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雨》:一部被低估的武俠電影,一場“不止於江湖”的武俠夢

《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電影,也是第一部武俠電影,這意味著中國開創電影這門藝術是以"武俠"為載體的。

因為相較於其他電影類型和元素,"武俠"是中國特色的同時也具有很長的可追溯性。


《劍雨》:一部被低估的武俠電影,一場“不止於江湖”的武俠夢


而從1957年邵氏電影公司成立開始,"邵氏"這兩字就給中國武俠電影走向世界的通行證上蓋上了鋼印,邵氏電影為後來的武俠電影奠定了一些亙古不變的基礎,同時也為後來者套上了幾道無形卻牢固的枷鎖——刀光劍影、飛簷走壁、俠客造型、絕世神功等等。

那時候的武俠電影很簡單,那時候的江湖也沒有迷霧,電影裡身懷絕世武功的人要麼為了懲惡揚善,要麼為了報血海深仇,江湖中的恩怨也一目瞭然。

看過老電影的人都覺得,江湖好簡單,武俠好粗暴。


但隨著其他類型電影的劇情越來越複雜、人物構建也日益豐滿,面對市場的衝擊和觀眾的"胃口大開",武俠電影不再一味追求單純的打打殺殺,而是逐步從劇情、人物、場景特效等方面將自己包裝得具有越來越高的觀賞性。

武俠電影的“變”,悄然開始了。


武俠,之於東方的"浪漫主義"


從1971年李小龍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開始,武俠電影就宣告進入了一個新紀元——脫離了從前一味依賴武術指導和後期剪輯,用更多的情節和更飽滿的人設為劇情加分。


《劍雨》:一部被低估的武俠電影,一場“不止於江湖”的武俠夢


這樣的側重方式也被後來的"七小福"延續下去,直至"徐老怪"的出現。

徐克在1990年拍攝的《笑傲江湖》在當時的技術下堪稱將武俠電影美學發揮到了極致,再加上程小東偏重浪漫風格的動作設計,直讓世人驚呼"原來武俠電影還可以這樣拍。"

接踵而至的《東方不敗》和《新龍門客棧》就更加穩固了徐克在武俠電影導演中的地位,也為後來的武俠電影創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靈感和可能性——所謂"可能性",是人們發現原來武俠片里居然還可以出現煙火炸藥,更可以將極致唯美的畫面變成重點之一。武俠電影的側重點也從"不共戴天之仇"逐步轉向更富有故事性。

自此,武俠的世界裡不再只有刀光劍影和江湖恩怨。但彼時的武俠電影,還有著最後一絲"保守"


《劍雨》:一部被低估的武俠電影,一場“不止於江湖”的武俠夢


但當時間來到2000年——這個對於武俠電影來說極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年,《臥虎藏龍》獲獎了。

光一個奧斯卡就橫掃最佳外語片、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配樂、最佳攝影四大獎項,還拎回來大大小小包括"最佳導演"在內的6個提名。後來《臥虎藏龍》又在金球獎包攬了最佳導演和最佳外語片的獎項。

一時間風頭無兩,但隨之流言四起。

人們說,李安墮落了,給電影打著武俠的旗號卻去贏取外國人的審美和口味。甚至有人因此斷定,真正的中國武俠電影已行至窮途末路。


果真如此嗎?進一步講,真正的武俠電影究竟應該怎麼定義?

當作為觀眾的我們在武俠世界迷失的時候《劍雨》低調問世,也許你要的答案就在這部電影裡。


《劍雨》撥雲見月,走進那片隱藏在刀光劍影背後的江湖


《劍雨》就故事本身而言,十分簡單,主配角色的分工也非常明顯。通篇就圍繞著一具羅摩遺體和轉輪王、細雨、江阿生三個人展開。


《劍雨》:一部被低估的武俠電影,一場“不止於江湖”的武俠夢


當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太明白為什麼選擇一具不好拿不好搶、搶了之後還要研究的遺體作為關鍵性道具,這和之前其他電影中選擇的刀劍、秘籍等或可隨身或方便攜帶的道具性質十分不同。

直到我N刷這部電影之後才明白,這句羅摩遺體於電影情節而言是道具,於電影立意來說則是點睛之筆

,也和那個出場加一起不超過5分鐘,卻起到關鍵性作用的人物——陸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細雨是陸竹的劫,陸竹是細雨的擺渡人。這個身懷絕世武功,將劍法的關鍵四招教給細雨,並在傳授絕學後說出那句讓細雨決心重新做人的話:

"禪機已到,願你能放下手中這把劍,走出這條道,我願是你殺的最後一人。"

那個"十步殺一人,神佛不擋路"的細雨最終放下屠刀,並在動心之後找到一位老和尚,求大師告知自己是否有福消受這份緣,得到的回答禪意十足:

"死者乃為生者開眼,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未來已成現在,現在已成過去,隨心去吧,看能得否。"


《劍雨》:一部被低估的武俠電影,一場“不止於江湖”的武俠夢


這段故事線將武林中人的困頓和迷茫表演得淋漓盡致,他們不再是眼裡只有恩仇、心中只有高下的舞刀弄槍之人,而是和平凡人一樣又愛又恨亦有悔並嚮往正常生活的普通人

佛法成了這部武俠片貫穿始終的線,就像李安在《臥虎藏龍》中,通篇用"慾望"講故事。

摒棄單純的恩怨情仇,將人性和與之相關的東西通過武俠片的形式傳遞出來,武俠在《臥虎藏龍》、《劍雨》這一類作品中變成了載體。在越來越多的人眼裡,武俠變成了普通人,只是擁有一項額外的技能——武功,僅此而已。


直到這種敘事風格的武俠電影橫空出世人們才明白,原來"江湖"並不神秘,只是因為身在江湖的人身懷武功,所以處理起人情世故則更直截了當、簡單粗暴。至此人們才真正明白那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究竟何意:武俠和我們一樣,都是芸芸眾生相

  • 李慕白會在"歸隱"之後對玉嬌龍動了心起了意;
  • 玉嬌龍會在一切風平浪靜之後對世界心生倦意;
  • 細雨會在殺人如麻之後渴望過普通人的生活;
  • 江阿生會跟自己的殺父仇人同床共枕最後還一直生活在一起;
  • 轉輪王會在求而不得之後毀掉一切見證自己不堪的人,無論是細雨還是羅摩遺體。

他們的選擇和我們多麼相像?會食言,會絕望,會後悔,會原諒,會惱羞成怒... ...

這樣的武俠少了幾分神秘,卻有了更多的真實。


《劍雨》:一部被低估的武俠電影,一場“不止於江湖”的武俠夢


這才是真正的武俠,不會一言不合就決戰紫禁之巔、華山論劍,不會動動手指就完成"百人斬",不會料事如神目中無人。也只有這樣的武俠所構成的故事,更貼合"故事"本身的終極奧義——更多更大的現實意義。


武俠是一群人的代號,也是一種精神。他們所在的世界是現代生活中那些不會武術不會輕功的普通人無法接觸也很難想象的時空,他們的經歷由江湖而來,他們的愛恨在江湖中展現、消散。


武為"止戈",武俠電影也不只有殺戮


在《臥虎藏龍》中李安大膽地"棄武從人",他弱化了傳統武俠的正邪不兩立、愛憎分明,也摒棄了那些所謂原則性但實則和現實生活毫無關係的衝突矛盾。李安藉由一把劍,講透了"劍"旁過客的人性,就像《劍雨》藉由一具羅摩遺體,重點刻畫了參與到這場紛爭中所有人的"前世今生"。


《劍雨》:一部被低估的武俠電影,一場“不止於江湖”的武俠夢


當徐克在追求視效的路上愈行愈遠的時候,當《英雄》《影》等作品大刀闊斧地斬斷武俠精神重點突出"中國元素"的時候,當“《少林寺》之後再無武林”的時候,也有很多像李安、蘇照彬、姜文這樣的導演另舉大旗,減少"武"的佔比,藉由傳統武俠的俠義精神和江湖恩怨來講述真實世界中的林林總總。


而今天重點突出的《劍雨》更是將武俠電影中"武"以外的元素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有人稱其為"武俠電影的後現代",這從側面反映出武俠和時代融合的必然性。

苦練武功報仇雪恨、國難家恨民族大義都是從前的武俠片"百用不厭"的選題,其背後的忠孝兩全、節義先行、同門情分更是是地道的傳統也是中國人千百年來一直追求的樣子。


《劍雨》:一部被低估的武俠電影,一場“不止於江湖”的武俠夢


當年徐克借東方不敗之口喊出的那句"你有科學,我有神功!",表面看是東西方電影文化的碰撞,實則是在向後來的電影製作人們暗示:賦予武俠以時代意義,勢在必行。而《劍雨》是一部用日常生活中有關男女的細碎和溫馨填充大段落的作品,然後用轉輪王妄想"再世為男"作為主線,將有關人性和愛情的道理娓娓道來,猶如往清水中墜入一滴濃墨,緩緩化開,如煙如縷。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後現代武俠"這一詞充滿了諷刺的意味,但《劍雨》卻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真正的"後現代武俠"是將武俠的精神、古典的元素和現代生活的節奏結合在一起。

電影中對臺詞的考究、細節的琢磨、人物內心變化和選擇指向性的明顯,無一例外在彰顯著真正的"後現代武俠"的奧義——並存,不意味著衝突


《劍雨》:一部被低估的武俠電影,一場“不止於江湖”的武俠夢


當細雨對江阿生說出那句"我願化身石橋"時,我們讀懂了她對他的一往情深,這比以往武俠片中對愛情的處理——兜兜轉轉不言明,不知要直白多少;

當江阿生一次又一次在茶館避雨,卻因囊中羞澀而對店小二的"推銷"置若罔聞時,我們彷彿在看一場身穿古裝的現代都市男女在向我們演繹欲說還休的愛情橋段。


《劍雨》:一部被低估的武俠電影,一場“不止於江湖”的武俠夢


終於,武俠們褪去了神秘的外衣,走出了架空的江湖,緩緩從熒幕裡向現實中的觀眾靠近。


寫在最後


多少人在年少時曾義薄雲天,幻想自己擁有絕世武功,就像《功夫》裡那個"被騙"的小孩一樣,最終仍能習得"如來神掌"救世人於水火之中。

曾經的武俠電影向我們展示的也是如此,在那個世界裡我們可以"以飛代步",可以笑傲江湖,可以用"你死我亡"的方式解決所有的恩怨。


《劍雨》:一部被低估的武俠電影,一場“不止於江湖”的武俠夢


但時代在變,武俠電影也在變。

終於有一天我們在電影裡赫然發現,那些傲視群雄的武林高手也有常人的唯諾踟躕,那些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心底也有一抹化不開的溫柔——所有風光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又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愁苦。

這像極了現實中生活中的你我,而這樣的演繹方式也讓飄在半空的武俠實實在在地落地了。


武俠的精神和武俠電影的取捨沒有絲毫衝突,像《劍雨》這樣的武俠電影只是更多維、更立體地向我們呈現出武俠在江湖中恰如我們在塵世間一樣,並無例外。但這並不影響武俠本身所具有的俠義、情懷和底線。


《劍雨》:一部被低估的武俠電影,一場“不止於江湖”的武俠夢


說武俠,何謂"俠"?多是江湖飄搖人。

說英雄,誰英雄?醒來不覺一場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