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豬頭肉,揮之不去的年味兒

時至今日,對於豬頭肉,我還有著一種特殊的喜愛,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慾,更多的是對父親的深深懷念。

父親的豬頭肉,揮之不去的年味兒

01

父親是六十年代末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在黑龍江省克山農場插了五年隊之後, 1973年,來到虎林市西崗齒輪廠當了一名鍛壓工人。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吃肉,讓許多家庭夢寐以求。

好在那個時候,企業狀況還好,每年春節,每名職工都能分到10斤的豬肉。因為爸媽是雙職工,我們一家四口人,就能分到20斤的豬肉。在那個年代,過年能吃到20斤的豬肉是令很多人羨慕的事情,這足以讓我們一家人幸福一個春節,甚至幸福整整一個冬天。

父親一向為人和善、與世無爭,每次分給他的肉,多半是頭蹄下水之類的尾貨,而且一般是豬頭居多,裡脊、後鞧之類的好肉他往往挨不上邊兒。但父親依然很滿足,說:"有,就挺好!",的確,這麼多的豬肉,在那個年代,一般人家是沒有的。

父親的豬頭肉,揮之不去的年味兒

每次,父親總是利用工休時間,用燒紅的爐鉤把豬頭上的豬毛處理得乾乾淨淨,當通紅的爐鉤落在滿是豬毛的豬頭上,隨著"滋啦"的一聲響,一股白色的熱氣,在寒冷的小屋裡升騰,小屋裡瞬間瀰漫起焦糊的味道兒。

這種味道兒,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似乎難以接受,但這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卻顯得格外興奮, 因為但凡這種味道兒出現的時候,就是新年即將來臨的信號,接著就能穿新衣服、放鞭炮。我們仰著鼻子,貪婪地吸著這“年的味道兒”。以至於多年以後,我對烤豬毛的焦糊味道兒還情有獨鍾。

02

97年春節,剛剛參加工作的我,用我第一學期的工資,為家裡置辦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年貨,豬頭肉則是這堆年貨裡最必不可少的。

那一年的春節,我們一家人過得格外溫馨,當父親把精心加工好的豬頭肉端上餐桌,一家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這種幸福,不僅源於物質匱乏後的豐盈,更源於十餘年來父母艱辛付出,終於結出了碩果。對於一個夫妻雙雙下崗的工人家庭來說,省吃儉用供兩個孩子完成學業,風裡來、雨裡去,是何等不容易。這是生活給我們一家人最好的饋贈。

父親的豬頭肉,揮之不去的年味兒

那一頓年夜飯,我們吃得格外香甜,父親滿臉胡茬兒,嘴角略帶油花兒,欣慰而滿足的面容一直在我的記憶裡定格,難以忘懷。

這麼多年來,豬頭肉在我們家似乎成了年的象徵,圖騰式的存在,沒有豬頭肉,就沒有年。

03

父親身體偏胖,血壓、血脂都高,醫生也一再叮囑,肥肉要少吃,但對於肥膩的豬頭肉,父親卻總也戒不掉,就像他那抽了一輩子的煙,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了他的血脈一樣。

2006年,我的兒子出生,孩子剛滿月,妻子要出去工作,父親不放心孩子讓外人帶,就主動承擔起了白天照顧孫子的重任。這一干就是三年,至今我都難以想象,一個年近六旬的男人,是怎樣把一個嬰孩兒,照看得如此周到。

那三年,我們的生活緊張、忙碌,但每個春節卻過得更有味道,三代同堂,其樂融融。

父親的豬頭肉,揮之不去的年味兒

04

幸福總是短暫,在一個春寒料峭的夜晚,父親意外地離開了我們,他是在睡夢中離開的,走得很安詳,臉上沒有一絲的痛苦。

人家說,父親這樣的離開,是前世修來的福。我不置可否,但我知道對於一個善良了一輩子的人來說,這樣的離開,或許真的是莫大的幸福。

父親一生忠厚老實,從沒有和任何人紅過臉,是廠子裡公認的好人。父親活著的時候,常對我們說"好人一定會有好報",這一點在父親的身上,我似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人們常常祝願"五福臨門",我想:善終算是"五福"之中最高的境界吧。一個人最幸福的事,莫過於能夠健康的活著,最後能夠有尊嚴的離開這個世界。

父親的豬頭肉,揮之不去的年味兒

如今,父親離開我們已經整整十個年頭了。每逢春節,這份思念之情就會更加強烈。年夜飯的餐桌上還有豬頭肉,但桌旁已沒有了父親。

父親的豬頭肉,揮之不去的年味兒

這麼多年來,豬頭肉、春節、父親,一直深植於我的內心深處。我知道,我喜歡的不單單是豬頭肉,喜歡的是那關於父親的春節記憶,是那揮之不去的“年的味道兒”。

父親的豬頭肉,揮之不去的年味兒


——————————————

▶ 我是@作者小明先生,體制內自由撰稿人,懂心理,愛生活,歡迎關注我,一起感悟心情故事,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