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古典诗词形容声音的动听?

xiaolong281at


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

唐代: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释义: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2、“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省试湘灵鼓瑟》

唐代: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释义: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

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

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

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歌》

唐代:白居易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释义: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重女轻男。

骊山上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

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

渔阳叛乱的战鼓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4、“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宋代: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释义:

千里潇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兰舟曾驶过。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微波不兴,漫天星斗映寒水。

独倚高高桅杆,心中无限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低低诉说着千古幽情。一曲终罢人不见,江上青峰孤耸。

5、“练色娱目,流声悦耳。”——出自于《七发》两汉:枚乘

释义:精选美色娱悦心目,流美的歌声悦耳动心。




苗家阿萍


有那些古典诗词形容声音的动听。

都市的夜晚,灯红酒绿熙熙攘攘不夜城。看不到月亮的圆缺,星星也不知躲那去了。想听一下秋虫鸣叫是多么的奢侈的想法。睡梦中听到蛐蛐儿的叫声,醒来一脸茫然。多想回到过去乡村生活,大人们摇着扇子讲身边发生的趣事,小儿捉萤火虫,藏猫猫。

秋夜多愁思,虚堂风露凉。

观书灯可近,欲睡漏可长。

蛩响频催织,萤飞烁有光。

雨梢窗外过,散入稻花香。






诗词奴隶


形容声音的古典诗词,这个真的太多了。

“声音”这个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里可能不再分那么清楚了,它的意思是声波产生的听觉上的印象。

但在古人那里,“声”与“音”的意思是不太相同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聲:音也。从耳,殸(qìng)聲。殸,籒(zhòu)文磬字

“音,声也。生于心,有结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páo)土革木,音也。”

简述一下大意:声(),形声字,义符为“耳”,表示与人耳(听觉)有关,殸(qìng)为音符;音,从心底产生,受口腔的节制。宫商角徵羽,这些单独发出的是声,而用丝竹金石匏(páo)土革木等乐器演奏出来的就是音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声音应该包括我们俗称的音乐和物理性质的客观的声音,比如自然界的风声、雨声、花落声等。

那么,我们先说第一类,古典诗词里的描述音乐的美妙之声吧。

这个也仅仅是以点带面,选取一些典型的,供您参考。

古典诗词中,有三首被后人称为描摹音乐的“至文”,意思是已经把音乐的听觉感受写到了极点了。它们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琵琶行》集中描摹音乐的其实都在第二段: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诗人调动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比喻修辞,多用叠音描摹正面描绘,最后两句景物衬托,形象写出了琵琶声由压抑到急迫低沉到错杂清脆婉转,再到呜咽凝涩到声音停息到,最终到激越雄壮尖锐的变化。


听颖师弹琴:

韩愈祠塑像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先疏通下字面意思:(听到颖师您的琴音,)初听像小情侣间你侬我侬的细细密语,再听忽然就变昂扬了,好像战士们呐喊着要上阵拼杀,随后又变成好像浮云柳絮在天地间悠远飘扬了,再往后是一阵喧嚣群音后的激越高亢之音,如同凤凰高鸣;琴声越拔越高,忽然一落千丈。哀叹我是空有一双耳朵,听不懂音乐的人。自从听了颖师的弹琴,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赶紧手推颖师,你别再弹了,我的衣服已经被泪打湿了。颖师你太厉害了,听了你的弹琴,一会让我热情似火,一会又让我内心冰冷似霜!

同样是发挥想象,同样是运用比喻,同样是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不过,韩愈的音乐描绘反差更大,听琴的主观感受形容得更夸张、生动。

李凭箜篌引:

箜篌资料图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本诗描写箜篌之音,同样是丰富想象,同样用比喻,同样正面描绘和侧面衬托相结合,但不同的是构思更加奇幻,大多引入神话典故,令人耳目一新。

既有不同,也有相同,同为描摹音乐的“至文”。

清人方扶南评价说:“韩足以惊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的确是一语中的。


再介绍一首唐代柳中庸的《听筝》:

古筝图片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

虽然艺术成就略逊一筹,但也算经典之作:可能是因为族侄柳宗元被贬江南、南北相隔,作者在听筝之时,不自觉地渗入了自己的离愁别恨。当然,这种离愁别恨起初好像没有被触发,最初作者只是感受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后来筝音突转,让人联想到游子思妇在耿耿永夜里的无边愁情。

再看一首:


省试湘灵鼓瑟
唐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本诗也是用引入神话正面比拟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再看第二类,宋词中描写自然界声音的代表作。


我们看宋代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通过“听雨”之声,贯穿少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融合尽作者一生的感悟,可谓概括凝练、构思精巧。

再看苏轼《定风波》:

《定风波》词意图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自然界萧萧瑟瑟的风声、雨声,在词人的胸怀中,不过是日常生活的一些调剂罢了。有了东坡的豁达乐观,自然不怕各种形式的风雨(更指政治上的风暴打击)了!


再看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词人上片写今日元宵,天气暖和,有人吹笛,曲子哀怨,有朋友相召,无奈无心游玩。下片先写曾经中州元宵盛况,张灯结彩,妇女们簇拥成群,后写如今国破家亡,更无心情外出。“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别人笑语更衬出自己无限心酸。


限于篇幅、能力,词也只能暂时列举这几首了。


最后,再奉送几首形容声音(包括音乐和自然之声)的元曲:


关汉卿《双调·大德歌·秋》


风飘飘,雨潇潇,
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

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
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张可久《越调·寨儿令·忆鉴湖》

画鼓鸣,紫箫声,记年年贺家湖上景。
竞渡人争,载酒船行,罗绩越王城。
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柳擎和泪眼,花坠断肠英。

望海亭,何处越山青?


杨朝英《商调·梧叶儿·客中闻雨》

檐头溜,窗外声,直响到天明。

滴得人心碎,聒得人梦怎成?

夜雨好无情,不道我愁人怕听!


根芥微尘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李贺《李凭箜篌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飒飒微雨收, 翻翻橡叶鸣。

月沉乱峰西, 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调琴, 隔林寒琤琤。


闻弹正弄声, 不敢枕上听。

回烛整头簪, 漱泉立中庭。

定步屐齿深, 貌禅目冥冥。

微风吹衣襟, 亦认宫徵声。

学道三十年, 未免忧死生。

闻弹一夜中, 会尽天地情。

———孟郊《听琴》


知识原子


琵琶行 唐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听邻家吹笙 唐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筝 唐 张祐

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脱鲜。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寄杨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瑞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