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主要功能在于教化还是娱乐?

dafu2322


所谓艺术,分两式:

1.人体劳做或动作姿式,达律动.节奏.韵味的旋律或飘逸程度时的冠名名称。

2.小孩子或无事可做者,闲得荒,瞎嚷嚷.乱叫唤,渲染气氛氛围现象的称词。包括乱涂乱划,或乱画。

只不过,后世有人专究此项,把其弄规矩了,具备了展示演示性罢了。

这些本无意思意事,但可人为付于意喻.寓意,从而有了意思.意愿.意事及意义,甚至意图了。

当有人用于教化后,就分生出欲教于乐.寓教于乐.喻教于乐.于教于乐啦。

直至形成,宣传的舆论上,也借用在渲染气氛时的哄托气氛的,张扬宣扬鼓动或抑制贬斥的用法了。

但,本形仍是瞎弄乱鼓捣的不劳动劳做,小孩子摆家家.乱叫唤.乱涂乱划.讲故事.闹着玩。只不过成年人这样作时,成表演.演示.展示.显彰.演义了。甚至出现专业专职的讲究者,而成门.成派.成科.成学了。

然而,这些用向,必须人为刻意的付于某意后,才成立。不然又成幼儿闹着玩了。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一些先天需求,人的需求越是低级的需求就越基本,越与动物相似;越是高级的需求就越为人类所特有。同时这些需求都是按照先后顺序出现的,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之后,才能出现较高级的需求,即需求层次。另外,各种基本需要的出现一般是按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顺序,但并不一定全部都是按照这个顺序出现。

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高级的、精神的需求,包括道德的需求,奉献的需求,审美的需求等等。这种精神的需求不同于物质功利的需求。它是对于物质功利需求的超越,是对于个体生命的感性存在的超越。

审美是一种内在感受,是心灵活动过程中对事物的感觉。 这里提出的审美需求针对人类而言,就是在生活过程中对事物的感受。 马斯洛关于人类实现愿望和要求中对审美的需求有下列四种: 对称、井然有序、外观美、平衡。


艺术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简单地说,正如人不满足于有吃有穿,还要求吃好穿好。要想吃好穿好就需要艺术,艺术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提高食品的层次,提高服装的档次,也就是说艺术要解决的是品味的问题。

人要诗意的栖居,就不得不依靠艺术!所以艺术的功能不仅是教化和娱乐,本质在于审美。

人们欣赏艺术,赏心悦目,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这种满足是一个般物质不能给予的。




金风359


古罗马的美学思想家贺拉斯在《诗艺》中说:寓教于乐。艺术的功能是教化与娱乐相结合。

在人类文明发展至现代,艺术的类型众多,有绘画、音乐、影视、书法、舞蹈等等。它们是人类思想文化的载体,并且又具体实践在生活中,有教化的功能,又有娱乐的功能。


像西方油画中的宗教文化下的作品,就载着慈悲与大爱的教化功能,它传播着善良的美德,劝导世人去恶从善。通过圣洁的画作,去洗涤人内心之中存在的丑陋。

譬如当我们看到拉斐尔·桑西的《西斯廷圣母》,让我们明白母爱的力量慈悲。看着它,心灵上的力量似乎油然而生,并且能感到人应当追求美好未来的珍惜眼前。


艺术的教化在于积极的向前,让人对生活的追求更美好,而且与邪恶作斗争,寻找合理。

比如这幅画于欧洲中世纪的《马背上的葛黛瓦夫人》,它就承载着为人民谋取幸福的教化故事。这幅作品的本身观赏性很强,色彩鲜明,线条流畅,让人看了有身心愉悦的美感。

而作品的背后,则是葛黛瓦夫人因为伯爵丈夫要出战而向人民征重税,她是反对的恳求伯爵。伯爵就说她若裸体骑于马上并在街道上奔跑,人民不会看的自动躲在家中,便会免了征税。于是葛黛瓦夫人勇敢地行动并最终让人民免了重税,减轻了生活负担。

艺术让人健康地娱乐,而且娱乐有身体上的,有心灵上的。

能让身体娱乐的艺术,莫过于舞蹈,几乎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拉丁舞、芭蕾舞、桑巴舞等等数不胜数,这种艺术的创作,无疑是非常具有娱乐功能,而且有着精神文化的传承。

而心灵上,中西绘画中,这种艺术作品是非常之多的。像齐白石的《斗鸡图》,既有艺术价值,又有让人看了有娱乐的开心一笑。还有他的《墨蟹图》,有深厚的画功,又有妙趣横生的配句,让人赏心悦目。

总之,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既有教化的功能,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文化。它又有娱乐功能,让我们的生活方式既健康又欢乐。



醉墨客


不能否认,艺术有教化的功能。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说明了它具有教化的作用。但是艺术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直截了当的教化,艺术是对生活中的现象提炼加工升华后通常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人们在欣赏中产生心灵的共鸣和启迪,进而起到教化作用的。艺术同样具有娱乐的功能,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寓教于乐。



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众多艺术家创作了大量以“人文主义”为主旨的绘画雕塑作品,没有哪一幅作品中写着“人文主义”四个字,但是人们在欣赏这些至真至美的作品从中得到心灵共鸣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从这些作品中领悟出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人们冲破宗教神学禁锢束缚,寻求思想解放和人性解放起到了有力的教化作用,文艺复兴因此成为欧洲近代文明的里程碑。



抗战战争时期,一首《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激励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沸腾慷慨激昂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解放战争时期,一首《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表达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向往光明幸福的喜悦心情。



人们说,艺术包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这些东西激励着艺术家凝神贯注地去创作艺术作品,而作品发表后同样会影响感染到许许多多欣赏作品的人,发挥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整个身心沉浸于作品中,多次为小说中的人物感动的流泪甚至痛哭。这部作品发表后,深深感动了一批又一批读者,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多数情况下,艺术不仅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还会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智慧的思考以及健康向上的力量,这就是艺术的教化功能。不同的是,艺术这种教化功能往往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或载体来完成和实现的。


灯影书画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个人拙见,艺术同时具备教化和娱乐功能

对于绘画而言,绘画具备娱乐功能,给观众赏心悦目的感觉

个人拙见,西方美术史上,洛可可绘画的作品,具备强烈的娱乐功能

比如洛可可画家华多的作品《舟发西苔岛》,描绘了树荫下,几对衣着雍容华贵,情意缠绵的贵族恋人,相互搀扶,准备结伴出发去西苔岛,远处天际蔚蓝,烟波浩渺

西苔岛,是希腊一个美丽的小岛,是爱情的圣地,爱神的居住地,许多文学作品,把小岛描写成现实不能结合,梦境中情人终成眷属的地方

《舟发西苔岛》是梦幻编织的理想国,里面是绮罗遍身,姿容妙曼,仪态优雅的男女,远离纷扰的尘世,在永无忧虑的仙境中尽情享乐,野餐舞蹈

如今,身处乱世的我们,为生活奔波,为名利所累,每一个人心中,肯定都有一个梦幻中的西苔岛,向往在梦幻的岛上,远离尘世的纷扰,功利的束缚,享受闲云野鹤的惬意生活

《舟发西苔岛》,画家华多画出了每一个人心中所向往的梦幻西苔岛,为生活奔波劳碌的观众,可以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舒适

个人拙见,表达愉悦,轻松,享乐主题的绘画,才能体现绘画的娱乐功能,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观众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审美上的升华和满足

悲壮的历史题材,悲剧题材的油画作品,不能体现娱乐功能

旅美画家李自健的作品《南京大屠杀》,充分体现了艺术品的教化功能

画家讲述了这段惨烈血腥的历史,赤裸裸地展现了日军的暴行,横尸遍野的历史真相

画家说:“愿世界正视历史,愿中华儿女勿忘国难,愿全人类共同展望未来、捍卫和平。”这是画家创作的初心,画家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了这幅巨作,希望全世界更多的观众知道这段历史真相

《南京大屠杀》,警示人们不要回避这段历史,警示教化中国人民勿忘国耻,共同维护和平

写意雕塑家,吴为山的雕塑作品《家破人亡》和《求生》,同样取材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展现这段杀戮血腥的屈辱历史,雕塑家吴为山的创作初心,肯定与油画家一样,不仅表达艺术家自己的家国情怀,还警示人们勿忘国耻,教化人们捍卫和平,唤醒更多爱国的心灵,维护国家尊严的心灵

总结

艺术,对于绘画,同时具备教化和娱乐功能

表达愉悦,轻松,享乐主题的绘画,更能体现绘画的娱乐功能,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观众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审美上的升华和满足

悲壮的历史题材,严肃,悲剧题材的油画作品,不能表达娱乐功能,更能体现艺术的教化功能

回答完毕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头条朋友们,你们觉得艺术的功能,是教化,还是娱乐呢?


艺术狂人2


作为一个山水画家,一个艺术工作者,我认为艺术的主要功能不是教化,而是娱乐。这里的娱乐应该是指审美体验功能。

人在童年时候都有涂鸦的经历。小孩子的涂鸦是一种简单的艺术行为,涂鸦过程中,享受的是涂鸦带来的快乐和惬意,根本没有所谓的教化功能包含其里。


艺术从诞生开始,伴随人类的生产劳动,一开始是记录,记录人类日常的生产生活状态,在记录中体验艺术的愉悦,也就是娱乐。

艺术是随性的,艺术是艺术家自由的表达方式,艺术尽可能地表达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向往。


学过政治哲学的人们都知道,艺术是上层建筑,艺术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也就是提问者说的教化,艺术包含了教化功能,它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感染人,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

艺术的功能首先是娱乐功能,教化功能是其具备的一种功能。


陈庄水墨画家


寓教于乐。在迁移默化中,使与情交融之理,入于你心中之情。名之为生命的升华、完善,达于真、善、美融于一体不可分。所以,即不是教化,也不是娱乐。所谓教化或娱乐,只是人的自以为是的主观想象。比如动画片《阿童木》、金镛小说、电脑游戏、琼瑶小记等,她使我们燃起建功立业的激情。这激情,本身就是迁移默化的结果。教什么?化什么?谁能说得清?只不过是我们內心生命里生长出的。又岂是高兴高兴,乐一乐就完事那么简单?其艺术形象,音容笑貌,以后会长久的留存我们心中,或飞冲兰天,或喊喊杀杀、上窜下跃,或含情默默,一剪残梅犹在耳,岂是娱乐所能企及?











从北方从日出之地飞来


艺术是教化还是娱乐好!用这样的词汇描述艺术。首先这样概述艺术其一不具备科学性、其二也是对艺术本身不够尊重个人认为

首要重点讲述艺术的代表性和表现性



一 :艺术从文化精神思想出发 、文学内涵载体艺术作品表达展示。三个层次的认知后所教化传承 、创新出不同领域的艺术作品。也许是一个玉雕艺术作品。也许是一幅画都有各自所表达的含义和艺术效果,,,。

二:优秀的文化艺术对我们教育成长 都有帮助,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利。好的艺术修养有正确的引导和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三: 而简单的娱乐性艺术只是物质性的,有的是商业性的娱乐产品不具有艺术性,只有商业行为娱乐性。根本不是具有良好的艺术作品观赏性。比如一些不良游戏,根本没有一点好处,被一些学生贪玩教化后,不但影响学习还学到一些不良社会习惯。对青少年的学习身心都不利、也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所以艺术教育要从科学性提早树立良好的人生观。文化思想教育要有正确认识培养,良好的学习思想能更好的创意出好的艺术佳作。娱乐生活,娱乐文艺要多健康多富有正能量的题材做到利民利己才好。


四:只有具备更好的艺术题材,才能使文化教育文学作品、艺术表达的更加完美。更好的丰富我们的思想,更高的提升我们的艺术性审美和认知!

民间艺术是各民族文化精华所在!我们要传承发扬光大!

好的文化艺术是伟大的创新,同时也是世界的艺术是没有分界线的,,。

在此:感谢!那些在艺术领域中,默默奋斗,努力工作,勤劳忘我不求名利的人,,杰出的艺术家们!祝:大家新年好!


黄朝华玉石美学


我是文子心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任何的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题主提到的两种功能:教化和娱乐。当然,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应具备一定的传承功能。只是在各自不同的文艺作品中,两种功能的比重和成分不同而已。

教化,应该是指作品的思想性;娱乐,便是作品的娱乐性。二者关系密不可分,好的作品都能做到“寓教于乐”。

厨师在烹调时,总是既要考虑到菜的营养价值,又要考虑到菜品的色香味。食客吃菜也一样,既要填饱肚子,又要享受美味。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有点像一盆菜,作品的思想性好比菜的营养成分,艺术性好比菜的色香味。

对于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统一的作品,欣赏者会像品赏一盆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一样,既得到了美味的享受,又能增加营养。有出息的作家和艺术家应像名厨师烧菜那样,考虑到两个方面,努力使作品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一部作品,缺少艺术性,首先引不起人们的欣赏兴趣,即使大道理讲的再多,也起不了什么教育作用。

作品的思想性,取决于作者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构成作品内容的是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等因素。既然称为艺术,当然不能像科学论文那样依靠抽象的说理,而是必须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

创造艺术形象,则离不开体裁、结构、语言、动作、色彩、旋律、蒙太奇等艺术手段,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以及运用艺术的表现的完美程度,就是作品的艺术性。艺术性愈高,就愈能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发挥其教育作用。所以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在优秀作品中总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

人们去赴宴,总是把品尝佳肴当作一种满足食欲的享受。同样,人们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参观画展,也首先是为了精神上的享受。老奶奶看越剧《红楼梦》,手帕哭湿了好几条,但她还是舍不得离开。花钱买哭,正是因为艺术作品使她产生了精神上共鸣和满足。这类情绪的激动,有时兴奋愉快,有时悲哀激昂,如此这般,都是艺术作品的美感作用。

《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人们奋进向前是一种美感,齐白石画的鱼虾小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活情趣,是一种美感,《红楼梦》催人泪下,是一种美感;即使作品揭露丑恶事物,引起人们厌恶憎恨的感情,从而更激起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也是一种美感。

总之,艺术作品的教育鼓舞作用,一定要通过美感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懂得这个道理,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作品过程中,务必努力使作品让人们爱读爱看爱听。最好是“一见钟情”,以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文子心语


艺术的功能是什么?古今中外有不同的提法。

柏拉图明确主张艺术要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把是否符合政治和道德规范看作鉴别艺术好坏的标准,柏拉图从他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出文学艺术必须为完善公民的品德服务,进而为建立理想国的目标服务。柏拉图主张建立严格的文艺审查制度,所有不良的文艺作品都应禁止上演。

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的著名观点。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他提出“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这样才能发挥艺术的教化作用。

车尔尼雪夫斯基则指出,艺术的功能是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和判断生活,做生活的教科书。艺术功能是多元性的。

苏联的列·斯托洛维奇从艺术价值的多种表现出发,指出艺术具有认识、启迪,娱乐、享乐、补偿、净化、劝导、评价、预测等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美学界,多谈艺术的审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

那么到底艺术是教化的功能重要还是娱乐的功能重要呢?我们要看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心路过程。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在他的《论艺术》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 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 ,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无论是托尔斯泰还是鲁迅,他们讲的就是艺术家选择一个形象把它艺术化地展现出来,就显示了自己的思想,并企图利用自己的思想去感染他人。而用自己的思想感染他人就是对他人的教化。

有没有纯娱乐的艺术呢?应该说是没有的。哪怕是一首歌,一幅画,你唱了它,画了它,给听众、观众带来什么,不能说什么都没有带给听众、观众,那就不叫艺术了。听众听了你的歌,产生或愉悦或悲伤的感情,就是受到了你的教化。

艺术要反映真善美的东西,通过艺术作品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古希腊苏格拉底认为:“美和善是一个东西,就是有用和有益。”艺术也是这样,只有有用和有益的才是美的和善的。

有人认为山水画就是为了娱乐,没有教化作用。其实中国山水画体现的是一种美的境界,是作者从大自然中探寻美,用绘画来影响和感化人的心灵、性情和品格。元僧觉隐说:“吾尝以喜气写兰,怒气写竹。”这种喜和怒就是画家需要教化他人的情感。

梅花是国画的重要题材,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还有人认为艺术只能表现真善美的东西,假恶丑就不能作为艺术题材,其实也不是这样。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满足人们的特殊审美需要,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 第一,丑可以衬托美,从反面烘托美与崇高。如《水浒传》里的高衙内,不学无术,为非作歹,恃强凌弱,他的出现完全是为了烘托林冲的正面形象。第二,丑的形式可以蕴含美的内涵.。如《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几何形的脸,四方形的鼻子,向外凸的嘴。上帝把一切丑陋都给了他,他却用善良来回报这个世界。他是一个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前的畸形儿,被称为长相丑陋又聋的钟楼怪人。但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是“真善美”的代表。三,用丑的东西做讽刺对象,揭露社会的黑暗与丑陋。如范仲淹《咏蚊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这首诗借蚊子讽刺贪官,饿的时候像柳絮那么轻,吸饱了血像樱桃一样重,而且只考虑眼前,不思绪前程。现在的反腐斗争中揭露出来的贪官不就这样吗?

艺术用丑的东西做素材绝不是歌颂丑,也不是叫人们学习丑,而是一面镜子引起人们警惕。

所以纯娱乐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是让人们在娱乐中获取或喜或悲的感情渲染,这种渲染也是教化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