表示,3學期制已經完成了學校在特定發展階段所承擔的作用,目前重新實行兩學期制,是因為學校已經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也是遵循師生反映的意見看法。



最後,有人認為,三學期制可能是一個進步,因為增加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時間,可以讓教師和學生更好的調配自己的工作與學習;但也有人認為,三學期制中的“夏季學期”與正常的“秋季學期”和“春季學期”差異較大,可能帶給學生的實際作用並沒有多少。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開始的“三學期”制度的中山大學,在實行了6年三學期後又改回了二學期制。我們的高校要對症下藥,



所以,個人認為三學期制可能是個好東西,但卻不能夠簡單的“抄襲”了事。各大學在實施三學期之前,一定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再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詳細的規劃方案後再開始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