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的故事——长沙火车站,顶部标志物到底是火炬还是辣椒?

“东方红,太阳升……”每个整点,熟悉的《东方红》乐曲便会准时响起;高耸的钟楼上形似“红辣椒”火炬,象征着长沙人的热情好客,欢迎着四面八方的来客;还有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随着“咔嚓”一声,被定格成永恒的画面……

老建筑的故事——长沙火车站,顶部标志物到底是火炬还是辣椒?

1977年6月30日18时,位于城东郊区的长沙铁路新客站(今长沙火车站)建成通车,成为当时仅次于北京火车站的全国第二大火车站

老建筑的故事——长沙火车站,顶部标志物到底是火炬还是辣椒?

长沙火车站,一直是长沙的地标和门户。在时间的河流里,它见证过无数悲欢与离合,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演绎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老建筑的故事——长沙火车站,顶部标志物到底是火炬还是辣椒?

1979年8月在长沙火车站东边朝西航拍的火车站和五一东路。这里是当时长沙的新城区,周边还有许多鱼塘、菜地和农舍。

老建筑的故事——长沙火车站,顶部标志物到底是火炬还是辣椒?

1977年,建设中的长沙火车站。

1977年6月30日,下午3时,长沙火车新站正式开站运行,高度达到63.1米的钟楼成为当时长沙的最高建筑地标;长沙站成为当时全国第二大火车站。那大楼顶上中央“长沙”二字出自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当时列车通过捞刀河就能看到车站的钟楼和火炬,几公里以外都能听到钟楼报时的声音。

老建筑的故事——长沙火车站,顶部标志物到底是火炬还是辣椒?

长沙火车站设计方案是时任铁道部长万里在16个设计方案中亲自参与遴选出来的。其主要结构为“方盒子+钟楼+火炬”,方盒子是指下面的主楼,钟楼是为了方便大家看时间准时乘车,火炬则是为了体现长沙元素。

老建筑的故事——长沙火车站,顶部标志物到底是火炬还是辣椒?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因毛主席是湖南人,施工方面当然力求将火车站修建得华丽宽敞,使这个按现在的眼光看来并非特别豪华的火车站成为当时全国有名的大型建筑。


  那取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炬,火红的颜色,直立的火焰,像极了湖南人爱吃的辣椒,被亲切地称为“红辣椒”。然而,其具体设计却有着在当时时局下颇有意味的考量。

老建筑的故事——长沙火车站,顶部标志物到底是火炬还是辣椒?

最初的方案是让火焰向东飘:在毛主席的家乡,那全国最第二大、最富丽的火车站,上面夺目的火焰朝东方飘着——这是多么气派呀!
  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做任何事都有被错误解读的危险,这简单的方案也遭到了置疑:“向东飘,不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这话具有怎样的暗示意义,当时的人们自然很清楚。


  向西飘?立刻有了新的置疑:“向西飘,不是倒向西方吗?”
  即然东西都不成,还有南北;我们的首都——北京——就在北方,何况毛主席曾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火焰向北,岂不美哉?
  “向北是投靠苏修!”

向南?“西伯利亚寒流压倒一切!”

老建筑的故事——长沙火车站,顶部标志物到底是火炬还是辣椒?

这样一来,无论火焰设计成飘向哪边,都有可能受到中伤,而后果……设计师们当时的境况,真可谓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啊!


  最后东西南北都不成,何不让火焰笔直向上?这个设计顺利通过了。
  于是,建成后笔直向上的火焰放到了火车站的顶部,成为了该建筑的标志,至今。
  不过,那向上的火焰似乎更像——辣椒。

老建筑的故事——长沙火车站,顶部标志物到底是火炬还是辣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