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存在的意义在哪?

全能超市欢迎你


民办教师存在的真正意义我认为为当时的普及教育,提高国民整体文化水平功不可抹。

民办教师,民办学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新生亊物。是为了加速提升国民文化素质,解决公办学校和教师不足的情况下,走两条腿办学,实行民办公助。开始的民师是通过大队举荐集中参加师训班培训一年。再回当地办学,工资实行以生养师。学校办到各自然村实行村村有学校。大大改变了当时农村儿童上学难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入学率,特别是农村广大女学童的入学率。

文革以后,教师实行工资制,工资缴队记工分参加生产队分红。这时学校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充实民办教师队伍的是广大的优秀知识青年和下放的老教师。也有很多是学校里新毕业的“红卫兵小将们”。

后来体制改革,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分流。部分转公办,部分回生产队。(我们这里凡民办教师不留校的全部统一分配到社办企业和外贸公司等部门的。)我老婆开始也是民办教师,后来落实政策专业归队。我老婆选择了留原单位,因为专业归队要进城,势必夫妻分居,不如留学校方便。

民办教师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意义重大。就是目前那些民工子弟学校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们,其实就是当时那种民师性质的。


山上人279


我拿我村说明,木村一千多人,没识字人,我一起在l973年高中毕业四人,一个参加工作,一个当电工,一个参军,我在村里,经县工作组,公社干部,大队干部推荐当民办教师,我当老师又当校长,经过十多年,我村上学的,扫盲的,不识字的很少,就剩年老的不识字,我当过十八年民办教师,有师范毕业,中专,大专,大字,研究生,博士生,达四十多人,少说点,就凭教出无数学生,作为老师再凭什么?


老任155472753亻


我外公就是民办教师,说实话,那个年代能当民办老师还是需要点能力。况且他们也是吧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教育。矜矜业业,毫不松懈。为当时的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值得尊敬。后来教育改革,很多民办老师转正了,也有很多因此失业了。我外公就失业了,不过他一直不后悔,他说现在走在外面,很多人都能记住他,叫他老师。他很自豪。他也支持我进入教育行业,为国家教育尽一份力。


hai老师


我是一名自高中毕业就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老民师。民转公时,尽管双考合格,然而政审时由于计划生育问题被一票否决。现需已到退休年龄龄,却每月的退休金才一仟一佰元。照这样计算,要拿回本人所交的养老保险金,真正拿到退休金要到六十六岁,这就是民师的悲哀!


用户9148502532507


中国在70年代后抓好教育示范,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发动农民生产队建学校、教学点,当时我大队有4个村,办4个教学点,大队部办一个总学校,共5个学校。教师来源:大队部学校,公社教办派来2名公办教师,大队部在社会青年、中年中选出文凭较好的人当选任教。当时我72年高中毕业,"五好学生",首当任教。各教学点也各选出一人任教师,全大队共有民办教师6名。吃生产统筹粮食、油等,原教师每月可领到工资补帖13元,后提到月18元。建校是生产队自建的泥瓦房,横条是每户一根指标任务,必须完成,也有些农户自愿出2根,上榜公布,好的农户得到大队部广插表扬,社员办教干劲实足,这是当年办教情况高潮,"土秀才"各显神。


幸福160012868卢凤界


在七十年代,一个生产队找个记工员都难,最后许多地方把仓库腾出来办学校,请一个有点文化的人当老师,生产队给记工分,教育局给老师每月发六元钱补贴,最后农村的娃娃都能认得字了,有学习好的能考上初中,高中,民办教师是有功的,是能吃苦的,是默默奉献不记得失的,应该让他们拿到五保户那样的钱


手机用户63892002108


民办教师本来就是农民,如果不当民办教师回生产队种田,分田到户后不愿当民办教师回家种责任田。其实来去自由,没有压逼当民办老师之事,那时我在大队任职,不是不愿当民办教师而是托人情千方百计想当民办老师,毕竟此在家种田强。


田息867张仕玉


民办教师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公办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不列入国家编制的教学人员;是我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除极少数在农村初中任教外,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小学。他们一般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由学校或当地基层组织提名,行政主管部门选择推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持有“民办教师任用证”。

民办教师的存在意义就在于:

奠定了农村教育的基础。民办教师工作和奉献的年代,正是我国基础教育薄弱,教学力量严重匮乏的时期。当时一所村小学除了校长是公办的外,其他都是民办教师。就是这些民办教师身兼数职,既是班主任,又至少代两门主课,还要教音体美等副课,民办教师完全就是“全才”的“专业教学人员”。没有或缺少民办教师,特别农村小学将会处于瘫痪状态,基础教育的工作就是纸上谈兵。

扫除了当时60岁以下农村文盲。80年代初期,农村开展了大规模的扫除文盲的运动。即让农村60岁以下的农民识字算数。农民白天种着自己的庄稼,晚上要走进“农民扫盲班”学习。他们的教员就是一个个免费服务的民办教师。没有民办教师当初的“因材施教”,现在的农村一定还会有文盲的存在。

促进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发展。农村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也是在80年代,这也正是民办教师鼎盛时期。因为一大批高中落榜毕业生加入了民办教师的队伍。民办教师总是以“进村入户”的方式动员农村女童入学,动员失学、辍学的孩子走进课堂,往往占用了他们的休息时间,有时还得从他们每月30多元里拿出钱来为那些孩子垫付书本、文具费。民办教师的付出,才提高了“普九”的“四率”。

培养了一批技术型、实用性的人才。面对“普九”义务教育的实施,学龄儿童完全入学成为当时各个学校、各位教师的主要任务。入户调查、对照户籍档案,建档立册等教学任务“额外”的工作,自然就落在了民办教师身上。我也是直接参与者,身有体会。牺牲了星期天,占用了休息时间,总是无偿地“加班加点”。有了未入学的孩子讯息,只能在每天晚上趁家长在家的时候,宣讲政策,有困难地还得自己揽下来帮忙解决。农民的孩子全部入学了,极少数考上了大中专学校,如今他们有的搞科研、有的做领导,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绝大多数成为有文化的农村人,在各条战线上努力拼搏,有的还成为乡村经济的“领头雁”和领军人物。他们的今天,都是民办教师当时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结果。

民办教师这一群体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特定条件下的产物。是他们撑起了中国农村教育的一片蓝天,他们才是农村教育的“功臣”。由于教育部“一刀切”的清退政策,是工作了一、二十年的民办教师离开了教学岗位,成了“教过书的农民”。眼下,民办教师都是年近花甲,或已是花甲,或古稀之年的老人了。每月领取每一年教龄的8元、10元、20元,根本不能保障他们正常的生活需求。他们热切盼望在有生之年,能得到民办教师养老补助提高的好消息,终生无憾了!


为生活而提神


民办教师是当年特殊年代农村教育的顶梁柱,是乡村学校的守护神。他们的存在是国家的应召、是教育的应需、是学生的应盼!

白天在简陋的校园

护卫着贫困而渴望知识的农家孩子,倾其所能尽其所力让他们获得所需,过得快乐充实平安,为每户农民放心在田间劳作而承担起了分忧者和热心人;

夜晚伴着豆大的灯亮

备课批改作业,书写着平淡但不平凡的教育人生,冒着呼啸的山风与孤寂和寒冷作斗争、趁着黑夜与小偷小摸相抗衡,使校园财产与师生的用具学具免受损失和侵害;

利用教学之余

卷起裤管和袖管下田地栽插收割,目的是帮助家庭按时交纳公粮公款,为的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他们是教学的能手也是农活的干将更是热爱国家的模范。

民办教师在贫困偏远的山区学校

师资仍缺乏的当下,仍挑起育人育才的大梁,守护乡村教育的一片蓝天。他们虽所得有限只一千多元,只有正式教师的几分之一,但他们兢兢业业、乐于奉献而无怨无悔,只因不让适龄孩子荒了学业成为无羁绊的莽子盲女,为的是留守家庭的老人们能够健康心安,为的是让在山高水远他乡的父母能踏实挣钱。

民办教师在物质条件和经济待遇

都很不理想的情况下干着与条件优越、所得丰裕的城镇公办教师一样或更多更重的工作(都是包班),为国家减少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经济负担,他们才真正是一群默默无闻又贡献重大的老实人。

不亏老实人――民办教师

是人们应信守的诤言,愿国家和社会多为老实人――民办教师着想、创造条件,让他们有个好的心愿好的晚年!


东方G819


民为教师有功劳,基础教育少不了。那时国家困难时,拿他当作一块宝。教书育人又扫盲,农业技术办农校。任劳任怨忠职责,收入再低不计较,社会形势起变化,民办教师倒霉了,个别地方干部差,民师一刀被切掉,转正指标他敢卖,民师只好把泪掉。如今经济发展了,应当还他一公道,这是一桩历史债,这是一段未了情,民师等待好讯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